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及其运行管理机制

2017-08-15 裴瑞敏 杨国梁 战略与政策论坛

美国的国家实验室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研系统之一,美国能源部下属17个国家实验室,涉及海洋、能源、健康、信息、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伯克利实验室(LBNL)”】是最杰出的国家实验室之一。伯克利实验室位于旧金山湾区东北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山(Berkeley Hills),占地81公顷,隶属美国能源部,由加州大学负责运行。伯克利实验室下设1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盖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现有3304名雇员,2015年的财政预算超过8亿美元。

一、伯克利实验室的历史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931年建立,最初是放置回旋加速器的废弃实验室,逐步发展成回旋加速器先驱者的大本营。1931年8月正式创建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主要从事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二战期间,伯克利实验室成为了战争研究的根据地之一,主要研究雷达,并从较重的U-238裂变分离到U-235。

二战结束后,实验室并入原子能委员会(AEC,现为能源部DOE)国家实验室的新系统中,并开始着力于面向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多领域研究。20世纪60年代,伯克利实验室在动荡中稳步前进,在物理学、核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领域也获得了全面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伯克利实验室新增了能源与环境部和建筑科学中心,在服务型社会中绿色领域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80年代,伯克利实验室开展先进材料研究,并在生物科学领域创出了名气,完成向多学科、多项目机构的过渡。20世纪90年代,伯克利实验室致力于基础研究及国家需求,并建立了第一台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完成了人类基因组11%的内容。21世纪,伯克利实验室在宇宙研究以及材料科学上有许多新的突破,推动了许多科学和社会趋势,包括节能材料、基因调控等多个领域,进入了科学研究的新时代。

二、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伯克利实验室实行的是政府所有、委托经营(GOCO)管理模式。加州大学的董事会通过与美国能源部签订协议负责伯克利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董事会委托加州大学的校长负责伯克利实验室的具体管理,加州大学的校长向董事会推荐伯克利实验室的主任,经董事会授权后正式任命。

伯克利实验室的顾问委员会独立存在,负责向加州大学的校长提出关于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和运行方面的建议,并负责评估加州大学校长对伯克利实验室开展科研任务和运行情况的监管和支持的情况。顾问委员会最多由15名成员组成,主要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知名人士,由加州大学的校长任命,还需要有一名来自加州大学的人员,该人经加州大学校长和伯克利实验室主任协商后由学术委员会任命。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任职期限为3年,每三年更新一次,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体会议。

伯克利实验室内部管理的主要制度是主任负责制,主任负责实验室相关的所有日常事务,以及指导领导层面的工作。在实验室最高领导层的领导下,实验室下设很多学术部或者研究中心,例如生物科学部、能源与环境科学部、计算机科学部以及普通科学部。

三、运行管理机制

预算与研究资助管理。伯克利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建设经费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国会基于能源部研究开发计划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方面,国家实验室主任根据其任务做年度计划和预算,提交能源部和联邦预算管理局,由能源部送国会审议,通过后由总统签署,称为年度授权法,研究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伯克利实验室科研平台采用同行评议制度进行项目立项评审,择优立项。

人力资源管理。伯克利实验室的主任一般是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学者专家,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专门成立了劳动力多元化办公室,为不同文化背景、研究背景、性别的人员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每年劳动力多元化办公室对各个科学部和管理部门等制订相应的人员多元化行动计划。同行评议制度被广泛地运用在科研平台研究人员的职称与职务晋升,特别是决定科研平台高级人员的晋升与去留方面。同行评议的专家组一般由来自其他实验室、政府机构、大学及工业界的知名专业人士组成,评议的标准按有关章程规定执行。

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伯克利实验室的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分为外部和内部保障。外部保障主要是美国能源部作为主管部门对实验室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设立专门的实验室评估委员会负责具体评估工作。内部保障主要是实行内部评议制度,通过立项评议和跟踪评议等多种机制,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以此促进竞争,激发实验室的创造性。伯克利实验室专门成立了学术与研究机构诚信办公室,负责实验室学术道德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诚信鉴定。

四、科研合作

伯克利实验室注重与其他大学、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共建联合研究机构、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协同创新等机制。

共建联合研究机构。联合研究机构的确立,使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大学之间、实验室和大学之间的合作成为常态,伯克利实验室通过这些联合机构进行各领域合作,在人员、设施、财力各方面互相弥补,成为各领域创新成果的产地。伯克利实验室主导或者参与的联合研究机构有: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能源生物科学研究所(EBI)等。

项目合作。通过与不同实验室、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共同合作研究,完成复杂的科学项目。例如,伯克利电化学研究会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组建的高能电池电化学研究队伍,负责执行和监管美国先进可充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也负责管理美国能源部的先进交通技术用电池项目的进展和执行情况,协调其他研究机构有关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电化学系统的研究工作。

科研人员交流机制。伯克利实验室登记的实验室使用人员和交流访问人员几乎是正式研究人员人数的2倍。人才交流的广泛化、国际化,不仅仅提供了实验室之间、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大学之间大量合作机会,更为伯克利实验室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协同创新。伯克利实验室积极寻求与经济发展组织、商业协会、企业组织、大学和个人开展合作与交流,专门成立了技术转移部门,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转移运作。其中负责多种形式的产业—实验室合作研究,主要包括:(1)伯克利实验室向产业部门发放使用其开发的软件和技术许可证,以将其发明推向市场。(2)伯克利实验室和企业共同提出、共同资助联合项目。(3)共同申请联邦政府资助的产学合作研究项目。(4)共同设立科学基金开展专项资助,例如加州大学的发明基金。

五、包容开放的伯克利实验室

伯克利实验室的包容开放性表现在内部包容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内部包容主要指伯克利实验室人员组成的多样性、内部环境的友好性等。伯克利实验室具有多样化团队合作的传统,2013年,伯克利实验室发布“多样化与包容计划”,旨在组建多样化的研究力量,吸引和容纳全球优秀人才,促进科学卓越和突破性创新。对外交流方面,伯克利实验室形成了科技资源共享制度,向世界开放大型先进仪器设备。通过设备的共享,为协同创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科学家们的共同研究,在提高伯克利实验室国际声誉的同时,也为实验室带来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本文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供稿)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7-31 第7版 观点)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李克强: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

  2. 李克强: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3. 李克强:科技创新要面向"双创" 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

  4. “双创”一定会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5. 杨晶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动员部署会议

  6. 刘延东在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7. 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8. 让“创客”创新创业常态化

  9. 创客们的最新灵感缪斯是什么?

  10.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11. 完善行政技术领导股权激励政策的思考

  12. 《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

  13. 2015,创业创新进入“黄金时代”

  14. 看瑞士如何打造科技创业天堂 缔造全球最高创新指数

  15. 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

  16. 创业创新正迎来黄金时代

  17. 让创业者为这个年代立传——创业创新系列谈之一

  18. 让创业创新从“精英”走向“草根” ——创业创新系列谈之二

  19. 让创业创新浪潮引领新常态 ——创业创新系列谈之三

  20. 国务院“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措施”政策吹风会文字实录

  21. 用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

  22. 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

  23. 国务院22份相关文件部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4. 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5.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与江西省科学院建立战略研究合作协议

  26.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举行2017年毕业典礼

  27. 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28. “七七事变”80周年:文化立起来,民族国家站起来

  29. 中国超级计算机能否领跑世界

  30. 袁志彬:智库影响科技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研究

  31. 对人才计划体系的思考

  32. 完善人才计划管理政策的思考

  33. 习近平出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34. 产业政策应主要是降低交易费用

  35. 文化自信:本质属性与力量之源

  36.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与《紫光阁》杂志社举办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及建议座谈会

  37.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潘教峰院长一行考察调研贵安新区

  38. 习主席建军90周年重要讲话及阅兵时的讲话(全文)

  3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40.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41. 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42.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43. 刘若鹏:人工智能,从“工具”到“伙伴”

  44. 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45. 王元丰:面对人工智能挑战要积极有为

  46. “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 研讨会在京召开

  47. 习近平明确下半年中国经济总基调: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

  48. 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

  49. 李克强: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

  50. 2017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在乌兰察布开幕

  51. 科技强国须补好基础研究短板

  52. 【探讨】中国的原创基础研究时代到来了吗?

  53. 韩国制定促进基础与原创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方案

  54.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55. 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56. 该怎样增加我国基础研究经费?

  57. 从基础研究中获得原始创新

  58. 中国基础研究国际竞争力蓝皮书2015

  59. 大数据时代的基础科学新变

  60. 《自然》提出中国要促进科研与创新需加强科学基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