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归零:穿越红尘,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

南怀瑾 炉叔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文章摘要——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经》


越能够把自己“归零”的人反倒越不会“归零”,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在不断“归零”的基点上让人生重新起航,就一定会披荆斩棘,胜利到达理想的彼岸。——《适时把自己归零》


零是结束,万物之终结归为零;零又是新的开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穿越红尘,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老子《道德经》:你的人生,要及时归零》)

 

懂得随时清零的人,也会更懂得幸福,定时清零,生活才会更有亮度和质感。——《人最大的幸福,是有随时清零的能力》(以上文章附后)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作者|南怀瑾

 

学问之道就是“绝学无忧”。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这种心情,一般人很难感觉得到。一切都放弃,把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观念等等都放下,丢得干干净净,进入无为之道的境界。理由就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一种修养,可以做到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修道的人,光是能知天下事太不够了,要超越一切形而下的境界,必须先要做到清净无为。


“为学日益”,什么叫学问?学问是靠知识、读书、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就是做学问。人为的学问是有为法,是有为之道,要慢慢累积增加起来,不是一步登天。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丢掉。修道的人,经常笑自己,一方面有欲望学道,一方面又不肯放弃读书,爱读书就是最大的欲望。



清朝有名的历史学家,也是诗人的赵翼,讲作诗作文章的道理,他说“穷而后工”,如果希望诗文做得好,必须是经历过苦难倒霉。环境越穷,文章诗词越好,千古的文人,好的文学家都是倒霉人。这并不是运气的关系,而是人到了功名富贵没有,人际关系也淡薄,复杂的事情就少了,坐在那里也没有别的事情做,专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辞句,诗文当然就会好。等到得志以后,一切情绪境界改变,文章也写不出来了。就算偶尔有个意境来,刚提笔要写,部属又来请示,他喊了一声报告,又把那个意境赶跑了。所以,文章学问,的确是“穷而后工”,这是中国千古的名言。


清人赵翼,吹牛说自己诗文好,留下了两句诗:“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这是引用《孟子》的典故,说熊掌与鱼二者不可得兼的意思,两样好菜不能同时来。赵翼借用《孟子》这两句话,描写自己又想学问文章好,又喜欢钱多官位大。结果,他说自己一辈子,文章也没有写好,官也没有做大,钱也没有赚够,一辈子不上不下,悬在半空之中。这是他的客气话,实际上,他的学问非常了不起,在三百年的文化历史中,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总之,求学问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愈加愈多,知识也愈加愈多;修道是把所有的知识学问,以及一切心中所有的,慢慢地减少。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做学问是吃补药,修道是泻药,什么都要空掉,这两者相反。(《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坚持的愿望,才是真的年味儿》)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一切都空,空到了最后连空也把它空掉,空到一无所有;然后无所不有,一切皆知,一切皆有,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文字很简单,意义也很简单,一说就明白了。问题是,做起来很难!如何能够把自己损之又损,放弃了又放弃,放到了一无所有之处,才能到达无所不知、无所不有的境界!


一般学道的人,都是求有,自己实际上都在加。本来道理上知道是空,而在做工夫的方法上,自己都是在加。有的人学佛学道,有一个功利目的的思想;对世间的事情失意了,失败了,或者看不惯了,或者自己不合适了,就跑来修道。心中想,也许这方面可以超越,学会了比别人好,学会了可以解脱生死,可以跑到太空去玩……这种思想都是功利主义的思想,是“为学日益”的思想和动机,与“为道日损”完全背道而驰,也就是修道不可能成功的。


老子在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两种智慧,两种勇气,所谓智勇双全,就太难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从极简到极致》)


普通的人,叫他做学问,才用功读了一个礼拜的书,便觉得很累,就停下来去玩了,为学不能日益。去修道做工夫的话,放不下,刚打坐几天,又觉得一天到晚坐着,淡而无味,浪费时间,也要跑出去玩玩,所以“为道日损”也做不到。因此,一般人多半都在为学未益、为道未损的情况下,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就那样过了一生。这就是我们读了《老子》以后,自己应该反省的地方。


(本文摘录自南师怀瑾先生著述《老子他说》)



适时把自己“归零”

作者|佚名

 

做人,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心胸开阔。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顺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不把成功和顺境当“包袱”背起来;逆境时,固然会失去很多,但能够在失去时勇于“归零”,才能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就像春节前的大扫除,把那些没用处的东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干净,就可以窗明几净、心情舒畅地迎接新春。(《当幸福来敲门——其实幸福很简单: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其实,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子夜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实际上,无论何种境况,能适时把自己“归零”,总是海阔天空,心胸豁达。(《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塑造者——自我进化是一切》)

 

越能够把自己“归零”的人反倒越不会“归零”,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攥紧巴掌,手里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就会拥有整个世界。”做人适时“归零”,当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极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洒脱与从容,再去面对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时,就会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态的淡泊。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重新开始,永葆青春。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一个人是否成功,大抵决定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比如“升迁”作为诸多为官者竞取的目标,有些人忙活半天当不上官会痛心疾首、痛不欲生;有些人升迁之后却忘乎所以,以为官大本事长,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竟至出现重大失误被罢被免。道理很简单,升迁了,实际上正是一个“归零”的开始,重新确定前进目标,敢于从“一”做起,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又如,有些人取得了成绩或荣誉,却不把心态“归零”,不思进取,喜欢吹嘘,总是躺在成绩与荣誉上“睡大觉”,也就无法再次取得成功。反观一些原本做出过“贡献”的贪官堕入深渊的行径,无不是迈不过“利禄、地位、权色”这道“坎”,一失足遂成千古之恨。事实一次次警示我们,在人生的要紧几步,必须要有“归零”的心态,思想上“从零开始”,实践中“从零做起”。(《安然地做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



放下“阶段胜利”的“包袱”,把心态调整到坐标原点,保持极为清醒冷静的头脑,辩证地看待已有的成绩,在人生的要紧处头脑清醒,明白自己究竟有多轻多重,知道自己到是谁,放下包袱,面对现实,才能永葆革命者的青春。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不断把每迈出的一步都当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就是在一个成绩“归零”之后再赢得新的成绩。这取决于奋斗者的心态。一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要想获得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将心态归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新的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智者说,心态归零,责任才能归位。把自己“归零”了,就会焕发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极。我们要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事业的新成果。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在不断“归零”的基点上让人生重新起航,就一定会披荆斩棘,胜利到达理想的彼岸。(你并不特别——无私是你能为自己所做最棒的事

 

(文章来源:网易博客)



人最大的幸福,

是有随时清零的能力

作者丨炉叔

来源 | 围炉夜读


01


怀让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


一天,当地一位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禅师的徒弟接待时,他态度很是傲慢。怀让默默无语,还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来访者的杯子,杯子满了还是不停地倒。


名人急了,说:“已经满了,不用倒了!”怀让看着他说:“你就像这只杯子,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想法,如果你不先清空,我如何对你说禅呢?”听完名人对自己的态度羞愧不已。


这就是空杯心态。


要知道过满则溢,溢则倾,倾则亏覆,我们总是什么都想要,在不断往生活中添加新的内容时,还将过去背负在身上,只会不堪重负。


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沉渣。隔段时间刷新自己一次,才会让自己更幸福。


同学有成来深圳出差,约我吃了一顿饭,几杯酒下肚他告诉我他离婚了,我有点不敢相信。有成和亚楠在我们同学中一直是理想婚姻的典范,我见证了他俩从恋爱,再到结婚生子的全过程,一直觉得他们是天作之合。


他们是高中同学,高一就在一起,大学也在一个学校,毕业后就顺理成章结婚了。其实刚开始他们双方家庭并不同意,他们做了很多反抗与坚持,才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突然就听到有成说他们离婚了,实在意外。


追问下,才知道离婚是亚楠提出来的。有成说,亚楠罗列出一大堆过去的事情,比如几年前一次生日,有成没送礼物;几年前,有成晚归没说理由;几年前,有成在朋友面前顶撞了她;几年前,生孩子时有成不在身边……亚楠越说越愤怒,结果一段感情走向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看过很多电视剧,夫妻吵架时也是经常把过去的小事一件一件拎出来,结果积怨越来越深,双方都不愉快。在韩剧《请回答1994》里面,有一集丈夫和初恋约着见了一面,妻子就大吵大闹,认为他们会旧情复燃,其实丈夫在吃到一块甜的巧克力时,首先想到的是要给妻子带一份。


真正的爱,应该是把曾经格式化,过好当下的生活。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时间会给你要的回报


小时候见我叔叔婶婶吵架,每次刚激烈吵完,我叔叔脱下的脏衣服,婶婶很自然就拿去洗了,我很是不解。在我要结婚的时候,叔叔对我说过一句话:过一天忘一天才是生活。


叔叔就是那么过来的,因为从来不把上一秒的情绪发泄在下一秒,所以叔叔婶婶即便经常小吵小闹,感情也一直很稳定。


如果心里只有对过去的怨恨、计较,也就就没有空间去容纳更多的爱了。



02


都说职场如战场,对于中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既要面对行业衰落的现状,又要接受自己知识储备跟不上行业发展的事实。职场危机,只会让中年人越来越焦虑。


前段时间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束,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怀孕十个月,快要临产的孕妇坚持进考场。很多人说是孕妇任性,在我看来更是一种危机感,担心小孩出生后再也没有时间、精力去给自己充电。


据了解,很多女性都是用怀孕的这段时间准备考研、考证之类。如今信息更新快,新型行业更是层出不穷,以前的知识大多过时,认清这个现实,将自己过去的成就清零,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给自己充电,才不至于被淘汰。


一个朋友在西部城市一家有色金属国企工作,刚开始待遇很好,几乎年年涨工资,当时他们戏称职代会是“涨工资会”,那段时间在国企工作的都很风光。但黄金时代过去了,如今有色金属市场也陷入了低迷,朋友说很多人都辞职去开餐馆、做淘宝店之类的,他现在是耗一天算一天。


不过朋友也清楚,这样耗下去不是个办法,所以他也开始做出改变。以前下班回家他都是赖在客厅看电视,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新知识,但现在他一回家就待在房间翻书,学习一些新知识。


朋友还算理智,我也遇见过很多固执的人,坚守旧有的知识,活在过去的成就中,这些人大部分都被淘汰。


褚时健说过一句话:记住过去的成就也不能拯救当下的落魄,不如放下,重新开始。


人到中年更应该具备随时清零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看到更多新的可能,接纳新的挑战。



03


一次坐飞机,旁边坐着一个干练的女性,聊天中得知做的行业差不多,就多聊了一些。


她在家乡名牌大学读的本科,学会计专业,毕业时家人已经为她在县城银行找了一个工作,因为不甘心留在家乡,她去了上海一家公司做会计。但因为加班,以及职业上升空间有限,她毅然辞职。


她平时不忘给自己充电学习新知识,因此成功去到一家知名国企,不仅工作轻松,工资也比上一家高。国企分明的等级关系,她意识到自己待不长久,就利用周末学习电商知识,两年后从国企辞职进了一家初创的电商运营公司,一直待到现在。


如今那家公司已经上市,她也升为副总,在上海成家立业,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路走来,她懂得一次次将自己拥有的东西清零,重新开始。她说人生重要的永远不是眼前你能获得什么,而是未来你能拥有什么,当眼前的东西无法满足你对未来的需求时,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清零。(《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懂得随时清零的人,也会更懂得幸福,定时清零,生活才会更有亮度和质感。


有个朋友,不管去多远的地方旅行,都只背一个包,他说带的东西少了,去哪都方便,更能享受轻松前行的快乐。


其实我算是那种不具备随时清零能力的人,总觉得什么都得留下来。有一天电脑出了问题,拿去店里修,因为电脑很卡,花了很长时间才打开。


师傅看了我的文档,说我存的东西太多,要学着随时清零,将那些重复的文件、图片,过期的软件删掉,才能加快电脑的运行。


和电脑一样,每次搬家,都会清理出来一堆毫无用处的瓶瓶罐罐、破铜烂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家里的储藏间总是被塞满,以前总是埋怨是空间太小了,其实是自己不会随时清零。我们生活里大部分物件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但依然在那个空间占据着,阻碍我们放进一些重要的东西。


一个坚持极简生活方式的朋友告诉我,当保留的东西越少的时候,越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在乎的。把过去的不愉快清零,才会明白重要的是现在;把获得的成就清零,才能避免停滞不前。(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生活的边边角角太多,太多废旧的经历、过期的怨恨还残留在我们心里,背负着这些只会更疲惫。


老子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生活是需要做减法的,丢得更多,对幸福的感受力越强。一直拖拽着前程往事,反而步履维艰。


人生没有推倒重来的机会,既往不咎,让过去的成为过去,将有过的怨愤、痛苦、不堪全都一键删除。有旧的清理,才会有新的开始。



老子《道德经》:

你的人生,要及时归零

       作者|佚名


归零:即归于道

 

零是结束,万物之终结归为零;零又是新的开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归零是这样一种状态,可以暂时说是“无”,但又不完全是“无”,因为它蕴含着无数“有”的可能性。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说:“有无相生。”

 

“无”中可以生“有”,“有”也免不了终结于“无”。

 

所以,道就是“零”,道生万物,万物最后又复归于道,归零就是归于“道”。

 

人生应当及时“归零”,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及时“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

 

及时“归零”,让坏的不影响将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归零:化繁为简

 

归零的智慧,就是减法,就是删除法,把一切多余累赘,全部删掉。

 

老子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对道的追求,依靠的是减损,减损内心的欲望、妄求、偏执、骄傲等等障碍,最终减损到无欲无求的自然状态,也就慢慢接近道了。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素”是没有漂染的丝线,“朴”是没有经过加工的木材,就是要保持一个朴素的思想境界,本色自然,简简单单地活着就行了。

 

世事可能芜杂,但是人心应该归零,就像青天白日,简单纯粹;有时也应该“心如枯井,波澜不生”。

 

心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只有让心归零,才能笑对人生。

 

尝尽人间百味,还是清淡最美;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简单,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结晶。


归零:不舍不得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

 

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子夜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

 

归零是从头开始,从零开始,不破不立,不舍不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蛇类每年都要蜕皮才能成长,蟹只有脱去原有的外壳,才能换来更坚固的保障。旧的思想如果不舍弃,新的思想就不会诞生。

 

归零就是要学会放弃,懂得放下。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

 

有人厌倦了按部就班的,一眼就能看到底的生活,于是“归零”,放弃当前拥有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杯子倒空了,才能装水。攥紧巴掌,手里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就会拥有整个世界!



归零:不忘初心

 

老子说:“道者,反之动也。”这里的“反”是反复、返回的意思。道就是宇宙向其自身回归的运动规律。

 

万事万物从哪里开始,也将会在哪里结束;在哪里结束,也将会在哪里进行新的开始。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不断的回归,又不断的更新,每一次突破都源于当初的归零,像冬天把万物生机收藏,将自己归于原点,酝酿着春天的鸟语花香、青草绿树。

 

让心归零,就是向我们的本心回归,也就是那美好而纯粹的初心,在纷扰变化的世界中,初心最真实、最珍贵。

 

让心归零,就是不忘初心,永不言弃,看清自己,反省自己,唾弃邪恶,追求幸福,诗意的存在,悠然的耕耘,不为世俗所羁绊,不为名利所诱惑,不被虚无缥缈所牵制。

 

穿越红尘,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文章转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向原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