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5——鸦胆子
编者按
上次我们说过痢疾分为湿热痢和休息痢,长于治痢疾的清热解毒药有很多种。前几次介绍过的黄连、黄柏、秦皮、马齿苋都善于治疗湿热痢,而白头翁则同时可以治疗湿热痢和休息痢。今天要讲的是专门用于休息痢(原虫痢)的鸦胆子,需要记住的是鸦胆子对于湿热痢完全无效。
鸦胆子非常少用,因为它的毒性比较大,对肝功能、肾功能、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害。那么老爷爷和小指月是如何看待鸦胆子的使用呢~ |
治痢疾又能腐蚀鸡眼的鸦胆子
小指月说,爷爷,像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都可以清热解毒,治痢,都是下痢要药,有何不同呢?
老爷爷说,白头翁治的是热毒痢,肛门灼热,便脓血;马齿苋偏于治的是湿热痢,力量较弱;而鸦胆子,它主要是治时轻时重,时好时坏的休息痢,不过鸦胆子治痢疾有特殊的服法。
小指月说,什么特殊服法呢?
爷爷说,鸦胆子有毒,一般不入汤剂,需要用龙眼肉、大枣肉或胶囊包裹吞服,而且味道极苦,你如果不小心咬破,或吞得不够快,就容易恶心呕吐,所以这种服法,是防止对食道胃造成损伤,直接暗渡陈仓,到达肠道去发挥治痢疾的效果。
小指月说,那内服也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哦。爷爷说,一般十二粒以上就有中毒的危险,内服剂量,一般要控制在两克以内。
小指月说,我看爷爷用这鸦胆子来治疗鸡眼?
爷爷说,没错,这鸦胆子可以直接腐蚀赘疣,这鸡眼就是人体的一种赘疣,把鸦胆子仁捣烂,直接敷在那地方,就能够把这鸡眼赘疣腐蚀掉。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吉云旅钞》曰,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鸦胆子:俗名鸭蛋子,即苦参所结之子。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赤痢间有凉者),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防腐生肌,诚有奇效。愚生平用此药治愈至险之赤痢不胜纪,用时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
鸭蛋子味甚苦,服时若嚼破,即不能下咽。若去皮时破者,亦不宜服。恐服后若下行不速,或作恶心呕吐。
故方书用此药,恒以龙眼肉包之,一颗龙眼肉包七数,以七七之数为剂。然病重身强者,犹可多服,常以八八之粒为剂。然亦不必甚拘。
鸭蛋子连皮捣细,醋调,敷疔毒甚效,立能止疼。其仁捣如泥,可以点痣。拙拟毒淋汤又尝重用之,以治花柳毒淋。其化瘀解毒之力如此,治痢所以有奇效也。 |
鸦胆子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卵形,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长5~6mm,直径3~5m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极苦。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往期内容: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倪海厦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小编是一名中医粉,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1000多位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2群已满500人,还可以进3群.
也可以加群主微信:slyjbjly,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