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胡晓远:家常海参的传统做法与现代做法

2017-09-11 胡晓远 郑莉 中国烹饪杂志

传统的做法也好,现代的做法也罢,各有各的理解和说法,传统的要发扬,现代的要适应,适者生存。



文|胡晓远

插画|郑莉


7月29日,成都气温异常偏高,应老厨师罗远义的徒弟赖洪超之邀,我和陈廷龙、罗远义来到位于高新区的晶泽涟漪饭店。赖师傅在此店担任行政总厨,我们此行目的就是品尝该店家常海参的现代做法。


做海参菜肴,首先要了解海参的品种,是有刺参还是无刺参,不同品种的海参的涨发方法都不一样,而海参涨发的好坏事关成品的质量高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海参菜品有着深刻印象。


一次是乐山一位周姓老厨师在家中以海参菜宴请同行吃饭。宴后,一位参加者对我说,周师傅的海参涨发没处理好,有沙。海参里居然吃出了细沙?原来,刺参在成长过程中表皮沾有细沙,捞出后经清洗、煮制、晾晒,有微量沙子残留是难免的。


很多师傅在涨发海参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直接将纯淡干参或盐干参放在水里泡发,一旦海参涨发变大、变软,皮层中所含的细沙是很难除掉的。故我在涨发刺参的时候,要先用棕刷将干海参洗净细沙,再用水泡,显然效果要好些。


另一次则是我七姨来我家做海参菜,采用火发来涨发海参。问其原因,她说她小时候看见我奶奶做菜,就是先将无刺参粘上一层菜籽油,放到火上烧黑变煳起泡,再放入盆里烫泡,使其变软,然后清洗内脏,放入锑(铝)锅里,用小火慢煨。七姨还专门扯了一把谷草,挽结放在锅底,再放入海参,掺水煨制。


我开始没弄明白为什么要放谷草,七姨说她也不知道,只是看奶奶过去这样做。我猜测应是利用谷草所含的碱性物质来使其涨发得更好。


家常海参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川菜。据陈廷龙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父亲陈松如将这道菜从成都带到北京四川饭店。此菜原名“豆瓣海参”,盘底要垫黄豆芽,陈松如觉得黄豆芽档次有点低,就将其替换成同等分量的肉末。另外,将海参从原来的斧头片状改成长条形,这样装盘更好看,名称也随之改成“家常臊子海参”。此菜成为一道招牌菜,人民大会堂国宴时更少不了这道菜。


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拜师陈松如的罗远义亲眼见证了这段历史。陈松如对川菜的最大贡献就是适度创新,突出川味,并坚守一线,言传身教。至今我仍怀念读大学时在他老人家身边实习的美好时光。


传统的家常海参往往选用有刺参水发时不要发透,发至八成即可,剩下两成是在锅上烧制时慢火炖熟而成,时间短了不入味肉臊子要炒香煵熟;汤要鲜美,要用母鸡、猪骨等原料专门熬制,不能用自来水加鸡精来应付。要将鲜味烧入海参中,使其有味


赖洪超师傅烹制的海参菜肴与陈松如大师烹制的有所差异。根据赖师傅提供的资料,他们将这道菜命名为“干烧海参”,具体做法是:


将水发好的关西参加高汤、蚝油、老抽烧至入味备用;将猪肉末炒香,杏鲍菇粒炸成金黄色备用;锅入猪油少许,下姜蒜粒炒香,下炒好的猪肉末、小米椒圈、芽菜炒香,加鸡汤,加蚝油、美极、白糖调味,放入海参,小火烧至汤干,加入炸杏鲍菇粒,下少许香醋、香油、葱花,炒匀起锅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菜选用了无刺参上桌时海参是整条上的,未经任何刀工处理,由服务员现场将每条海参横切成三至四段,呈短圆柱形。这显然是改良的做法,都江堰市另一家高档饭店出品的家常海参也是采用同样形状,不同的是这家饭店还加了芹菜末。


传统的做法也好,现代的做法也罢,各有各的理解和说法,传统的要发扬,现代的要适应,适者生存。我们在尊重陈松如大师高超技艺的同时,也要理解以赖洪超为代表的青年厨师群体的技术改良。我们不苛求做每道菜都要恢复传统,市场发展需要有个性,但是传统不能丢,创新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才有生命力。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烹饪》2017年9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作者往期文章

胡晓远:简单亦有道的清汤浮元

胡晓远:由苦笋反思苦味

胡晓远:寿字腰花在川菜中的妙用

胡晓远:酸菜牛肉丝与干煸牛肉丝之比较

胡晓远:一位老名厨的遗憾

胡晓远:姜汁热窝鸡

胡晓远:甜烧白与咸烧白怎么“烧”

胡晓远:乡村阉猪匠的私房菜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鸡肉1 | 鸡肉2 | 鸡汤

小龙虾 | 红烧肉 | 素汤

醋肴

……


一键下单新刊

▼▼▼


扫扫获取更多美味!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商务合作:010-63044739

投稿邮箱:zgpr1980@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