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在新教育中成长

李镇西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文章摘录——


每个教师的成长最关键的是:从这四个“不停”开始!做到这四个“不停”,让教师的生命之花灿烂绽放。老师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这四个“不停”中:最核心的是“不停地思考”:以思考统帅并贯穿实践、阅读和写作;最关键的是“不停地实践”:以实践带动和促进思考、阅读和写作;追求“有思考的实践”和“有实践的思考”,是作为老师成功的原因。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的回答是,好的教育应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有意义”,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即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教育理想,文化的传递,文明的传承,等等,都是教育应该有也必须有的意义,失去了这些意义,也就是失去了教育。


“有意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的——好玩,有趣,浪漫,妙趣横生,其乐无穷……这也是教育应该有的。所以说,好的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


新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李镇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老师,你有多久没有收获专业成长了?是不是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慢慢地等待着时间肆无忌惮地侵蚀?一位教师的成长又需要哪些核心要素呢?热情的鼓励?真诚的批评?广阔的平台?绝佳的机会?或许这些要素都需要,也或许并不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下面李镇西与你分享他自己专业成长的心得、帮你解决关于教育的“疑难杂症”、带你探寻教师成长的秘密。



每个教师的成长最关键的是:从这四个“不停”开始!做到这四个“不停”,让教师的生命之花灿烂绽放。


老师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这四个“不停”中:最核心的是“不停地思考”:以思考统帅并贯穿实践、阅读和写作;最关键的是“不停地实践”:以实践带动和促进思考、阅读和写作;追求“有思考的实践”和“有实践的思考”,是作为老师成功的原因。(《用行动和坚持赢得梦想——瞎忙的老师和高效的老师啥区别? 》)


不停地实践


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投入到“完美教室”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的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作为“有思考的实践”,成功的老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行动是改变命运的根本途径》)


第一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


第二是“创造性”,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个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教育是“做”的哲学》)


不停地阅读


我经常说,阅读其实是教师专业成长最主要的途径。所有名师都有一个特点,即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需的生活内容。(《改变,从阅读开始》)


伴随一名教师的从事教育实践的,可以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正面教育》;可以是《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南渡北归》,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可以是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还可以是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


没有教师饱满的灵魂,就不会有学生充实的精神世界。在打开学生广阔视野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开阔自己博大的胸襟。(《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


不停地写作


一位优秀的一线教师曾说:


“支教一年,我写下了近18万字的支教日记,拍下近万张孩子生活学习的照片。这些都是有形的宝贵财富,而更让我觉得弥足珍贵的,是那些无形的资产——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对生命有了更多的尊重和宽容,这些变化影响了我后期的行走方式。”


这种写作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记录、总结、梳理、升华。没有这种写作,就没有她对教育“新的思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所以,我多次说过,只有精彩地“做”才能精彩地“写”,而精彩地“写”又能够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


不停地思考


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而把难题当课题,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这里的“思考”首先指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自己教育实践的得失:“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一直以来,我过于关注学生的共性,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生命的成长。我不断武装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情感教育。”


没有这种反思,老师可能就永远停留在“管住学生”的层次,而不会有更高的自我超越。(《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


在新教育中成长

作者|李镇西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讲我多年前见到的一个场景。那时候我住在学校,宿舍阳台下面是操场,操场对面是男生宿舍。每年7月9日晚上,也就是高考最后一科考完之后,我站在阳台上,总能看见对面宿舍楼前的空地上火光冲天,火光映照着一张张兴奋得扭曲的脸,他们欢呼着,同时也诅咒着。欢呼着一个时代结束了,诅咒着那个一去不复返的黑暗时光。我想,12年前,这些孩子在进小学的前夜,是怎样的兴奋?怎样的憧憬?明天就要读书了,就是学生了,小书包放在枕边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就是睡不着,妈妈催促着:“孩子,快睡吧!,明天早点去报名。”但没用,孩子依然兴奋地睡不着。现在12年过去了,为什么他们当年憧憬的日子,今天却欢呼它的结束?可见这段日子没有给他留下快乐。有的,只是不堪回首。

 

由此我想到一个朴素的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


我的回答是,好的教育应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有意义”,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即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教育理想,文化的传递,文明的传承,等等,都是教育应该有也必须有的意义,失去了这些意义,也就是失去了教育。

        

“有意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的——好玩,有趣,浪漫,妙趣横生,其乐无穷……这也是教育应该有的。所以说,好的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


新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

 

说到对新教育的理解,我想到我刚到这学校来做校长时给老师们讲的几段话。


我说第一,新教育实质上是给孩子一个充满诗意的童年,让学生懂得并学会“抒情”。当代人的确已经不会抒情了,也不愿抒情了。作为人的丰富多彩而且细腻柔软的心灵世界正在渐渐远离我们,我们正在向诗情画意告别。而新教育正是要给孩子一个饱满的充盈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童年和诗相伴,让他们懂得并学会“抒情”!我们做新教育,无非就是培养具有书卷气的人。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六年后上了中学,不管他是在武侯实验中学,还是棕北中学,或是其他什么中学,与他班上其他小学毕业的孩子比,他的视野要开阔一些,他就是比别人更敏锐,更容易感动,更容易心潮起伏,这就是我们所说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的人。因为他小学曾经享受过新教育生活。

        

第二,把新教育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方式。这话的意思是,我们做新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一种诗意生活,而且首先是给我们自己一种诗意生活。我们不但要通过新教育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和改变,而且还要追求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影响和改变。也就是说,新教育首先应该改变我们。我来这里做校长,究竟给老师们带来了什么?有老师会说,带来了更多的事儿,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好,如果真是这样,就对了!现在的事情应该比过去多了,因为新教育显然有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事需要我们去,但这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不应该是别人的强迫。做这些累不累?关键要看心态。因为紧张,所以充实。每天的忙碌,就是成长的过程。

        

第三,继续有创造性地做新教育。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常丽华老师、敖双英老师,但同时还要继续创造性地搞新教育。包括开发新的新教育课程。开发新的课程并不神秘,“在农历的天空下”,无非就是常丽华在教孩子吟诵诗歌的时候,按农历节气对有关诗歌进行了新的编排,一门新的课程就出来了。大家想想,我们成都也是一片充满诗歌的土地,在我们脚下,千百年来留下过多少诗人的脚印?李白、杜甫,还有现代的郭沫若、流沙河,等等,如果我们以“成都诗歌”为线索让孩子们读诗,这不又是一门本土课程吗?刚才还有老师谈到,我们学校是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那么给孩子们开发一门有关武侯文化的课,不也是一种创新吗?还有影响家长的途径、培养口才的方式,等等等等,都可以开发出新的课程。又比如,教孩子写一句诗,也可以是一门课程。其实好多诗都是一句奇特的比喻。一个新颖的比喻或拟人,一个奇特的想象,写下来就是诗嘛!泰戈尔的好多诗就是这样的:“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了。”“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还有“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让鹅卵石臻于完美。”这样的诗,完全可以教学生写。

        

一年后,我在我校的新教育研讨会上,再次问老师们,为什么要搞新教育?是为了学校有“特色”吗?是为了学校有“品牌”吗?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所谓“形象”吗?是为了朱永新老师吗?是为了赶新教育的“时髦”吗?统统不是。我们现在有的学校就喜欢弄点什么花样来表示自己与众不同,表示自己有“特色”有“品牌”。但我不愿意这样做。因为新教育其实并不新,它不过是将过去千百年来行之有效但渐渐被人遗忘或丢弃的教育真理发扬光大而已,或者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深化,没有必要非要把新教育说得神乎其神。

        

那么,我们搞新教育究竟为什么呢?


第一,为了我们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


第二,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浪漫、情趣而富有诗意的童年,给他们将来的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我们开展阅读也好,打造完美教室也好,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刚才有老师说,扩大学生的阅读,肯定能够提高他们的成绩。我看不一定。我是这样想的,丰富学生的阅读,一般来说能够促进他们的成绩,但即使不能促进,至少不会促退。不但不会促退,而且还会因为阅读而给学生的心灵世界注入许多的精神养料和缤纷色彩。对于有些成绩很差的学生,不让他们阅读课外书,他也考不上大学考不上重点高中的,那还不如让他阅读呢!新教育有许多富有诗意的活动,还有许多符合儿童天性的活动,我们搞新教育,就是要满足儿童的天性。总之,我们搞新教育,不是为了对外做给别人看,而是对内为了我们自己的心灵,为了我们的幸福。

        

当时,我还给老师们读了一幅我写的对联,表达我对教育和教师的理解:“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现在,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新教育实验依然还很不成熟,但我已经看到孩子们在享受,看到老师们在成长。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学校老师的女教师很多,而且很年轻,也很美丽。(众大笑)这是我愿意在这里做校长的原因。(众爆笑)呵呵,我这里不仅仅开玩笑,而是想很认真地说,这里的“年轻”“美丽”还指的是我们老师们的精神状态。以前有一部小说,是陈学昭写的,叫《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的确是美丽的,从事新教育实验的老师当然也是美丽的。

        

我校的新教育实验有很多项目,比如营造书香校园,比如构筑理想课堂,比如缔造完美教室,等等。今天,我们重点探讨的是研发卓越课程。要说研发卓越课程的意义,我无法超越去年萧山年会上朱老师的报告,甚至无法超越昨天张硕果老师的论述。这里我就肤浅地谈谈我的认识和我校的做法,还有老师们的变化。

        

学术界认为,“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这个词源于拉丁文“currere”,其名词形式意为“跑道”,即为学生设计的轨道;其动词形式则指的是“奔跑”。

 

我们由此似乎可以“望文生义”地对“课程”做这样的理解——它是为学生的“奔跑”开辟的“跑道”。而奔跑就是成长,因此课程与成长相连。

 

新教育实验提出要研发卓越课程,就是要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一条又一条的“跑道”。在课程中,他们展现自己的潜能,突显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看到自己的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完整的世界,因此不同的课程就为不同个性的孩子开辟了一个属于他的未来。

        

如何理解“卓越课程”之“卓越”?“卓越课程”的意思不是“完美的课程”,更不是“无懈可击的课程”,而是“为儿童未来走向卓越而准备的课程”。

 

现有的传统课程,本来也应该是为孩子全面发展设置的,但在应试教育猖獗的今天,孩子的发展越来越畸形。而儿童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让他们的触觉更加灵敏,想象更加奇妙,心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充沛,视野更加开阔,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自由……最终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公民和劳动者!

        

尽管我们学校的课程研发与实施远远还谈不上完美,但我们已经从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份纯真的热情以及那份痴迷的眼光中,看到了新教育课程的魅力,也看到了课程对他们成长的意义。

        

但这里的“成长”远不止是属于孩子们的,老师们也在课程研发与实施中成长。在这些课程中,老师们的教育视野更加开阔,专业能力更加强大,职业情感得以更加充沛,生命质量更加饱满。毫不夸张地说,在我校,不少普通的年轻老师通过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正在走向优秀,并且必将走向卓越。

 

我们的作法是——

        

专家引领。我们请了常丽华、时朝莉、侯长缨等新教育的榜样教师来我校作报告,给我们老师讲他们的新教育生活。

        

榜样先行。包虹靖老师、王玉梅老师、杨芳老师、钟丽老师,都是我校先行一步的新教育实践者,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绩。

        

全员参与。从本期开始,我校每一个人都参与了开发儿童课程。

自主开发。每个老师根据自身情况,比如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开发不同的课程。

    

我们严格按照定题—申报—审定—课程实验—课程评价—课程调整这样的程序,对老师们的课程进行了论证,实验和调整。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学科。

        

老师们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特色和自身爱好特长,再综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艺术、阅读、手工、能力、智识、健身、实践、科普、旅游、棋类、制作、乐器等知识领域出发。开发了《唱唐诗》、《兴趣魔方》、《十字绣》、《象棋入门》、《彩纸童年》、《手鼓舞》、《陶艺》、《乒乓球》《经济课程》等等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课程,最终我们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64门。

 

老师们看到我们色彩斑斓的儿童课程。虽然我们的儿童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但已经不少老师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刘俊秀老师的“课本剧课程”,陈吉老师的“倾听课程”,钟明秀;老师的“三国与数学”,侯宇杰老师的“种植课程”,李伟杰老师的“创意粘土”……还有秦海岚老师,她本人并不是教舞蹈的,她是英语老师,但因为她爱好跳舞,于是她便给孩子们开设了“朝鲜手鼓舞”。艾琴老师给孩子们开设的是“编发艺术”,就是教孩子们编辫子,让这曾经是最中国的标志——大辫子又回到我们中间。当然,有的课很幼稚,但毕竟是我们老师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我请大家对我校的课程开放多一份宽容。

 

如果时间我可以讲出很多老师的事迹,但时间不允许,这里我就着重介绍一下“李镇西工作室”的几位老师。

        

包虹靖老师给孩子开始的“三国课程”,她和孩子一起读三国,但不仅仅是读三国,还通过表演三国戏,比赛三国成语,画三国脸谱,访三国遗迹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三国文化。

        

杨芳老师开了一门很有意思的课,叫“舌尖下的四川”,这是一门饮食文化课程,主要是讲川菜和其他四川的饮食,以及饮食的基本习俗、礼仪、规范等内容,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美食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接受中国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丰富课堂生活。她当然不是烹饪师,但她把学生家长请到教室里,教孩子们包抄手,做炒饭,做冒菜,做酥肉,还有先榨果汁,孩子们开心极了。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家长都是打工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他们在某一个领域都是行家能手,这是一笔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要感谢这些家长朋友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对教育的配合。

        

还有钟丽老师,她做得也不错。这学期,钟丽老师开发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奇幻纸杯。用剪刀、水彩笔、双面胶等工具,将一个个普通的纸杯变成一件件活灵活现的“艺术品”。最开始,由老师教孩子们做,让他们学会“纸杯手工”的基本方法;后期,钟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报名,教给同学们自己创造的纸杯造型。钟老师想通过这样的一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看到了老师们实实在在的成长与进步。我做校长之初曾经说过,我这个校长成功的唯一标志,就是教师的成长。现在我从教师的成长中,感到了我自己的成功。

 

包虹靖老师说——

        

我们在共读过程中动手制作三国脸谱。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笔尖起落之处勾勒出孩子心中的三国人物形象,浓墨重彩之中表现着孩子们对人物个性的理解。而我也没料到孩子们动手能力这么强。正如我们的班训:小小的我们也有大大的世界。

        

我们读到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平阳之际,用升纸灯笼求救脱险一节时,我们做起了孔明灯,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现在教室顶上的盏盏彩灯那是每个孩子最得意的作品。

        

我从没想过汤圆还能和三国有关。还要从一个叫佳佳的孩子说起。佳佳特别喜欢诸葛亮。他在办诸葛亮人物小报时向大家介绍,传说馒头,包子,汤圆都是诸葛亮发明的。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现在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这的确让大家增长了不少见识,这样的活动也令孩子终生难忘。

        

舞台上孩子们正在自信地表演着三国课本剧。举手投足之间,一丝不苟。台下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我将这次活动看成是我和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次小小的庆典。我们相信,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上路,总会遇上庆典。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还会这样读三国,更不敢想象还带着48名孩子一起读三国,然而现在我们做到了。

        

在萤火虫教室里我们一起晨诵三国诗词,一起午读走进三国人物世界,一起暮省分享着当天的收获与喜悦。我们创造着幸福,也享受着幸福。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不敢想到敢做,这不正是我们的成长吗?

 

王玉梅老师说——

        

原来的我很害怕日出,因为我总在重复着昨天或者昨天以前的生活。千篇一律的方法像经文一样对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叨念着,叨念声中出来皱纹增加了,倦怠感也慢慢凸显。自从开始反思后,我整个人都欣欣然朗润起来了。我每天都在思索着今天和孩子们交流学习什么;我每天琢磨着书中的那句话我可以怎样在课堂上实践;我每天都在观察着孩子们点点滴滴的瞬间,希望把它变成永恒。现在的我,总感觉到时间是那么的匆匆。我忙着听课,忙着设计活动方案,忙着观察、实践、反思。

        

开发种植课程后,我学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知识,比如说我以前错把冬寒菜当成杂草拔掉等。我还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发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最重要的是,我的生活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每天渴望上班,渴望看看种植园……

        

包虹靖老师和王玉梅老师的话,应该说,代表了许多因新教育而成长的老师的真实感受。

        

我想到包虹靖老师曾经说,以前每天早晨乘公交车,车内又挤又闷,这是最难熬的时候,如果是以前,她会玩手机看信息,或者戴上耳机听音乐。可自从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每天这个时段便成了包虹靖规划、思考甚至憧憬的时候:今天的晨诵孩子们会有怎样的精彩?今天读书活动又该有哪些孩子展示?今天又该找哪个孩子谈心了?昨天那个犯错误的孩子今天会有什么变化呢?昨天的那个教育案例有没有值得提炼反思的地方?

    

“新教育实验让我每一个早晨都有憧憬,因而每天都充满了激情。”包虹靖这样说。我无意夸大“新教育实验”的作用,但新教育实验点燃了无数普通老师的梦想与激情,让他们重新看待自己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变得精彩,且充满故事。

        

我还想说的是,这些老师都是很普通的老师,他们不像李某人,被人称作所谓“教育专家”。但这些普通老师很幸福,而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上周我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里我给大家读几个片段——

 

常常听年轻老师给我诉说刚参加工作便“热情冷却”“理想碰壁”,问我如何才能“坚守教育信念”如何才能“成为优秀教师”。

        

我总是这样回答:“坚守教育信念是对的,但目的不是为了什么优秀,而是自己的快乐。别在意优秀不优秀,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您现在是著名教育专家,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却叫我们‘别在意优秀不优秀’,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想到我的八十时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刚大学毕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除了激情一无所有。那时候,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学会走就直接跑,当然也有无知导致的无畏,于是语文教改有声有色,于是班主任工作有滋有味,于是也引发无数争议,但我不管,每天都乐呵呵的,用比较文艺的说法,叫“意气风发”;我每个星期天每个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而这一切,几乎都受到非议,但我不管,开心就行!有时候领导批评我,我也不觉得委屈,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什么“中高”什么“特级”,不给我评没关系!没有什么比拥有一颗自由而幸福的心更重要的了。一直到2003年评上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之前,我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但我真的很坦然——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身被名缚,哪来自由?心为形役,何言幸福?何况现在评优选先有很多水分很多人情因素,托关系,走后门,搞勾兑,拉选票……很累的。就算“优秀”了,幸福却失去了。


“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幸福,源于心态;不幸福,也源于心态。我曾给年轻的老师们评论过网上流传的一些段子,比如:“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的快。六等教师班主任,累死讲台无人问。”我说,这些段子初一看觉得很解气很痛快,“终于有人为我们鸣不平了”。但实际上这些段子大多似是而非,夸大其词,不但不能减轻自己的郁闷,反而会增加自己的痛苦。而且段子中的“教师”也完全可以置换成“医生”“警察”等。不要老觉得自己最不幸,不要老觉得自己遇到的最不公平。放眼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多的人比我们更苦更累。我经常对老师们说:“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

        

我不是主张面对不公不平要逆来顺受,不,如果可能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权益。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种种不公也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彻底消失。那怎么办呢?还是得调节心态,从容应对。何况,很多时候缠绕我们的不过是一些琐碎的烦恼,完全可以一拂了之。李白有一句诗:“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不是天空没有飞鸟,而是晴空万里,辽阔无边,一两只鸟简直微不足道;不是水面没有船只,而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两只船也就微乎其微了。这是胸襟,也是心态。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了好心态,便拥有了幸福。

        

应该说,在一个风清气正环境里,教师的优秀和幸福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和谐统一的。领导正直,同事善良,评价科学,程序公正,幸福的老师怎么可能不优秀呢?于是,因为自己突出的业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这时,我们也不用刻意推辞,完全可以坦然而无愧地接受。因为这是教育给我们的馈赠。只是我们把这份馈赠仅当做意外的收获,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冲着这些荣誉而工作的。没有这些荣誉,我们也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教育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幸福。


“优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万,而且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最后我要说,比起全国许多新教育兄弟学校,目前我校的新教育课程还比较粗糙。但既然“跑道”给我们展示的前方已经明确——“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我们“奔跑”的步伐就不会停歇,因为这是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生活,也是我们共同的生命成长。

 

十多年前,我曾经为一个学生的生日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觉得这几句话,也适用于每一位新教育人。我这里读一读,愿我们大家共勉——名字也许太普通,人格永远不会平凡;生活也许很清贫,事业永远不会黯淡;歌声也许会暂停,旋律永远不会中断;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遗憾!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