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语文 | 用诗词主题贯穿全年课程,她带给孩子的不止是传统文化素养

2017-07-11 常丽华 星教师


周一(其他学科)丨周二(语文)

周三(数学)丨周四(英语)

周五(班主任)丨周六(微周刊)丨周日(好文精选)




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

老师带着学生,以24节气为线索诵读古诗词。从冬至开始,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一年四季的诗词之旅中,师生家长吟诵学习了近150首诗词。从此孩子们真真切切地爱上了诗词,爱上了诵读,爱上了中国文化。他们认识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他们体会了对自然的敏感,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他们懂得了责任,懂得了担当,懂得了感恩……

这样的课程被认为是“最有中国味的诵读课程”,而率先实践这门课程的老师就是常丽华。

今天我们就一起听听,常老师的诗词诵读课程故事。


1

十几年前的9月,我带一年级。

在每天的黎明,我带着孩子们读儿歌、童谣、儿童诗——在童年的浪漫期,这是属于这个年龄的最佳营养。

三年级下学期,浪漫期开始向精确期过渡——到了接触古典诗词的时候了。可是,在我带着孩子们背了一段唐诗宋词后,却发现我们一直在诗词之外。似乎,就是为了背诵而背诵。

那时我发现,古典诗词离我们的生命貌似很远,还没能唤醒我们的灵魂。所以在干国祥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从自己课堂做起,亲近自然,亲近诗歌。因为,诗词本就是我们心灵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内在的生命表达。



2



于是,四年级冬至那天,我们开始了“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诗词学习之旅。

这是一个以诗词为主的综合课程,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跨越四、五两个年级,直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国画、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

从第一天起,孩子们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农历游记”,争取做到图文并茂。

“曾为梅花醉似泥”,是冬至之后“梅花诗词之旅”的名字。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教室里种了一盆腊梅,在梅花的香气中,我们诵读了11首梅花诗词。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冬天,镌刻在孩子们的生命里。

立春,我们吟诵王维的《春园即事》;雨水那天,我们吟诵韦应物的《观田家》和龚自珍的《乙亥杂诗》;春分到了,我们就吟诵欧阳修的《阮郎归》……在那个美好的春天里,我们开始了“花之咏”的诗词课程。

惊蛰之后,桃花就开了。我们桃花之旅的名字是——“桃花流水杳然去”。

在诵读了六首桃花的诗词之后,周末,我们就走进桃花林,去欣赏那满山的桃花。孩子们惊喜地对我说:“常老师,你看啊,这满山的桃花,真的是“桃之夭夭”啊!”归来之后的一周,在每天的晨诵的时间,我们重温了整个桃花诗词之旅:

第一站,是《桃夭》(《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们变换着不同的方式读,男孩子读给所有的女孩子听,女孩子读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听,我读给所有的男孩子听,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女子才是最美丽的。

那满山的桃花,绚烂的让人睁不开眼睛。和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啊,今天,我们一直在为她传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不要埋怨看不到春天,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宁静,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我们接着来吟诵——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何谓“长恨”?何谓“不知”?这两个词语,也让我大为震惊。似乎看到自己年少轻狂的那些日子。只是孩子不懂得,也不需要懂得。

他们需要懂得的,是对世间万物的欣赏和珍爱,无论是绚烂还是不起眼。那么,接下来就吟诵这首诗吧——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那天的晨诵,我笑着说,可爱深红爱浅红?你们36个同学,我更爱谁一些?我爱你们每一个。无论深红还是浅红,我爱着整个春天。

然而,春天总会过去啊,明年的春天再来时,你们还会记得我们此时吟诵过的诗吗?还会记得你们此刻美丽如花吗?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笑春风——一个“依旧”,一个“笑”,却是无尽的思念。不知道思念为何物的孩子们,毕竟还不能完全读懂这首诗。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春天里播下种子,秋天才能收获果实。

花落了,落在水里,自在而潇洒。真是喜欢极了李白的《山中问答》——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真是旷达!读这样的诗,只是觉得一种无法言说的满足。桃花流水窅然去,外界的一切与我何干?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有天地非人间啊。

于是,那天的晨诵,我一遍一遍地问着孩子们——

崔淦维啊,问余何意著文章?

崔淦维笑盈盈地看着我,不答。孩子们于是一起朗诵——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真是有趣啊!几遍下来,一切都在问答之中了。

可是,桃花随着流水到哪里去了呢?就来读张旭的这首诗吧——


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班里也有一个叫张旭的孩子,同样疯狂地热爱写作。上个周末的日记,开始写校园小说,竟然一次写了十七页纸,还意犹未尽。我说,千年后,也会有人读着我们班张旭的文章吗?小小的男孩子,还是很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于是,我们就来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了。接下来,我们用了两个晨诵和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沉醉在桃花源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两千年来,“桃源”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它成为中国文人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从《桃夭》开始,到《桃花源记》结束,我们走完了“桃花诗词之旅”。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就这样留在孩子们的心里。

桃花之后,海棠、杜鹃、蔷薇、兰花、牡丹次第开放,我们又吟诵了有关的诗词。

野外,大片大片的金鸡菊开的最灿烂的时候,我送给了孩子们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在金鸡菊的簇拥中,我们留下了一张全班的合影。我们就用这灿烂的笑容,纪念我们读过的那些花的诗词,纪念我们走过的这一段美丽的春天的路程。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欣慰地对春天说一声再见了。



3



春天过去,夏天就到了。

因为有两个月的暑假,夏天有些匆忙。但是,总有些东西留了下来:“陇亩日长蒸翠麦”的立夏庆祝活动,“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中传达的农人的喜悦,也有“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的悲哀,还有屈原那一颗不屈服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我们“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的誓言,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夏季,留在了我们走过的这些日子里。

在我看来,诗词是属于秋天的秋天的明净,秋天的伤感,秋天的凉意,都有诗词的味道。当我们穿过雪天,穿过春花,穿过炎暑,返回校园时,也就返回秋天,返回诗歌的深处。

比如中秋节,我们会在诗歌里探访嫦娥,相约一起赏月,对月高歌。

节日来临之前,我已经带孩子们讨论过中秋的传说,也温习了两首以前学过的诗——《嫦娥》《秋夕》。

接下来,我用了三个晨诵的时间,学习了三首关于中秋的诗词。第一首是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二首,我们学的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王菲的歌,很多孩子已经很熟悉了。这首词,了解了大体意思后,我也就没多说什么,只是读,只是在音乐课上唱——婉转的歌声,动听的旋律,听的人,唱的人,心里都辗转不已。

中秋节放假前一天,我告诉孩子们,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明天放假,晚上,在家长委员会妈妈的组织下,我们将一起到马莲台赏月,那么,我们就来读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吧。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简单地把意思说了一下: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那样白。在这样美好的月夜里,树枝的鸦鹊也停止了吵闹,安静地睡着了——鸦鹊都睡了,人呢?夜深了,诗人无法入睡,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无声”两个字用的真是好,细致地表现出露水之冷和桂花的浸润之久。而被露水打湿的,仅仅是桂花树吗?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这一切,你都可以自由想像。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望月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谁不在望月怀远呢?只是不知道,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

“落到谁家了呢?千年前,落到了王建家,落到了苏轼家,落到了张九龄家,请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天晚上,月亮也将落到冀振岳家,”说到这里,我拉着冀振岳的手,让他站起来,“冀振岳啊,你也会看到那被露水打湿的桂花吗?请你读一遍吧——”

……

一遍又一遍,秋思就这样落到了我们教室里。

而周五晚上,我们60多个家长和同学,如约一起去郊外的马莲台赏月。因为这样的诗词,这样的歌声,今年的中秋节,就变的很不一样了。

还有学生回来写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文晓

……大餐开始时,我们已经饿的饥肠辘辘了。在那颗古老的大杨树下,我们六十多个人围坐在一起,天高地阔地吃着、谈着、笑着……一年之后的中秋,我们已经成为中学生了,那时的我们,看到这一轮明月,一定会想起这个美好的夜晚,会吟诵这些美好的诗篇,会在心里念一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秋天,对我们来说,充实而丰盈。生命向前走来,向后走去,诗词,是生命最深处的存在见证。是的,我们走进秋天的深处,走进了诗词的深处,也走进了一颗颗伟大灵魂的深处。

这样,立冬到来时,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再次迎接冬天。

一年之后,我会有这样的思考:如果我们背过的诗词和学生当下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我们能有诗的情绪,能感动于花开花落吗?

最美好的教育是直抵心灵的教育,是如诗如画的教育。当我们总是急匆匆往前走的时候,心灵总会越来越枯竭,所以,就让我们回到我们的生命深处,倾听先人们流下的千古回音,让古典诗词进入到儿童的生命里,让诗词成为我们心灵的生活方式吧。

“在农历天空下的古诗词诵读课程”,由南明教育创始人干国祥设计,常丽华老师率先实践。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识别二维码向作者赞赏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联系授权

作者丨常丽华

图片丨花瓣网

编辑丨田佩


“星教师”广告合作请联系:023-67450968

 投稿邮箱:3207153742@qq.com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字,阅读更多“语文”相关内容


张祖庆景洪春戴一苗何捷

郭学萍钱锋宋运来常丽华罗才军

赵志祥李斌李兰郁旭峰

管建刚曹爱卫周其星戴建荣

武凤霞盛新凤朱煜洪榴刘春生

张学青李祖文蒋军晶王雷英刘敏威

刘宪华曹海棠陈金水韩兴娥

鄢小红李虎史春妍支名媛






/ 蒲公英大学“新教师”培训课程 /


点击下图,一键订阅 ▼



/ 2017小学语文年度创新教学设计 /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