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9年1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澄清疑點、質疑成說:「高饒事件」三十年研究成果

2017-03-30 港中大出版社 不激不随

一月份,我們出版了林蘊暉老師的新著《重考高崗、饒漱石「反 dang」事件》


作為資深的中共黨史研究專家,作者林蘊暉老師對該事件相關史料極其熟稔,考據功夫紮實,分析嚴謹敘述清晰。與此前按照官方結論敘事,或是摘取片斷史料進行編織的同題材研究不同,本書是關於「高饒事件」的第一部系統、嚴謹的學術專著,也是作者三十年來持續追踪探索的集大成之作。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王海光說:「書中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澄清了許多學界長期模糊不清的歷史疑點,史料詳實,立論公允,視野開闊,是為研究中共黨史和中國當代史的必讀書。」


今天,我們推送章百家先生為這本書寫的序言,其中,他介紹了高崗、饒漱石事件的經過,以及該事件研究的現狀,並指出本書能夠為研究作出怎樣的貢獻。用他的話說,這是一個「足資借鑒和啟示的研究文本」。


約長2000字

閱讀時間5分鐘


林蘊暉 著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重考高崗、饒漱石「反黨」事件》

章百家  序



高崗和饒漱石這兩個名字現在對大多數國人來說已相當陌生。不過,對中共黨史多少有些瞭解的人都聽說過「高饒事件」(當年稱「高崗、饒漱石反D聯盟」事件)。這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黨內高層發生的第一起嚴重的政治鬥爭。這起公案雖已過去六十多年,但至今餘波未盡,懸疑之處不少。

 

新中國成立初期,高崗似乎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他不僅是陝甘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多年擔任中共大區主要負責人,而且事發時身居高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並兼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要職。此案的配角饒漱石亦曾多年擔負中共大區主要負責人,是中共中央委員,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高崗

(1905年10月25日-1954年8月17日)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故高級領導人之一。

高崗早年在西北地區進行革命活動,是陝北紅軍的代表人物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集東北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號稱「東北王」。1953年,奉調進京出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1954年自殺身亡。1955年,被開除黨籍。


饒漱石

(1903年11月23日-1975年3月2日)

原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54年因捲入高饒反黨聯盟和潘漢年案件被解職、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於監獄中去世,享年72歲。




高饒事件初起於1953年,至1955年結束。1953年6月和9月,中共中央先後召開的全國財經工作會議和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兩會均以毛澤東提出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為指導思想,故財經工作負責人之一的薄一波在前一次會議受到指責和批判;中組部副部長安子文在後一次會議上也被指責。由於薄、安二人的政治觀點和政策主張與劉少奇一致,且相互關係密切,故對薄、安的指責和批判或明或暗地聯繫到劉少奇。由於高崗、饒漱石在兩會前後和會內會外,都曾對薄一波和安子文有不滿和指責,於是兩會發生的事件即被視為高崗、饒漱石向劉少奇發難。結果,高、饒二人成為批判對象,其錯誤被定性為「陰謀分裂D」、「奪取D和國家最高權力」,且結成一個「反D聯盟」。1954年8月,高崗於軟禁中自殺身亡。1955 年3 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全國代表會議通過《關於高崗、饒漱石反D聯盟的決議》,二人被正式罷黜官職,開除出黨。此後,饒漱石被長期關押直至1975年3月病故。由於高、饒二人身居要職,該案當年即牽連不少高級幹部,以後又在黨內鬥爭中多次發酵。1959年彭德懷事件、1962年「反D小說—劉志丹」案、1970年代初林彪事件,均在不同程度上被視為同高、饒鬥爭的後續。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不過,高、饒一案不在平反之列。此案未翻,但受此牽連的幹部均獲得平反,對這一事件的說法也逐漸有所變化。近年官方編撰的中共黨史著作不再提高、饒二人企圖「篡D奪權」,也不再說二人結為「反D聯盟」,但仍維持其犯有「分裂D」的錯誤這一結論。這種變與不變透露出對高、饒一案的處理至今仍有棘手之處。

 

高饒事件作為反映ZG高層政治和人事的一個典型案例,自然會引起歷史研究者的極大興趣。不過很長時間,由於資料的缺乏和檔案的封閉,大陸的黨史著述僅限於詮釋官方結論,海外學者更無法探討其究竟。這種情況直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才發生變化。1980年代以來,有關高饒事件的部分內情,在大陸一些教學機構和官方研究機構所編纂的黨史資料彙集和領導人的文稿、年譜、傳記中有所披露。[1] 這些資料雖然零星支離,但一些學者很快注意到這一事件的複雜背景和經過。高饒事件自此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最近十幾年,一些當事人或知情者陸續發表日記、回憶錄等著述,加之最新搜集到的蘇聯相關檔案,[2] 更多內情也漸為人知。現在,研究者所關注和探討的重點已不單是當年黨內高層的政見分歧,而是這種分歧背後所折射的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本書作者林蘊暉教授是大陸最早研究高饒事件的學者之一。1989年,他在與人合著的《凱歌行進的時期》一書中首先提出,這一事件並非簡單的權力鬥爭,它的一個重要背景是「黨的戰略指導發生轉變」、「黨中央領導之間有不同意見」。1999年,林氏發表《高崗事件始末》,利用公開文獻和當事人回憶,首次系統梳理了事情的經過,是有關高饒事件新進展的代表性文章。該文最大的突破在於初步揭示了高崗與毛澤東的關係。此後,王海光的〈政爭與權爭:「高饒事件」起因再解讀〉,以更開闊的視角考察了高饒事件的背景和由來,較為細緻地分析了中共高層在「新民主主義」問題上的戰略轉軌和國家大區體制變動中的分歧以及歷史上累積的矛盾。這些新的研究使得人們對高饒事件有了更加全面客觀的瞭解,特別是其起因並非簡單地由於高、饒個人野心和權力慾的膨脹,而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關於高饒事件的研究雖已取得相當進展,但存疑之處仍有不少,關鍵性細節尤其模糊不清。例如:當年黨內高層,特別是毛、劉之間關於新民主主義的不同認識對高饒事件的發生有多大影響?毛與高的關係密切到何種程度,高對劉發難究竟是秉承毛的意旨還是高的誤判?毛對黨內高層權力的安排是以高代劉,還是高、劉分權?從最初的批劉到後來的批高,這種轉變如何發生?這一事件對中共此後的發展有何影響?等等。由於事涉敏感,官方迄今甚少披露相關檔案,或許關鍵環節也並無檔案記錄;因此,學者的繼續研究與探討也就更有意義。

 

林蘊暉先生的新著《重考高崗、饒漱石「反D」事件》恰是一部力圖從細節回答上述問題的書稿。作者積多年的研究功力,依據可靠而豐富的史料,相當詳盡地考評了該事件尚存的諸多史實疑點。全書敘事順暢,脈絡清晰,或質疑成說提出一些獨到的新見解,或修正了人們長期被灌輸的某些刻板印象。作為研究該事件的一個新成果,這部書為中共歷史、中國當代史和政治學的學者,提供了一個足資借鑒和啟示的研究文本;對於那些對中共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特別是大陸的幹部、知識界人士,亦將有相當吸引力。


2016年5月

註 釋 


[1] 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輯的《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20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6、7冊以及《毛澤東年譜》、《劉少奇年譜》、《周恩來年譜》及其傳記等。


[2] 如: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楊尚昆日記》、《鄧小平年譜(1904–1974)》、《陳雲傳》等;張明遠著《我的回憶》、張秀山著《從西北到東北:我的八十五年》、趙家梁和張曉霽著《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崗在北京》、香港出版的《饒漱石》;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5年出版的《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係》;以及張秀山、張明遠等人的回憶手稿和存於國防大學的內部資料等。


章百家

章百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兼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人民大學黨史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和中國外交史研究,近年主持改革開放史。






《重考高崗、饒漱石「反黨」事件》

 


學者推薦


歷史事件的真相往往存在於史家對種種歷史細節的深入考據之中。 1953–1954年中共黨內發生的令人震驚的所謂高饒事件,其原因和內幕長期以來衆說紛紜。本書作者將近些年陸續披露的中外相關史料條分縷析,一一梳理勘比,並結合已知史實詳加考析,無疑能够使讀者更接近于歷史的真相。

——楊奎松(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凝聚了作者幾十年研究高饒事件的學術功力,是在詳盡地收集了國內外權威資料上的推陳出新。書中披露了許多鮮爲人知的歷史細節,澄清了許多學界長期模糊不清的歷史疑點,史料詳實,立論公允,視野開闊,是爲研究中共黨史和中國當代史的必讀書。

——王海光(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作者介紹


林蘊暉

中共黨史專家、中國當代史學者,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撰寫及主編了諸多中國當代史著作。主要著作有:
《凱歌行進的時期》 (《1949—1989年的中國》第一卷) 合著
《奠基創業》(《中國二十世紀全史》第七卷)
《立國興邦》(《毛澤東之路》第三卷) 合著
《輔助建國》(《劉少奇之路》第三卷)
《共和國年輪— 1953》
《人民公社狂想曲》 合著
《走出誤區—我觀共和國之路》
《國史札記 ·事件篇》
《國史札記 ·史論篇》
《國史札記 ·人物篇》
《向社會主義過渡—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二卷·1953—1955)
《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飢荒》(《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四卷·1958—1961)
《風雨兼程—新中國四十年發展戰略的演變》 主編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購書頁面

➤ 合作請聯絡微信後臺


➤ 近期精選:


葛兆光:關於中國與周邊的問題,我已經在這本書裏說清楚了

以「抒情」抗衡「忘情」:香港人的香港抒情史

近代中國民族認同的曲折發展史 | 王柯新書

这本关于清华的书,揭开中国不平等的秘密 | 紅色工程師的崛起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上山下鄉 | 佛教改革 | 左翼文學研究 | 報業改造

鄧小平 | 文革農村 | 臺灣社會 | 垃圾 反行爲 | 張愛玲

女性與戰爭 | 釣魚島 | 小王子 | 魯迅 | 楊振寧

紅色工程師 | 與中國打交道 | 彌敦道懷舊

以及:

傅高義 | 高華 | 北島 | 錢穆

周有光 | 孔飛力 | 夏濟安 | 韓南

狄培理 | 汪暉 | 李歐梵 | 何浩

周耀輝 | 周保松 | 朱麗雙 | 閻小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