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摄影功课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女歌手和三个演奏者的剪影,1947 年 斯坦利·库布里克,图片源自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
回到开端
摄影的出现催生了电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自英国摄影师迈布里奇(Eadweard James Muybridge)1878年用12台照相机拍摄奔马的连续画面开始,马雷、普林斯、爱迪生,再到卢米埃尔兄弟……这些先驱们利用摄影将运动分解为静止的画面,再利用视觉暂留现象将一帧帧画面连贯起来,最终创造了电影的开端。大约在1920年代,摄影与电影分别确立了各自在现代社会中的媒介属性,并日趋成熟。虽然二者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互有交集,但总体而言,摄影与电影已经形成了一静一动—两套复杂且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只是经过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几十年来的熏染,艺术形式频繁跨界、分化、衍变,人们早已习惯于将媒介间的藩篱推倒,但是也容易对各种媒介自身的独特属性视而不见。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拍摄《奔跑的马》工作现场,斯坦福农场,据资料显示,1879 年迈布里奇将相机由 12 台增加至 24 台,该照片于 1881 年至 1882 年出版,图片源自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网站
奔跑的马,斯坦福农场,1878年6月19日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新世纪之后,乘便携式数码终端与互联网流媒体的风潮,大量原本以静态照片为主的摄影创作者开始转向微电影、中短视频等动态影像的创作,即使在传统院线领域也不乏此类颇具创造力的优秀电影公映。“由静转动”的跨媒介创作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一些人看来,让画面动起来似乎是一种打破静态摄影创作瓶颈的策略,只是结果并不总是如愿。
以第28届全国影展为例,2021年多媒体类作品提交数量达到了451件,约为上届总数的两倍多。但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普遍反映参选提交的优秀作品少,该类作品整体面貌并不理想,大部分创作者基础能力不足。借习武的话说,输的不是门派,而是个人的基本功。虽说导演不一定必须懂摄影,但对于希望转型为的导演的摄影师而言,静态摄影中所蕴含的基础素质训练是绕不开的必修课。
2021年,世界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宣布,该奖取消持续了11年的多媒体大类,从而专注于摄影。在其网站通告中,特别强调了对静态摄影的回归。可见,对绝大部分实践者而言,首先应该关注的并不是媒介如何转换,而是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基础视觉素养和艺术语言的核心把控能力。
约塞米蒂山谷,1872 年,蛋白印相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图片源自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回到开端,在迈布里奇将摄影画面连贯起来之前,他是否考虑过如何能够先拍好一帧画面?答案是确定无疑的。早在1878年拍摄奔马之前,他已经进行了近十几年的摄影积累,从摄影技术专利到视觉艺术的表现,迈布里奇均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他对约塞米蒂山谷的大规模拍摄比安塞尔·亚当斯早了近半个世纪。尽管《奔跑的马》还不是电影,但迈布里奇为日后的电影画面注入了不可或缺的摄影基因。
幻想与现实
摄影与现实的关系是复杂的,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的是,电影画面的意义生成与传统静态摄影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安德烈·巴赞在其著作《电影是什么》中指出:“电影是一种幻想的现象”,这种幻想在电影发明之前就已经在人们脑海中完备了,“在他们(发明电影的先驱们)的想象中,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和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在世界的幻景。”因此,虽然古人很早就已发现了视觉暂留现象,但电影依然要等到摄影术诞生之后才会最终出现。可见,电影所致力于构建的幻想看起来不一定是虚幻的,相反,可能很接近摄影所表现出的那种现实感。
《火车进站》影片静帧,1896年1月 卢米埃尔兄弟
1896年1月,卢米埃尔兄弟执导的纪录电影《火车进站》公开放映时,有个著名的传言:有惊恐的观众被驶来的火车吓得跑到了影院的后面。但有质疑者认为,影片中人物的举止和表情非常自然,对拍摄者和摄影机这种新奇的东西完全视而不见。因此《火车进站》并非纯粹的现实记录,而是由卢米埃尔兄弟组织熟人演员出镜,导演并制作而成。这才是“吓跑”观众的主要原因,因为观众以为影院是一个摄影暗箱,在暗箱外面,有一列真实的火车正呼啸驶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火车进站》几乎是一部惊悚片,卢米埃尔兄弟曾拒绝将电影机专利出售给魔术师乔治·梅里爱,自己却制造了乱真的幻象,这与摄影对现实的翻转如出一辙。
时长50秒的《火车进站》如同一张会动的照片,没有剪辑,没有机位和景别的变化,只是一段画面,只展示一个事件。在今天的电影中,这样的画面被称之为镜头(shot),是电影中最基本的单元,整部电影由无数个镜头的并置和推衍构成。美国剧作家大卫·马梅在其著作《导演功课》中对导演首先提出并反复追问的问题是:摄影机该摆在哪。在书的最后,他总结道:“镜头就是你所有的一切。你所选择的镜头就是你讲述故事的所有素材,最后才能组成一部影片……假如每一个镜头都非常顺利,那么大的成品也就不会太差。”因此,对导演而言,镜头的把控与摄影师取景的体验确实存在着某种互通。只是,导演的这一行为在思考的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假如这时给他一台相机,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或将变得更为直观。因此,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基本镜头单元的切片,胶片时代有如此多的导演青睐快速成像的宝丽来就不足为奇了。
圣格雷戈利欧,1983 年 11 月 24 日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出自塔可夫斯基图文集《我的不朽已然足够》中出版,图片由浦睿文化提供。
穿着晚礼服准备参加舞会的女青年,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1950 年 斯坦利·库布里克,图片源自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拟入榜图书公示
专访丨托马斯·迪曼德:模型、影像与“历史的结舌”
自由记录与人性关怀丨关于王兵的《铁西区》摄影
视频导读丨2022年6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17年沉淀、29个深度访谈、400幅照片丨江融的《探索摄影之旅》
2022年度TIPA大奖揭晓
邀您云观展|再看长城
杨安迪:燃烧之躯
张兰坡:失乐园
塔可:洞天新录
何为21世纪的摄影?
上海漫游者:陆元敏与八位年轻摄影师
从神五到神十三,航天员们在太空拍到了什么?
孙瑞祥:生活和摄影都远不止于秀场
镜在咫尺|“保持距离”后,我们如何观看?
争议|在苏富比拍出8万美元的中国老照片真伪存疑
后疫情时代,全画幅无反逆势崛起
视频导读丨2022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2022北京冬奥会:这些瞬间值得铭记
近乡情更怯丨致我们暂时回不去的故乡
冬奥来啦丨1980年中国冬奥首秀背后的故事
评选观察丨“侯奖”的铠甲与软肋
从“鸡毛换糖”到“全球圣诞市场”
魏德忠:摄影值得耐心地对待
看见八十年代,以一种设身处地的目光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