查看原文
其他

东华大学武培怡/侯磊团队《Adv. Mater.》:锂键和氢键协同作用实现无溶剂光子晶体离子弹性体的力学强韧化和传感可视化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4-09-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受生物皮肤离子传导特性的启发,具有本征可拉伸性的柔性离子导体以离子作为载流子来实现电学信号的传输,在人机交互、软体机器人、医疗健康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除了电学信号输出,一些动物皮肤(如变色龙)可表现出外界刺激下的颜色切换,呈现了一种可视化的传感行为,为柔性离子导体的多功能化提供了新思路。

光子晶体是一类具有介电常数周期性的光学材料,可以反射入射光的特定波长而显示出结构色。将光子晶体与离子导体结合可得到光子晶体离子导体,是实现具有光学和电学双重信号输出柔性离子导体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的光子晶体离子导体材料,很难兼顾机械性能、离子电导率和结构色。这是因为:一方面,周期性排列的不同介电材料存在力学难匹配、界面不稳定等问题,使得机械性能与结构色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另一方面,基于大量溶剂的离子导体,溶剂含量对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的影响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东华大学武培怡/侯磊研究团队通过在合适的弹性体基质(聚丙烯酸甲氧基乙酯,PMEA)中引入具有协同效应的锂键氢键,构筑了兼有高机械性能、高离子电导率和鲜艳结构色的光子晶体离子弹性体(Photonic Ionic Elastomer, PIE)。其中,锂离子与PMEA中羰基之间的锂键、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s)表面的硅羟基与PMEA中醚基之间的氢键赋予了PIE高机械性能,断裂强度可达4.3 MPa,韧性可达8.6 MJ m-3。与此同时,锂键有助于锂盐(LiTFSI)的解离,赋予PIE高离子导电性,而氢键有助于稳定SiNPs的非紧密堆积,赋予了PIE鲜艳的结构色。在拉伸过程中,PIE的周期性结构和电阻发生变化,可实现同步的光学和电学输出。此外,基于无溶剂特性,PIE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承受极端条件,包括高温、低温以及高湿度等。

 

图1. PIE的制备


两步法制备PIE:首先将SiNPs分散在单体预聚液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光子晶体弹性体, 随后将LiTFSI以浸泡的方式引入光子弹性体。盐在弹性体中没有明显聚集,表明LiTFSI与PME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IE的颜色可通过SiNPs的大小进行调节。

 

图2. PIE基本力学和电学性能表征


光子弹性体中,SiNPs含量增加,材料的断裂应力和应变都显著提高,打破了弹性体中机械强度和韧性的冲突。PIE中,LiTFSI含量增加,弹性体的模量和断裂强度提升,且离子导电率越高,克服了凝胶体系中机械强度与离子电导率的权衡

 

图3. PIE内部分子相互作用的红外光谱表征


利用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进一步验证了PIEs的内部相互作用,包括Li+和C=O之间的锂键Si-OH与C-O-C之间的氢键。升温过程中,与Li+作用形成锂键的C=O并未减少,表明锂键高温下的稳定性。

 

图4. PIE在应变下的同步光学/电学信号输出


拉伸过程中,由于观测方向SiNPs之间距离的变化,PIE结构色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的转变。在ε=0%和50%之间的反复加载/卸载循环,PIE的反射波长在610和520 nm之间稳定切换。由于PIE的离子导电特性,其在固定应变拉伸和循环拉伸过程中产生稳定、可重复的电阻变化。基于结构色和离子导电性,PIE反射波长和电阻呈现出应变下的同步响应,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进一步证实了其作为多功能离子皮肤的应用潜力。

 

图5. PIEs的传感应用和湿度响应特性


由于无溶剂特性,PIE9在高温(100℃)、低温(-18℃)和高湿度(90% RH)下表现出稳定的电阻变化和颜色切换。此外,由于LiTFSI的吸湿性,PIE结构色对湿度具有响应性。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Synergetic Lithium and Hydrogen Bonds Endow Liquid-free Photonic Ionic Elastomer with Mechanical Robustness and Electrical/optical Dual-output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org/10.1002/adma.202211342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彭磊,通讯作者为武培怡教授和侯磊副研究员。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与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211342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Adv. Mater.》:首例美学离子皮肤 - 实现应变不敏感触觉感知和纹理识别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ACS Nano》:聚合物电解质内锂键调控实现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Adv. Mater.》:模拟人体脂肪组织构筑高阻尼自修复离子皮肤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 Matter:水凝胶离子器件在信号处理和信息存储记忆方面的新进展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 Angew:“质子水库” 凝胶电解质用于宽温域高性能Zn/PANI电池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Nat. Commun.》:自修复纳米纤维网增韧离子皮肤 - 耐疲劳性能媲美真实皮肤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 Angew:熵驱动水凝胶热致硬化13000倍

东华大学武培怡/吴慧青团队《Nano Lett.》: 利用异氰酸酯一步构筑仿生Murray多孔膜

武培怡教授团队《Adv. Sci.》: 受揉面启发 - 定制多功能仿生皮肤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具有高电导率的抗疲劳离子热电池

东华大学武培怡/侯磊团队《Adv. Mater.》:基于氢键构筑兼具高强高模和水塑任意成形的“绿色”塑料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Adv. Mater.》:水凝胶电解质氢键调控助力锌离子电池抗冻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Adv. Sci.》:凝胶电解质官能团助力锌金属(002)晶面成核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Acc. Mater. Res.》:生物启发的准固态离子导体综述

武培怡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具有可定制力学性能的耐水离子凝胶电极用于水下生理信号监测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Small》:电解液添加剂助力水系锌离子电池实现宽温度范围内无枝晶生长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Adv. Mater.》:受泳道启发,离电液晶弹性体纤维实现离子电导率随拉伸上千倍提升

武培怡教授课题组《Adv. Sci.》:一种多尺度结构调控MXene超电电极的策略及其在3D打印微型超电器件中的应用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时间分辨ATR-FTIR光谱研究锂电解质在P(VDF-HFP)中的扩散机制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Joule:高功率密度和高强韧力学性能的离子热电池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团队《Small》:“智能粘附”的多功能水凝胶离子皮肤生物传感器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Sci. Adv.》:湿纺连续制备大拉伸下电阻稳定的液态金属芯鞘超细纤维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Mater. Horiz.》:受指纹结构启发构筑超高应变感知褶皱型离子导电芯鞘纤维

武培怡教授团队《Mater. Horiz.》:力学性能自增强的高透明离子凝胶用于水下超强粘附

武培怡教授团队ACS Nano:多功能智能可穿戴纤维织物

武培怡教授团队《Adv. Mater.》:可水下通信的光学伪装离子凝胶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孙胜童研究员团队AFM:可自由涂覆的自适应离子凝胶油墨

武培怡教授课题组:小口香糖大变身,在家里也能制备智能传感器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多层级网络增强的水玻璃实现宽谱带光管理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具有诊疗功能的仿生离子皮肤

武培怡教授团队《NML》:3D打印MOF材料,“泡一泡”实现可调色发光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团队:水溶液自组装制备功能性超薄二维纳米材料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双聚合物协同机制构筑界面稳定的MOF纳米片温敏纳滤膜

武培怡教授团队《Adv. Sci.》:同步纳流体整流技术制备手性反转的GO液晶纤维

武培怡教授课题组:低频拉曼光谱解析温敏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离子相互作用类型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团队:自褶皱温敏水凝胶-弹性体复合管用于血管仿生流体压力传感与控制

武培怡教授团队:多重响应的纳米纤维素液晶纤维用于手性光学和先进织物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团队《AFM》:基于超高无机含量矿物塑性水凝胶制备可手动编辑任意形状的仿生结构复合材料

武培怡教授课题组:一种简单、高效制备聚合物纳米管的新方法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Nat.Commun.》:大形变下离子传导率稳定的弹性体设计

复旦大学武培怡教授和上海大学安泽胜教授《Nature Communications》:聚合诱导自组装领域(PISA)取得重要进展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报道具有截然不同相变行为的水凝胶及光学效果可调节的仿生皮肤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