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是邂逅所得——惟愿一生总是不断与美邂逅,诗意地栖居

李银河 守望新教育 2021-10-26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


        与美好相遇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与美好相约同行》、《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美是邂逅所得 

作者|李银河


        美好的与丑陋的


        世间存在着大量的丑陋:欺骗,利用,算计,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勾心斗角。人们在丑陋的人际关系中挣扎,就像在一池黏稠的液体中游泳,感觉很糟;就像在一个重度污染的环境中呼吸,不知不觉受到戕害。

 

        世间也存在着少量的美好:友情,亲情,爱情,文学,美术,音乐。人们在美好的人际关系中徜徉,就像在一池碧蓝的清水中畅游,感觉惬意;就像在清澈的碧空中翱翔,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在世间偶然发生的少量美好事物当中,还有一些被人们误读为丑陋。比如,艺术家创作了一幅自认也公认为美好的画作,可是在一些人眼中它却是丑陋的。再如,两个人建立了单纯美好的友情,人们却认为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尤其在单恋的关系中,人们会不相信没有得到回应的爱情也可以是美的,是苦乐参半的,会以为它仅仅是苦涩的和丑陋的。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误读,美好的事物仍是美好的,丑陋的事物仍是丑陋的,并不会因为人们的看法而改变。那画作之美与丑,除了人们的主观评价之外,还是有客观的公认的标准的;那友情是真诚的还是利用,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那单恋也可能是美好的,令人沉醉其中,每天品尝着爱情又苦又甜的味道,在内心经历美好的激情,而这激情是世间很少发生的美,是人的一生很少能够遭遇的美。


 

        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哪里?


        人很难在一生的所有时间都保持清醒的存在意识。多数人都只是为生存所迫不得不活动,劳作,以便挣到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情势使然,往往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其实也没得选择,只是懵懵懂懂地活动着,其不知不觉的程度堪比猫狗牛羊狮子老虎小鸟猛禽鱼儿乌龟,因为它们的生活中除了觅食性交繁衍后代,没什么其他内容。

 

        那么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主要的区别在以下两项:一是思考;二是审美。(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教育与美好生活》的思想与启示

 

        不思考的生活不值一过,原因就是它丧失了人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对于存在本身的思考是人这一生物特有的,其他的生物都仅仅是存在而已,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换言之,自我意识是人所独有其他生物所无的,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猴子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以为是另一只猴子,它没有自我的意识,因此也不知道那镜子里的猴子就是自己。

 

        人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但是有些人这一意识强烈清晰;有些人的意识却微弱模糊。前者能够有意识地活动;后者的活动却往往是无意识的。前者活得更像人;后者活得更像其他生物。

 

        没有审美的生活也不值一过,原因除了它也丧失了人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还因为那样的生活是沉闷无趣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以快乐恬静的心情欣赏朝阳的光辉和落日的余晖;碧蓝的天空和郁郁葱葱的大地;林间的小溪和浩瀚的大海;文学和艺术;音乐和美术;小说和戏剧,那么他的生活与其他生物有何区别?有位邻居养了一条大丹狗,终日耳鬓厮磨,感情深厚,一日,大丹狗寿终正寝,那位邻居将它下葬,并且在它身边埋了一台旧电视,因为据说他的大丹活着的时候爱看电视。它真的爱看电视吗?它真的能审美吗?这是值得存疑的,但是人肯定是有这个能力的。然而,有的人的生活中,审美的份额小得可怜,这种生活就跟其他生物的生活相去不远了。

 

        思考与审美,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在思考和审美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才值得一过。(美由心生,礼形于外 ——有教养儿童的审美习惯养成叙事



        美是邂逅所得


        川端康成有一次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过了大半辈子,觉得只有美是生活中最值得追求的价值,海德格尔的句子“人,诗意地栖居”时时在心中鸣响,而所谓诗意地栖居就是一种审美生存。如果没有对美的享用,人生其实不值得一过。

 

        自然之美总是让生命感动,当我们看到茂密的森林、湍急的河流、碧绿的草原、清澈的小溪,欣喜的泪水涌上心头,溢满眼眶。有时,即使看到的只是摄影作品中的风景,也总是令人心旷神怡,心中感动莫名。(如果没有遇见你

 

        最令人喜爱的美术作品也往往是对大自然的重现,人物和静物也不是不美,但就是没有自然之美那样动人心弦。音乐作品也常常是表现自然之美的,绿树和鲜花、流水和微风、海洋和天空。记得有一个音碟取名“绿色花园”,那里的音乐是最悦耳的,如同天籁。

 

        生命来自自然,最终还将回归自然。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那么喜欢自然,才会感受到自然之美,而且对它永不厌倦。

 

        川端康成又说: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我们并不是总能生活在美景之中,也并不能时时感受到美。映入眼帘的常常并不是自然的美丽,而是丑陋的人造物,难看的房子啦,街市啦。我们常常能感觉到,只有自然和用自然的材料建造的东西才是美的,就像木材和石材建造的东西就比水泥建造的东西感觉上要美一些。有时,我们身处自然之美当中,也会视而不见,比如身处花丛心里却在焦虑人世间的琐事,也不会感受到自然之美。因此我们不仅要亲近美,还要用心灵去邂逅美,如果心不在焉,是不会与美相遇的。

 

        惟愿一生总是不断与美邂逅,诗意地栖居。(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丽的种子——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诗人是反熵英雄


        俄国诗人布罗茨基的诗论认为,一个诗人写诗时,他就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与周边环境和熵增趋势抗衡的小世界。他说:“当一个人创建了自己的世界,他便成了一个异体,将对抗袭向他的各种法则:万有引力、压迫、抵制和消灭。”因为熵增是一个永恒的趋势,是一种盲目的自然蛮力,它要摧毁一切秩序,要让一切归于混沌,当然对美也不会例外。而诗人创造的想象世界之所以美丽,正因为它制造了自己的秩序,自己的结构,自己的世界。它在一片混沌中兀然挺立,抵御着浑浊的激流,散发着美和秩序的光辉。

 

        说到诗歌与周边环境的对抗,布罗茨基还提出了另一个角度,他说:“诗,说到底,是重构的时间,无声的空间对它天然地怀有敌意。”周边的环境是空间,而诗歌是时间,它将已经发生的事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重构,如果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可信的,而又是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环境就会对诗歌怀上敌意。此处,诗人在暗示,诗歌是天然地趋向于永恒主题的:爱与死,正义与不公,自由与压抑,而当这些价值与环境相悖时,时间似乎是对空间的批判、揭露和抗议,永恒的时间会嘲弄短暂的空间,因此,空间对时间会天然地怀有敌意。

        布罗茨基的诗论还论及诗歌的个性化,他指出:“诗歌是一门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它敌视各种主义。”早已发现,真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反对标签和归类的。比如纳博科夫就说过,没有什么文学流派,只有天才派,也就是说,文学只有天才杰作和平庸之作之分,没有什么写实派抽象派现代派后现代派之分;王尔德也说过类似的话,他是在谈到文学与道德的关系时说的:文学只有写得好的和写得糟的两类。

        布罗茨基如此谈到诗人的生活方式:“艺术与其说是更好的,不如说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存在;艺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尝试,相反,它是一种赋予现实以生气的尝试。”写诗是诗人的存在方式,而诗人并不生活在象牙塔中,他们用自己的思考和诗意为现实生活赋予意义,赋予生气,赋予美。

        诗歌的写作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看似随意,实则受限。在写诗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写出诗的,只有在有情绪不得不宣泄和表达的时候才会有诗。不仅如此,诗句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是必然的,换言之,它只能是这样的,不会是那样的;只能如此表达才恰如其分,那样写就不对劲。正如布罗茨基所说:“一首诗,是某种必需的结果:它是必然的,它的形式也是必然的。”

        布罗茨基出于对诗歌的热爱,说了句以其诗人身份来说不谦逊也不避嫌的话:“语言及其文学,尤其是诗歌,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最好的东西。”他并不是自吹自擂,人为拔高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重要性,他说的是大实话。



        我想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投入到反熵的行动之中去


        热力学第二定律称,宇宙万物无不处于熵增趋势当中,所有的秩序和结构都处于无限的消散过程中,那力量摧枯拉朽,无人能敌,永恒地趋向于一片混沌的元初状态。相应的,所有的秩序和结构都是反熵的,植物、动物和人都是反熵的现象,所有的人造物就更是如此:从房子一直到思想体系。

 

        在无情的熵增趋势当中,所有的秩序和结构都是弥足珍贵的,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的。我们会觉得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是美的,无论它的形状、颜色、树干、枝叶都美不胜收,就因为它是一个反熵现象。与此相反,一棵枯死的树会让我们觉得丑,觉得它树叶凋零的光秃秃的树干惨不忍睹,就因为它没有抗拒住熵增的趋势。

 

        反熵的现象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人为现象。人为现象又可以被细分为三大类:物质产品,如房子、火车、巧克力、牛仔裤;人际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精神产品,如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新教育|艺术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人被生到这个世界上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反熵现象,而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也都属于反熵行动。我们建一座房子,是反熵行动;我们交一个朋友,是反熵行动;我们创造美,更是反熵行动。

 

        反熵行动是艰难的,阻力重重的,因为熵增趋势无所不在。造房子要汗流浃背一砖一瓦地实干,万一盖不好,还要推倒重来;交朋友要有激情,要克服交流障碍,要用心经营,不然,交不上什么朋友,交上的朋友也会丧失,重新跌进熵增的茫茫人海之中;创造美就更加艰难,正如加缪所言,“自由的艺术家就是那种以极大的努力来创造出自己秩序的艺术家”,无中生有地自创一套自己的秩序是多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超越常人的努力,而且需要具备某种才能,比如莫扎特的音乐才能,毕加索的绘画才能,莎士比亚的文学才能。

 

        我想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每分每秒自觉地投入到反熵的行动之中去。选择那些最美好的、反熵指数最高的事情去做,比如说去爱一个人,去交一个朋友,去创造美。这样的事做得越多,生命就越快乐,人生就越精彩。尽管最终这一切还是会在生命终结时被熵增的大潮无情地卷走、吞噬,但是我可以像司汤达那样心无遗憾地说出:活过,爱过,写过。


        (文字来自微信公众号李银河 IDliyinhe66660)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 swxjy_cdq 欢迎关注! 转发者请自觉注明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教育智慧,分享高人教育心得,汇聚田野教育创造,助力追寻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