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来的中国摄影出版

中国摄影 中国摄影杂志 2019-04-02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摄影读书会

每周末,带你走进“摄影出版”的世界


文 | 郑幼幼

浙江摄影出版社工作室主任,浙江省摄协副秘书长

编选自《中国摄影》2017年4期


2008年是个标志性的年份,数码摄影兴起后,中国摄影图书出版进入了数码摄影技法书时代。2009年初,我从浙江文艺出版社来到浙江摄影出版社,正赶上数码摄影技法书在市场非常火爆的时期。2009年至2010上半年,数码摄影技法书进入黄金时段,各种带着“圣经”“宝典”“入门到精通”“大全”等标签的摄影技法书层出不穷。但因为同类品种太多,各种山寨跟风泛滥,到了2010年底摄影技法书市场已明显分薄,大部分单品销售走势呈现下滑趋势。而2011年开始,手机摄影的兴起给这类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危机,阅读人群的缩水,意味着围绕着相机编撰的低中端摄影技法书的走衰成为必然。
-中国摄影出版的现状与变化-
我在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工作经历恰恰映照了十年来的中国摄影出版经历的诸般变化。这段时期的摄影出版首先是在文化体制改革的环境中进行的。国内的出版社大多在21世纪头十多年完成并深化了“事改企” 这桩事,本质上说是国家拨款的文化出版事业单位转为自负赢亏的企业。所以把现今的出版社比喻为图书制造厂一点不夸张。随着事改企的深入,对品种与利润都开始有了数据上的要求,必须侧重能快速生产、快速回收的选题,这决定了图书选题的类型与比例。


从左至右:《摄影的精神》,格里·巴杰 /著,朱攸若/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年;《世界摄影史》,内奥米·罗森布拉姆/著, 包甦等/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年;《摄影批判导论》,利兹·葳尔丝/著,傅琨、左洁/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怎样阅读照片》, 伊安·杰弗里/著,毛卫东/译,2014年。


2010年以来的摄影策划出版是靠摄影专业出版社与综合类出版社共同努力得以维系并扩展。一些主要涉足摄影技法书的综合类出版社(比如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逐渐缩减摄影技法书选题规模,有的甚至淡出技法书市场。坚持下来并且追求做深做强的是几家摄影专业出版社,以及从大众读物向影像阅读扩张的综合类出版社(比如中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显然,泛影像阅读是综合类出版社非常看好前景的一块肥沃土壤,这类选题未来还会增加。


从左至右:《艺术的诱惑:摄影的前世今生》,霍普·金斯利、克里斯多弗·里奥佩里/著,崔赢/译,2014年;《看照片看什么》,特里·巴雷特/著,何积惠/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3年;《照片秀:定义摄影史的重要展览》,亚历山德拉·莫罗/著,毛卫东、刘张铂泷、阳莯、林味熹/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年;《今日摄影》,马克·德登/著,栾志超、范静雯、周仰、罗晨/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年。


除了技法书王国的衰落,2010年以来的摄影出版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史论与经典摄影集出版的异军突起。以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出版策划为例,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中,浙摄社出版了“摄影大师传记丛书”《摄影的精神》《百年彩色摄影》《出龛入龛》等摄影史论类图书。被“决定性瞬间”快照美学暴晒太久的中国摄影界处于缺水状态,一直在等待摄影史论阅读对摄影观念的纠正与开拓。各出版社都在维护这一块非常重要的出版物,但比例都有所控制以维护选题的平衡。《摄影批判导论》在2012年8月出版,《世界摄影史》在2013年1月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在史论类出版方面亦有不俗的表现,“影像文丛系列”都颇有影响。此外各出版社还有其他不错的各种引进版图书。

-摄影出版的策划-


关于摄影策划的概念,比较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摄影出版的策划,它指的是构思与实施摄影出版物的出版策划全过程,包括选题构思、组稿、撰写指导、图文编辑、设计编排、图片调校、印刷呈现、材料与工艺,以及图书推荐等一系列细节工作。
策划选题从来源来看分引进版与原创类两类。引进版的主要要求是妥帖地还原原版,主要涉及文字、图片、设计、装帧及材质的还原。它的策划着眼点在前期主要集中在选题遴选上,中期则集中在翻译、编辑、设计、装帧及材质的把握上,而后期集中在阅读推荐上。从策划特点看,优质的引进版往往具有当下参考性、摄影史的节点性、特定领域的代表性。


从左至右:《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安塞尔·亚当斯、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著,冯建国/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年;《珍藏卡帕》,罗伯特·卡帕、理查德·惠兰/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年;《布拉塞》,布拉塞、西尔薇·欧本纳斯、康丁/著,王文佳/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年。


在引进版选题中,经典摄影集是其中对图片还原要求最高的,必须控制好原始图片的印前调校、纸张的选择,监管好印刷过程的机台控制。相比原版摄影集,被引进的中文版,往往通过文字的翻译辅助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定价即便与原版书一样,如果印刷水准出色,加上网店的优惠折扣,购买中文版是不错的选择。但必须仔细鉴别中文版摄影集的印刷呈现、纸本呈现,如果太一般那就考虑多费点钱直接买原版吧。


从左至右:《沃克·埃文斯:美国影像》,沃克·埃文斯/著,王文钰/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传奇布列松》,克莱蒙·舍卢/著,门晓燕/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年;《最后的度假胜地》,马丁·帕尔/著,周仰/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7年。


谈到引进版就绕不开翻译方面的问题。摄影图书的翻译有四个关键点:一是最好由懂相关摄影知识的译者来承担;二是外语必须足够好,否则大量的基础陈述容易出问题;三是要有几年的翻译经验;四是翻译中要照顾到读者阅读体验上的一些要求,要将原文意思充分转换、妥帖表述。近几年虽人员充实不少,但还欠缺足够的资深译者,大多数译者涉足专业翻译领域时间不够。这也说明译界有可为,译者持久挖掘,积累坚持,专业方面可以成为一方行家。


从左至右:《观看再观看》,鲍昆/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年;《红旗照相馆》新版,晋永权/著,金城出版社,2014年(初版印于2009年);《出龛入龛》,徐婷婷/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年;《表态:与十四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对话》,海杰/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3年;《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李楠/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年;《阅读摄影》,郭力昕/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


原创类选题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容、读者定位、价格区间都有不同的做法。技法书黄金时代的有些出版社走“大而全”的路子,这体现了图书策划的深度与有效性。技法书之后,原创类选题出现了一波访谈热潮,最先推出的是浙江摄影出版社与《中国摄影》杂志合作的选题《出龛入龛》。接下来史论类也有各种图书涌现,原创类的摄影集则推出了一些新编或修订重出的经典摄影集,如《侯登科的世界(上下卷)》《大卫·柯鲁克镜头里的中国》,以及吕楠的几部摄影集等。在原创摄影集方面,一些出版机构独立制作摄影集,比如假杂志编辑推出了十余种当代摄影家的原创摄影集可圈可点;艺术家刘铮及“蝴蝶效应”推出的《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系列是对中国当代摄影创作进行的宝贵梳理。这类摄影集拓展性的选题策划与精良的装帧设计,以及对成长中的年青摄影家的有力扶持不但补充了主流出版的不足,而且以其前瞻性及原创精神给摄影出版带来一股强劲的清新之风。
-摄影集与摄影出版-
摄影集在摄影阅读中极为重要。摄影集主要通过结构性照片组合来实现摄影者创作表现,以纸本介质、图书形式来完成的较完善态的摄影作品整体呈现。对结构性照片组合的观看,除了通过摄影展之外,阅读摄影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展往往都有摄影集存世,因为展览有空间与时间限制,但摄影集可以跨越这些限制。
此外,摄影集也是摄影家对自己作品进行呈现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自己的创作以纸本书的形式实物化,既是存留与展示的重要方式,又是自己的另一种形态的作品。对出版社来说,摄影集的引进如果选题精准、印量合理也是完全可以盈利的,但提印必须谨慎,一旦变成库存那就是高码洋的库存,会影响整体的运作。目前我们的印刷设备与材质都很好,但依然很难出真正的优质品,这是国内摄影书制作上的通病。


从左至右:《中国:1976-1983》,刘香成/著,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2010年;《一站一坐一生》,仝冰雪/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把青春唱完》,高原/著,Lens/编,中信出版社,2015年;《大国志》,严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田野、苗锦锦/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外非常注重对摄影集的阅读,而且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点在国外出版社与中国的出版社谈版权时往往引起一些障碍,因为国外版权方往往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大部分摄影集的起印数比较低。因为我们尚未形成对摄影集的良好阅读习惯,而且我们的阅读往往偏功利,对于定价比一般书高的摄影集,很多普通读者会感觉“不合算”,感觉在书店翻一遍就好了,但其实经典摄影集恰恰是需要多次、反复细看的。其二,国外摄影集纸张的选用早已远远超出许多年前常用的双铜纸、亚粉纸了,图片的纸面呈现是以照片原作的效果为目标。其三,摄影集非常突出图片的主体地位,相当注重图片的印刷呈现效果。其四,注重设计,并且注重合理设计。有时极出色的纸本画册从单张照片来看都并不怎么特别,但当它们成为一本书时就非常出彩,因为在纸本画册的各种素材的组织上,原创的综合结果是最重要的,它们远远超过了照片、设计编排、装帧或印刷等等单体的效果,它们作为书而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摄影出版的前景-
当下,电子阅读占领了纸本阅读的大壁江山,那么对于摄影所在的艺术图书领域情况会如何?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是在不同介质上发生的,而这种介质对不同书籍承载作品是不同的:对于文字作品,可以直接取代纸本的内容呈现;而艺术图书,转化为电子呈现后,呈现的质量与纸本完全不同。摄影创作越是依赖数码生成,另一方面反而越会令我们去追求摄影呈现的实物感,促进实物感的回归。而艺术作品的电子阅读也并不能取代纸本呈现。从实物的观看体验、实物的收藏价值来说,转瞬即逝的电子呈现与纸本艺术图书有完全不同的价值,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那种纸本图书的综合性呈现所建构的纵深感,已经越来越成为这个喧嚣的移动传媒时代的一种奇妙而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三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参选图书征集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编辑:钟华连(杂志)/ 周星宜(新媒体)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