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满天星” (57)】山岔: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黄山日报
2024-09-08

本栏目由

中共黄山市委组织部

黄山日报社

黄山人才发展集团

联合主办


山 岔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前言



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的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距景区南大门仅5公里,村域面积30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751户、2580人。



山岔村属于典型的峰林地貌,为冰川移动刨蚀而形成的U型谷冰。冰川谷和冰川支谷形成的冰川悬谷如九龙瀑、双潭叠瀑等,成为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



1979年7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登临黄山,发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铿锵之音,从此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大幕。44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黄山旅游翻天覆地,已成为中国旅游的名片、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伟人的嘱托,像和煦的春风,吹过八百里黄山,也吹醒了黄山脚下的山岔村。这个曾经以“上山一把斧、下山两块五”为生存模式的村子,在全国率先办起了乡村旅游,并将一个曾经的穷山沟,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开天辟地

率全国之先农民办旅游





火柴盒大小,竖幅,上为黑、白、绿相间的翡翠彩池速写图,书有“黄山胜景,翡翠谷彩池群”字样;中间小字为“翡翠谷门票,票价一元”字样,盖有黄山市翡翠谷旅游公司印戳,底部是一则广告:翡翠谷田园小墅可供宾客食宿。这是1987年8月1日,山岔村创办旅游公司后正式启用的首张正式门票。



汤口镇党委委员吕红霞说,门票的设计人为当地民办教师黄剑杰(已去世),绘图配色为沈鲁,印刷是由山岔小学的朱典雄刻写后用油印机印出来的。
一张手刻油印的门票,见证了山岔村36年的旅游发展。



山岔村田地稀缺,木竹资源却相当丰富,全村有3万多亩山场。1987年之前,村民“靠山吃山”,利用木头和竹子,为企业加工手榴弹木柄和羊橇把柄,过着“上山一把斧,下山两块五”的生活。



1986年1月,山岔村组织上张村民组召开户主会,156名村民以1436亩山场入股,从信用社贷款3000元,正式启动翡翠谷景区的旅游开发。在有关部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景区很快开张营业,虽然当时的门票仅为1元,却在当年实现门票收入7000元。除了正常开支、还贷,每个村民还分到10元的红利。这让村民们尝到了旅游的甜头,于是村民们立下了保护黄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誓约。
1987年6月28日,上张村民组成立翡翠谷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当时全国第一个农民集体创办的旅游企业,自此拉开了农民办旅游的序幕。


多点开花

“村”色满园奔向共富路


时时有物华,处处皆诗境。吟馀忽忘归,山岔是尔家。
这是一首写山岔村的诗,写诗的人不是诗人、名人或大家,而是土生土长在村里工作了20年、现任山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东恩。


谢东恩介绍,1987年之后,旅游觉醒的山岔村民乘势而上。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方式,先后又开发了九龙瀑、凤凰源、香溪漂流和天湖4个景区。
与此同时,村民们逐渐意识到,翡翠谷旅游虽然办了起来,但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村中房屋破旧杂乱,道路和环境卫生很差,旅游要素不全,旅游综合效益不高,翡翠谷旅游发展需要新突破。


翡翠新村初建时的样子
1999年底开始,汤口镇指导上张村民组启动翡翠新村建设。项目按照联合国最佳居住奖要求,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进行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和绿化美化工程设计。历时三年,建成游客接待中心、老年公寓和48幢清一色的粉墙黛瓦农民别墅。翡翠新村的建成,不仅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而且极高地提升了景区品位,让翡翠谷旅游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我市率先开启了农家乐旅游新篇章,并逐步形成集门票、餐饮、住宿、旅游和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

如今的翡翠新村民宿生意兴隆
如今,山岔村共有5家景区,其中有2个4A级景区,九龙瀑、凤凰源等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全村80%以上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上张村民组的人均收入已从当初的不到10元增长到如今的4.5万元,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66.46万元,村庄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重点村。”


旅游,改变了山岔村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走出了一个“共富样板”。翡翠新村18—60周岁村民可在旅游公司上班,按月发工资;每年根据旅游业收益,村民股东共享红利,年年都有现金分红;面向全体村民代缴部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上张村民组率先创设村组老年公寓,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入住食宿全免。


转型升级

农文旅融合再出发


鹿鸣谷民宿
直面山景,伸手可揽清风,置身山间,呼吸间都是青草竹香,“鹿鸣谷”民宿位于山岔村苏坑自然村,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潺潺,宛若仙境。村民朱卫民2019年流转了当地一幢老房子,投入2600多万元精心打造集轻奢、智能、生态、自然于一体的高端景观民宿,今年春节试营业,五一正式营业,成为山岔村旅游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鹿鸣谷采访
近两年,为进一步推动农文旅结合,跟上民宿发展潮流,山岔村引导村民将传统农家乐改造升级为民宿。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民宿200多户。直坑村民组“黄山云上”民宿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推动着山岔村民宿行业不断发展。

记者在溪竹山居民宿采访
1984年出生的黄薇是“翡翠谷二代”,父亲张柏庆是参与组建翡翠谷旅游公司的骨干成员之一,她现在经营的“溪竹山居”民宿位于翡翠新村001号,是在他父辈2002年创办的农家乐基础上升级成的山岔村第一家民宿。如今她的父亲已经70岁,逐渐“退居二线”,接过父亲班的她则以年轻人的思维和视角打造出半徽派半现代式风格的茶文化民宿,通过个性化的产品、保姆式的服务提升民宿品位和质量,满足旅游市场年轻化、分众化、高端化发展需求。民宿先后荣获2018“徽州民宿50强”、2019“徽州民宿100佳”、美团百强商家等荣誉。并开设土特产品专柜,收购本地及周边地区茶叶、笋干、木耳、火腿等优质土特产品,充分利用“互联网+”销售模式,帮助村民们带货促销、增加收入,彰显“翡翠谷二代”的时代担当。



鹿鸣谷民宿
谢东恩说,依托黄山旅游的辐射和生态资源优势,山岔村一直在探索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在文旅融合上做文章。借助电影《卧虎藏龙》外景地的影响力,深耕情爱文化,打造“情人谷”系列品牌,情人谷巨石上的“爱”字景观,已成为游人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点。由“情人谷”品牌效应衍生出来的“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已经连续举办十六届,成为黄山脚下的文化旅游IP。同时,通过打造九龙瀑儒释道中华传统文化、凤凰源红色旅游文化和香溪时尚动感的体验型项目等,进一步丰富山岔村旅游产品,延伸旅游链条、形成多元业态,加速山岔村从传统旅游模式向新型旅游业态转变,推动山岔旅游向纵深发展。

结 语



告别曾经一把斧,传统乡村起新图。四十四载旅游路,山岔未来更向荣。

黄山区汤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霞光表示,汤口镇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黄山市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聚焦特色景区建设、民宿打造、多元业态开发、区域联动发展,加快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展示黄山旅游新风采。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字:记者 程向阳  通讯员  吕红霞 周骏超

图视:胡高华、周晓霞

(部分由汤口镇提供)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祁俊


推荐阅读【打造全国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④】璜尖:笋箬飘香出大山
【打造全国最美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⑤】凤霞村:凤栖梧桐起彩霞
【乡村振兴“满天星”⑥】沟村:乡愁似海乃知还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⑦】和平:一个有爱的地方
【乡村振兴“满天星”⑧】流口村:探索走出“两山”转化路径
【乡村振兴“满天星”⑨】绍濂村:“探花故里”打出“三张牌”
【乡村振兴“满天星” (10)】芦荔:祁门大米第一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⑪】竹铺:惊艳转身
【乡村振兴“满天星” (12)】汤家庄:改变,从“唤醒”闲置房开始
【乡村振兴“满天星” (13)】中村:“乘”着高铁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14)】岭南:山色真开紫翠屏
【乡村振兴“满天星” (15)】乡村振兴:黄山VS上海之长短板
【乡村振兴“满天星” (16)】新溪口 :“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满天星” (17)】溪口:休西大镇,风正帆悬
【乡村振兴“满天星” (18)】逐梦星空!7位第一书记打擂比武
【乡村振兴“满天星” (19)】从筑秋韵
【乡村振兴“满天星” (20)】瑯𤩐:打造中国状元文化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21)】青峰:竹岭深处有人家
【乡村振兴“满天星” (22)】金利:乡村谱写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满天星” (23)】汪连俊:把青春献给我热爱的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4)】汪乐:因为一个人 爱上一个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5)】方蕾:“准导演”回乡当“村官”
【乡村振兴“满天星” (26)】林干:干!是最好的“方法论”
【乡村振兴“满天星” (27)】翟璐:乡村振兴 一路有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8)】方嘉:饮水思源报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9)】乡村产业,星火燎原【乡村振兴“满天星” (30)】黄山“后浪”一朵朵【乡村振兴“满天星” (31)】高塘:千年古村焕新彩【乡村振兴“满天星” (32)】芳口村:大学城边 “芳华”时代【乡村振兴“满天星” (33)】黄山田野上的农业科技播种者【乡村振兴“满天星” (34)】汪满田鱼灯:照亮山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35)】黄山农业:红芳满眼竞风流【乡村振兴“满天星” (36)】“第一书记”读“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满天星” (37)】黄山:不负春光,全力护好“米袋子”【乡村振兴“满天星” (38)】大茂之美,美在兹!
【乡村振兴“满天星” (39)】西溪南:目及之处皆风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40)】甘棠:一个城关村的华丽“蝶变”【乡村振兴“满天星” (41)】王国贤:与上朱村双向奔赴【乡村振兴“满天星” (42)】孙中正:乐在阜田种大田
【乡村振兴“满天星” (43)】金顺芳:以青春之名  书写活力潭口【乡村振兴“满天星” (44)】周民旺:“土书记”的乡村坚守【乡村振兴“满天星” (45)】陈罕晨:扎根乡村 俯身为民【乡村振兴“满天星” (46)】金竹:大山里的红色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47)】黄山乡村两级书记丽水学什么?
【乡村振兴“满天星” (48)】严池:洞见新机【乡村振兴“满天星” (49)】红色杜家村:如何破茧蝶变?【乡村振兴“满天星” (50)】渭桥:未来可期【乡村振兴“满天星” (51)】“豆腐村”南溪南村产业调查报告【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乡村振兴“满天星” (53)】黄山百名镇(乡)村书记浙江探学的意义【乡村振兴“满天星” (54)】芦荔村:探索山区种粮新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55)】村集体“腰杆”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56)】“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