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税趋势与主要经济体财税形势(2023)
摘要
二、 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财税政策与形势1、美国:收入降幅超预期、财政赤字逆势扩张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相较2022财年大幅下降9.3%,降幅超预期,主要源于占比5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下降了17.3%。联邦政府支出总体下降2.2%,但得益于联邦政府为避免经济硬着陆而采取的扩张性措施,民生、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国防等领域的支出增长较快。收入下降幅度超过支出下降幅度,美国2023财年赤字率和负债率不降反升。CBO预计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达6.3%,超过2022财年0.8个百分点。2023财年末美国公众持有的联邦政府债务GDP占比达97.6%,相较于2022财年末上升了0.5个百分点。尽管美国拜登政府主张通过加税的形式逐渐缩减财政赤字,但短期内这些政策落地阻力仍然较大,加上美国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削减财政赤字的道路可能并不顺利。2、日本:债务负担过重背景下持续缩减赤字2023财年末日本全国长期债务余额占GDP比重预计为224%,迫使日本疫后回归财政政策常态、提高财政可持续性。2023财年在收入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日本通过更大规模的缩减财政支出来减少赤字。2023财年中央政府一般账户调整预算税收收入预计比2022财年下降2.1%,支出比2022财年下降8.4%。预算赤字率预计约为3.3%,比2022财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下降。3、英国:支出规模易增难减,债务压力继续上升英国在2023-2024财年希望通过增收减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控制债务增长。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英国财政收入低于预期,支出高于预期,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恶化。2023-2024财年英国财政计划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5.9%和1.0%。然而,2023年4-11月中央政府累计财政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长4.4%,低于预期;累计支出同比增长4.5%,高于预期。纳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后,2023年4-11月英国公共部门净借款1164亿英镑,较2022年同期增长26.5%。截至2023年11月底,英国公共部门净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97.5%,较2022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经济仍旧低迷、债务负担加重、通胀掣肘减弱的背景下,2024年英国财政重点将转向减税,实施一揽子减税计划以拉动经济增长。4、德国:疫后财政政策回归常态,缩减开支以控制赤字德国一直秉承“谨慎保守”的财政理念,疫后通过缩减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德国财政执行与预算较为一致,能够严格控制赤字率。德国2023年财政预算收入较2022年实际数增长6.9%;财政预算支出较2022年下降4.1%。从执行数据来看,2023年1-11月财政收入3324亿欧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8%,财政支出4126亿欧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3.2%,基本符合预期。预计2023年德国赤字率为2.5%,与2022年持平。5、印度:调整支出结构、重建财政空间2023-2024财年联邦政府将赤字率目标设为5.9%,相比上一财年下降0.6个百分点。印度广义政府负债率仍在高位,但由于名义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印度政府的债务压力总体相对可控。从收入端看,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税收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支撑。2023-2024财年预算税收收入相比2022-2023财年增长10.4%。同时,2023-2024财年印度政府调整了个人所得税政策,在收紧免税条件的同时加强高净值人群税收征管。从支出端看,2023-2024财年的预算在缩减财政支出的同时扩大资本性支出,主要投向与交通、工矿业、农业灌溉相关的基建与设备。2023-2024财年预算支出增加7.5%,增速较上一财年下滑2.9个百分点。6.巴西:新财政框架有望助力财政形势进一步改善受社保福利支出上升的影响,2023年巴西广义政府基本赤字率小幅扩张。2023年1-11月,去除转移支付的巴西联邦政府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1.7%,较2022年同期19.8%的增速大幅放缓。同时,2023年卢拉政府上台,启动新的家庭补助金发放计划。受此影响,2023年巴西联邦政府社保福利开支增长近10%,导致政府基本赤字率扩张至1%。支出刚性较高是巴西财政“顽疾”,而2023年通过的新财政框架更具灵活性,或有助于继续推动经济增长、降低赤字率。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目录
正文
分析师:罗志恒,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邮箱:luozhiheng@ykzq.com
分析师:牛琴,执业编号:S0300523050001《财政的逻辑》系列研究报告:
43、《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四个总体特征、问题与建议》,2024年1月10日
42、《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向何处去?》,2023年12月26日
41、《负重前行:2023年财政债务形势总结与2024年展望》,2023年12月21日
40、《中美财政政策比较:实施方式、效果与未来空间》,2023年11月23日
39、《打破3%赤字率的约束,财政从重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并重》,2023年11月8日
38、《我国历次调整预算和发行特别国债的背景、效果及启示》,2023年10月30日
37、《如何看待增发1万亿国债?兼谈2024年财政政策的建议》,2023年10月24日
36、《关于近年来减税降费的反思与展望》,2023年10月16日
35、《城投转型的实质与隐性债务测算》,2023年9月25日
34、《专项债全面回顾:结构特征、利弊分析与应对》,2023年9月22日
33、《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当前形势与14条综合应对举措》,2023年8月7日
32、《何为股权财政?能否接替土地财政?》,2023年6月26日
31、《中国财政的未来:如何化解财政困难?》,2023年5月23日
30、《中国财政的家底与余粮》,2023年5月22日
29、《罗志恒:分税制不是土地财政的原因,政绩考核才是》,2023年4月24日
28、《罗志恒丨如何看待地方债务:形势与应对》,2023年2月27日
27、《31省份债务全景(2022):谁多谁少谁压力大》,2023年2月16日
26、《谁在“养活”中国?“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2022年10月11日
25、《地方财政的困难与自救:力挽狂澜还是权宜之计?》,2022年09月20日
24、《财政局长的烦恼与坚守:为国理财,负重前行》,2022年09月08日
23、《31省份财政收支差转负,大梁谁来挑?》,2022年08月10日
22、《疫情下的北上广深财政:凉热不同》,2022年06月09日
21、《广州、深圳财力差异大解密》,2022年05月26日
20、《冰封的土地市场和土地财政何时解冻?》,2022年05月06日
19、《从三轮积极财政政策看财政之变》,2022年04月20日
18、《城投之变——2022年城投债展望与投资策略》,2021年12月22日
17、《专项债回顾、反思与展望:投向哪了?存在哪些问题?明年如何?》,2021年12月13日
16、《财政发力,路在何方?—2022年财政政策和基建投资展望》,2021年11月29日
15、《土地市场降温,土地财政向何处去?》,2021年11月03日
14、《房地产税试点:为何要开征?能否降房价?》,2021年10月23日
13、《中国城市财力大比拼:南强北弱下的紧平衡》,2021年10月08日
12、《当前财政形势:好看的数字,难过的日子》,2021年08月23日
11、《专项债投向哪了?能否托起基建?》,2021年07月06日
10、《澄清土地财政的五个认知》,2021年06月06日
9、《城投债的风险有多大?未来向何处去?》,2021年05月26日
8、《中国财政形势:何去何从?》,2021年02月23日
7、《政府债务风险有多大?怎么办?》,2021年02月09日
6、《财政资金去哪了?——2020中国财政政策全面回顾与2021年展望》,2021年01月27日
5、《财政局长的烦恼:紧平衡下的负重前行》,2021年01月05日
4、《哪里还有羊毛可薅?消费税改革》,2020年05月26日
3、《地方债务风险:宏观成因、现状及治理》,2019年09月17日
2、《广视角看中国的个税:怎样影响你的钱袋子?》,2018年10月29日
1、《个税简史、改革逻辑与存在问题》,2018年06月24日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本公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公众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本公司https://www.ykzq.com/ 网站设定权限刊载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供参考之用,投资者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并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投资者需自行承担依据本公众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均反映的是所摘录的研究报告的研究观点,本公司可以发布其他与本公众号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研究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部门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的观点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公众号投资者注意上述其他材料的责任。本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并不对其他网站和各类媒体转载、摘编的本公司报告负责。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公众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投资者对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粤开证券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本公司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本公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本公司客户,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本公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