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29)

史学研究 2023-12-26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3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3年第29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一与异的反讽

作者: [美]任博克 (Brook Ziporyn)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副标题: 早期中国思想中的“连贯成形”观念
译者: 彭荣
出版年: 2023-12

与西方思想相比,中国早期思想家如何理解相同与差异、自我与他人、内部与外部、相对与绝对?任博克在这本书里,基于中国传统思维与起源于古希腊的现代西方思想之对比,以反讽与非反讽的视野重新梳理了汉代以前的经典思想(孔、孟、老、庄、荀、《易传》等),就古代中国提出了一个“连贯成形”(理)的价值世界。重点讨论了古代思想家长期争论的身份、价值、本体、伦理以及其他传统认识论问题,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独特经验与价值。

[美]任博克 (Brook Ziporyn),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宗教及比较哲学等相关课程。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儒法道

作者: 包刚升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320
定价: 68.00元

本书是一部讲述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理论的学术著作。中国轴心时代的政治理论始终是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与中国政治文明演化的资源,为此,本书试图基于经典文本,结合政治史,借鉴社会科学方法,对中国轴心时代三大主要思想流派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政治理论予以重新梳理,主要着眼于两个层次:一是文本解读本身,包括儒法道三家的问题意识、理论解释、政治解决方案和理想社会模型;二是儒法道三家政治理论的逻辑反思,包括它们的基本人性假设、个体群体关系假设、可能的理论优势。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史,曾获评“《经济观察报》年度致敬作者”。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政治学通识》《民主的逻辑》、《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以及英文著作Politics of Democratic Breakdown(Routledge)。《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曾获评“《新京报》年度社科书”。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惟王受年

作者: [加]兰德 (Brian Lander)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品方: 时刻人文
副标题: 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的中国政治生态学
译者: 王泽 / 杨姚瑶
出版年: 2023-8
定价: 98.00元

本书将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与环境史的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大量最新的考古数据、文献资料,追溯了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黄河流域中部——大约从一万年前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灭亡这一长时段中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取代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早期中国史对于理解政治组织在世界各地的相似运作、在改造环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关中盆地为中心,本书详细考察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商、周时期,特别是秦从边陲小国到称霸天下过程中,人类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的,政治组织又是如何通过改造自然环境,不断增强对农民和农业资源汲取能力,从而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的。通过论述国家政治结构复杂化与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化之间的关系,本书指出国家的形成是地球环境史上的重要一步,而中国帝制的建立则是东亚环境史上的关键事件。在人类世的状态,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在于改善人类的政治制度。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兰德(Brian Lander),加拿大人,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社会与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环境史、环境考古学研究,长期关注中国古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生态系统的转变过程。201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史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哈佛大学环境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早期中国研究学会、美国环境史学会、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在T’oungPao, EarlyChina,Asia Major,JournalofChineseHistory,JournalofAsianStudies等期刊发表有关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2020—2021年度亨利·卢斯基金会/ACLS中国研究项目早期职业奖学金、2017年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研究中心项目资助“走马楼汉简研讨会”、2016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利·卢斯基金会/美国ACLS中国研究合作项目资助“长沙走马楼吴简”等项目和资金支持。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东汉的崩溃

作者: 谢伟杰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品方: 时刻人文
副标题: 西北边陲与帝国之缘边
译者: 刘子钧
出版年: 2023-7
页数: 256
定价: 68.00元

本书以两汉时代的西北地区——凉州为中心,分析其自然与人文地理如何造就该地域的尚武文化和军事化进程,并融合了当地的多元族群特色而产生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认同。随着西汉与东汉的政治文化与国家战略的变迁,凉州地区及其军事精英在帝国战略顺序中的位置也有升沉,并由此形成了西北武人与东汉洛阳朝廷之间的紧张关系。西北地区与洛阳朝廷的矛盾和冲突当然并非东汉帝国崩溃的唯一原因,但其影响匪细却是本书一再强调的。

谢伟杰(Wicky W. K. Tse),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历史、副修社会学,先后取得文学学士与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罗格斯大学康顿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2019年开始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现为该校历史系副教授、中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新亚书院通识教育主任。教研兴趣为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暴力、政治文化、边疆与族群等问题,以及日常生活史。文章见于《中国军事史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 《早期中古中国》(Early Medieval China)、 《通报》(T’oung Pao),以及《剑桥世界暴力史》(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Violence)和《劳特利奇早期中国历史手册》(Routledge Handbook of Early Chinese History)等期刊、专著。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

作者: 赵丰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3-8
页数: 380
定价: 168

唐代白居易有《缭绫》诗:“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作者从白居易诗出发,结合唐代遗存至今的丝绸图像,以及工艺图解,进而分析唐代丝绸、其背后的美学意义以及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分析。深度解读白居易新乐府、唐代丝绸种类、织物规格、贡织户、浙江丝绸、唐代纹样、提花织机、官服色彩、舞女与春衣制度、妆容材料等。

赵 丰:国际博物馆协会执委,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居乡怀国

作者: 黄宽重

出版社: 三民书局

副标题: 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出版年: 2023-10-4

页数: 456

定价: 560NTD

劉宰是何許人也?劉宰並非南宋重臣名宦,身分僅為地方士人官僚,他在官途順遂且尚處壯年之時,毅然辭官返鄉。由於他過往擔任地方基層官的種種經驗,加之家鄉鎮江府金壇縣位處南宋與金的邊境,是當時南宋政局動盪的首衝之地,於是他選擇「退而不休」,不只積極號召、凝聚鄉親人力,更多次推動大型社會公益活動。作者結合地理環境和時代政局的變動,描繪劉宰一生所關注、推動以及與時代環境緊密連結的家國事業,藉由認識劉宰他的人格特質以及他所代表的南宋時代的士人社會力微觀研究出發,剖析環境與資源對區域的發展影響,建構出更完整的南宋社會樣貌,試圖從與過往不同的視角理解南宋在中國歷史轉型期的關鍵地位。

黃寬重(1949-)中國臺灣宜蘭人,中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在政治、社會與文化劇烈變遷的時代中成長,於是開啟從現實尋找歷史發展線索,由歷史理解當下社會脈動的興趣,遂選擇以南宋為研究職志,深耕史料,開拓議題,連結古今。關注士人群體多元的關係與角色,尤其聚焦低階士人官僚與武職官員的生命事業,以掌握具關鍵轉折地位的南宋基層社會。習史近一甲子,雖年逾古稀,仍優游學海而不倦。著作有《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隨者對南宋中期政局變動的因應》、《藝文中的政治——南宋士大夫的文化活動與人際關係》、《宋代的家族與社會》、《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與《史事、文獻與人物——宋史研究論文集》等書。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代图书官修史

作者:霍艳芳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定价:88

本书探讨明代官修图书的组织机构、预修人员、成就及代表性成果的成书经过,总结明代官修图书的特点,揭示其在中国图书编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明一代,图书出版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私刻坊刻备受关注,本书聚焦官修图书,是对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霍艳芳,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档案学会和山东省档案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档案学、古代档案史、图书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先后主持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人才引进与培养类专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并承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一项。多次荣获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山东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从教化到认同

作者:周毅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明清安庆方志中的历史书写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定价: 99.00元

本选题首先对明清时期安庆地区的方志编纂情况进行全面整体梳理、总结,并以之为资料基础,使用“历史书写”的研究路径及具体方法,将方志视为理学教化笼罩下被书写、建构形成的文本,通过对明清安庆方志中的理学传、列女传、孝友传、忠义传(忠节传)、隐逸传等人物传记的文本进行解读,总结出明清理学教化思想渗入方志文本书写的几个具体途径:首先是对入志人物的选择,对应不同时代相应的理学价值观念选择不同人物;其次是对入志人物按照理学教化的标准,进行模式化的人物书写,塑造出符合理学教化标准的人物形象;再次是对前志已经出现的人物按照时代的要求重新进行书写,以体现不同时代理学价值观念;最后是采取突出理学伦理道德标准的“去政治化”的历史书写方法。而这些理学教化影响下的书写手法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理学教化,方志书写对于理学教化的认同和推崇,也构成了明清时期安庆地区开展理学教化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本选题还探讨了明清方志书写中国家意志和地方意识如何博弈互动,尤其是清初至清中期国家意志如何在方志书写中逐渐掌控话语权力,将方志变为官方推行理学教化观念工具的过程。

周毅,安庆师范大学教授。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三礼”诠释研究

作者:潘斌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定价: 148.00

清代是中国经学发展的高峰期,“三礼”学文献浩富。从事清代“三礼”诠释研究,对于丰富和深化清代经学史、学术史及思想史的研究皆有重要意义。《清代“三礼”诠释研究》一书从文献、学术、思想等多角度、立体地研究清人的“三礼”诠释,分上、下篇,即从“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来呈现和揭示清代“三礼”诠释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取向。上篇“个案研究”,主要是对清代“三礼”诠释的名家名著展开具体探讨;下篇“专题研究”,主要是围绕清人于“三礼”作者和成书的认识、“三礼"文献之校勘、“三礼"图、《周礼·考工记》诠释、《仪礼·丧服》诠释、《礼记·大学》诠释、《礼记·中庸》诠释、“三礼”与清代社会秩序之建构等,对清代“三礼”诠释中的重要问题和规律进行归纳和辨析,从而彰显“三礼”之学在清代学术中的重要地位。

潘斌,男, 1979年生,四川通江人,历史学博上。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儒学、礼俗文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2014年)、波士顿大学(2016年)访问学者。兼任西南财经大学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独立承担国家级项目多项。已出版专著《宋代(礼记〉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三礼学史》 等五部,主编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汉字王国

作者: [美] 石静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
原作名: 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ern
译者: 林华
出版年: 2023-8
页数: 278
定价: 68.00元

无论是在地铁上,超市排队结账时,还是上班的空当,我们都能用手指以惊人的速度在智能手机触摸屏幕上完成滑、点、拖、发送等一系列操作。键盘输入法已经与搜索引擎、手机游戏和购物软件密切捆绑,从北京发出的中文信息也会即刻显示在上海、纽约或伦敦的电子屏幕上。  然而,从设计官话字母方案,在打字机上加装汉字,到图书馆分类、国语罗马字、汉字拉丁化,直至今天的键盘输入法,中国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辗转、奋斗、忍辱负重。一系列大规模技术变革险些让汉字被世界抛弃,是冒着死刑风险重新“发明汉语”的流亡者,倡导普及普通话的大胆革新者,在茶杯盖上设计汉字输入码的工程师……让汉字为全球贸易和数字技术所用,让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  如今,中国正在成为人工智能、自动化、量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各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与现代化抗衡的古老文明早已从追赶中蜕变,中国人将用汉字设计属于自己的未来。

石静远,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教学方向主要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兴趣涵盖离散与华语语系研究、区域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科技史。著有《中国离散境遇里的声音和书写》、《失败、国家主义与文学:中国现代文化认同的建构》等;曾主编《全球华文文学》。其研究项目获诸多机构邀约赞助,包括德国洪堡基金会、美国梅隆基金会、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以及史丹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20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外一种)

作者: [日] 幸德秋水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赵京华 编译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233
定价: 65.00元

本书以作者《20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为主体,外加一编《倡言社会主义》,是相继刊行的两部著作的合集。  这两部著作分别出版于1901年和1902年,内容方面具有思想理论上的结构对应关系——作为反题的帝国主义批判建立在作为正题的社会主义理念的基础之上。因此,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参照欧美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和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日本的现实境况,从正义、人道等社会伦理和文化心理等层面切入帝国主义问题,以批判民族帝国主义的“爱国心”为经,以批判军国主义的国家策略为纬,对19世纪末以来日本的“大帝国”迷思痛下针砭;二是讨论社会主义的“实质”“理想”“急需”“适用”和“大势”等基本方面,包括平等的理念、生产分配制度的变革、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取代帝国主义的愿景等。  幸德秋水的几乎所有著作早在问世之时就受到中国人的密切关注,并不断有翻译介绍,甚至一书有多个译本。然而,1949年后,《帝国主义》和《倡言社会主义》却始终没有新译出版,而旧译是清末民初半文半白的文体,已不适合于今天的读者。因此,推出新译本,不仅对了解日本20世纪思想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中国读者认识反帝反战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东亚的传播过程。

幸德秋水(1871—1911),出生于日本高知县一个造酒、制药商家庭。学生时代成为中江兆民的私淑弟子,多受其自由民权思想影响。1892年英文专科学校毕业后,历任《中央新闻》《万朝报》记者。1897年开始参加“社会问题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等,成为日本最早的社会主义者。1903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因《万朝报》转向主战论,辞职并另行创办《平民新闻》,坚持反战立场。1904年与堺利彦合译《共产党宣言》。1905年因《平民新闻》一系列笔祸事件被捕入狱,半年后出狱赴美国养病,逐渐转向无政府主义。1907年与章太炎等创立“亚洲和亲会”。1910年因莫须有的“暗杀天皇”大逆罪被捕并处死刑,此事标志着帝国日本扼杀言论自由、镇压社会主义思想的严冬时代的到来。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维新与立宪

作者: 张允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日本明治前期立宪史研究
出版年: 2023-8
页数: 358
定价: 69.00

本书以日本明治前期立宪过程为研究对象,参考日文原始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考察该时期有关政体、国政、国体的理论著述,讨论政府和民间的立宪构想、民选议院论争、主权与人权论争等关键问题。作者力求还原明治前期立宪过程的真实面目,究明该过程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反思所谓德国模式、英国模式等流行观点,并尝试提出“过程史学”概念。

张允起,法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著有《宪政、理性与历史:萧公权的学术与思想》《日本法政思想研究》《政道溯源》,编著《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萧公权卷》,主编主译《日本明治前期法政史料选编》。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家庭的失序

作者: [法]阿莱特·法尔热 / [法]米歇尔·福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十八世纪巴士底狱档案中的密札
原作名: Le Désordre des familles: Lettres de cachet des Archives de la Bastille au XVIIIᵉ siècle
译者: 张引弘
出版年: 2023-9
页数: 361
定价: 68.00

本书主要由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巴黎市民写给国王及其代理人要求秘密监禁自己家人的密札构成。这些密札大致按照主题分类,围绕不睦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等,诉说了琐碎且难堪的家庭丑闻。这些密札被上呈给当权者,以期绕过正规的司法程序,在隐秘的情况下监禁自己的家人,并改正他/她的恶习。通过这种隐秘的监禁,家庭的名声便不会被败坏,同时也展现了请愿人对于国家权力的遵从和支持。但在这种非正规的程序下,密札制度的滥用是必然的,人们为了私欲或私愤肆意写信,而国王的代理人——警察,握有对密札及其后续监禁制度的最终解释权,他们也会通过对于监禁请求的同意、拒绝或更改彰显自己的行政权力。出于种种原因,密札制度在十八世纪晚期便销声匿迹了。本书通过对大量十八世纪巴黎警方留档密札的展示,提醒读者思考公权力对私人领域的介入所带来的混乱与失序。

阿莱特•法尔热(Arlette Farge,1941— ),法国历史学家。曾任职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研究中心、法国国家科学院。从事社会史、心态史研究多年,关注18世纪法国民众身份、两性关系与历史书写等问题。视角独特,善于解剖社会边缘人群,注重分析其群体与个性特征。已有30多部专著问世,代表作有:《档案之魅》《蒙让夫人的反抗》《脆弱的生命》等。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他以其无比渊博的学识、才华横溢的文笔、惊世骇俗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与社会理论、新文化史、刑罚史、身体史、性史、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以及文学与艺术批评等各种时代思潮。其主要作品有:《古典时代疯狂史》《词与物》《性经验史》,以及“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等。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

作者: [瑞士]卡斯帕·赫希 (Caspar Hirschi)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副标题: 从古罗马到现代早期德意志的另一种历史
原作名: The Origins of Nationalism:An Alternative History from Ancient Rome to Early Modern Germany
译者: X.Li
出版年: 2023-10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在理论上,批判地概述了主流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同时借鉴建构主义的方法,建立新的学术分析框架;在历史叙事上,勾勒出前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并向现代民族主义转向的脉络,演绎了一段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再到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民族竞争史。作者聚焦于民族主义发展史的三个关键时期,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话语、中世纪晚期神圣罗马帝国权力更替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宗教改革时期民族主义与教派分化的关系。  本书重新诠释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和现代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并由此表明,只有理解了前现代的政治、学术和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政治语境中民族主义的力量所在。

[瑞士]卡斯帕·赫希(Caspar Hirschi)  瑞士弗里堡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人文、社会与政治科学系,现为圣加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民族的竞争:中世纪与现代之交德意志荣誉共同体的构建》《丑闻专家,专家丑闻:一个当代问题的历史研究》等。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The Inscription of Things

作者: Thomas Kelly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320
定价: £30.00

Why would an inkstone have a poem inscribed on it? Early modern Chinese writers did not limit themselves to working with brushes and ink, and their texts were not confined to woodblock-printed books or the boundaries of the paper page. Poets carved lines of verse onto cups, ladles, animal horns, seashells, walking sticks, boxes, fans, daggers, teapot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Calligraphers left messages on the implements ordinarily used for writing on paper. These inscriptions—terse compositions in verse or epigrammatic prose—relate in complex ways to the objects on which they are written.  Thomas Kelly develops a new accou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by examining inscribed objects from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to mid-Qing dynasties. He considers how the literary qualities of inscriptions interact with the visu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ings that bear them. Kelly argues that inscribing an object became a means for authors to grapple with the materiality and technologies of writing. Facing profound social upheavals, from volatility in the marketplace to the violence of dynastic transition, writers turned to inscriptions to reflect on their investments in and dependence on the permanence of the written word. Shedding new light on cultures of writing in early modern China, The Inscription of Things broadens understandings of the links between the literary and the material.

Thomas Kelly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at Harvard University.

往期内容


往期内容

2018-2020年历史书单合集

2021年往期书单合集

2022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丨 2023年历史学新书(2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