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中的课程思考21|石雨晨:疫情期间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疫即战役

课程系所同仁憾不能驰援前线

愿以系列《战疫中的课程思考》

战疫护教

从我做起

勿忘课程教学的初心



今天,与您分享石雨晨博士带来的

《疫情期间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疫情中总是会出现自相矛盾的信息或谣言,

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欢迎大家转发、提问和留言评论。


下周一,Mark Bray教授的战疫思考

《影子教育的国际研究、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

也将与大家见面,敬请持续关注。

课程所愿抛砖引玉,汇聚大家的力量,

一起为学生、为国家、为未来努力!



疫情期间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文/石雨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矛盾信息早已充斥着公众的眼球,考验着公众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此次疫情的集中报道只是激化了这一现状。此次疫情引发的大量矛盾信息、谣言是我们可利用的一个teachable moment (可教的时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该如何培养能够理性、客观、谨慎地判断信息的21世纪公民。







为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些人奔赴医疗前线,治病救人;有些人前往工厂车间,赶制防护用品;我们大多数人则宅于家中,为尽早战胜疫情祈祷!
自2020年1月以来,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也不断发酵,各类新闻报道、公众号文章满天飞,许多文章都获得了10万+ 的高点击量。
与此同时,许多读者被大量的矛盾信息裹挟,有时一则报道刚被推出,就被封为谣言,继而再有辟谣的报道,甚至再有辟谣辟谣的报道。


难怪很多读者在留言板里惊呼:“这几天的新闻让我严重怀疑自己的智商!” ,“我已经不知道什么能相信,什么不能相信了!”


这里我们有必要区分矛盾信息的两类来源,一类是科学探索中不可避免的修正和迭代,一类是故意造谣产生的错误信息。先来说前者,知识不是埋在地下等待人们去挖掘,而是在探索中不断被构建、解构、再构建。


正如牛顿所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谁也不能用已有知识准确判断新形式, 专家和医生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科学教育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论,认识到人们探求真理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知识不是确定和权威的,而是相对的、情境的,是基于证据的主观解读。主观解读各不相同,矛盾也就在所难免,专家也可能出错,专家之间的观点也可能矛盾。
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关于疾病的认识是随着证据的增多而不断推进的,例如,我们对病毒的潜伏期、病毒来源、致病机理、致死率、 传染形式、治疗方法、母婴是否传播、治愈后是否可能复发的了解都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这些都是科学进步中的必要环节。


再来说故意造谣的情形以及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判别真伪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时代人们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人们应能有效判断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信息、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等等。
学生阅读互联网上的信息时,通常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去深究信息是谁说的、在哪说的、对谁说的、凭什么这样说等等。


判别疫情信息真伪时需要评估信息来源:

  • 第一,信息发布机构或作者的背景,是相关领域专家还是普通媒体人?

  • 第二,信息发出渠道,是个人账号还是学术机构公众号?

  • 第三,证据类型,是科学实验、大规模调查、个例访谈、专家解读、理论分析还是个人猜测?


其次要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要让学生敢于独立做出基于证据的判断,敢于批判质疑他人对证据的解读 。

  • 教师可在课堂中设置主题,让学生针对矛盾信息进行讨论或辩论,然后让学生就该主题进行议论文或说理文写作。
  • 作为背景资料,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矛盾的报道,并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矛盾信息。
  • 在讨论和写作中,鼓励学生先指出矛盾所在,继而梳理矛盾来源,最后提出自己认为哪则信息更可靠并解释原因。


END


《战疫中的课程思考》专题音频

已在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网络平台上线。专业的内容,专业的主播,我们和您一起思考课程,战疫护教!点击“阅读原文”聆听学习强国音频,
扫描海报二维码听喜马拉雅音频分享。  





往期回顾(点击文字跳转)

01 崔允漷:从“几乎全民不会戴口罩”想到的……

02 刘良华:在家学习与在校学习的互动与边界

03 杨晓哲:技术不如你的设计和选择重要

04 朱伟强:停课不停学,学校课程实施怎么做?05 崔允漷:教了至少15年的“勤洗手”,为何......

06 周勇:一九二零年代的中国课程改革

07 吴刚平: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和区别08 高德胜:如何面对痛苦,教育不能回避的课题09 沈晓敏:以口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
10 吴刚平:抗疫大事件的教学单元设计思

11 杨九诠:对日本所捐防疫物资古诗文赠言的课程学考察(上)

12 杨九诠:对日本所捐防疫物资古诗文赠言的课程学考察(下)

13 徐斌艳:开发真实场域中的课程资源14 王小明:在线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的“初心”15 王哲:从认知负荷的角度看如何提高网上教学效能
16 杨向东:素养测评的基本逻辑17 崔允漷:混合学习首先要从方案变革做起——由“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想到的18 安桂清:对“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反思:具身学习的视角19 王涛:疫情中的教学契机、少数群体与他们的学20 尹弘飚:思而不学则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