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战争 —— 科学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上)
一、生物战到底还要打多久?代价会有多大?
1.要打多久?
上一篇“隐形战争 —— 中国未来抗疫之路该怎么走?”,文章开头的结论让某些网友有些惊讶:还要十年抗疫?我们这里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希望不要对这个数字产生误解。坦率地说,这并不是一个经过某种计算获得的数字,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基于一切战争的基本科学规律。战争的发起可以只取决于一方,而它的结束必须经过双方的同意。在这场生物战中,发起和结束可能都要取决于战争的发起者。我们清醒地提到这一点是希望向战争的发起者明确无误地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无论生物战打多久,中国都会陪着打下去,一直打到发起者自己熬不下去主动停下来为止。因此,具体战争何时结束,我想我们不要来做决定,而是要由战争的发起者来做决定。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美国曾在越南打了20年,最后打不下去撤了;在伊拉克打了20年,最后打不下去撤了;在阿富汉打了20年,最后打不下去撤了。别说是10年,如果生物战一定要打20年、30年,那也可以,我们依然奉陪到底,打出中国生物科技的新天地,打出中国医学科技的新高度,打出世界新的科学领导者充分地引领这个小小的地球为止。
毛泽东: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2.代价有多大?
有些网友在问,要是那么久,难道要封在家里、关闭国门10年、20年吗?永远这么清零不是要付出巨大代价吗?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保持清零不是要天天封城,而是只有在清零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解封,真正的开放,真正的自由。封城在中国执行清零政策过程中也只是短期和临时行为。病毒清零也不是关闭国门,我们的国门从来就没有绝对关闭过。否则这两年疫情期间狂增的进出口数据是怎么来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在抗疫的问题上会有那么多似是而非忽悠性的观点了。
有人认为病毒不可能清零,人类必须学会与病毒共存。中国已经实现动态清零了,并且是在海外疫情波浪滔天的环境下实现动态清零了,有什么不可能的?我们不是从哲学上反对与病毒共存,人类本身就与很多病毒共存了,但我们要坚绝反对在生物战没有停止的前提下与病毒共存。那不是“与病毒共存”,而是要让中国被生物战的发起者任意蹂躏。
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只是在做选择题,只能在极少几个选项、甚至只有两个选择中接受一个:躺平和封城。我们强调生物战将会长期化,并且中国必须永远坚持清零政策,是以我们将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地将清零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清零所需时间不断缩短为努力方向的。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病毒在不断地快速变化,我们必须使得清零的技术手段赶在病毒的前头。正因为生物战将是长期的,所以我们要以长期抗疫进行充分的准备。
二、生物战的技术陷阱
1.认知的标准
人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可是,这种哲学化的表达意义很小,因为人们从这个说法中还是搞不明白到底该听谁的。尤其是,所有说这个话的人心里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是这少数人之一,或者,我就是与这少数人站在一起。所以,尽管科学的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绝大多数人却都会认为自己就是那少数。但是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往往不仅是少数人掌握了科学的真理,而且他们的科学真理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也并不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原因在哪里?我们先给出答案:
科学的真理,永远掌握在拥有更高灵敏度测量工具的人手里。
原因何在?别人能看得到的东西,拥有更高灵敏度测量工具的人都能看到;而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也能看到。人家当然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真理。科学始于测量,这是全球科学界一致公认的基本准则。谁能用更高灵敏度、更低误差的测量数据说话,其他人当然也都很快会认可。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2.抗原检测的技术陷阱
只要明白了以上科学的共同标准,以测量灵敏度为基础来分析,我们很快就会明白,为什么西方广泛地采用极低灵敏度的抗原检测,并且向中国推广,媒体上也不时地冒出反对核酸检测方法的原因所在。这是一个暗藏极深的破坏清零的技术陷阱。原因何在?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人去检查生产出来的瓷器产品有没有瑕疵,找什么人合适呢?肯定首先得是眼神最好的人,他视觉的灵敏度、分辨力最高,看得最清楚。你会去找一个高度近视、老花眼的人来负责产品质量检测吗?专门找一个眼神特别差的人来检测产品质量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大量次品查不出来流向市场。你可以说高度近视或老花眼的这些人查起来快、工资要求低,可是你最起码都查不出次品,光快有用吗?
如果酒厂要找一个评酒师,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当然要找一个味觉最灵敏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舌头连酸的和甜的都分不清楚的人来做评酒师吗?这样的酒厂生产出来的哪里会是酒,可能变成醋了都不知道。
抗原检测,就是那些老花眼和舌头根本就分不清酸的和甜的人。
在疫情检测中,采用抗原检测技术的后果就是大量已经感染的人查不出来。但老百姓有几个搞得清楚这些?他们自己花钱买了政府认可的抗原检测产品查完了是阴性,他们就认为自己没事了,可以出去活动了。并且已经查完了是阴性,你要马上再让他花时间去作核酸,凭什么?这不是发神经吗?因此,采用抗原检测的结果就是不仅大量受感染的人查不出来,而且为核酸检测故意制造巨大的社会认知障碍。
很奥秘的是:所有支持抗原检测的人都不否认核酸检测是“金标准”,并且认为抗原检测只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可是生产抗原产品的厂家谁管这个。作为企业既然产品做出来了,当然是进入的市场越多越好。说是只适用于特定的地方,可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3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截至当时,上海全市已做抗原检测1400多万人。一个疫情如此严重,人口密集特别适合核酸检测的城市,怎么能如此大规模地使用可以说绝对一无是处,纯粹只会添乱的抗原检测产品呢?
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人们(甚至包括科技最发达的上海)就没有充分意识到?因为这涉及到专业度极深的测量学知识。
对于测量,有一个很通俗的时钟问题:当你拥有100个走时不一样的时钟时,就搞不清楚具体时间是多少了。当在社会上同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和极低灵敏度的抗原检测技术时,你就搞不清楚人群中还潜藏了多少感染者了。
核酸检测灵敏度的现行国家标准是500copies/ml。目前业界已经能够实现的最高灵敏度已经可达到10copies/ml。而抗原检测技术是多少呢?只能做到10万至100万copies/ml,与当前核酸检测国家标准相差200至2000倍,与业界已经实现的较高技术水平相差1万至10万倍!而从成本上来说,通过10混和最新的20混技术,核酸检测每个人的材料和设备成本已经可以降到2元钱以下,到终端人们实际检测时的价格已经普遍是8元钱。而抗原检测出厂价是5元,到用户手里是20元以上。价格贵了一倍以上。居然现在开始在中国推广全面落后的、可以说是“绝对一无是处、只会添乱”的这种检测技术,为什么?
3.令人迷惑的抗原检测技术指标
抗原检测产品采用的核心技术指标有两个: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应的衍生技术指标有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从统一测量学角度来说,这些以最初级的统计学方法建立起来的技术指标本身就是错误的,只是在非常特定的情况才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简易检测技术的定性指标。本文后面将用统一测量学的专业知识讨论明白:为什么它们在当前的抗疫应用下更是完全不能成立,并且必然导致疫情不可能清零,只能持续爆发。尤其敏感性的技术指标,把抗原检测低劣到极点的灵敏度给充分地掩盖起来了。从统一测量学的角度来说,根本就没有敏感性这种技术指标,只有灵敏度、分辨力。这个指标在医学界的“方言”叫“检测限”。很显然,按照其敏感性的统计学计算公式,如果一个群体的感染者病毒浓度全部低于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其检测结果的敏感性数据就是0%。如果一个群体的病毒浓度全都高于其灵敏度,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就是100%。它并不是一个只与抗原检测产品本身完全相关的技术指标,这怎么能成为评价产品技术水平的依据呢?如同要评价一个人跑步的速度有多快,你当然得在平地上跑来进行测量,或在跑步机上跑一下测量也可以。但如果有人说他跑步的速度能超过音速,为什么?因为他可以坐在飞机上达到超音速的速度,这样与其自身能力不完全相关的结果数据,能作为评价其跑步能力的技术指标吗?
任何检测技术只有在被检测对象超过其灵敏度时,才会被检测出来。以上分析也表明,只有在感染群体的病毒浓度已经很高,且高于抗原检测的灵敏度时,抗原检测才能有发现阳性个体的价值。
中国已经批准的抗原检测试剂敏感性在75%-98%,特异性是95%-99%之间。各个抗原检测产品厂家标注其产品技术指标时,当然就只标注用百分率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而不会去标注灵敏度的指标了。
医学界的专家们没有几个是测量学专业出身或受过专业测量学训练的。受过专业测量学训练的人又没几个是干分子生物学的。由此即知道这个坑挖得有多深,有多么隐秘。能挖出这种深坑的人其技术水平之高和用心之深达到了何种程度。采用这种技术指标,接近于可以把全世界医学界和分子生物学界的人,包括那些最顶级的专家们全给唬住,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4.上海被生物战忽悠了
就在2021年8月份南京疫情爆发时,我连续写了两篇分析张文宏病毒共存观点的文章,参见“张文宏,该说还是不该说?”“如何科学地理解张文宏”。当时我就非常担心,因为张文宏以及上海显然有些被生物战攻击者忽悠住了。直到2个月前,媒体还在不断地把上海的所谓“精准防疫”当作独特的经验不断地吹嘘。是上海自己真需要这样的自我宣传吗?不是,是生物战的攻击者需要这样忽悠整个中国。2022年3月初上海与深圳的疫情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上海在今天发展到控制不住的局面?思想观念上的病毒共存论忽悠,技术上在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地使用抗原检测来对付已经爆发的疫情就是陷阱所在。如果病毒共存论可以算是一种观点上百家争鸣性质的话,采用抗原检测这种检测技术,就是在认知上陷到生物战发起者精心设计的深坑里去了。这也不仅仅是上海面对的局面,为什么国家层面会批准这样的产品大规模进入中国抗疫市场?
就在2022年4月2日,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峰论坛上,张文宏对上海抗原检测技术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从他的介绍中很明确地提到:上海采用抗原检测的目的就不是为清零,而是美国和香港的思路,为“把疫情控制住”。但正是美国等疫情的实际发展情况表明,所谓“把疫情控制住”实际结果肯定是“疫情完全控制不住”。
但为什么还要介绍这个技术呢?舆论战有一个原则,不在乎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而在于谈的主题和话题是什么。既然是在谈抗原检测,即使在具体谈的时候基本上把它否定了,只要说得足够含糊,听的人也是云里雾里不完全搞得清楚。但既然是在谈它,就是在向全社会表明它是“有价值的”。很简单,如果完全没价值甚至完全有害的东西,你在正式的学术论坛上谈它干什么?
张文宏把抗原检测谈清楚了吗?但凡是搞技术的,无论技术水平如何,都知道抗原检测技术灵敏度差很远,所以谁都不敢说出它能替代核酸检测的话,所以就只是说在某些条件下作为一种核酸检测的“补充”。但具体补充的条件是什么呢?仔细追究起来就云天雾地了。真到实际使用的时候就没人能说得清它在什么意义上能成为补充的,补充到反客为主、把核酸检测搅得一塌糊涂也没人能说得清有多大的不是。不管怎么说,它多少还是能成功地发现几例阳性病例啊,总算有可取之处吧?但它同时带来多少混乱人们还能说得清吗?
听了张文宏的这个发言,对抗原检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除了在检测灵敏度这个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核心指标上它差太远以外,并不是绝对地一无是处。因为这样它就可以有资格成为一种补充了。并且,明摆着使用这个技术的目的就不是清零,而是为把疫情“控制住”,也就等同于是要让疫情“完全控制不住”。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说是张文宏在技术上真的不懂,是他人听不明白,是他故意在忽悠大众,还是很多中国人都被别人忽悠了?
看看张文宏的这个演讲的结论,已经明确指出如果是以清零为目的,抗原检测是不适宜的。但同时又说了一大堆它可以成为一种补充的情况。读者自己去仔细品味一下,这些所谓的补充成立的条件能搞明白吗?例如,他说到“可以作为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时的一种补充”。这个表面看来如果偏远的农村没有足够的核酸检测能力补充一下也可以啊。但是,到了实际应用中,我大上海居然会核酸检测能力不足,要搞上千万人次的抗原检测?
密接者检测可以补充。
不适宜清零,但可以补充。
流行期可以补充,灵敏度极低但却可以尽早发现传染源。不适宜清零但可以压制病毒的流行。这些逻辑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清零期也可以补充。
一句话,这东西不适宜,但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补充。那你说有什么情况下不能补充、不能掺和进去搅合的?
为什么要在上海抗疫的关键时期召开什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国际研讨会”?研讨什么?不就是要研讨怎么让上海没办法清零嘛!
三.为什么核酸检测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金标准”?
SARS-COV-2病毒或相应疫情的检测有四种技术:
影像学检测。就是已经出现白肺了,通过透视技术拍下的肺部病理学照片。这种检测当然是有价值的,但只是治疗价值,对于防疫来说实在太晚了。感染者早已经传播很久。
抗体检测。因为病毒入侵后,在特异性免疫阶段会出现特异性的抗体。检测出这种抗体,就表明受检者受到了病毒入侵。在还没有应用疫苗的时候,这种检测技术还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价值。但现在已经普遍注射了疫苗。疫苗的作用就是等效于病毒入侵去刺激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以现在已经注射过疫苗的人体内存在抗体已经不能作为受到病毒入侵的指示性证据了。所以,现在这个检测主要的价值只能用来评估受检者抵抗病毒的能力。并且,即使是在过去可以作为受感染的指标,因为抗体只是在人体免疫反应第二阶段的特异性免疫(或称效应阶段)才会存在的,所以它发现受感染者在及时性上也是很受限的。
抗原检测。它是根据新冠病毒的免疫学特性,采用类似简易受孕检测盒的呈现方法来进行检测。无论是哪种简易抗原检测试剂盒,都是通过抗原与试剂的反应产生人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来进行检测。因此,其所需要的病毒浓度(也可叫载量、滴度,这都没关系。单位有国际单位IU/ml,拷贝/ml等,这也都没关系)必然会相当高才行。这就是其灵敏度为什么会非常差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也有些人试图通过机器判读来提升灵敏度(在病毒很少只产生微弱颜色变化时也能看出来),但通过这些改进要想提升到与核酸检测可比的程度是远远不可能的。原因下面会讲到。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通过提取病毒的基因片段,将其在PCR设备中不断复制,从而使数量增长千万甚至上亿倍。如果粗略假设增加一个Ct值,也是多一次循环,核酸就增加一倍,那么Ct值为32,就相当于病毒的核酸片段增加了40多亿倍。其实,荧光PCR也是通过扩增以后的核酸物质产生反应发出的荧光进行光学测量,并且就是进行机器判读的。这样的话,采样中的病毒只要极少数量最终就可以发出足够的荧光,灵敏度当然就高出抗原检测太多了。因为现在采用的PCR是采用变温方法,也就是一次循环需要机器进行升温、降温再升温过程。如果只是追求检测速度,也有很多等温PCR技术,它们可以很快(甚至比抗原检测更快)出结果,但在灵敏度上与经典的变温PCR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比抗原检测却好很多),虽然其设备很简单,成本也很低,却不适合以清零为目标的检测。这是以清零为目标的中国为什么不采用等温PCR的原因所在。等温PCR都不用,为什么要用灵敏度差更远抗原检测?
当进行受孕检测时,受检者往往已经有心理预期可能受孕。并且早几天晚几天测出来影响不大,可以等被检测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直到检测灵敏度以上时测出来即可。不管检测结果如何,实际能影响到的最多也就是这一家子人。所以,在这种时间性要求相对较低、影响面极小的检测类型,是可以采用这种家用简易检测方法的。但是,防疫类的检测是高度地在与时间赛跑,必须争分夺秒的事情。并且其影响面是达到一旦失控就波及全社会。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相差成千上万倍,对应的时间就必然以几天来计算,晚个几天时间病毒就已经传开了。所以,抗原检测介入进来的结果,就是要给病毒留出足够的传播时间,使清零成为不可能。除此之外无其他任何意义。
业界称核酸检测是“金标准”。这是真的充分认可这种检测技术吗?什么叫“金标准”?它一般是指测量精确度、灵敏度等指标相对最高,检测方法原理最科学,误差最小的测量方法。它甚至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计量基准方法。但是,一般作为金标准的测量方法其成本等可能相对较高,操作较为复杂。所以,在金标准支撑下,人们往往也会寻求一些指标没有高到那样极致的程度,但成本、操作方便性更好的普及型测量方法。例如,基因测序里的金标准测量方法是sanger测序法。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普通PCR法、芯片法测序、二代测序法、质谱法等等的基因测序,都是要以sanger测序法为参照或计量检验校准。一般发表论文时也都需要sanger测序法的数据作为验证。
但是,以金标准为基础的普及型测量方法,至少得在测量技术指标上是接近的。如果差个几个数量级的灵敏度和误差指标,你就没资格与金标准“在一个圈子和层级上对话了”。
有了金标准,那人们心底里当然就会被暗示还应该存在“银标准”,至少是“铜标准”吧?对不起,对于以清零为目标的测量方法来说,核酸检测就是低成本大规模普及型唯一可行的方法,而不是什么“金标准”。金标准是用电子显微镜直接察看病毒外型,并且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把核酸检测称为“金标准”,就是要用抬高它的方法试图将它压死,压不死至少也得给它找一堆用于捣乱的检测方法 —— 这个坑挖得够深吧!
只要采用最高灵敏度的变温PCR核酸检测技术及时进行几轮全员检测,很容易就把疫情全部清零了。美国贝克曼、赛默飞公司早就在核酸检测的分杯(也称移液)、核酸提取、PCR环节有高通量的全自动化设备。如果想清零从技术上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但美国主推的检测方法是什么呢?懂王亲自出马推广的就是低灵敏度的等温PCR简易检测方法,另外大规模推广的就是灵敏度差到极点的抗原检测。变温PCR、等温PCR、抗原检测齐上阵,那就是100个走时不一样的时钟同时放在你面前的效果。这样的检测体系就从技术上充分且完备地有效确保了疫情不可能被清零。是没钱买美国自己厂家生产的全自动化核酸检测设备吗?怎么可能?动则上万亿美元地发钱,会没钱建立更强大的变温PCR核酸检测能力?
通过舆论战让人们思想上认为疫情是不可能清零的,必须与病毒共存。 用多重检测方法混用的检测体系,在技术上确保疫情不可能清零,反过来证明疫情不可能清零。 行动上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有效将病毒清零的简单有效的防疫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罩等等。凡是能够将病毒清零的措施都坚决反对。不可能将病毒清零的疫苗和所谓的特效药可以网开一面。原来最普遍的冠状病毒——各种鼻病毒引发的感冒,有长期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吗?从来没有。 可是,中国明明已经成功地将病毒清零了啊!那不行,仔细想想,得全面地将清零污名化——清零影响经济说。可明明中国经济通过清零在疫情期间发展得最快啊?那不行,再想想。清零影响民生说,可明明中国通过短期清零行动后就可放开让民生正常化了啊?那不行,再想想,清零闭关锁国说,可中国从来没有完全闭关啊,疫情期间中国的进出口连创新高。即使没有疫情时,也不是说就护照都不要了国门大开啊?那不行,再想想,好好想想,仔细想想,挖空心思地再好好地仔细地想想......
上海疫情正严重的时候,网上很广泛流传一个所谓医学博士给法律人员打电话的录音,指责大规模核酸检测违反了中国的防疫法,也指责疫苗。其他所有的似乎都指责到了,让人们感觉这位博士好负责任啊!真是这样吗?现在就两种检测方法可选,指责核酸检测,不提抗原检测,那不就是只有选抗原检测一条路了吗?就明着说你就是想让上海市充分地采用灵敏度差到极点的抗原检测,从而让上海不可能清零不就得了,还装着很负责的样子藏那么深干嘛!
最高明的欺骗绝不是每句话都是假的,那样就没人信了,尤其瞒不了知识界和精英们。它不仅绝大多数都是真的,甚至会刻意地按照最科学、最复杂的方式讲真话,但就在最关键的地方、用貌似最专业的术语忽悠一下。这才是最容易驯化和控制人的思维,并且是社会中最精英阶层的方式。要想具备识别这种欺骗和忽悠的能力,必须具备最科学的方法。
请看下集“隐形战争 —— 科学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续)”
作者简介
汪涛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和科学经济学体系创始人,致力于将完善的科学方法引入社会领域。中国原创技术天使投资人;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