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大地的思想者——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角色

新教育研究院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无限相信每个师生的生命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发现知识的伟大魅力,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员工更加和谐。——陈玉琨《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一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流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行走大地的思想者

——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角色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摘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领魂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基本形象和办学品质。我们看到,一些校长陷于琐碎的行政杂务,而无暇问学致思,同时又掌握话语霸权,深陷“权力即知识”的迷误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校长与文化无涉:不读书,不沉思,不探索;无信念,无学养,无情调。在新教育学校组织的框架里,我们应该致力于新型校长的角色塑造,向人们展现全新的学校领导形象——文化型的校长,展现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文化管理。(《你不能蠢到把校长当官儿做》)



        1、

        校长应当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意识


        优秀的校长能够认识学校的传统、资源,清晰地意识到学校的文化使命,能够把自己的梦想交给团队,让大家来决定它,培它,哺育它,拥有它,共享它,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与价值观,成为师生自觉追求的理想。(《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所以,在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有些像《夏洛的网》中的蜘蛛夏洛。最初,无论是蜘蛛夏洛,还是小猪威尔伯,或者是老鼠坦普尔顿,它们都没有自己的“叙事”。对一只蜘蛛而言,春天出生,夏秋织网捕虫,然后冬天来临时死亡,这就是它的一切。对猪来说,被养肥了之后,在圣诞节前做成腌肉火腿,似乎是它的宿命。而对自私的老鼠来说,吃饱喝足就是一切,另外的问题它一概不想关心也不想过问。(《愿力人生——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然后,夏洛突然发下誓言:要拯救威尔伯。于是故事开始了——由自己书写的生命叙事开始了。每一个人都在从中经历、从中穿越,并最终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拯救威尔伯,这就是它们的愿景。而正是愿景,使得他们相聚在一起不再成为散沙。也正是愿景,使得每个人开始去认识自己的使命,并真正地开始进行自己独特的生命叙事。(《什么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新教育学校的校长应该记住:也许,这个学校的愿景、价值观最初确实肇始于你,但是除非你把它奉献出来,让它成为超越自己的精神力量,而让自己成为它忠实的践行者,严格的守护者,并且让所有的师生认同和实践,这样才能够把一个人的灵感,最终化为学校的文化力量。(《校长的第一使命》)


        在明确了学校的愿景、价值观以后,如何带领学校走向卓越?美国企业管理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其中一条就是:那些能够使一个团队从优秀走向卓越,或者从危机中走到卓越境界,而且在他离任之后团队能够继续保持着那种卓越业绩的领导,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一个校长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他们的研究成果令他们自己也大吃一惊:许多明星企业家纵然能够创造他在位时的辉煌,也不能让这个辉煌在他之后延续。而更多的情况时,在他成为明星的那一刻起,企业就停留在优秀甚至开始滑坡,而始终走不到卓越的境界。


        他们勾勒出的那些能够让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五级管理人”,可以视为新教育学校文化理念中校长角色的一种理想描绘(正如作者所说,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在研究企业,而是在研究一切团体的运营、发展的规律):(《一场自我发现的英雄之旅》)


        比起表演的马,他们更像拉犁的牛。


        当成绩优秀时,他们把成功归于别的因素,归于那些优秀的老师,而非他们自己。当情况不佳时,他们看着镜子责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他们表现出令人折服的谦虚,回避公众的恭维,从不自吹自擂。


        他们冷静镇定;主要靠崇高的标准而不靠鼓舞人心的个人魅力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他们雄心勃勃,想把团队带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从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尤其是自己的知名度放在第一位。


        他们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努力为团队将来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好准备。


        (以上改编自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我们认为,这就是新教育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想的校长角色:关注使命和愿景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谦逊的个性与坚强的意志,寻找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才,推功揽过敢于承担责任等。(《新教育学校文化表现在哪些地方?学校如何把新教育之魂“活出来”?》)



        2、

        校长应当是特立独行的教育家


        文化型的校长应该代表学校和文明社会的良知,不惜为此而饱经艰辛,饱尝孤寂,饱受委屈。他超然物外,淡泊名利,敬畏神圣,崇尚人道,捍卫真理,刚正不阿,热爱公正与和平,并积极地传播它们;他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坚持真理,敢于对貌似合理的现状进行质疑与批判,正如苏格拉底说过的那样:“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微弱的心声还在让我继续向前,我就要把通向真理的真正道路指给人们,绝不顾虑后果。”在物欲横流、行政宰制、学校失语的境遇里,校长的独立精神、批判意识对学校的文化品格的塑造意义至为重要。它也是成就教育家的条件之一。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曾经旗帜鲜明地倡导“教育家办学要敢于我行我‘素’”,他说:“他们敢于摆脱来自各方面窒息创新活力的束缚,把这种束缚的影响尽可能减弱到最小程度,在自己的办学空间里,坚持我行我‘素’,坚定而且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自主创新,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这样,才能无愧于‘教育家’的称号。我们期望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有愈来愈多的我行我‘素’的教育家。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实施素质教育的宽广之路,应该是由愈来愈多的我行我‘素’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们走出来的。”(《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6日)(《紧握世界的手,犁好自己的田——我只想淋漓尽致玩教育



        3、

        校长应当是行走大地的思想者


        一些校长沉湎于琐碎的行政事务,汲汲于行政管理的威权,却缺少对于教育之道的冥思、颖悟。这样的校长绝不可能领导员工建设真正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文化领导应当体现校长的哲人风范与气质。校长应当是思想者,有对教育未来乃至人类未来的终极关怀和形上思考,充任精神家园和教育乌托邦的守望者。思想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哲理不同于一般的道理,智慧不同于一般的智力,真正的思想就像诺瓦利斯说的那样,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因此它永难割舍乌托邦的情愫。当然,校长的思想不是纯粹理性的形上思辨,不是关在书斋式的抽象玄想和空洞观念,自觉地把自己的哲学思考融入教育实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行动,成为学校“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语)。新教育倡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倡导做扎根田野的“农夫”,校长应该信奉这样的“行动哲学”,切己体察,身体力行,和广大教师在既充满睿智又细致入微的日常对话中切磋琢磨。(《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



        4、

        校长应当恪守“文化管理”之道


        校长个人单纯具上述的文化品格和气质是远远不够的,他应当把这种品格和气质融入学校的管理之中,这就是“文化管理”。任何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但对人的不同的理解会导致不同模式的管理。在古代社会,人主要被理解为一种“政治的动物”,他天生就有一种对团体、对组织的一种归属倾向,这种基于政治人假设的管理都是一种政治式的管理,或者突出政治的制度或行政管理功能,或者倚重管理者、领导者自身的人格权威。在近代社会,人主要被理解为一种“经济的动物”,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利,他有一种趋乐避苦的倾向,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的报酬,建立在这种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注重的是以经济手段如奖惩来“购买”团体员工的劳动和服从,刺激他们的积极性。20世纪,进入了所谓“文化人”的时代,卡西尔关于“人是符号的动物”,而符号又是“通向文化之路”的观点向人们表达了一种全新的人性假设。“文化人”就是主张让人超越自己的自然本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乎人性的人。基于文化人假设的管理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学校作为天然的文化组织,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地带,更应当奉行“文化管理”。(《谷歌文化的4个密码——Google 的十大价值观》)


        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以文化管理为前提。它首先把文化管理、“文化兴校”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原理。主张学校应当通过“文化植根”(哲学)、“文化塑形”(环境)、“文化育人”(学生)、“文化强师”(教师)、“文化立信”(领导)等方面,将文化的精神、理念、模式和方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领域。



        其次,新教育学校的文化管理主张一种整合的管理,它强调现代与传统、科学与人文、东方与西方管理精髓的整合,倡导应变的管理、创新的管理、整体的管理、和谐的管理。不为工具理性所拘检,充分体现国际性、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实现信念与智慧、情感与理性、科学与人文统一的积淀厚重、秩序和谐、自由开放、充满活力、风貌独特的新型学校。(《如何打造有品味的校园文化》)


        再次,新教育学校的文化管理反对任何急功近利的文化建设观念与做法。强调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性、渐进性和历史性。正如荷兰文化学家皮尔森所说的那样:“‘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战略》)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建设是一个从氤氲化生(建立与凝聚)、积淀流转(内化与传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漫长历练,文化影响(濡染、濡化或“文化化”,culturalization)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由外而内的恒久过程,它最终表现为经典的东西活化在日常中,理性的东西凝结在感性中,历史的东西融会在心理中,社会的东西内蕴于个体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或文化涵养就这样建构起来了。(《做有良心的校长,办有温度的教育》)


        最后,新教育学校的文化管理鼓励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目的,在于文化的创造,即价值、精神的创造。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张“月映千川”、“一花一世界”式的多元创造。二是主张不主故常、推陈出新的自我超越。新教育本身决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它以开放的胸襟悦纳所有先进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同时不断开拓未知的疆域,获得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建树。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新教育的学校文化才能保持它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活力。(《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