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欧盟官员对“中国冲击”恐惧入骨,乔治城大学一项研究却认为对美国有益

寇文红 丹江湖上钓鱼翁 2024-07-07

将前两天提到的文献对第二次“中国冲击”的观点汇总总结。另外介绍两个相反的观点:一位欧盟官员对“中国冲击”的恐惧深入骨髓;乔治城大学的一项研究却认为“中国冲击”对美国是有益的。
一、对“中国冲击”负面观点的总结
在前两篇文章中(点击12),我梳理了2013年以来,部分美国经济学家和官员对“中国冲击”的研究和观点。概括下来,他们的观点都是负面的,包括:
【1】“中国冲击”给美国、欧洲带来了便宜的商品,但损害了美欧的制造业和劳动力市场,减少了就业岗位,使政府不得不增加对失业、残疾、退休和医疗保健的转移支付。甚至对美欧居民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影响,激发了“民族主义”,促使美国人在2016年选举特朗普上台,英国人在2016年支持脱欧等。
【2】最近几年,中国原本应该提升国内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来消化产能。但中囯领导人担心会滑向福利主义的泥潭,因此选择了给新兴产业发放补贴,继续刺激投资和生产。随着中国消费低迷、叠加房地产行业衰退,内需不振,产能又大量扩张,因此不得不低价向国外大量出口商品,导致了严重的外部失衡(巨大的贸易顺差)。因此,如果说第一次中国冲击反映的是中国的优势,那么第二场中国冲击反映的是中国的劣势。
【3】中国给新兴产业发放大量补贴,鼓励建设新产能,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出口价格下跌。这一方面会促使全球加快向绿色转型,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吸收这些过剩产能。
【4】全球市场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损害了美国、欧洲、巴西、印度等国家企业的利益,并且将抢去他们的就业机会。
【5】因此,美国欧洲等对中国商品征税是合理的,对本国绿色产业发放补贴也是合理的。各国应该联合起来要求中国改变政策,减少产能投放,减少中国冲击的影响。
从这些文献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中国商品的复杂心态:喜欢(廉价商品)、担忧、恐惧、困惑,还带着一些高傲、不屑,或许还有一丝敌意。
说实话,看到他们对中国指手画脚但又毫无办法的样子,我还挺开心的。
当然,大多数人是站在本国利益上考虑问题。站在中国的角度,我认为维持巨大的新兴产业产能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还没梳理清楚思路,因此放到将来再讨论。
二、部分人对中国冲击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
2024年4月30日,辛里奇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网站发表了John Clarke的文章《中国冲击2.0,西方应该担心什么,不应该担心什么。》(China Shock 2.0: What the West should and should not worry about)。这位作者曾在1983-1993年担任香港政府官员,1993年加入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担任过欧盟驻WTO和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欧盟委员会农业总局的国际关系主任等职。
其观点概括如下:
中国商品损害了欧美企业,因此欧美一直在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这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欧洲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则较低。6年来,美国一直在加紧阻止中国获得高科技,特别是半导体;同时发放超过1000亿美元的补贴,采用税收抵免和拨款来发展国内能力,减少对中国制造品进口的依赖,并限制美国技术出口到中国。
欧美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是因为:【1】欧美还不能完全用本国和盟国的产品来替代中国产品;【2】过度措施会招致中国的报复;【3】更明智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如果突然对中国关闭本国市场,会给全球经济乃至政治稳定带来严重后果。
未来各国政府必须应对四种相互矛盾的压力:
【1】满足本国消费者在勒紧裤腰带时期对低价商品的需求;
【2】获得负担得起的新能源产品,来帮助本国进行绿色转型;
【3】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廉价的中国产品的影响;
【4】在不引发中国报复的情况下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未来10年,欧美都将在这四个压力之间摇摆。
但作者认为,中国对北大西洋霸权的真正挑战,并非来自传统的货物贸易,而是来自中国对AI、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隐形统治。
西方应该少担心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进口,多担心中国拥有的欧洲和美国港口,这些港口配备了中国制造的起重机,不仅可以卸货,还可以跟踪从技术到武器的一切进出口。
西方应该更担心中国对欧洲铁路、核能和水利行业的控制,而不是风力涡轮机或智能手表。他们应该更多地担心中国使用AI来影响和控制信息获取、选举过程、公众情绪和消费者行为,而不是对新疆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征税或禁止。
他们应该理解中国利用绿色议程将“一带一路”倡议转变为兼具地缘战略基础设施功能的环境商品和服务的管线的影响。
我觉得这位作者有点被迫害妄想症。中国在AI方面的发展远差于美国,大模型远逊于美国公司,核心硬件又掌握在英伟达手中;至于中国控制欧美港口、利用起重机跟踪进出口的高科技和武器,更是匪夷所思。这么一位经历丰富的高官发表这样的见解,可见部分人对中国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了。
但是我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冲击”对美国是有益的。
三、乔治城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冲击”对美国经济是有益的
同样在2024年4月30日,辛里奇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发表了乔治城大学全球化与共享繁荣实验室(Georgetown University Lab for Globalization and Shared Prosperity)的一份研究报告《贸易真的有害吗?进口是如何支撑美国就业的》(Is Trade Really Toxic? How Imports Support American Jobs)。这项研究是辛里奇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委托乔治城大学开展的,这份报告就是研究成果。在欧美各界对中国商品铺天盖地的担忧、恐惧和攻击中,这份研究报告简直是一股清流。下载地址见文后的参考文献。
报告指出:
美国两党都拥抱了经济民族主义(economic nationalism),作为脱离全球经济的手段。为此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包括关税、贸易壁垒、产业补贴、促进制造业回流、限制外国投资。从本质上讲,经济民族主义优先考虑“国家”的经济福利,将本国某些产业和某些劳动力的利益,置于本国其他企业、工人和外国利益之上。
两党对来自低工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越来越持警惕态度。最近两届政府特别针对中国,将其视为造成美国制造业衰落的主要原因。这些想法和政策与传统经济理论是矛盾的,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对外贸易使各国更加专业化、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全球化对于维持美国经济繁荣增长、使美国工人获得众多便宜消费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至关重要。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则会导致穷国富国双双受损。
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中国冲击”证明,美国参与全球化对普通工人有害。这已经演变成了民粹主义正当的标志,他们把许多国家的社会困境都归咎于全球化,结果造成反动的保护主义在各国蔓延。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调查了美国与低工资国家(尤其中国)的贸易对当今美国就业机会的影响。认为,
首先,政治精英提倡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所依据的信息是过时的。研究表明,186个行业中的122个都曾面临中国商品的冲击,但2011年之后,这些行业的就业出现反弹(图2)。自2011年以来,中国冲击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一直在减弱,早于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兴起。
第二,大多数进口产品对2011年之前和之后的美国制造业整体就业产生了正面且重大的影响,并分析了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第三,分析了美国如何对来自快速增长的低工资经济体的进口表现出弹性。过去十年,来自主要新兴经济体(不含中国)的进口对美国制造业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作者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应该明智地将注意力转向发展美国在可贸易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专注于促使消失已久的制造业回流美国。
尽管全球化会导致失业和工资下降,但美国面临的挑战是: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抓住全球化的积极方面,同时抓住新出现的经济机会。当前的任务,是在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实施促进工人和家庭包容性增长的政策之间取得平衡。
鉴于报告较长,我只从中选取了几幅图。 

图1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左轴)与从中国进口商品在GDP中的占比(%,右轴)

资料来源:乔治城大学全球化与共享繁荣实验室(2024)

 

图2 美国186个制造业行业的就业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乔治城大学全球化与共享繁荣实验室(2024)


 

图3 从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口引起的美国各地制造业就业人数变化

资料来源:乔治城大学全球化与共享繁荣实验室(2024)


总之,这份研究报告认为,所谓“全球贸易导致美国人失业”是美国政界的谣言。美国经济早已从第一次中国冲击中恢复过来,增强了对外国竞争的抵抗力,并依靠从外国的进口蓬勃发展。这显然隐含着,第二次中国冲击也不会对美国就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应该调整自己的政策,别搞制造业了,发挥在可贸易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即可。
说实话,如果我是美国总统,我也不会听从这个建议。照这样干,美国将来就完了!

参考文献:
John Clarke,China Shock 2.0: What the West should and should not worry about. April 30th,2024. 下载地址:https://www.hinrichfoundation.com/research/article/us-china/the-west-should-worry-about-in-china-shock-2-0/
乔治城大学全球化与共享繁荣实验室,白皮书,Is Trade Really Toxic? How Imports Support American Job. April 30th,2024。下载地址:https://www.hinrichfoundation.com/research/wp/us-china/how-imports-support-american-jobs/

------------------------------------------

延伸阅读:“腹背受敌的中国经济”系列

2024-05-30  房产刺激政策陷入两难,成交量越大,对未来经济损害可能越严重

2024-05-28  经济进入腹背受敌阶段,预征“过头税”是饮鸩止渴,恐须年年预征

2024-05-24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可能已经降到底了,未来甚至会上升

2024-05-23  中国的基尼系数将逐渐进入上升趋势

2024-05-19  放松房地产政策不会带来A股牛市

2024-05-17    让俄国既不能胜、也不能败,才最符合中囯的利益

2024-05-16    从彩票销售到世界大战,背后的经济行为分析

2024-05-15    水电煤气涨价抑制消费和物价的传导机制,进一步讨论

2024-05-14    水电燃气涨价不能提升通胀率,反而会使经济恶化,加重通缩

2024-05-12    腹背受敌的中国,M2、社融等同比创历史最低,未来还会更低

2024-05-11    腹背受敌的中国,不宜再通过行政手段去产能

2024-05-10    腹背受敌的中国,通缩压力恐将长期存在,并且很难解决

2024-05-09     腹背受敌的中国经济:一个分析中国经济的新框架

2023-11-23     A股为什么没有长期大牛市?根源在这里.........

2024-05-06     腹背受敌,被迫出海:中国与1990s的日本恐怕不能同日而语

2024-05-04    降息≠被收割,不是卖国,不能拿外部失衡反对降息

2024-05-03    中央政治局决定降息在意料之中,是对行动滞后的矫正,希望降幅大些

2024-05-02    “被追赶的中国”应该摆脱陈旧观念,大幅降息

2024-03-19    中国或已跨越“辜朝明拐点”,进入“被追赶阶段”或“腹背受敌阶段”

2024-01-23     中国研发投入增速的放缓:更多证据

2024-01-16     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年代,库存周期没那么容易重启

2024-01-18     警惕中国陷入GDP增速下降→技术进步放缓的恶性循环

2023-12-13     中央改进货币供给规则,实现政策目标与工具的匹配,规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023-07-28     建议央行的利率政策因时而变,放弃“黄金法则”,改为参考自然利率

2023-07          疫情、封控政策和迟滞效应压低我国自然利率和自然产出的传导机制

2023-06-24     疫情封控推高我国自然失业率的传导机制及治理

2023-06          2023年年初以来经济复苏受阻的微观根源与政策建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