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咖啡香的背后,是全球化风暴

2017-12-30 Push Bear 深焦DeepFocus

前言


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将《通天塔》(Babel, 2006)视为《咖啡风暴》的灵感来源,试图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将环境恶化、移民、城市犯罪、贫富差异等全球性问题通过因咖啡而起的三则独立故事交织在一起。影片在中国、意大利、比利时三地取景拍摄,在温情与惊悚间自如切换,但三地的故事拥有相同的内核,都旨在展现世界作为一个各部分联动的共同体的脆弱性。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连通、合作和融合,但与此同时,对于某些国家和地区来说,它也意味着更进一步的隔绝、贫困和不平等。《咖啡风暴》无意对全球化给出一个是与非的定论,而是通过切实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来提供一种解读全球化的视角。


在和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的交流中,他多次提到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从电影行业本身来讲,无论是制片还是销售环节,影片在某一单独国家范围内的运作早已无法使影片脱颖而出;而如何运用好全球化这一前提、如何不被全球化席卷反而从中获益成为了每一家制片公司和导演所面对的问题。而这种“获益”不应只存在与融资层面,而更应该在文化层面有所显现。

 

近年来,中国与好莱坞的合拍项目显著增多。2016年,根据中国电影合作制作公司的统计,获准立项的合拍故事达89部,除与香港、台湾两地共计62部合拍项目外,最多的便是中美合拍项目,共计10部。然而,多数合作仍止于财务投资;即使个别项目有中国演员加入,也很难切实做到真正的文化输出。在这点上,《咖啡风暴》是自2014年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合拍协议以来的首部中意合拍片,在制作上也可谓开创先河——中国制片方路画影视亦从剧本孵化伊始便开始介入合作,甚至和导演一同远赴云南寻找创作灵感。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从1984年起学习中文,没想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可以用中文与演员交流并在云南拍片。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全球电影工业的新形势,即日益增强的跨国家的合作。

 

克里斯提诺·波顿自身便带有多重身份:他是导演,也是制片人,同时还是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的创始人及主要运营者。多年来,龙跃致力于促进中欧合拍项目。至今年六月,随着中国与卢森堡的加入,中国已与10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合拍协议。中欧合拍片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因其在融资方面的灵活性(如影片可申请欧盟国家当地电影基金)及在国内、海外发行的更多可能性。可以说,在当今语境下,合拍片的优势已经深入到了制作的各个环节。《咖啡风暴》作为中意合拍的先行者,也预示着未来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采访 | Push Bear

整理 | 典旻

编辑 | 荒岛



在《咖啡风暴》中,我们听到了包括中文在内至少5种语言,看到了3座不同的城市。在剧本创作伊始,您是怎么想出到在世界上三个不同地方拍摄《咖啡风暴》的?

克里斯提诺·波顿

因为我想制作一部讲述全球范围内所正在发生的事的电影,并且处理一些我们正面对的全球范围的挑战。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中国绝对是当前最强大的领头国家之一,中国理应成为这部电影的一个侧面。所以,电影的设定是一个正走向衰落的西方和一个崛起的东方,以及我们都在见证的各类棘手冲突:宗教、移民、贫困。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正是世界的不同方面。作为电影制作者,我们一旦感知和认识到了这个社会的一些事情,就想要把这些放进电影的故事里。我正是这么做的。


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农村和山区, 另一部分展示的则是城市的面貌。有的部分诗情画意,又有的部分又有着惊悚悬疑片的特点。这样的比较和对比,是有意设置?

克里斯提诺·波顿

这部电影是不同味道和风格的混合,就像片中的人物所说的:咖啡是不同味道的混合,苦、甜和香皆有。世界也有着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方面。比如说在欧洲,当人们说起中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老中国,但在电影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在国际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有着汽车和大城市的中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发展与农村地区的联系:一代人从小村庄奔向物质文化和都市潮流,在这些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辈间便由此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鸿沟。在《咖啡风暴》中,我想表现新的一代人们试图去填补鸿沟,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了一些已经被遗忘的宝贵价值。人们曾热烈追求现代、自由和富有,但是传统和过去去了哪里呢?这种立场是我想要去处理的。另一方面,在欧洲部分,我们认为欧洲是文化、财富和潮流中心,但是在电影的意大利部分中,新的现实是新的一代也处在挣扎之中,因为他们没有工作,需要面对经济危机,所以说,欧洲部分也在发生着改变,就像命运某种程度上重新搅乱了我们的处境。同时,一些贫穷的阿拉伯国家的新一代也在悄然改变着,这也带来了新的文化冲突。



这部电影既不同于我们在中国商业院线看到的电影,又和国际电影节上常见到的中国电影有着不一样的风格。它没有刻意强调某个国家文化的本土性或真实性,而是一种多文化的融合体。您所关注的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全球视角。

克里斯提诺·波顿

在中国的电影行业中,我正在目睹越来越多的多样性,这是非常喜人的变化。曾经人们喜欢功夫片,而近几年来许多成功的华语电影可能都是喜剧题材。电影市场正在发生着极速变化,中国的观众们对欧洲电影也越来越感兴趣,比如获得成功的《看不见的客人》——我相信,这只是开始。中国新的一代正在与世界发生接触,电影观众也因而渴望与世界接触,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我在中国的每一年都能看到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在服装上,在街道上,而在电影上,中国有了更多的提供给特殊电影的空间,多样性在增加。在以前,很多中国电影的制片人和发行方认为只有一种电影可以走向影院,但是今天不同种类的电影都有了空间。


路画影视是影片的中国制片方,为什么选择和这家公司合作?

克里斯提诺·波顿

中国的电影公司在不断更新变化中,每年都有新的电影公司横空出世。电影制作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恋爱一样,当你要结婚的时候,你就必须要信任你的伴侣,这在电影上是一回事。制作电影牵涉到金钱和责任,选择合作者时你必须选择能让你信任的,来一同开启这段漫长的充满挑战的旅程,像婚姻一样,一同克服困难。路画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是他们很坚定,思想也很开放,他们聚焦在商业电影上,但他们也为特殊电影提供空间。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商业电影和特殊电影的互动,才能找到新的机会和新的才能。而且我和路画的CEO蔡公明先生也是多年的朋友,在配合上很有默契。


蔡公明、谭卓、克里斯提诺·波顿

您们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一同远赴云南?

克里斯提诺·波顿

对,我和蔡先生一起去了云南,那是这部电影中国部分的开始。云南之旅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不停地在思考:如何处理我们都在关注的主题,比如环境保护,全球化等等?什么故事是我们可以呈现的?我们去了云南后才发现了中国咖啡种植所正在面临的新挑战。例如,由于像星巴克这样的生产链需要更多的咖啡,所以咖啡农需要砍掉树林,种上成长快速的咖啡树,他们并不在乎这样的做法给环境带来的后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遇到了当地的仍然在生产特殊咖啡的农民,他们不在意产量,而是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环境,所以他们不使用化肥。这让我和蔡先生非常惊讶,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中国咖啡生产还留存有这一部分,这为我们讲述的故事提供了素材。


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中国制作方的角色是什么呢?

克里斯提诺·波顿

如果电影是一个孩子,那么制作方就是孩子的爸爸,提供衣食住行。中国制作方并不只是投资方。在中国刚刚开始参与合拍项目时,由于缺少相应的经验,中方可能只负责投钱,要求产出好莱坞式的电影。但慢慢地,一些电影公司变得有经验了,他们明白要想制作好电影就必须抚养这个孩子,开始参与到创作的不同环节,真正和海外产生了连接和互动。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来制作更好的中国电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这是官方意义上意大利和中国共同制作的第一部合拍片,蔡先生提到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这是由于它合拍片的性质吗?您作为外国导演,和有经验的制片人,怎么看待中外合拍的困难?

克里斯提诺·波顿

每一部电影的制作都是困难的,很多事情都可能出错,而我们的职责就是控制好。但我不认为这部电影的拍摄会因为在中国的拍摄而比其他电影更难。在三个不同国家拍摄遇到的文化差异也是电影制作的一部分,对我来说,因为这样的文化差异,制作这部电影成为一次充满惊喜的经历,就像在一年内拍摄三部电影一样!比如在比利时拍摄时,他们不允许我们拍摄街头斗殴,警察害怕人们会以为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真实发生的斗殴,所以他们不想给我们拍摄的许可证。


可以请导演再介绍一些和中国演员合作的经历吗?

克里斯提诺·波顿

中国电影行业的人都很有动力,这是非常迷人的特质。因为一方面,他们把电影视作大的机会,但同时他们也很渴望学习,特别是当有一个国外导演和团队来中国拍摄时,他们渴望抓住这个机会来学习国外的拍摄经验。能跟他们一起工作非常棒,因为他们想要探索和实验。执导说中文的演员对我来说也是挑战,我跟他们的交流用中文和英语进行。当我刚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人们都很不解,但我觉得就像这部电影一样,这是命运使然。电影结尾发生车祸时主角在卡车里翻滚的场景,有点像对于命运的描述,谁知道我们要往哪里去呢?在我们拥有生命和其他一切美好事物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去珍惜和爱护。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查看往期经典


美国众神迷失Z城当怪物来敲门神奇女侠(1)

白日焰火吃吃的爱罗丹攻壳机动队

异形绝美之城放大神奇女侠(2)

伊斯梅尔的幽魂奇幻星球10好时光

守望尘世无处为家昼颜伴随贝多芬起舞

雄狮至爱梵高玉子逃出绝命镇(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