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教养老具有阳光效应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感谢您对“佛教安养院”系列文章

阅读、关注、转发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并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获得以下奖品

注意是您的留言被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最后三组,送完即止


今天的寺庙依然延续着这一生命的核心问题,从佛陀时代延续至今——我们汉传佛教说已有3043年的历史——生命的意义何在?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都要面对的,我们怎样去寻找、怎样去体悟佛陀所修证到的超越生死的大道?怎样让我们的生命过着“道”的生活,同样实现超越生老病死的怖畏、超越生老病死的痛苦?

一般中国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成年后将面对6位甚至更多位老人的赡养问题。虽然目前实行了二胎政策,但是家庭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这个“老”不仅仅是一个生理的衰老,实际上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甚至影响社会面貌。

老人多了,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2016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国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左右,老龄化速度比较快。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非常严峻的一个社会问题。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意味着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佛教几千年来对生老病死这一现象的研究,有超越生老病死的洒脱,在这样特殊的社会问题面前,有自身优势。一个有信仰的人,至少在个体生命面对“老”时,能够以欣赏的姿态欢喜接受,甚至能够快乐地面对死亡。面对老和死的问题,佛弟子是超然、洒脱的,给予生命终极意义的生命关怀,赋予生命以尊严,是人们迫切需要的。

国外的一些养老院,那里有服务生、休闲空间,生活环境、硬件设施都非常优良,可是一群老人面面相觑,眉宇间流露出的多是哀怨,以及老而无奈的寂寥与无助。每当谁家有孩子或亲人前来探视时,就成为整个老人院最羡慕的事情,可当与亲人挥手告别时,又是这位老人最为失落的时候,一下又回到了他自己所要面对的孤寂与枯燥、单调里。

同样是养老,同样是活着,有信仰与没有信仰的幸福指数存在天壤之别,说明人要面对晚年的时光,并不仅只是有一个机构满足衣食需求即可,老年人的问题其实更多的还是来自心态,内心的困惑迷茫、精神的空虚和对自己未来世界的恐惧,说到底仍是“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这一生命的终极命题。所以,寺庙养老在解决“老、病、死”方面,为社会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为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非常好的出路和思考方法。

在佛教的大乘思想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大乘菩提心就是忆念父母的恩德而展开的一种高贵的感恩、报恩的生命情感和动力。所以,佛教基于这样的一种认知,这样的一种道德情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方便做到大爱无疆,能倾其心力,待人如己,尽孝尽责,尽善尽美。


来源:北京六渡


相关阅读:(点击阅读)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