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4)

史学研究 2022-10-30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近16万的订阅者,2022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部分上年度新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2年第24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的运河

史念海著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68.00元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的运河》是史念海先生推进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以运河变迁为切入点,网罗历史事件与其中的人事变动,让我们看到了运河那交织着无数赞歌和悲剧的历史,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与运河的盛衰息息相关的社会图景。史先生也以此书跨出传统沿革地理研究,向读者展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与地理变迁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同时兼合了历史的质感和现实的品格,开启了当代中国运河历史研究的先河。

史念海(1912-2001),山西平陆人,字筱苏。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与开拓者。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4年加入禹贡学会,协助顾颉刚编辑出版《禹贡》杂志,并为杂志供稿。1941至1948年,辗转重庆、兰州、西安等地,被聘为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教授。1948年后,被聘为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著有《河山集》《中国的运河》《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中国疆域沿革史》(与顾颉刚合著)等。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佛足迹寻踪:佛教美术样式的跨文化传播

作者:祁姿妤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价: 58元


本文借鉴相关学科的新史学、语言学、结构考古学等最新方法,对佛足迹文本结构进行解构与分析;对佛足迹图像进行形式风格分析,试图弥补图像学在解决早期佛教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依附到“佛塔、佛像、圣迹、碑刻”体系中的佛足迹图像为例,辨析在某一类图案、样式在跨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以及与具体粉本携带人分别怎样起到推动作用、构建起传统图像新的文化功能的。

祁姿妤,辽宁沈阳人,2009年毕业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理论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宗教美术。现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开设中国绘画史等课程。研究领域包括佛教美术、北朝墓室壁画、古代服装史等。自201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基金青年项目“外来艺术样式的中国化研究——佛塔佛像、佛足迹的中国化”。2019出版合著《中国物质文化史——绘画•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

作者:韦正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22-8

页数:235

定价:78.00元


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历史中,社会严重动荡乃至停滞的时期是三国和东晋,南北朝反而是社会相对安定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南北朝社会均发展出不同于以往的形态和特质,促使南北朝墓葬礼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并具备了相当完整的“生命史”。对南北朝墓葬礼制的探讨需要与之相应的研究和描述方式,利用而不满足于考古学分区分期研究,正面探讨南北朝墓葬礼制,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本书在考古学视角下,将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以此来探究汉唐之变关键阶段——南北朝时期社会内部的自发调适在丧葬文化领域的表现。

韦正,男,1968年生,江苏淮安人,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唐考古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魏晋南北朝考古》《将毋同:魏晋南北朝图像与历史》,撰写有汉唐城市格局、墓葬制度、壁画艺术等方面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权力与正统


作者: 罗亮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五代政治史论稿
出版年: 2022-8
页数: 296
定价: 98


本书以五代王朝更迭时发生的权力动荡和统治者对正统性的追求为线索,分析五代政权所面临的诸多政治问题以及其应对策略,分别针对五代王朝国号制定、史传书写、张全义家族兴衰、后唐义儿与赐姓问题、后晋父事契丹、后周太祖家族仕宦与建国过程等具备代表性的专题展开了具体研究。此外附录部分则讨论了“枯树复生”这一异象是如何被前蜀王建所利用,从而完成其建国时的政治宣传。通过对以上各专题的细致分析,揭示出了五代中枢政局的权力变动以及历史发展脉络。

罗亮,湖北武汉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从事隋唐五代史研究,已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学术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史、藩镇史、历史文献学等。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形塑地景与人文

作者: 耿金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9-20世纪浙江宁绍平原水利研究
出版年: 2022-6


宁绍平原位于浙江钱塘江南岸,是古代越文化的核心区,区域内分布有大量江河湖海等自然水体,也衍生出海塘、水闸、堰坝等诸多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本书从长时段(9-20世纪)视角,以宁绍平原水利发展史为研究对象,将水利史与环境史、景观史进行整合,系统考察该区域地表景观形成与地域文化塑造的历史过程,剖析宁绍平原环境演变与人类水利活动间的互动关系,及地域文化生成与转变背后的内在机制与驱动因素。景观与文化之变,根本上是区域生态-社会系统变化之外在呈现,故本书本质上仍是一部环境史著作。

耿金,(1987- ),云南富源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2017年8月进入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工作,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史、水利史、农业历史地理、景观史、灾害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校级社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文章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历史与社会文摘》等转载。目前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上《中国环境史》《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中国环境史专题》《中国环境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2019年入选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储蓄来生

作者: 韦兵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副标题: 宋代以来的寿生寄库信仰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292
定价: 45


本书作为深描丛书的其中一本,是一部关于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新著作,主要探讨了唐宋以来民间流行的寿生信仰。寿生信仰是唐宋时期发源的一种民间风俗信仰,人们通过烧纸钱来偿还在幽冥所借债务,并在幽冥储蓄,以备身后使用。作者利用出土文献、现存文物遗迹等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寿生信仰的起源、流传与影响,加深了人们对传统社会生死观念的认识,指出了寿生信仰对现实世界的种种反应投射,以及寿生信仰中体现的平等、契约精神、个人主义等观念。

韦兵,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

作者: [德]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朱宗元及其相互冲突的世界
译者: 张旭鹏
出版年: 2022-8
页数: 332
定价: 69.00


明清鼎革之际,生活在宁波的中国儒生朱宗元,是如何通过思想和精神上的种种努力,去协调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纠葛?  与以往全球史著作只关注流动中的人不同,本书的主人公朱宗元是一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宁波的在地之人,但我们从其著作中却可以看到他对远西之地的想象和对全球网络的参与。借助全球与地方的双重透镜,本书深刻揭示了中西两种文化在朱宗元思想世界之中的会通与冲突;同时也挑战了以往著作中欧洲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的倾向,对相互纠葛的双方都予以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本书是近年来全球史、微观全球史、全球思想史、汉学研究领域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应对、吸纳乃至转换西方的挑战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哥廷根大学东亚系教授,人文学院院长,2018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全球史,曾执教于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著有Glob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 History: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in a Connected World(2011)等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史与全球史研究丛书”主编之一。 


译者:张旭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哥廷根大学东亚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思想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出版著作多部,并在《历史与理论》(History and Theory)、《历史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末都市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统合

作者: 吉泽诚一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天津的近代
译者: 万鲁建
出版年: 2022-7
页数: 476
定价: 89.00元


该书用三个部分“支撑地域防卫的价值观和记忆”“行政机构的革新与社会管理”“爱国主义所形成的社会统合”,详细分析了近代的天津城市史。该书正文由绪论、十章、补论、结语共13部分构成。该书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本书通过探讨“近代性”时所设定的四个视角,克服先行研究在方法论上的界限。多数先行研究采用的是“国家”与“社会”或者“官宪”与“民间”两者的对立,通过民间势力打破官宪统治的模式。本书没有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通过相互理解看出二者所具有的同质性。二是导入各种方法论进行崭新的分析。

吉泽诚一郎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专研中国近代社会史。主要著作有《天津的近代》《爱国主义的形成》等。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嬗变

作者: 苏泽龙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近代以来山西乡村社会研究
出版年: 2022-6
页数: 256
定价: 88.00


本书主要从集体制度、自然生态、农业技术、文化教育、社会嬗变的历史理论等方面,对近代以来山西乡村社会进行了思考与研究,体现了山西乡村社会的特点,并将上述问题置于大历史的背景下讨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的制度、技术、生态、文化问题,阐释了社会发展脉络。

苏泽龙,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兼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委、副主编,山西省知青创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撰写和参编多部农业农村社会研究学术著作。出版有《晋祠稻米: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沁河老宅院》等专著;在《世界宗教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美国与晚清中国(1894~1911)

作者:崔志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定价:128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国际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崔志海,男,浙江临海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史研究室主任。2001-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9年7月-8月英国学术院访问学者;2009-2010年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访问学者。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制造宠物

作者: [美]段义孚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副标题: 支配与感情
译者: 赵世玲
出版年: 2022-8
页数: 324
定价: 78.00


宠物,究竟是寄托感情的伴侣,还是供权力支配的对象?段义孚先生这本大家小书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或许颠覆你的认知,不仅促使你重新审视家里的一盆花或一只猫,还指向对政治、历史、社会、自然、职场、家庭等事务的全新解释。总之,它引领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并温柔以待。

作者:  段义孚,著名华裔地理学家,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长期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与威斯康星大学,2012年获地理学界最高奖项瓦特林•路德国际地理学奖。代表作有《恋地情结》《浪漫地理学》《空间与地方》等。 


 译者:  赵世玲,加拿大女王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从事历史、地理领域的翻译,译著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大众文化》《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等。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秘密村庄

作者: [英]卡罗琳·穆尔黑德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维希法国的抵抗运动
译者: 黎英亮 / 冯茵
页数: 448
定价: 82.00


在法国南部地块中部的高山上,高高耸立着一小群偏远的小村庄,这些村庄由悠久而独特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在纳粹占领期间,高原的居民从集中营救了数千人。随着被纳粹迫害的受害者(抵抗者,共济会,共产主义者和犹太人,其中许多是儿童)大量拥入,这些村庄的村民团结起来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些村庄为为什么及如何来拯救如此众多的人的故事从未得到充分讲述。但是,这项伟大任务中一些杰出的核心人物仍然活着,他们救下的人中也还有一些人在世。卡罗琳·摩尔黑德寻找并采访了参与这项非凡事业的许多人,并带给我们他们难忘的经历。这是一个充满勇气和决心的故事,讲述了少数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的英雄人物,以及人们团结起来反对暴政时可以做什么的故事。

卡罗琳•穆尔黑德(Caroline Moorehead)  传记作家。她为伯特兰·罗素、弗雷亚·斯塔克、艾丽斯·奥里戈和玛莎·盖尔霍恩创作了传记。她的非虚构作品聚焦于红十字会历史以及难民研究,其中《难民之旅》广受好评。她最新撰写的《在悬崖边起舞》乃露西·德拉图尔·杜平的传记,入围了科斯塔图书奖(Costa Book Awards)。另著有《冬日列车》《山中的房子》等。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帝国的伙伴

作者: [土耳其]阿里·亚伊哲奥卢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副标题: 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
原作名: Partners of the Empire : The Crisis of the Ottoman Order in the Age of Revolutions
译者: 宋宁刚
出版年: 2022-9
页数: 352
定价: 78.00元


18世纪和19世纪初,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包括落入转型危机的奥斯曼帝国。为应对政治动荡、体制危机和民众叛乱,奥斯曼帝国设计了各种改革方案。帝国成了一个政治剧场,其中各种政治行动者发起了斗争、合作和竞争。  本书研究了三种相互竞争的秩序,“帝国的新秩序”“显要的秩序”和“社群的秩序”,或者说集权–官僚的、分权–契约的、参与–民主的。为了解决危机而签订的《同盟誓约》则意味着奥斯曼历史中的一种激进的、基于“伙伴关系”的可能性。这些探索在不脱离全球史框架的同时,对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叙事提出了质疑,放大了过去被忽略的地方政治文化实践,为我们进入土耳其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作者  [土耳其]阿里·亚伊哲奥卢,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曾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历史与中东研究,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第一本专著《帝国的伙伴》获得2016年由美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杰出学术选择奖。  


译者  宋宁刚,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译有《怪作家》《天使时间:康托洛维茨传》等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其他波士顿人

作者: [美] 斯蒂芬·塞恩斯托姆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大都市的贫穷与进步 1880- 1970
原作名: The Other Bostonians: Poverty and Progress in the American Metropolis, 1880-1970
译者: 温华
页数: 348
定价: 68.00


这是一部荣获班克罗夫特奖的历史学经典,社会流动性研究的典范。其贡献之一在于,此前没人以这样的方式,利用这样的记录资料来研究城市的发展及其原因。  从美国历史上流行的神话到关于不平等、工业化和边疆的最新出版物,斯蒂芬•塞恩斯托姆的《其他波士顿人》打破了关于美国发展的许多简单假设。报纸和其他一些人们熟悉的资料来源,只记录了5%的人口的生活。而在这些记录之外,还有成千上万人的出生、生活和死亡都没有被他们那个时代的编年史家注意到。塞恩斯托姆查阅了这些人的现存记录资料,还有旧的城市名录中原始的、未经阐释的数据,以及渐渐消失的结婚证申请表、废弃的当地税务记录。他收集并分析了这些被忽视的证据,以提供有史以来对不断变化的美国社区中的移民和社会流动模式所进行的最彻底的一系列观察之一。  作者以被忽视的“其他波士顿人”的经历为研究中心,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发现与其他大大小小的城市的发现以及全美农村地区的模式进行了比较。他发现,高人口流动率并不是汽车时代乃至工业时代的产物,而是美国自身的产物。他驳斥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直到1870年美国仍是一个由小而紧密的社区组成的社会,也消除了大众的一个错误印象,即普遍以为犹太人区是一个封闭社会。

斯蒂芬·塞恩斯托姆,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查尔斯•沃伦美国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196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是哈佛大学的助理教授、布兰代斯大学的副教授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1973年回到哈佛大学担任教授,教美国社会史。1978至1979年,担任剑桥大学的美国历史与制度的教授以及三一学院的教授研究员。  2007年,他获得了著名的布拉德利杰出成就奖。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Sound, Meaning, Shape

作者: Mariana Münning
出版社: Heiderberg Asian Studies Publishing
副标题: The Phonologist Wei Jiangong (1901-1980) between Language Study and Language Planning
出版年: 2022-6-23
页数: 311
定价: USD 47.40


One of the leading proponents of the radical linguistic reforms in 20th century China, Wei Jiangong remains hardly known in the West. This book describes how Wei, who was rooted in traditional philology and conceptualizing language as a tool, helped to promulgate a standard language, led the compilation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dictionary, and helped to drive script reform. While these measures were characterized as violent interven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phere, Wei’s careful negotiating of linguistic description and political prescription illustrates how they also may have been steps that helped to achieve linguistic self-determination.

Mariana Münning is research assistant at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Her field of research, teaching and publication includes linguistics, language planning and textbooks of 20th century China.

往期内容


2021年历史学十大好书

2021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