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必须独立支撑?
一个人只有做到独立支撑,才有资格为人,也才能够活得更加快乐。
独立支撑包括三个方面:物质生活上的独立;人际关系上的独立;精神生活上的独立。换言之,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不依赖亲人友人和爱人;精神上自足。
人类这个种属天生来在物质上不能独立存活,不像有些种属的动物,一离娘胎就可以独立生活。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物质生活上独立支撑谋生的能力,因此在这段时间,人缺乏独立的做人的资格和力量,所以连法律都会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责任。人只有在物质生活上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生命才能获得起码的自由。当然,更惬意的标准是财务自由。
除了在物质上的独立,人活着也绝对不应让自己的精神依赖于他人,这样才能快乐和自信。因为他人都是独立的个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各自的生活重心和关注点。如果在精神上产生对某人的依赖,就是自寻烦恼。自己独立支撑,才能与他人建立健康愉悦的关系,依赖他人就只能是不健康的烦恼的关系。
然而,物质生活上的依赖带来人际关系上的依赖和精神上的依赖。社会学研究表明,穷人阶层比起富人阶层更看重友情,相互的人情交往也比后者更加频繁,目的就是在遭遇困境时有人能够伸出援手,相互帮助。富人由于经济能力较强,对友情的依赖就比较少。这一点从城乡邻里关系的差异也可看出。乡村中亲戚邻里之间礼数繁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中亲戚邻里就走动较少。同是在城市生活中,下层人家交往频繁,上层人家的人际关系就比较寡淡,也是出于相似的原因。礼俗的形成当然还有很多原因,比如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的区别等,但是,物质上独立支撑的能力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强调人和人之间的施恩与感恩,好像人活着会欠很多人的情。譬如,中国人爱把父母的养育称为“恩”,好像孩子天生欠了父母的情,长大要报恩,西方人却从不这样想亲子关系,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人,谁也不会天生欠谁的情。亲子关系尚不算欠情,友人情人就更不欠什么,“一日夫妻百日恩”只是一个象征性说法,其实哪里有什么恩可言,只不过是各自或共同的快乐而已。
费孝通将中国的亲子关系概括为“反哺关系”,将西方的亲子关系概括为“接力关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子女认为父母的养育是恩情,长大要报恩,要反哺;西方的子女则认为父母的养育是义务,长大不需要报恩,不需要反哺,只要履行对下一代的养育义务就可以了。两种想法很难说孰优孰劣,只是从效果上看,中国的反哺文化使人相互依赖,变得不那么独立;西方的接力文化使人独立支撑,人人都很独立。
独立支撑不仅是为人的起码资格,也是人获得快乐的保证。古代的奴隶是不快乐的,因为他身份的不独立,依附于他人,受制于他人。一位久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是不快乐的,因为他不得不麻烦他人,即使这个“他人”有责任照顾他,无论是出于亲情友情,还是出于雇佣关系,被照顾的人还是不快乐。俗语云:久病床前无孝子,道出了其中的酸楚。一位靠丈夫供养的全职太太往往也是不快乐的,或者说她的快乐是没有保障的,万一丈夫移情别恋,她会安全感顿失,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因此,人要想拥有独立的人格,要想获得快乐,必须做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全都独立支撑的顶天立地的人。在男权时代,这仅仅是对男人的要求,在男女平权的时代,这是对所有人的要求,不分男女。做个独立支撑的人,这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快乐的。
每个人活着,都应当像一棵独立支撑的大树,有自己的根,有自己的树干,有自己的枝叶,有自己的果实。绝对不应幻想依赖他人。那些旧式的妻子终身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之下,自己没有独立的收入,也就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无法获得独立的人格,因此活得不像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活着,都不欠任何人。在物质上不欠任何人,在精神上也不欠任何人。只有这样想,才能获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独立支撑的信念,也才能与他人建立起人格平等健康愉悦的关系。
也许你还想看: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