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财税趋势与主要经济体财税形势(2023)

罗志恒 粤开志恒宏观
2024-10-08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师:牛琴(13681810367)

摘要



一、疫后全球财税呈现出以下五大趋势:第一,重建财政空间成为疫后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主轴。一方面,疫情期间的经验表明,财政空间对于应对危机至关重要,财政空间较大的国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随着疫后高通胀与高利率接踵而至,主要经济体的财政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鉴于此,各经济体从2021年开始普遍转向财政紧缩,采用包括取消疫情期间紧急财政措施、加强税收结构性调整在内的各种减支增收政策缩减赤字。全球财政赤字率在两年内从9.6%的高点降至4.0%。在全球181个经济体中,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国家从2020年占比11.3%骤然上升至2021年与2022年的70.3%和67.9%。通过缩减赤字重建财政空间成为2021年以来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的主轴。2023年在抗通胀过程中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促使部分国家选择暂时扩大财政赤字以缓解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全球财政赤字率逆势扩张,但中长期全球财政紧缩大方向未变。第二,财政支出规模或永久性抬升,支出结构向民生领域倾斜。疫情之后大多数国家迫切想要削减财政支出,重回疫情前常态,但疫后出现的新情况导致财政支出削减困难重重。其一,财政支出尤其是民生领域的支出存在刚性,易升难降;这种情况下,其他领域的支出压缩意味着民生领域的支出占比会不断上升。其二,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能源补贴和应对通胀的支出政策以降低家庭生活成本。其三,全球地缘冲突加剧背景下,主要经济大国纷纷增加国防支出以增强国防建设和国际军事威慑力。其四,疫情期间积累的大量债务导致各国利息支出负担较重。第三,税收政策注重结构性调整,增税与减税并存,采取全面减税的国家逐渐减少,大规模减税浪潮结束。从各国近年来的税收政策调整情况来看,主要的增税领域包括对高收入人群增税和增加特殊消费税。全球主要的减税领域集中在促进清洁能源生产与使用、科技创新、金融市场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等五大领域。第四,双碳目标下各国财政绿色化特征更加明显。一是碳税覆盖的国家越来越多,且近年来受能源价格上涨,主要高收入国家有提高碳税的倾向。二是进一步扩大绿色税收优惠的范围,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低碳运输方式等方面的税收减免。三是对化石燃料使用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性税收政策。四是增加绿色环保相关财政支出。五是加大气候投融资的力度,通过公共和私人投资来支持绿色项目和可持续技术的研发。第五,各国积极采取财税政策应对经济数字化转型。“双支柱”方案受到国际层面广泛关注,各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并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
二、 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财税政策与形势1、美国:收入降幅超预期、财政赤字逆势扩张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相较2022财年大幅下降9.3%,降幅超预期,主要源于占比5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下降了17.3%。联邦政府支出总体下降2.2%,但得益于联邦政府为避免经济硬着陆而采取的扩张性措施,民生、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国防等领域的支出增长较快。收入下降幅度超过支出下降幅度,美国2023财年赤字率和负债率不降反升。CBO预计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达6.3%,超过2022财年0.8个百分点。2023财年末美国公众持有的联邦政府债务GDP占比达97.6%,相较于2022财年末上升了0.5个百分点。尽管美国拜登政府主张通过加税的形式逐渐缩减财政赤字,但短期内这些政策落地阻力仍然较大,加上美国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削减财政赤字的道路可能并不顺利。2、日本:债务负担过重背景下持续缩减赤字2023财年末日本全国长期债务余额占GDP比重预计为224%,迫使日本疫后回归财政政策常态、提高财政可持续性。2023财年在收入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日本通过更大规模的缩减财政支出来减少赤字。2023财年中央政府一般账户调整预算税收收入预计比2022财年下降2.1%,支出比2022财年下降8.4%。预算赤字率预计约为3.3%,比2022财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下降。3、英国:支出规模易增难减,债务压力继续上升英国在2023-2024财年希望通过增收减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控制债务增长。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英国财政收入低于预期,支出高于预期,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恶化。2023-2024财年英国财政计划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5.9%和1.0%。然而,2023年4-11月中央政府累计财政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长4.4%,低于预期;累计支出同比增长4.5%,高于预期。纳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后,2023年4-11月英国公共部门净借款1164亿英镑,较2022年同期增长26.5%。截至2023年11月底,英国公共部门净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97.5%,较2022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经济仍旧低迷、债务负担加重、通胀掣肘减弱的背景下,2024年英国财政重点将转向减税,实施一揽子减税计划以拉动经济增长。4、德国:疫后财政政策回归常态,缩减开支以控制赤字德国一直秉承“谨慎保守”的财政理念,疫后通过缩减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德国财政执行与预算较为一致,能够严格控制赤字率。德国2023年财政预算收入较2022年实际数增长6.9%;财政预算支出较2022年下降4.1%。从执行数据来看,2023年1-11月财政收入3324亿欧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8%,财政支出4126亿欧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3.2%,基本符合预期。预计2023年德国赤字率为2.5%,与2022年持平。5、印度:调整支出结构、重建财政空间2023-2024财年联邦政府将赤字率目标设为5.9%,相比上一财年下降0.6个百分点。印度广义政府负债率仍在高位,但由于名义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印度政府的债务压力总体相对可控。从收入端看,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税收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支撑。2023-2024财年预算税收收入相比2022-2023财年增长10.4%。同时,2023-2024财年印度政府调整了个人所得税政策,在收紧免税条件的同时加强高净值人群税收征管。从支出端看,2023-2024财年的预算在缩减财政支出的同时扩大资本性支出,主要投向与交通、工矿业、农业灌溉相关的基建与设备。2023-2024财年预算支出增加7.5%,增速较上一财年下滑2.9个百分点。6.巴西:新财政框架有望助力财政形势进一步改善受社保福利支出上升的影响,2023年巴西广义政府基本赤字率小幅扩张。2023年1-11月,去除转移支付的巴西联邦政府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1.7%,较2022年同期19.8%的增速大幅放缓。同时,2023年卢拉政府上台,启动新的家庭补助金发放计划。受此影响,2023年巴西联邦政府社保福利开支增长近10%,导致政府基本赤字率扩张至1%。支出刚性较高是巴西财政“顽疾”,而2023年通过的新财政框架更具灵活性,或有助于继续推动经济增长、降低赤字率。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目录

一、疫后全球财税五大趋势

(一)重建财政空间成为疫后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主轴 

(二)财政支出规模或永久性抬升,支出结构向民生领域倾斜 

(三)税收政策注重结构性调整,增税与减税并存 

(四)双碳目标下各国财政绿色化特征更加明显 

(五)各国积极采取财税政策应对经济数字化转型 


二、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财税政策与形势 

(一)美国:收入降幅超预期、财政赤字逆势扩张 (二)日本:债务负担过重背景下持续缩减赤字 (三)英国:支出规模易增难减,债务压力继续上升 (四)德国:疫后财政政策回归常态,缩减开支以控制赤字 (五)印度:调整支出结构、重建财政空间 (六)巴西:新财政框架有望助力财政形势进一步改善 


正文



一、疫后全球财税五大趋势
(一)重建财政空间成为疫后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主轴
疫情期间全球财政赤字大幅扩张,政府债务负担加剧。为应对新冠疫情,全球主要经济体在2020年纷纷出台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空前增加。2020年全球财政赤字率创下9.6%的新高,全球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跃升至创纪录的99%,主要国家财政空间受到不同程度压缩,债务脆弱性上升。
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剧以及财政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推动主要经济体重建财政空间。一方面,疫情期间的经验表明,财政空间对于应对危机至关重要,财政空间较大的国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随着疫后高通胀与高利率接踵而至,主要经济体的财政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鉴于此,各经济体从2021年开始普遍转向财政紧缩,采用包括取消疫情期间出台的紧急财政措施、加强税收结构性调整在内的各种减支增收政策缩减赤字。在这一背景之下,全球财政赤字率在两年内从9.6%的高点降至4.0%。在全球181个经济体中,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国家从2020年占比11.3%骤然上升至2021年与2022年的70.3%和67.9%。通过缩减赤字重建财政空间成为2021年以来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的主轴。
2023年全球财政紧缩趋势暂时中断,财政赤字率逆势扩张,但中期赤字缩减的大方向未变。在全球181个经济体中,有94个经济体(51.9%)在2023年实施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占比较2022年提高20个百分点,推动全球财政赤字率回升至5.3%(预计),超出市场预期。在抗通胀过程中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促使部分国家在避免经济硬着陆与重建财政空间之间选择暂时扩大财政赤字以缓解短期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通过财政扩张避免经济衰退或将有助于降低财政整顿的中长期成本。往前看,财政可持续性仍是主要经济体的核心问题之一,中长期全球财政赤字率缩减的大方向未变。




(二)财政支出规模或永久性抬升,支出结构向民生领域倾斜
随着疫情的结束,财政支出规模逐渐回落,但大多数国家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仍高于疫情前水平。疫情期间,大部分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大幅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在2020年达到峰值。但疫情结束后,部分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并没有回落到疫情前水平。根据IMF全球经济展望预测数据,2023—2028年期间全球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的财政支出(GDP占比)水平与疫情期前相比均有所抬升。
尽管疫情之后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关注使多数国家迫切想要削减财政支出与赤字,使财政重回疫情前常态,但财政支出本身的特点以及疫情后全球政治经济出现的新趋势导致财政支出削减困难重重。
其一,财政支出尤其是民生领域的支出存在刚性,易升难降。疫情期间各国为稳定和托底经济加大了对社会保障与福利、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疫情结束后部分财政支出政策退出,但大部分民生领域的支出刚性较大,特别是法定支出,不仅难以压减,每年还要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例如美国三大法定支出项目(即社会保障与福利、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近年来均增长较快。日本由于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较为严重,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不断提升。在支出刚性的情况下,其他领域的支出压缩意味着民生领域的支出占比会不断上升,美国、日本、英国、德国2023年的财政支出情况均验证了这一点。
其二,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推高各国物价,导致与通货膨胀挂钩的财政支出难以压缩,同时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能源补贴和应对通胀的支出政策以降低家庭生活成本、减轻对经济的冲击。
其三,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背景下,主要经济大国纷纷增加国防支出以增强国防建设和国际军事威慑力。美国的国防支出2023财年增长了7.1%,占联邦政府全部支出的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美国白宫预算草案显示2024财年国防支出增长率为11.7%,未来十年每年均有所增长。日本政府于2022年提出一项加强国防能力的法案,计划从2023财年起,连续五年大幅增加国防支出。
其四,疫情期间积累的大量债务导致各国利息支出负担较重。沉重的债务负担在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气候环境恶化等背景下短期内难以实质性下降。IMF预测,全球总体净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未来五年将持续上升。具体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净利息支出自2021财年起已连续两年上升,日本中央政府的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占比在2023财年达到22.1%,预计2024财年上升至24.1%。德国2023年1-11月累计利息和借款相关费用支出比2022年同期大幅增长了140.3%。



(三)税收政策注重结构性调整,增税与减税并存
各国更加注重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增税与减税政策并存,采取全面减税的国家逐渐减少,大规模减税浪潮结束。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一方面规定了一系列增加税收、加强税收征管以减少财政赤字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推出了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减轻家庭清洁能源使用成本等的税收减免政策。日本2023财年的税收政策调整计划中,既包括为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的一系列减税政策,也包括为大幅增长的国防支出融资而采取的一揽子增税措施。
从各国近年来的税收政策调整情况来看,主要的增税领域包括对高收入人群增税和增加特殊消费税。
一方面,增加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并加强税收征管。对高收入人群加税,一方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财政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印度尼西亚自2022年起将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0%提高到35%。挪威的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2023年1月起调高了0.1个百分点,达到17.5%。新加坡计划2024年提高年收入超过100万新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美国2024财年预算案中提出,要对最富有的0.01%人群征收25%的最低税,并恢复39.6%的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日本2025年起对极高收入人群征收最低税负。
另一方面,增加部分特殊消费税。针对部分商品和服务的特殊消费税主要用于增加财政收入和调控消费行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高了美国煤炭消费税税率并使之永久化,增加的税收收入用于资助黑肺病信托基金。日本为了给新增国防支出计划融资,计划从2023财年开始逐步提高烟草税率。德国计划2024年起提高航空税税率,以为财政收支缺口融资。保加利亚宣布将在2023-2026年期间每年将烟草税税率平均提高50%。哥伦比亚自2023年11月起对高盐或饱和脂肪含量的食品征收10%的消费税,并计划到2025年将税率提高到20%。
全球主要的减税领域集中在促进清洁能源生产与使用、科技创新、金融市场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等五大领域。
其一,美、日、德均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清洁能源生产与使用。
其二,促进科技创新。日本2023财年为促进创新融资推出了新的免税政策,当股票转让收益用于创业或投资初创公司时,可获得最高限额为20亿日元的税收减免;同时,日本完善了企业研发投入税收减免机制,将之前25%的税收减免比例改为在20%-30%之间浮动,研发投入增长越快,可享受的税收减免也越多。英国从2023年4月起将研发费用的税收抵免率从13%提高到20%。
其三,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日本2023财年扩展了针对个人从资本市场取得的投资收益的免税政策框架;德国将于2024年推出对另类投资基金的增值税免税政策。
其四,促进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西班牙自2023年起将净营业额低于100万欧元的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降至23%,初创公司的税率也从25%降至15%。葡萄牙则将中小企业17%低税率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小市值公司,以支持小企业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印度增加了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的税收减免,并且延长了初创企业亏损结转年限。日本2024财年计划提高中小企业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
其五,降低儿童抚育成本以促进人口增长。德国近年来不断提高针对子女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减免额和财政补贴。法国2023财年将适用于6岁或6岁以下儿童保育费用税收抵免的上限提高了52%,达到3500欧元。葡萄牙、以色列等国家也提高了儿童抚育费用税收减免额度。美国2024财年预算案中提出,要为有孩子的家庭和美国工人减税,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儿童减免额并计划将这项税收优惠永久化。
(四)双碳目标下各国财政绿色化特征更加明显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也逐渐成为各国财政政策关注的重点。在《巴黎协定》下,各国政府相继公布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随着碳中和趋势加速,世界各国加快实施绿色新政,国际税制改革的绿色化特征也将越来越明显。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
一是碳税覆盖的国家越来越多,且近年来受能源价格上涨,主要高收入国家有提高碳税的倾向。欧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过渡期至2025年底,2026年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
二是进一步扩大绿色税收优惠的范围,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低碳运输方式等方面的税收减免。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将多项清洁能源的燃油税抵免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该法案还新增了可持续航空燃料税收减免,该减免适用于2022年12月31日之后至2025年1月1日之前销售或使用的某些含有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燃料混合物。日本延长了电动汽车的汽车吨位税减免政策直至2023年底。德国在2023年推出针对光伏发电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在独栋住宅或商业地产上运行总输出功率不高于30千瓦的光伏系统产生的收入免税,并追溯适用期至2022年1月。
三是对化石燃料使用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性税收政策。例如,丹麦、芬兰、瑞典、英国等国家提高燃油消费税;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增加了机动车或运输税。
四是增加绿色环保相关财政支出。美国2024财年预算计划为气候科学和清洁能源创新提供165亿美元的历史性投资。同时向环保局额外提供6440万美元,用于实施《美国创新与制造法案》,并继续逐步淘汰被称为氢氟碳化合物的强效温室气体,支持12亿美元的能源部工业脱碳活动。日本2023财年追加0.5万亿日元以支持创新科技和新能源企业,加上2022财年批准的1.1万亿日元,项目总资金达1.6万亿日元。
五是加大气候投融资的力度,通过公共和私人投资来支持绿色项目和可持续技术的研发。美国2024财年计划将国际气候融资增加四倍以上,向绿色气候基金捐款16亿美元,向清洁技术基金贷款12亿美元。日本政府为支持私人绿色转型投资成立了新的部门和“绿色经济转型专项基金”。
(五)各国积极采取财税政策应对经济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利用财税政策解决经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关注。
一方面,“双支柱”方案受到国际层面广泛关注。截至2023年6月,已有139个成员原则上就“双支柱”方案达成一致,当前支柱二已经进入立法阶段,支柱一整体仍处于起步状态,落地时间存在不确定性。OECD于2019年提出“双支柱”改革方案,并于2021年7月获得大多数国家通过。其中,支柱一是突破现行国际税收规则关于物理存在的限制条件,向市场国重新分配大型跨国企业的利润和征税权,以确保相关跨国公司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更加公平地承担全球纳税义务;支柱二是设定全球最低公司所得税税率15%,确保大型跨国企业无论设在何处,都需承担最低税负,减少甚至消除全球“税收洼地”。
欧盟整体对于支柱一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持续推动各国采用支柱一规则并签署即将发布的多边公约,但美国认为支柱一会导致本国税收利益流失,故而国会对通过立法实施支柱一并未持开放态度。在达成全球统一数字服务税共识前,以欧洲为代表的众多国家开征单边数字服务税。法国于2019年颁布《开征数字服务税暨修改企业所得税降税路径法》,成为首个对数字服务税进行立法的国家。继法国之后,奥地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土耳其等国也开征了数字服务税。由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大多为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引起美国政府不满,美国政府利用关税进行反制。2021年10月,美国与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达成一致,美国将取消针对欧洲五国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欧洲五国则承诺在“双支柱”欧方案生效时将完全撤销数字服务税的单边税收措施。2022年11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修正《自有财源决定》的提案,提出如果支柱一在2023年年底仍然没有明显的进展,将实施数字服务税或类似措施,以便在2026年产生收入。
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并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在未来十年持续增加对芯片研发和生产的支持,而芯片是经济数字化的核心硬件之一。美国2024财年联邦政府预算提出要制定一系列现代化的规则,其中包括数字资产规则。日本2023财年计划投资1000亿日元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比2022财年增长了25.0%。德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投资计划和政策,加强了对与经济数字化转型相关基础设施、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等的投入。

二、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财税政策与形势
(一)美国:收入降幅超预期、财政赤字逆势扩张
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大幅减少,宏观税负结束2021-2022年期间的上行趋势,转而下降。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规模为4.4万亿美元,相较于2022财年大幅下降9.3%,比2023年5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值低0.4万亿美元,下降幅度超出预期。其中,占比最大(5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下降了17.3%。这导致2023财年联邦政府收入的GDP占比较2022财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包含了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收入的广义政府收入比2022财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
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支出总体缩减,但民生、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净利息、国防等领域的支出增长较快。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净支出(剔除抵消收款)规模6.1万亿美元,比2022财年缩减2.2%。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学生贷款减免计划作废的影响,2023财年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服务大幅减少至-31亿美元。尽管支出总规模下降,但2022年11月—2023年7月期间,美国财政赤字同比增长率持续为正。拜登政府自2021年起先后颁布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IJA)、《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通胀削减法案》(IRA)等三大公共投资法案,预计将吸引累计超过3.5万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提升美国芯片和科学技术竞争力,同时降低家庭生活成本。三大法案的实施对2023财年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起到了关键作用。2023财年社会保障、医疗、社区及区域发展、退伍军人福利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分别增长11.1%、12.2%、23.4%和9.9%,自然资源与环境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增长也较快,分别增长了15.8%和10.4%。此外,居高不下的联邦政府债务,以及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债务利息负担急剧上升,导致2023财年联邦政府净利息支出也大幅增加,增长了38.7%,占联邦政府支出比重跃升至10.7%。
收入下降幅度超过支出下降幅度,美国2023财年赤字率和负债率不降反升。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规模达1.7万亿美元,比2022财年增长了23.3%,是2019财年的1.72倍;赤字率达6.3%,超过2022财年0.8个百分点。疫情期间联邦政府负债率大幅上升,2020年最高达99.8%。2021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恢复和拜登政府削减财政赤字主张的逐渐落实,联邦政府负债率有所下降,但2023财年受联邦政府收入大幅下降的拖累,负债率有所上升。2023财年末美国公众持有的联邦政府债务规模达26.33万亿美元,GDP占比达97.6%,相较于2022财年末上升了0.5个百分点。尽管美国拜登政府主张通过加税的形式逐渐缩减财政赤字,但短期内这些政策落地阻力仍然较大,加上美国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削减财政赤字的道路可能并不顺利。





(二)日本:债务负担过重背景下持续缩减赤字
债务负担过重是日本疫情后迫切回归财政政策常态、加强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推动力。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率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2023财年末日本中央政府长期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重将达192%,比2022估计值上升1个百分点。若考虑日本地方政府债务,日本全国长期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为224%,与2022财年估计值持平。
2023财年在收入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日本通过大幅缩减财政支出的方式缩减财政赤字,推动日本中央政府赤字连续三年下降。2023财年中央政府一般账户调整预算税收收入(国税收入)为69.6万亿日元,预计比2022财年下降2.1%。2023财年日本全国税收收入预计112.3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9.0%,比2022财年下降0.2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日本宏观税负长期上升的趋势。日本2023财年中央政府一般账户调整预算支出为127.6万亿日元(含债务还本付息支出),比2022财年下降8.4%。根据2023财年一般账户收支初始预算和补充预算,2023财年日本中央政府财政赤字规模预计为19.2万亿日元,赤字率约为3.3%,比2022财年(6.6%)下降3.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下降。
支出结构上,整体支出缩减的情况下,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增长仍然较快。日本政府于2022年提出一项加强国防能力法案,计划从2023财年起,连续五年大幅增加国防支出,到2027财年五年期间累计国防支出达到43万亿日元。这将导致未来五年日本国防支出快速增长。而长期以来高涨的政府债务,导致日本中央政府还本付息支出不断增加,2023财年达25.3万亿日元,比2022财年增长了4.9%。


(三)英国:支出规模易增难减,债务压力继续上升
英国在2023-2024财年希望通过增收减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控制债务增长。英国2023-2024财年计划财政收入为10580亿英镑,较上一财年增长5.9%;计划财政支出11451亿英镑,较上一财年仅增长1.0%,收入增速超过支出增速。2022年9月,英国前首相特拉斯宣布推出“迷你预算案”,具体措施包括削减国民保险,取消公司税收计划,其中总金额约450亿英镑的减税计划备受瞩目,是英国自1972年以来的最大规模减税计划,引发了英国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特拉斯也在上任45天后宣布辞职。2022年10月,新上任的财政大臣亨特宣布取消此前几乎所有的减税计划,11月公布的英国秋季财政预算将政策目标转向降低政府债务在GDP中的占比,其中包含了250亿英镑的增税计划和300亿英镑的削减支出。
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英国财政收入低于预期,支出高于预期。从收支层级来看,中央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预计2023-2024财年收入和支出占比分别达到93.4%和81.4%。在2023-2024财年前8个月中,中央政府累计财政收入6181亿英镑,较去年同期增长4.4%,低于预期;4-11月累计支出6562亿英镑,同比增长4.5%。考虑净投资后的总支出达到7549亿英镑,同比增长10.3%,大幅高于预期。
英国债务负担不降反升。纳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后,2023年4-11月英国公共部门净借款1164亿英镑,较2022年同期增长26.5%。截至2023年11月底,英国公共部门净债务达到2.67万亿英镑,占GDP的比重达到97.5%,较2022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
经济仍旧低迷、债务负担加重、通胀掣肘减弱的背景下,2024年英国财政重点转向减税,以拉动经济增长。2023年11月公布的2023年秋季预算草案显示,英国政府将实施一揽子减税计划拉动经济增长,具体措施包括将民众缴纳的国民保险税率降低,以及为企业投资提供税收减免等。


(四)德国:疫后财政政策回归常态,缩减开支以控制赤字
德国一直秉承“谨慎保守”的财政理念,在2020年疫情期间暂定“债务刹车”条款,出台一系列包括债务融资的财政刺激计划,疫后财政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通过缩减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同时德国财政执行与预算较为一致,能够严格控制赤字率。德国2023年财政收入预算为3897亿欧元,较2022年实际增长6.9%;财政支出预算为4612亿欧元,较2022年下降4.1%。从执行数据来看,2023年1-11月财政收入3324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8%,财政支出4126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基本符合预期。按经济类别划分,投资支出同比增长23.7%(81亿欧元),主因2023 年 1 月向IMF韧性与可持续性信托(RST)信托基金提供的 63 亿欧元贷款。而消费支出同比下降5.5%(215亿欧元),其中赠款和补贴同比下降了15.3%(467亿欧元),主要是因为与2022年相比,用于应对新冠疫情的资金大幅减少。预计2023年德国赤字率为2.5%,与2022年持平。

(五)印度:调整支出结构、重建财政空间
渐进式的财政整顿帮助印度联邦政府在2023-2024财年进一步降低赤字率。长期以来,印度财政政策面临维持经济增长与坚守财政纪律之间的艰难平衡。疫情前经济增长的优先度更高,导致赤字率目标的约束效力偏低。而疫情之后印度政府急需重建财政空间,缩减赤字率逐渐成为财政政策主轴。2003年出台的《财政责任和预算管理法案》(FRBMA)是印度财政政策的框架性法案,该法案将印度联邦政府的赤字率目标设为3%。但就实际数据而言,除了在2008年达到赤字率目标之外,其余年份联邦政府的赤字率均显著高于目标。疫情前的财政整顿一度将赤字率降至3.5%,但疫情期间经济增速下滑叠加经常性支出(即收入账户支出)增加导致联邦政府赤字率又攀升至9.2%的历史高位。随着名义经济增速回升,印度联邦政府开始重新走上财政整顿道路,2021-2022财年与2022-2023财年的赤字率分别降至6.8%与6.5%。2023-2024财年,联邦政府将赤字率目标设在5.9%,相比上一财年继续下降0.6个百分点。若当前的整顿方案得以延续,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有望在2025-2026财年达到4.5%的中期目标。
从支出端看,支出的减缩主要通过限制经常性支出和减少补贴来实现,而适当扩张资本性支出是印度政府在维持经济增长与推进财政整顿之间保持平衡的主要策略。2023-2024财年的预算在收紧财政支出的同时优先考虑了资本性支出(即资本账户支出)。与交通、工矿业、农业灌溉相关的基建与设备开支是资本性支出的主要投入方向。与此同时,与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关的补贴支出下滑明显。包括补贴在内的经常性支出的减少在收紧财政支出总量的同时为支持长期经济增长的资本性支出创造出空间。
从收入端看,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税收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支撑。同时,税收减免条件收紧等扩大税基的措施将进一步增加印度政府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增速在2022年高位反弹,印度政府的税收收入水涨船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重新回到疫情前水平。2023-2024财年,印度政府调整了个人所得税政策,在收紧免税条件的同时加强高净值人群税收征管,有望进一步提升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根据当前估算,2023-2024财年印度联邦政府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预计为11.2%,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
印度政府负债率仍在高位,但债务压力总体可控。根据IMF数据,印度广义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在2023-2024财年达到81.9%,仍处于历史较高区间。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仍在50%以上,离FRBMA框架规定的40%上限仍有一段距离。但由于印度名义经济增速依然在名义利率之上,印度政府的债务压力总体相对可控。



(六)巴西:新财政框架有望助力财政形势进一步改善
疫情之后巴西经济强势反弹,财政形势有所改善。受火热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旺盛的国内服务消费需求提振,巴西实际GDP增速在2021年与2022年分别达到5.0%与2.9%,显著高于疫情前十年0.7%左右的平均水平。2023年实际GDP增速预计有望达到3.0%,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是主要贡献项。而随着经济增长前景改善,巴西基本财政在2021与2022年实现盈余,财政形势较疫情前明显改善。
受社保福利支出上升的影响,2023年巴西广义政府基本赤字率小幅扩张。2023年是左翼卢拉政府上台的第一年。卢拉政府在3月启动新的家庭补助金发放计划,扩大贫困家庭的现金补助。受此影响,2023年巴西联邦政府社保福利开支增长近10%,导致政府基本赤字率扩张至1%。
从收入端看,2022年的高基数导致联邦政府收入增速在2023年明显放缓。直接税改革将是创造额外收入、消除低效税收支出和提高累进性的关键。2023年1-11月,去除转移支付的巴西联邦政府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1.7%,较2022年同期19.8%的增速大幅放缓。考虑到2022年财政收入大幅上涨而造成的高基数,2023年财政收入形势仍偏乐观,两年平均增速仍在10%左右。结构上看,社保收入仍维持较快增长,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在高基数影响下增速有所回落。截至2023年11月,联邦政府税收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7%,与去年同期17.6%的增速相比有所下滑。而同期非税收入大幅减少17.9%,但由于去年同期增长48.6%,两年平均增速仍在15%左右。与此同时,社保收入在去年增速16.9%的高基数下仍然增长10.6%,或体现出2023年年初对社保税级调整的影响。从新政府的增收计划看,卢拉政府上台后的创收措施侧重于扭转与疫情相关的减税政策、减轻税务诉讼损失以及堵塞漏洞,而近期筹划的增收措施将侧重于推行直接税改革,减少低效的税收支出。
支出刚性较高是巴西财政“顽疾”,而2023年通过的新财政框架更具灵活性,或有助于继续推动经济增长、降低赤字率。根据2016年通过的巴西预算法,超过90%的政府开支是不可削减的强制性支出。其中包括40%左右的养老金,20%左右的公务员工资,18%左右的援助金、税收减免和补贴,以及11%左右的最低工资上涨金额、家庭补助金、教育和医疗支出等项目。庞大的强制性支出规模加上2016年生效的政府总支出上限使巴西财政背负重担。而巴西经济于2015年后陷入衰退,支出上限不得不经常被打破,实际已失去约束效力。2023年9月,巴西通过了新财政框架法案。该法案放宽政府支出上限,允许支出增长不超过前一年政府收入增长幅度的70%,同时支出增长需要限制在比通胀高0.6%到2.5%的范围内。新法案将替代2016年生效的政府支出上限政策。由于新财政框架更具灵活性,预计将有助于巴西在财政冗余度较低的条件下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压力,同时在中长期降低赤字率。



分析师:罗志恒,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邮箱:luozhiheng@ykzq.com

分析师:牛琴,执业编号:S0300523050001

《财政的逻辑》系列研究报告:

43、《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四个总体特征、问题与建议》,2024年1月10日

42、《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向何处去?》,2023年12月26日

41、《负重前行:2023年财政债务形势总结与2024年展望》,2023年12月21日

40、《中美财政政策比较:实施方式、效果与未来空间》,2023年11月23日

39、《打破3%赤字率的约束,财政从重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并重》,2023年11月8日

38、《我国历次调整预算和发行特别国债的背景、效果及启示》,2023年10月30日

37、《如何看待增发1万亿国债?兼谈2024年财政政策的建议》,2023年10月24日

36、《关于近年来减税降费的反思与展望》,2023年10月16日

35、《城投转型的实质与隐性债务测算》,2023年9月25日

34、《专项债全面回顾:结构特征、利弊分析与应对》,2023年9月22日

33、《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当前形势与14条综合应对举措》,2023年8月7日

32、《何为股权财政?能否接替土地财政?》,2023年6月26日

31、《中国财政的未来:如何化解财政困难?》,2023年5月23日

30、《中国财政的家底与余粮》,2023年5月22日

29、《罗志恒:分税制不是土地财政的原因,政绩考核才是》,2023年4月24日

28、《罗志恒丨如何看待地方债务:形势与应对》,2023年2月27日

27、《31省份债务全景(2022):谁多谁少谁压力大》,2023年2月16日

26、《谁在“养活”中国?“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2022年10月11日

25、《地方财政的困难与自救:力挽狂澜还是权宜之计?》,2022年09月20日

24、《财政局长的烦恼与坚守:为国理财,负重前行》,2022年09月08日

23、《31省份财政收支差转负,大梁谁来挑?》,2022年08月10日

22、《疫情下的北上广深财政:凉热不同》,2022年06月09日

21、《广州、深圳财力差异大解密》,2022年05月26日

20、《冰封的土地市场和土地财政何时解冻?》,2022年05月06日

19、《从三轮积极财政政策看财政之变》,2022年04月20日

18、《城投之变——2022年城投债展望与投资策略》,2021年12月22日

17、《专项债回顾、反思与展望:投向哪了?存在哪些问题?明年如何?》,2021年12月13日
16、《
财政发力,路在何方?—2022年财政政策和基建投资展望》,2021年11月29日
15、《土地市场降温,土地财政向何处去?》,2021年11月03日

14、《房地产税试点:为何要开征?能否降房价?》,2021年10月23日

13、《中国城市财力大比拼:南强北弱下的紧平衡》,2021年10月08日

12、《当前财政形势:好看的数字,难过的日子》,2021年08月23日

11、《专项债投向哪了?能否托起基建?》,2021年07月06日

10、澄清土地财政的五个认知,2021年06月06日

9、《城投债的风险有多大?未来向何处去?》,2021年05月26日

8、《中国财政形势:何去何从?》,2021年02月23日

7、《政府债务风险有多大?怎么办?》,2021年02月09日

6、《财政资金去哪了?——2020中国财政政策全面回顾与2021年展望》,2021年01月27日

5、《财政局长的烦恼:紧平衡下的负重前行》,2021年01月05日

4、《哪里还有羊毛可薅?消费税改革》,2020年05月26日

3、《地方债务风险:宏观成因、现状及治理》,2019年09月17日

2、《广视角看中国的个税:怎样影响你的钱袋子?》,2018年10月29日

1、《个税简史、改革逻辑与存在问题》,2018年06月24日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本公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公众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本公司https://www.ykzq.com/ 网站设定权限刊载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供参考之用,投资者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并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投资者需自行承担依据本公众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均反映的是所摘录的研究报告的研究观点,本公司可以发布其他与本公众号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研究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本公司其他部门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的观点不同或者相反,本公司并不承担提示本公众号投资者注意上述其他材料的责任。本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并不对其他网站和各类媒体转载、摘编的本公司报告负责。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公众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投资者对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粤开证券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本公司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本公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本公司客户,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本公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感谢各位朋友关注,由于不可抗力等各种原因,目前的公众号存在失联风险,敬请关注下面备用号。若本公众号失联,将及时启动“持志以恒2020”。

为防失联,敬请关注备用号:持志以恒202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粤开志恒宏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