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8)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2021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1年第38期新书单。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后周鲁时代的天下秩序
作者: 【日】佐藤将之
出版社: 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副标题: 《荀子》和《吕氏春秋》政治哲学之比较研究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400
定价: NT$560元
西元前256年,周赧王被秦昭襄王所征服。由此,戰國時代最後階段的華夏世界進入三十五年的「後周魯時代」。 本書提出:在此時期周天子不在的政治權威空白時期,實為《荀子》和《呂氏春秋》兩書之出現的主要契機。以這樣歷史背景為主要契機誕生的兩書,其政治哲學的目標便應該在於構想能治理全天下人民之國家的建立──《荀子》探求未來以禮義治理天下的君王;《呂氏春秋》則向已成為「de facto天子」的秦王,為提升至名正言順的天子,提供政策綱要和實踐細則。 作者根據較為嚴謹的「觀念史/概念史」分析,闡述《荀》、《呂》兩書在思維上、概念上、論述內容上等多層次的思想特質及其歷史角色。期盼本書在戰國秦漢時代的歷史和思想相關議題之探討能夠提供較新的切入點,並擴大研究視野。
佐藤將之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政治觀念、諸子思想、荀子哲學、比較東亞思想等。著有《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荀子禮治思想的淵源與戰國諸子之研究》、《參於天地之治:荀子禮治政治思想的起源與構造》、《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評析‧前景‧構想》,以及多篇期刊和專書論文。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铁袈裟
作者: 郑岩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
出版年: 2021-12
定价: 88.00元
这是一次将艺术和历史打通的开放性、综合性研究的尝试。艺术史著作卷帙浩繁,博物馆更是包罗万象,对特定题材、风格、技术、流派的展示,井然有序,眉目清晰。我们几乎忘记了所面对的只是碎片的碎片,更忘记了碎片所经历的种种劫难。本书试图重新关注碎片这一特定的形态,它瓦解了艺术品的完整性和视觉边界,也因此引导出一些不为我们所注意的新问题。本书的取材范围不再限于绘画或雕塑等某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而涉及造像、城市、建筑、器物、文学、金石和装置等更广泛的领域,试图从毁灭、破碎、再生、聚合等多元的角度发掘物质性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潜力。
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1988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曾供职于山东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著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逝者的面具》《看见美好》《超越生死》(韩文版)等,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庵上坊》《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年方六千》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黼黻之美
作者:周剑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宋代骈文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宋代骈文注重事理的曲折与叙事的明畅,讲究学识的熔铸陶冶与气象的宏大深远,既以文思才藻彰显着士人阶层的才学素养,又以格度容仪呼应着文官体制的尊卑礼节、润色着皇权社会的宏图伟业。《黼黻之美:宋代骈文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尝试对宋代骈文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做细致观察与综合把握,围绕礼仪属性与身份意识的凸显,勾勒写作范式的积淀成型与流动变迁,由此探讨宋代骈文美学气质的转变,理解宋代士人应对时代的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与文学世界。
周剑之,广西桂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著有《宋诗叙事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骈文文体研究”。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作者: [美]戴思哲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向静
出版年: 2022-1
页数: 446
定价: 98.00元
地方志是当今存世历史资料中数量最丰富、类型最复杂的文献之一。本书是迄今为止首部跨学科探讨方志内容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中有关方志的最早专著。作者将方志视为“活的文献”,考察了从编纂动因、生产过程、传播途径到阅读使用的整体“生命史”,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个案,分析了方志对维系明帝国的政治版图、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了围绕方志编纂,地方官府、家族、士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本书的细致考证与诸多新论,对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与地方社会史研究均有禆益。
戴思哲(Joseph Dennis),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曾任北美明史研究会会长、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部主任、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法国国家图书馆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明史、印刷文化史、法学史。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贞铭金石:墓志中的金代社会
作者:苗霖霖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78
金朝是古代北方民族女真族创建的一个存续时间较短的政权,其留存的石刻散落各处。作者经过多年的寻访,收集与整理了金朝墓志129方,墓表、神道碑等相关碑刻近300方。书稿以出土墓志为研究对象,辅之以其他石刻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对墓志铭文中记载的墓主家世、官职、婚姻以及金朝社会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其中涉及的墓志设立程序、家庭人口情况、婚龄与平均寿命等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内容,作者根据出土碑刻的记载,参照相关文献,都进行了全面考察,补充了《金史》中相关记载的不足。此外,关于社会中下层人群,传世文献给予的关注较少,这些碑刻则补充了这一内容,书稿论及的民间互助、社会精神追求等内容,更直接展示了在家族在社会变迁中的凝聚力。
苗霖霖,历史学博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东北古代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省社科基金三项,院课题两项,参与社科基金多项。著有《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行国体制研究 : 以鲜卑为中心的探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9),《北魏后宫制度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013) ,合著《鲜卑部落联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学术成果中一篇论文和一部专著分获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篇论文获哈尔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篇论文获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有两篇论文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和黑龙江省历史学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代藩王陵墓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刘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298.00元
本书是作者从考古学的角度对明代藩王陵墓展开的研究专著。明朝实行皇子分封建藩制,除储君外的皇帝诸子年长后依制封亲王并辟藩府于外省,而后世代驻锡。由于子孙繁衍,支派众多,因而在各地遗留下大量的明代宗室成员墓葬,其中亲王陵墓的规模**,相应的历史、文物价值也较高。明代宗藩墓葬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墓葬,在明代考古工作中属于常见的对象。这些明代藩王墓具有比较高的考古学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在中国古代晚时段考古学研究中还具有进行方法论尝试和探索的标本意义,因而值得特别关注。
刘毅,1964年出生,博士生导师。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现为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工作,2001年12月晋升教授,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佛教影响下的敦煌文学
作者:王志鹏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 78.00元
该成果在充分利用相关历史文献和广泛吸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六朝隋唐以迄宋初我国古代文学以及当时佛教的发展状况,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对敦煌写卷中的佛教文学作品及与佛教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具体包括有诗偈、变文、歌辞、佛赞、应验记、功德记、愿文以及其它实用性文体作品等,对其中文学色彩鲜明,情感强烈,表现佛教思想观念的作品内容,结合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题内容着重立足文本作品,注意考察佛教思想文化对敦煌文学的深刻影响,发掘佛教影响敦煌文学的种种内在因素,尽可能理清某些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勾勒出比较清晰的敦煌文学发展脉络,为正确理解敦煌文学的性质内容、历史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或借鉴。
王志鹏,现为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主要从事敦煌学、佛教思想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敦煌学会理事等。 迄今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及主持参与其他项目10多项,先后出版《敦煌边塞诗歌校注》(与胡大浚先生合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全唐文补遗》(第9辑)(合撰。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敦煌佛教歌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敦煌文学与佛教文化研究》(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年4月),点校古籍《西征续录》和《抚新纪程》两种(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发表论文60多篇。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近代官话音韵演变研究
作者:董建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 88
本书作者利用元明时期的音韵材料,特别是近代拼音文字记录的官话音材料,结合现代方言,对近代汉语官话语音的音韵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做了细致而深入的归纳和分析。作者首先回顾了二十世纪初以来近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概况,对近代音韵研究的新进展做了综述。并对近代官话音韵研究中涉及的若干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董建交,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谋心
作者: 王萌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工作”(1937—1945)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272
定价: 89.00元
在抗日战争期间,“宣抚工作”成为日本军政当局对沦陷区民众采取的“居高临下”的统治策略。“宣抚工作”,顾名思义,是将“宣传”与“安抚”结合的一种谋略性活动。“宣抚”的对象则是日军占领区内的民众。“宣抚工作”的目的,是获取日军占领地区的民心,在当地建立日本主导、傀儡政权协从的殖民统治体系。本书通过对大量公私文献的解读,为读者呈现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沦陷区“宣抚工作”的实相,并深刻剖析这一工作的侵略本质。
王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新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
作者:文秋芳 杨佳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定价: 51.00元
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在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语言能力’内涵及提升方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新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对新中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历程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中国外语教育》主编,System及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编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包括二语习得、教师教育、语言政策等。主持和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17部、编著8部、教材7部,先后在境内外公开发表论文近180篇。多次获得及各类省部级教学奖,向国家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10余篇。
杨佳, 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师。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9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国家语言能力,在《方言》《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中文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诅咒之塔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阿卡之战与十字军运动的终结
译者: 谭琦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11
定价: 62.00
1291年对阿卡城的围攻是基督教十字军为争夺圣地的最后一次血腥战斗。在绝望的六周之后,被围困的城堡向马穆鲁克投降,结束了基督教世界在中东两百年之久的冒险。 在《诅咒之塔》中,罗杰·克劳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这场围城战的生动叙述,以及对战斗高潮的极为详尽的描述。克劳利利 用现存的阿拉伯语资料和未翻译的拉丁文献,认为阿卡围城战尤其以军事规划和攻城战中的技术进步而引人注目,并因其中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和野蛮屠杀而闻名于世。本书是对十字军东征时代戏剧性的最后一刻的引人入胜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关于世界历史关键转折点的重要新观点。
罗杰·克劳利,出生于英格兰的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英文专业,后在伊斯坦布尔教授英语。他在多年时间里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对其历史文化以及航海史和亲历者历史有着广泛兴趣。他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现居英国格洛斯特郡。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恐慌帝国
作者: [英] 白锦文(Robert Peckham) 编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传染病与统治焦虑
原作名: Empires of Panic: Epidemics and Colonial Anxieties
译者: 何文忠 / 蔡思慧 / 郑文慧
出版年: 2021-12-1
页数: 336
定价: 78.00元
本书重点关注从19 世纪早期到现在发生的恐慌反应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及其阐释。正如艾伦·莱斯特在第一章“帝国与恐慌之地”中指出,每一章节从不同方面研究恐慌:鸦片战争前的广东地形、英属印度的山间避暑小镇、流行疾病映射图、实施检疫措施控制恐慌和病毒传播等,主要集中在大英帝国和英语世界,涉及南非、中国香港、印度、新西兰和美国这些国家和地区。仅仅关注英国这一殖民帝国是本书的局限,但本书旨在对帝国恐慌进行初步概述,为今后更深入、更具比较性和包容性的研究做铺垫。
白锦文(Robert Peckham),香港大学人文与医学多学科中心(CHM)的主任和创始人,研究重点为传染病史和医学史。他曾在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arine’s College)和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St. Peter’s College)获得研究奖学金。2008—2011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2017—2018年纽约大学访问学者。著有《现代亚洲的传染病》(Epidemics in Modern Asia),并是《剑桥现代亚洲健康史》(Cambridge History of Health in Modern Asia)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跨大西洋变局
作者:赵晨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定价: 89.00元
特朗普担任美国第45任总统后,美国不仅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并发动对华“科技战”,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欧洲国家和欧盟也同样遭到“无差别”攻击,将美欧关系的普通裂痕变为严重创伤,造就了一场“跨大西洋变局”。 特朗普对欧的“蛮横外交”剥离了美欧长期盟友关系呈现给世人的“友好假面”,展现出美国在霸权衰落之后的另一种形态,也让欧洲盟友体验到残酷的地缘政治竞争的阵阵“寒意”。特朗普究竟将欧美关系损毁到何种程度?他这些行为的原因何在?拜登入主白宫后,美欧关系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本书从外交、经贸、安全、气候变化、对外援助和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对跨大西洋关系的这一变局做出全面评估。
赵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系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欧洲国际关系、欧盟政治、欧洲一体化和全球治理。意大利欧洲大学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曼海姆大学访问学者。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著有《论欧洲联盟的民主》《叙利亚内战与欧洲》(合著,作者,此书英文版已由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2020年出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亚欧季刊》(Asia Europe Jour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魏玛德国的社会政策研究
作者: 孟钟捷 / 王琼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数: 415
定价: 158.00元
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福利国家”——魏玛共和国为何以及如何应对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危机的历程?全书从七大社会政策中各自截取一个侧面作为具体分析的切入点,它们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体制”如何进行危机管控、社会治理及合法性塑造的政治实践。 全书结合整体视角与个案研究,用政治文化史的方法,以七大社会政策——雇员保护政策、住房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传统社会保险政策、家庭政策、历史政策和特殊群体政策——为观察对象,以劳动时间规范、社会福利房建设、失业保险体制建构、“新穷人”及“医生群体”的反抗、“堕胎禁令”存废、公共纪念之争、针对青少年和吉普赛人及同性恋者的矫正措施为研究个案,来剖析这一时期社会治理的路径与问题。
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史的研究和教学。 王琼颖,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烈火吞噬的革命情境建构
作者: 张一兵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构境论映像
出版年: 2021-9
页数: 520
定价: 88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先锋艺术实践运动——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研究论著。作者将情境主义置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构式之中,在占有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历史形成,特别是影响其生成的重要先锋实践进行了批判性的探究,并对情境主义国际理论构序和实践塑形中最重要的核心范式——景观、情境建构、整体都市主义、漂移和异轨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本书语言生动、图文并茂,问题线索清晰,是了解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入门读物。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 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明終結與世界帝國
作者: 強世功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副标题:美國建構的全球法秩序
出版年: 2021-8
页数: 400
定价: HKD 148
在被美国中心主义笼罩的今天,有必要对美国历史进行重新评估,本书便是大胆的第一步,也是看清美国激烈政治对立的入门读物。本书从文化史的角度,对“美国梦”和“美国优先”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和著述,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表现和影响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梳理。今日今时,许多人都在问美国的未来会怎样,《美国优先和美国梦》提供了一幅不加修饰但富有启示性的画卷,揭示出美国曾经历的一切。
莎拉·丘奇威尔,伦敦大学高级研究院美国文学教授、公众理解人文学科协会主席,编著多部作品,现居于伦敦。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Healing with Poisons
作者: Yan Liu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副标题: Potent Medicines in Medieval China
出版年: 2021-6-27
页数: 288
定价: USD 30.00
At first glance, medicine and poison might seem to be opposites. But in China’s formative era of pharmacy (200–800 CE), poisons were strategically employed as healing agents to cure everything from abdominal pain to epidemic disease. Healing with Poisons explores the ways physicians, religious figures, court officials, and laypersons used toxic substances to both relieve acute illnesses and enhance life. It illustrates how the Chinese concept of du—a word carrying a core meaning of “potency”—led practitioners to devise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transform dangerous poisons into effective medicines. Recounting scandals and controversies involving poisons from the Era of Division to the Tang, historian Yan Liu considers how the concept of du was central to how the people of medieval China perceived both their bodies and the body politic. He also examines the wide range of toxic minerals, plants, and animal products used in classical Chinese pharmacy, including everything from the herb aconite to the popular recreational drug Five-Stone Powder. By recovering alternative modes of understanding wellness and the body’s interaction with foreign substances, this study cautions against arbitrary classifications and exemplifies the importanc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echnic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n which substances become truly meaningful.
Yan Liu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