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黑人平权运动的最佳写照:史蒂夫·麦奎因五集迷你剧之《红树林》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今年经历疫情打击,全球电影圈一片惨淡,但对英国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来说却是丰收的一年。他先是在新年荣誉授勋礼上获得了骑士勋章。之后2月份泰特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次他的作品大型回顾展,更为瞩目的是他为BBC拍摄了五集迷你剧《小斧子》,其中两部先后了入围戛纳 、纽约、伦敦等多个电影节,成为不少年度十佳榜单的追捧对象,成功扭转观众对他上一部失败之作《以寡敌众》的印象。


这部迷你剧《小斧子》可谓麦奎因一次野心勃勃的尝试,他将过往作品中鲜明的作者风格全盘迁移过来,使剧集充满了电影的质感。五个独立的故事各自为政,都围绕着英国伦敦黑人族裔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经历展开叙事,内容涵盖政治和个人方面,戏剧化和私人化的情节比比皆是。《红树林》是该系列的第一集,片长达两个小时 ,等于一部标准电影的时长。


▲激进的女黑豹组织示威活动


故事讲述的是在70年代伦敦,鲜为人知的“红树林九人审判”(Mangrove 9)事件。当年一批黑人激进分子聚集在伦敦西部的“红树林”餐馆,该餐馆接连遭到警察的无理搜查和冲击。之后黑人们组织了一次街头抗议示威活动而引起骚动 ,被警察逮捕并控告骚乱罪,之后便是这场臭名昭著的“红树林审判”。最终,所有被告的黑人均被宣判无罪,这是英国黑人族裔对抗种族歧视和挑战英国司法系统的重大事件。


尽管宣传上强调这是一部法庭题材,但看下来才发现并非完全如此。剧情融合了黑人社区生活和文化的细致刻画,揭露警察野蛮暴力的种族歧视行为,以及黑人团结一致争取公义和维护家园的决心和热忱。导演麦奎因用行云流水的长镜头和轻松曼妙的音乐拉开序幕,不断营造沉浸感。前半部分红树林餐厅兴起的刻画颇具年代气息,尤其是餐馆在街头举办露天饮食,众人随着音乐起舞的情景,展露出加勒比移民族裔的音乐天赋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这一幕的感染力与《情人的摇滚》里青年男女通宵派对的情节不相上下,令人印象深刻。


▲街头舞蹈场景


情节在警察的暴力野蛮介入后,逐渐显露出其主题,这和另一条激进主义青年“女黑豹”的线索逐渐扭结。女黑豹与红树林餐厅老板成为剧中两个相互比照而富有启发的角色,前者是年轻激进的黑人代表,他们满腔热血,大胆直面歧视与不公而奋起反抗;后者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表,有点像是英国黑人中产人士,他们只想做生意赚钱而不希望卷入复杂的政治纷争,直到警察的歧视行为愈加升级,才发现无法独善其身。


两人在法庭上的表现也具有类似的意味。女黑豹选择为自己辩护,交叉盘问证人在审讯中掌握主动权,而红树林老板则在被动地听取白人律师劝说认罪的情形下,亲身体验到司法系统的弊端以及白人对黑人的偏见。后半段的法庭戏是全剧的重心所在,导演麦奎因在光线、摄影角度和节奏感上表现出色,丝毫不见法庭戏的沉闷术语或哗众取宠的戏剧性。


▲生动活泼的庭审情节


几位被告选择自我辩护,亲自研究案情,故意引起法官情绪以及揭露种族主义警察的虚假供词,令情节保持着活泼生动的气氛而审讯期间,庭外群众声援的喧宾夺主情节并没有出现。镜头完全聚焦在九位被告在庭上的灵活应变,却没有面面俱到地记录下这九个人的诉讼过程,而是有侧重地选择几个代表性人物予以展示,使得影片节奏张弛有度,避免拖沓和沉闷。而最后法官宣判九人无罪的一幕,也没有过于煽情,较为克制的情绪贯穿全剧。


这个长达11周的审讯过程既是黑人族群在白人社会里争取公义、挑战司法系统的一段艰难历程,也象征着男主角的心态转变,从置身事外的既得利益者,到选择勇敢挺身而出,与年轻人站在同一阵线,捍卫自身的权利,反抗这个由白人控制的司法系统。



由此,电影片名也似乎有着多重的意义,红树林餐馆不仅是男主角花心血经营的一盘生意,同样也是黑人族群的文化象征,而“红树林九人审判”自然也就成为了白人社会里黑人团结一心的抗争速写。意外地,这个争取公义的主题与今年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平权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令人在看罢这部剧集后不免对当下的现实有更多思考。



榜单



英国《视与听》本年度50佳电影!

“恶趣味之父”约翰·沃特斯年度最爱电影!!!

法国《电影手册》的2020年十佳电影 

IndieWire首席影评人的2020年最佳影片

沃纳·赫尔佐格最喜欢的五部纪录片

大卫·芬奇最喜欢的26部电影!

21世纪以来35部最佳科幻电影!

来自内心的恐惧:10部最吓人却不是恐怖类型的电影

21世纪以来40部最佳摄影作品!





新片



本年度最惊喜的港产片出炉!

谁才是真正的恶魔?——金熊奖伊朗片《无邪》

希腊“诡异浪潮”卷土重来——兰斯莫斯新片《尼米克》

戏里戏外的“技术原因”:得来不易的《一秒钟》

万玛才旦对文学作品又一次出色的影像化改编:小众艺术片《气球》

暴力源自独裁统治下的集体无意识——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新片《黑猩猩》

《残留》:黑人的亲身体验和遭遇带来持续的感染力

单薄和私人化的非励志故事:青年导演周洲作品《花这样红》

并非平淡乏味的职场新人题材:纪录片导演的剧情片处女作《助理》

梦幻清新与悲悯动情的川剧题材——《活着唱着》

《风平浪静》:挑战传统犯罪类型片的大胆尝试

对死亡浅尝辄止的探讨——弗朗索瓦·欧容新片《85年盛夏》





访谈



电影是一种幻觉:电影大师弗朗西斯·科波拉谈观众眼中的“美”

“我从没过上备受呵护的生活。”——马特·狄龙谈新片《尼米克》以及多年从影经历

“在我的电影里你无法隐藏”:罗伊·安德谈幽默与真实

“黑人奇怪地在故事中缺席”——奥斯卡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谈新剧《小斧子》

“我喜欢拥有大量作品的想法。”——大卫·芬奇与Netflix签订“独家协议”的内幕

“年轻演员没有年长演员的束缚”——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谈新片《85年盛夏》

索菲亚·科波拉谈身份危机以及与比尔·默瑞在新片《触礁》里的合作

“他属于法国新浪潮”——韦斯·安德森解释他为何选择“甜茶”出演新片《法兰西特派》

黛安·基顿:《教父3》重剪版拯救了索菲亚·科波拉令人诟病的表演





经典



《好家伙》30周年:斯科塞斯对男子气概严厉批评的一部作品

《梦之安魂曲》20周年:阿伦诺夫斯基的噩梦依然萦绕不散

《米勒的十字路口》30周年:科恩兄弟深不可测的黑帮电影

《我心狂野》:一部备受忽视的金棕榈电影

《火星任务》20周年:亟需平反的一部科幻经典

《盗梦空间》10周年:诺兰席卷整个2010年代影坛的序幕

《闪灵》40周年:我们能真正理解这部恐怖经典吗?
《惊魂记》上映60周年: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为影史经典?
《全面回忆》30周年:回顾保罗·范霍文最好的时光

《剃刀边缘》40周年:布莱恩·德·帕尔玛备受争议的惊悚悬疑片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