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里斯马基,边缘人的生命之光

2017-10-22 秋小墨 深焦DeepFocus





作者 | 秋小墨(伦敦)

编辑 | 余春娇(上海)



9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曾评价他是新世纪最有希望的导演;伯格曼评价他为“北欧最具大师潜质的导演”。他是北欧这个听起来便很遥远的极寒地区里一张重要的电影名片,他用极简主义的美学腔调侧写着北欧大陆的电影世界,吸引了很多北欧之外的人们驻足、探寻。他是阿基·考里斯马基,是芬兰影坛的重量级人物,是当代北欧著名的导演、作家和制片人,更是欧洲各大电影节的夺奖专业户。

 

阿基·考里斯马基1957年出生于芬兰,年轻时想成为一名作家,报考了芬兰电影学院,却因“太愤世嫉俗”而被拒绝。此后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求学,期间曾在慕尼黑电影资料馆自学电影,并做了五年影评人,大量研究了布列松、爱森斯坦、卓别林、小津安二郎等一批大师的影片。80年代初期,考里斯马基与他的哥哥米卡在80年代初期包揽了芬兰五分之一的电影产量。他们引领了“芬兰新电影”的浪潮。他们通过由自己全权控制的制片公司,以惊人的速度生产着他们的古怪作品。为了保持较低的开支,兄弟俩轮流担任编剧和导演。





按:欧盟影展将于10月27日18:30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放映考里斯马基的新作《希望的另一面》,感兴趣的读者可戳欧盟影展北大开票,深焦送你一百张赠票了解详情。或于文章末尾直接购票。






 | 关于“失败者”的无产阶级三部曲


在从事电影行业之前为了维持生计,阿基做过洗碗工、邮差等工作。因着对于底层人物以及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饱有丰富的体验,他的作品里多是关于芬兰工人阶级生活,展现底层人的真实状态。



1986年的《天堂孤影》是阿基无产阶级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他用一种喜剧式的荒诞剖白着社会底层命运悲惨的人物,讲述了一个环卫公司垃圾车驾驶员尼卡德一生的颠沛流离。从筹建环卫公司到老同事并发身亡,从服装店经理抢夺爱人伊罗娜,尼卡德经历着在死水里一波三折的挣扎。他用愁云下踽踽的背影放大小人物的哀楚,以小人物的小情感融化着小社会的小混乱。



1989年,《升空号》讲述了一名失业矿工卡苏里南被抢劫到寻仇入狱再到策划越狱重获自由的经历。这部绝望的黑色幽默片饱含着辛酸的反讽,成了一出现代社会焦虑生存状态的滑稽戏。卡苏里南是阿基眼中被压抑的社会所迫做出极端行为的不幸的孤独小人物。他们希望逃离当下生活,希望被公平对待,希望得到自由。然后,冰冷的社会里,他们最终只能豪饮一气,了结自己。这部电影获198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1991年全美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是阿基逐渐赢得国际声誉的一个标志。



1990年的《火柴厂女工》以一个长达三分多钟的制造火柴的工艺流程开始,用机器的轰鸣和机械的碰撞的尖锐声响让观众感受工业社会的冰凉和无情。在只有68分钟的电影里,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13分钟处。女工爱丽丝下班回家、购物、吃饭的沉默令人窒息。可以说,这是无产阶级三部曲中基调最为压抑和绝望的。影片的画面充斥着整个世界的不安和动荡,一系列枯燥无味的工作镜头营造着沉闷的气息。阿基将布莱松式的节俭主义与考里斯马基特有的顽皮的黑色幽默融合在一起,勾勒出现代人缺乏激情的麻木生活和当代社会工业化时代做造就的异化。冷冰冰的气氛中弥漫的是数不清的孤独情绪,大量沉默的段落里渗透的是看不尽的失落和抑郁。阿基用视觉上偏蓝灰的冷色调增加了命运和归宿面前的疏离感,一点点地揭开一个人物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幻梦的破灭和尊严的丧失。


狂 | 极具人文主义情怀的

当代芬兰三部曲



1996年,《浮云世事》讲述了一对本是恩爱甜蜜的夫妻俩爱娜和凯瑞因为经济危机而丢了工作,导致家庭陷入危机。为了生存,他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不幸的是,这些努力均以失败告终。阿基说,直到拍出了这部反映失业问题的电影他才敢直视镜子中的自己。他用电影来表达对芬兰超过10%的失业率的思考,用缓缓道来的故事叫人于平静中体会人物对白之间的喜感,却同时感受社会上尽是生命捉襟见肘的辛酸。面对人生悲苦,电影里的夫妻俩从不落一滴眼泪。他们而以凝重的脸色来克制情绪,在窒息之中自强不息。结尾的逆转,从门可罗雀到高朋满座,直到终了许久才意识到这居然是一部餐厅电影。他的电影,的确需要细心品尝。一点点的咀嚼,才能感知那被隐藏的触动,才能体会一种心灵渐进的感伤。



2002年,阿基凭借《没有过去的男人》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个没有被透露名字的男人遭遇抢劫,失去了知觉,醒来后,他丧失了记忆,因此不得不重建生活,和露宿街头的人以及流浪汉交朋友。阿基用鲜丽的色彩、独树一帜的冷冽幽默表现小人物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用他独有的人文主义情怀深情凝视社会底层的不幸和万幸。对于骗子、投机者和官僚作风的绅士公子,他只会赋以冰冷的讽刺和蔑视。



2006年,《薄暮之光》似若一支芍药,在好莱坞坐镇的大环境市场下娇艳欲滴的守着那份孤独。影片里无处不在的是来自芬兰的寂寞孤寂清冷,带着一股甘之如饴的孤芳自赏,却似若薄荷和吐露着芬芳的花香一般直沁入心扉。考斯迪男是社会底层不起眼的保安,他自卑且孤独。他被世界遗忘,直到美女米尔雅出现。只是,他不过是珠宝店抢劫计划的棋子,他经受着情感的欺骗,还因此进了监狱。他就像那趁暮里等待绽放的芍药,一次一次在噩运里重建希望,一次一次又在曙光中承接现实给予的无情打击。


醉 | 冷静和克制下的极简主义


阿基的作品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风格,其一便是片长短。他说,一部电影不应该超过90分钟。他说,“所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准则就是没有修饰,简单、质朴。从最初的一个构想或者叙事开始,逐步加以删减至它最后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意愿。”于他,电影从不在长短,而在于讲一个什么故事,以及如何讲这个故事。正是遵循着这种做减法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



《罪与罚》


他用冷静克制的摄影、精炼的对白、单纯的人物塑造以及克制的表演凝固出1983年的《罪与罚》,1987年的《哈姆雷特做生意》,1990年的《我雇了一个合约杀手》,1992年的《波西米亚人》,2002年的《十分钟年华老去》,2004年的《欧洲二十五面体》,以及2007年的《每人一部电影》。这些电影在色彩配置和美术设计上一直独树一帜,冷色调的色彩表意性单纯直接地刻画出一幅幅冷峻沉静的画面。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1989)和《列宁格勒牛仔遇见摩西》(1994)是考里斯马基最受欢迎的作品。影片以欢快的滑稽闹剧形式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做出了嘲讽。他运用连珠妙语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揭露着边缘生命在社会中的被压迫和不平等。他的公路电影返璞归真,自成一格且不乏诗意。



《波希米亚生活》


《波希米亚生活》(1992)讲述19世纪三个波希米亚画家在巴黎的艰辛生活。忧郁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片中人物因艺术创作上的失败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困难所引发的恐惧感,以及他们的孤独和城市的冷漠。他们想逃避现实,但最后还是燃起了希望,决心不论付出多少代价,也要证明自己对人类的爱。对于边缘人的逃避,阿基也毫不吝啬的刻画。在他的电影中,好像芬兰人就是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抑郁无望,好一个不甚优雅。


时隔六年,《勒阿弗尔》(2011)创造了一种新的类型,被称为避难所童话。这是他最为乐观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描述爱的力量。故事从警察拦下一艘载有偷渡客的货船开始,一个小男孩逃跑了,藏身在岸边,年老的擦鞋匠发现了他,并把他带回家中…电影近乎童话,但因着阿基自身对人性微光的注目与信仰,一个个奇迹变成可感的美好与暖意。影片描述着阿基对命运的理想、希望和真善美,有一种近乎执念的坚信不疑。



《勒阿弗尔》


人们总是说,只需要一个画面,你就知道,这是阿基·考里斯马基。沉默寡语的人物,命运灰暗的主人公,善良的蓝领工人、底层人民和流浪汉,冰冷空旷的城市氛围,爱抽烟的人们和不可少的酒吧……30多年的时光里,他用镜头拍下最凄凉的喜剧。他的电影里最多的是阴沉抑郁,永远都有的是极端克制。他把男人塑造成海象,把女人描写成老鼠。他以一种自由形态的对话来表达人道主义立场和不屈服命运的人生态度。



《希望的另一面》


而今年,他的新作《希望的另一面》入围第67届柏林电影节。影片讲述了一个叙利亚难民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寻求庇护的故事。关注小人物,刻画城市边缘人和异乡人,今年,阿基风格的城市蓝调,我们即将有幸再次重温。

 

2017欧盟影展 北大百讲专场

放映安排







 《希望的另一面》购票通道  





1

线上购票


关注【北大讲堂票务】



进入公众号





点击【快速购票】至【在线购票】


(以其他活动为实例)

选择对应影片

进入该片页面

然后选择对应场次并选座


Tip:注意选择正确的场次




2

线下购票


大家也可前往北大百讲售票处进行现场购票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美国众神迷失Z城当怪物来敲门神奇女侠(1)

白日焰火吃吃的爱罗丹攻壳机动队

异形绝美之城放大神奇女侠(2)

伊斯梅尔的幽魂奇幻星球10好时光

守望尘世无处为家昼颜伴随贝多芬起舞

雄狮至爱梵高玉子逃出绝命镇(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