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濒危语言志|西藏察隅义都语调查笔记

语宝 2021-12-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Author 刘宾




一、在路上


为了语言保护,那个夏天,我们在路上……

从北京转机到成都再到西藏的昌都,我们一路还算平顺。大家热情高涨,这种欢快的情绪在到达4300多米的邦达机场时达到了顶峰。夏日的清晨,走出机场,迎接我们的却是0度以下的低温。或许是想着头脑中的“捕风捉影”成为了现实,大家依然情绪高涨。我们顺利地联系到了前往察隅县的客车后就步入了机场宾馆候车。在漫长的等待中,部分同学出现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接近中午,客车到了。司机是位四川人,常年往返于察隅和昌都两地,经验丰富。行李安排妥当,我们就出发了。车子行驶在魔鬼路段——怒江七十二道拐,右边壁立千仞,左边悬崖深邃,每一个转弯都堪称惊心动魄。本以为准备了这么久,皆能接受,没想到过程依然是如此的艰辛。一窥究竟的信念,在我心中瞬间成了谜,竟还有一种路的终点是迷宫的预感。车子在一路颠簸中前行,伴随天气和美景变化的还有复杂的心情。沿途所有事物是新奇浓烈的,叫人永不能忘。在西藏没有什么是苟且的。阳光下,你的肌肤会被狠狠烙下高原的印记;阴影处,你的身体会感觉到残冬在此徜徉。是的,强烈的反差也是西藏式的,绝对没有不汤不水的中庸。在连续过了几个军控关卡后,道路愈加平坦,视野也愈加宽阔。一座座山峰像翠绿色的屏障,将风景一一隔开,转弯后便会惊喜连连。群山绿影中的然乌湖是那么的静谧而妩媚,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分布其中,湖畔牛羊、农田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藏区仙境般的风情画卷。远处山顶间悄然漏出的阿扎冰川,随处可见的玛尼堆,风吹扬起的彩色经幡,人与自然的和谐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挥之不去的灵气,就算没有信仰,看到这样的景色也不禁变得虔诚起来。我们日夜兼程,终于在夜里近十一点的时候赶到了察隅县城。察隅县城所在地竹瓦根镇海拔并不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山环水。独有的地貌给夏季的察隅平添了几分魅力,尽管夜间美景若斯,我们已经无暇欣赏了。安顿好住宿后,伴着疲惫和异乡的气息,我们酣然入睡。第三天,在顺利换取了最后一道关卡的边防证后,我们在当地司机的带领下赶往下察隅镇,路上虽偶有碎石滚落,但已无大碍。带着放松的心情,欣赏着路上的美景,我们驱车近两个小时,抵达了下察隅镇。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坐上了通往目的地上察隅镇的客车,此行最后的乡镇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了。

二、诗和远方的田野


西巴村地势

八月的上察隅正值雨季。整个小镇来回不过数十步的街道几乎每天都会被雨水浸湿。这里的雨水断断续续,却没有江南梅雨的愁绪。它有时会跟随清晨的山风跳入窗户,调皮地将还在睡梦中的你唤醒;有时也会在艳阳高照时不期而遇,滴滴点点,像隐跳着的喜悦。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来到了通往西巴村的最后一个军控关口。车通过西巴大桥后,道路变得通畅,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我们驶进了西巴村。在半山腰的平地上,零星的几座木屋里住着西巴村的十几户人家。每一户人家看起来都像是一座天然的庄园。彼此之间没有刻意划定的界限,村户的庭院只用简单的篱笆相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俨然一处世外桃源的样子。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山间却仍是云雾缭绕。村庄掩映在一片葱郁之中,显得安静而和谐。在这样千姿百色的人间盛景中漫步,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时光也能留下美丽的痕迹。发音人米古丽的家就坐落在村口处。我们刚走进院子,就被木屋门框上义都珞巴族特有的美丽花纹所吸引住了。穿过走廊就进入了客厅,屋里的装饰简陋而不失整洁,简单地摆放着几样藏式家具和电视、冰柜等。木墙四周用布幔围着,上面还挂着她女儿们的奖状。客厅左边是厨房,米古丽正在灶边忙碌着,打算给我们做她的拿手好菜。饭后整个下午,我们走访了米古丽家族里的主要成员。令我们感动的是,大家在谈话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要鼓励西巴村的孩子们说义都语,保护自己的语言。或许,义都语才是偏居在山间一隅的他们心中最宝贵的一种传承。

李大勤教授与发音人

启程返回住处时已是傍晚。斜阳晚照,眷顾着一片紫色的山峦。山里雾气堆叠,凉意也丝丝涌了上来。然而坐在返程的车上,我的心中却泛起暖意阵阵,为这片未染喧嚣的净土,更为刻在他们每一个人眼角眉间的那份满足与感恩。 

三、情牵义都语


紧张繁忙的记音和摄录工作开始了。由于前期李大勤老师让我们阅读了孙宏开先生、江荻先生等有关义都语研究的文献,我们的记音、词表整理等工作也进行得相对顺利。但是,到了摄录阶段,问题出现了:噪音等相关指数总是无法达到语保中心要求的标准。我们反复托人帮我们寻找适宜的摄录地点:镇里最好的宾馆,光线、摄录像素不达标;村委会,有回声……最终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地点。返回的路上,车又深陷小河沟,好心的米古丽脱下鞋子踏进冰冷刺骨的河水,和我们一起用手把汽车拖了上来。大家感到疲惫、懊恼、无奈,但是,米古丽却用坦然的微笑把它们从我们身上拂去。最后,我们回到了起点--刚开始时住的一家宾馆。我们关上宾馆的窗户,拉上窗帘,窗帘外加上被子,屋里面加了好不容易买到的白炽灯,条件基本合格了,摄录工作终于可以正常进行了。整个摄录过程,我们和米古丽四个人躲在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内,不敢大声喘气,不敢开风扇,不敢喝水……米古丽和我们反复地校对,为了把一个词发得更准确些而不厌其烦地反复拍摄。看着她穿着裹得严严实实的民族服装,身上起了痱子,我们心中油然而生的不仅是愧意,还有敬意。米古丽是多么地希望目前只有十几个人会说的义都语得以保存、流传啊。为了自己的语言,她临时放下了村里的村务;为了自己的语言,她把仅几岁的小女儿扔在家中;为了自己的语言,她放弃了看自己大哥最后一眼的机会……



四、和回忆结为连理


时光又总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捉摸,西藏语保之行很快接近尾声,该说再见了。想着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从眼到心,难分难离。坐上返程的客车,挥挥手说再见时,总有一个想法在头脑盘旋,我们认定的幸福,是否就在这里?望着沿途的风景,看着转经的藏民一圈一圈地走着,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而这一路上的辛苦和心酸均化为了我的坚定。再见,察隅,再见西藏,最后一眼,你成了谜,我和回忆,结为连理。



五 、北京、延安再相聚




米古丽、曹志耘教授和李大勤教授合影

2016年10月13日,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之邀,米古丽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唯一的发音人代表出席在陕西延安举行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现场推进会并进行了义都语歌曲的现场展示,受到了教育部、语保中心领导以及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延安之行前,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教授邀请,米古丽还于2016年10月8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参加了西藏察隅义都语语言文化沙龙,与沙龙主讲人李大勤教授一起向北语师生展示了神秘的义都语的语言和文化。义都珞巴人正在走向现代生活方式,他们的一切都在改变中。近几年因多次参与语保工程项目,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参与到底能给所保护的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带来什么影响?从孙宏开先生始,到江荻教授、李大勤教授等,各位专家学者都在为义都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奉献一己之力,让义都语语言和文化逐步为大家了解和熟知,这不就是我们所做工作的意义所在吗?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义都珞巴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性有所警醒,并积极致力于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不就是我们给义都珞巴人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吗?


本书作者:刘宾,林鑫,江荻,李大勤

题图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延伸阅读

2020


中国濒危语言志|西藏察隅松林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西藏察隅格曼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西藏察隅达让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四川松潘羌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四川冕宁多续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四川康定贵琼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四川道孚尔龚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湖南道县梅花土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内蒙古库伦蒙古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贵州晴隆长流喇叭苗人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黑龙江同江赫哲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海南三亚回辉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贵州六枝仡佬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广西钟山董家垌土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甘肃文县白马语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甘肃肃南西部裕固语调查手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甘肃东乡唐汪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广东电白旧时正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浙江江山廿八都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安徽祁门军话调查笔记

【读书】《中国濒危语言志》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