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我曾采访了一位瑞典人,一个老知青难忘的回忆
在天津我曾采访了一位瑞典人
一个老知青的难忘回忆
去采访中我吃了三次闭门羹,才允许我进屋
1993年1月13日中午,我接到了天津世界语协会秘书长郝未宁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一条新的采访信息:瑞典女世界语者卡特丽娜和她的中国丈夫已回到了天津,回到了她的中国婆家。当时对于有写作敏感的我,无疑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好素材。当时我居住在红桥区赵家场胡家胡同,与我采访的河北大街附近的中华楼的地方不远。
下午二时,我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中华楼二楼的201号门的郭家。(此处是八十年代建筑的老楼,没有门铃)我很有礼貌地轻轻地敲门,敲了一会儿,不见有人出来。我又接着继续轻轻地敲门。这时候,一个六旬的郭老太太出来,不问青红皂白地数落了我一顿:“你敲门干啥?我不认识你。”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她转身回屋并随手将门砰的一声关闭了。我一时傻呆了,这是我到郭家采访吃的第一个闭门羹。过了一会儿,我依旧不死心,我又举手轻轻地敲门。过了一会儿,郭老太太出来指着我的鼻子吼叫:“你再无理取闹,我就要报警!”还是没有等我开口解释,她又转身回屋,将门随手关闭了。此时我又楞呆呆地站在门外,不知所措。这是我吃的第二次闭门羹!我尴尬极了!怎么办?我赶快走人,难道我要放弃这次难得地一次采访的机会?
当时我琢磨了很多,八十年代末,我从内蒙古调到这个陌生的大都市,与天津世界语协会整整地联系了二年才联系上,所以我与郭跃进不相识。我如今特别想给《天津日报》“星期天专刊”投稿,这也是我第一次给《天津日报》投稿,成败就看这一次了,我没有退路,我不能撤退!我终于又鼓起勇气再一次地厚着脸皮地轻轻地敲门。这时候,门开了,走出来一个青年人,我猜他是天津世界语者郭跃进,他用冰冷的眼睛打量着我,没有吱声,我很客气地说:“如果我没有猜错,您就是天津世界语者郭跃进?我是从内蒙古调来的世界语者付晓峰,如今在天津市协活动,我是天津市协秘书长郝未宁介绍来的,准备采访您,希望您给我提供方便。”他却很高傲地说:“没有时间接待你,我与妻子明日要回瑞典。”说罢,他就转身回屋,将门狠狠地关闭了。我确实没有料到,这个我第一次接触并要采访的天津世界语者竟是这般的冷漠?如果不是我提前应承天津市协领导交给我的写作任务,如果不是我急于要给《天津日报》投稿,我真想放弃这次采访!这是我到郭家采访,第三次吃的闭门羹!这也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来,头一次陷入这般尴尬的境地。
我正要转身离去,门突然开了,走出来的竟是一位金发蓝眼睛的外国女郎,我猜她就是郭跃进的夫人——中国的儿媳妇瑞典人卡特丽娜。我立刻用世界语向她问候,我并很有礼貌地说:“我以一个中国天津普通的世界语者身份来采访您,是否可以接待?”她微笑热情地说:“欢迎您来访!”说着让我进了屋,我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此时,卡特丽娜用瑞典语与丈夫说话,意思是征得丈夫的同意,郭跃进勉强地同意我的采访。我看到郭跃进高傲的样子,我不愿意和他交流。我继续地用世界语和卡特丽娜进行交流,并告诉她,我知道他们明日坐飞机回瑞典,只采访半个小时,她很友好地同意了。
八十年代,正是中国各地掀起了学习世界语的热潮,乃是中国世界语的黄金时代。(当时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胡愈之兼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胡愈之是中国世界语先驱。)当时我也很热情地学习世界语·,平时我订阅的向国际五十多个国家发行的由北京出版的世界语文字版的《中国报道》杂志。当时我的世界语口语还凑乎,所以我这次敢与接受了采访瑞典女世界语者的任务。此时,郭跃进瞅见妻子与我用世界语交流,他突然改变了对我冷漠的态度,他给我递来一杯热水,他给我心中留下不好印象此时也消失了。(此文中,我以大局为重,我对郭跃进情况叙述给予客观地评价,事后,我也理解了郭跃进对我这个陌生的人的态度。)很快,半个小时到了,我很知趣地站起来向她们告别,我并用世界语对她俩最后的请求,向她们借一张她们在瑞典合影的照片,刊登在报刊上。开头郭跃进不同意将他们的照片借给我,怕我给丢失了。最后还是卡特丽娜很大方地从相册里取出一张她们在瑞典郊外滑雪的照片。卡特丽娜很有礼貌地将我送我出家门,我用世界语向她致谢和告别,并祝愿她们夫妇明日在返回瑞典旅途中一帆风顺,从而结束了我的这次艰难而特殊的采访。(后来我又在天津世协的王豫北等人的热心帮助下,了解了有关郭跃进的情况。因当时我只采访了他的瑞典夫人,而采访时间仅仅半个小时。)
瑞典少女卡特丽娜的心里有一个热爱中国的金色梦
卡特丽娜生活在瑞典的厄勒布鲁市。她的的父母是厄勒布鲁市国立医院的主治医生,她是父母膝下唯一的宝贝女儿。她从小受到了家庭良好的文化教育。在她懂事的时候,她立志要向爸爸妈妈那样做一个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她爸爸给她讲了许多的像群星灿烂的国际医学界的杰出人物,其中有一位是她最敬仰的波兰牙科医生祡门霍夫,她被祡门霍夫为人类造福而创造了世界语的高尚的品德所深深地感动。从那时候起,她便开始学习了世界语。
在卡特丽娜的十五岁的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她不是斯德哥尔摩的水晶项链,也不是巴黎时髦的衣裙,而是一本装饰华美,来自中国北京的世界语版的《中国报道》杂志,做为赠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卡特丽娜异常的高兴,她挑起了迪斯科舞蹈。此时,她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从此,卡特丽娜每年订阅北京出版发行的世界语版的《中国报道》杂志。这本精美的《中国报道》杂志成了她瞭望东方世界一个窗口,一个古老的中国对于她来说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万里长城的美丽传奇,布达拉宫的神秘的香火,古丝绸道上悠扬的驼铃……象幻影一样地走进了她的梦中。
每当卡特丽娜空闲的时候,她常常凝视着世界地图上的雄鸡状得版图,她常常望得出神。此时此刻,她的心儿象长上了翅膀,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脉,越过了万里重洋,飞到了遥远的中国。
卡特丽娜到中国北京参加国际世界语大会,卡特丽娜的少年的金色的梦终于实现了!
1986年,北京的金秋,已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学生卡特丽娜,随瑞典世界语代表团来华参加北京召开的第七十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当她飞渡大洋,踏上了中国这块东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当她一口气登上了八达岭古长城上,她兴奋极了。“哇!这就是她心中梦想的中国,好大好美丽的中国……..她站在八达岭烽火台上,拿出了照相机尽情地拍照,她今天在这里,终于圆了她的少年的中国梦。
在大会期间的一次联欢会上,热情开朗的卡特丽娜用一口流利的世界语,结识了许多中国的世界语者朋友,其中,她结识了中国天津青年世界语者郭跃进等世界语者朋友。小郭的个子不算太高,但她纯和直爽,在这个二十岁的瑞典姑娘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会后,卡特丽娜游览了中国古都西安、塞上敦煌。走访了华夏古老的西域:那壮观的大漠的落日,阵阵的清脆驼铃……中国古老的西域美丽的风光使她迷恋和陶醉,使她兴奋。她被哪里的辉煌无比的中国古老文化艺术成就及丰厚的历史内涵所深深地吸引,如果不是归期已到,她真舍不得离开这块充满神话般的土地,她深深地爱上了中国。
当卡特丽娜结束了这次快乐的中国之行,登上了飞机时,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幅华夏西北的风情的画卷,还浮现出了那一个英俊黑头发的中国天津青年的影子。
世界语为她俩谱架了一座爱情的桥梁
海河畔的春天,使这座滨海大都市成为一幅美丽的油画。阳光给南开大学的校园披上了绿色的衣裳,也给这座具有悠久的历史的中国北方著名的高等学府增添了生气勃勃的青春活力。校园里一片书声琅琅,热情奔放,绿色的草坪上荡漾着青春的旋律。
有一个文静的小伙子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一封远方的来信,这是他接到来自瑞典的一位女世界语者卡特丽娜的第一封来信。这个小伙子就是南开大学物理系资料室工作人员郭跃进。小郭从小心灵手巧,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的技工班。两年的技工班的学习和生活,是他成为一个熟练的刨工。技工班毕业后,他留校在校办工厂工作。由于郭跃进的勤奋好学,校方又把他调到了物理系资料室工作。
在这知识广阔的田野里,他象一只勤劳的蜜蜂一样采撷知识的花香。在这里他又迷上了外文,参加了英语专科学习。后来,他又学习了世界语,参加了天津世界语协会组织的世界语文化沙龙活动,从而接触了并结识了天津许多世界语者和朋友。世界语象一把金钥匙,帮他打开了通往世界文化的门窗,极大地开阔了他的文化视野。
1986年,郭跃进随天津世界语代表团赴北京参加第七十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大会后联欢活动中,他结识了了瑞典女世界语者卡特丽娜,分手时,郭跃进给了她留下了一个名片,名片上有他的天津通讯地址。让郭跃进没有想到,那次大会后的联欢会上,那此初次相见后,那位瑞典姑娘却不远万里给他来信,小伙子的心里砰砰地跳着。
瑞典姑娘卡特丽娜给郭的信是用世界语写的,她在信中叙述了她在中国之行,而给她留下了美好地记忆。并重温了中国北京和中国世界语朋友聚会的盛况,还讲述了她们斯德哥摩大学“小青蛙世界语组织”开展的有趣的世界语活动。以及她在斯德哥摩大学的校园里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的演讲时的动人的场面。
几天后,郭跃进出于礼节,用世界语给瑞典姑娘卡特丽娜回复信。他在信中介绍了中国天津的风貌,及天津杨柳青年画为特色的天津古文化地方习俗与风情。并写上了一个中国天津世界语者的心里美好愿望:“中瑞两国世界语者共同努力,热爱世界和平,共同谱写中瑞两国人民的友谊篇章。”
她来信了,他去信了……他们彼此在信笺上谈世界语,谈理想,谈未来美好的憧憬……小小信笺飞过了国界,飞过了千山万水。小小信笺牵系着东方与西方的两颗年轻世界语者的滚烫的心……
鸿雁传书,七百个日日夜夜。时光的流水终于冲开了这位瑞典姑娘心底的闸门。她在来信中,把他比做自己爱慕的“太阳神”……他们开始编织着未来的玫瑰色的生活,他呢?他对她的一片炽热的情感而深深地感动着,他也坠入了情网。
1988年仲夏,曾跋涉过阿尔卑斯山峰的斯德哥摩大学地质系的硕士生卡特丽娜,怀着一颗热爱中国的心,第二次来到了她热爱的中国,第二次踏上了这块东方古老的土地,来寻找爱情的宝藏。
面对着跨越大洋,怀有一片真情的瑞典姑娘的到来,郭跃进的心底也卷起来爱的风暴。海河畔,南开大学的校园的绿色的草坪上,出现了一双异国情侣的身影……
一个月后,这位瑞典姑娘飞走了,这次又使她眷恋不舍的中国,更使她魂牵梦绕。
幸福的尾声
1990年的春节,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喜庆吉祥的佳节。
瑞典姑娘在父亲厄斯特林,母亲伊丽莎白的陪同下,飞到了中国天津。这也是瑞典姑娘第三次来到中国。不同的是这次来是她与中国天津的郭跃进举行婚礼,来当中国的儿媳妇。而她的父亲和母亲厄斯特林伊丽莎白而第一次到中国认亲家。
在那具有东方传统,西方色彩的中西结合的婚礼上,中国天津的世界语朋友都来了,婚礼上洋溢着一片吉祥友好热烈的气氛。新娘的好友、北京大学的瑞典留学生耶丽希尔,在婚礼的祝酒词中:“祝愿新娘卡特丽娜与郭君相爱白头到老,并祝愿中瑞两国人民的友谊千秋万代!”新娘的父亲厄斯特林用瑞典语幽默地说:“这是上帝的安排,赐给我一个中国的女婿。”此话经过瑞典朋友耶丽希尔翻译成汉语后,宾客们都哈哈大笑了,新郎的与他的洋媳妇也都乐了。这笑声里裹着爱和蜜,这笑声里裹着大家对新生活的激情……
摄像机摄下了这一个个幸福难忘的镜头,也录下了这一段中瑞两国世界语者爱情的佳话。
付晓峰,祖籍天镇县。1952年出生内蒙古商都县,1965年就读包头十五中学。1971年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五团十七团战士,后调兵团电厂(乌拉山电厂)宣传干事。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业报》《巴彦淖尔报》《天津日报》“满庭芳版”版《今晚报》“人物专刊”版《人民日报》“国际副刊”及“文化广角”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人民政协报》“春秋,朝花夕拾”版,《民国春秋》《良友》《连云港文学》等二十五家报纸和杂志发表文学作品。
已出版《绿星照耀在东方地平线上——华夏名人与世界语风云录》一书,《小火炬手之歌》报告文学集。2014年,山东枣庄大学国际世界语博物馆收藏作者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发表的“名人与世界语”名人传记文章33张报纸,并颁发收藏证书。2000年,其生平与世界语创作经历被收录于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语人物志》。2017年,又被收录于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语人名录》。
作者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世界语协会理事,全国世界语协会会员。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公众号发布 图片来源网络付晓峰文章
▲【文革杂记】一个老知青的苦难人生
▲白彦花女知青自家菜窖上吊之死
▲春天里凋谢的花——天津女知青身亡始末
▲凋谢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花—天津女知青之死
▲一只失群的雁—永远留在荒野上的女知青
▲在生与死之间行走的姑娘——老知青矿工的女儿
▲李家园胡同老知青的故事
▲李黑子的二手时代,返城知青的风雨岁月
▲一位回城知青交警的苦涩婚姻
▲一个老兵团知青送儿子到内蒙古农场体验吃苦的日子
▲一对兵团老知青夫妇回城住大杂院平房的难忘岁月
▲大山里的黑妹,一个回乡知青的难忘经历
▲一个兵团老知青不堪回首的青春记忆
▲兵团知青:救一位上吊女人的苦涩往事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