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社会学研究 | 潘绥铭《性社会学讲义:对于性存在的社会学研究》
加 · 油
沉痛悼念在此次疫情中失去生命的所有人。
希望我们能够迎来真正的春天,也希望此时的悲伤和愤怒、恐惧和不安不会被遗忘。
为所有正在经历伤痛的个体和家庭祈福,并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致敬。
平安
编者按
性社会学,只不过是社会学的一个弱小分支。在西方,它发展不过百年,学者不过百人;在中国则更是历史短而人数少。但是,它研究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发生最频繁、体验最深刻、意义也最广泛的重大活动之一。人类智慧数千年来对于自身的几乎一切认识和争论,都可以在“性”(sexuality)这里得到集中的体现:精神与肉体、个人与社会、美与丑、生命与死亡等等,不一而足。不妨说,“性”是研究人类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2019年,性研究ing推出了“性社会学研究文献回顾”栏目,介绍了近年来发表在中英文期刊上的部分性研究文献以及中国大陆的部分性研究硕博学位论文,共计推出了4期Culture, Health and Sexuality 英文文献编译、4期中国大陆期刊文献选编和7期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选编(详见文末“往期回顾”)。
2020年,我们将在介绍会议论文及其他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之余,继续着手资料库建设工作,希望能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检索便利,也方便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了解中文的研究语境。本年度,我们将着重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人员迄今为止出版(或未能出版)的所有书籍(包括教材、文集、专著和译著等)。若无特殊情况,我们将以每周两次的频率更新上述书籍的基本信息、目录和精选内容。敬请期待。
本期介绍的是由潘绥铭教授编写的《性社会学讲义:对于性存在的社会学研究》(未出版)。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课程讲义。该课程自1985年9月起开设,先后使用了“外国性观念发展史”、“性学与性史”、“性社会学”等名称。本期推文所依据的是该讲义的早期版本,其中有些内容后来已经有所修订或发展。
《性社会学讲义:
对于性存在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潘绥铭
时间:1992年2月
目录
上篇 什么是性
第二章 历史中,性实际上是什么 一、前工业社会:性的独立于依附相混杂 二、西方“性革命”:性从哪里解放到哪里? 三、性在近代以来的中国
第三章 性存在——人所感知的性 一、性学的危机与极限 二、性的结构分析与性存在 三、对于性存在的社会学研究
中篇 个体性存在中的社会因素
第四章 社会的定轨——性的生命周期 一、少儿为什么被看作“无性人” 二、性成熟第一步:适应社会对性特征的规范 三、社会对自身性行为的弹性制约 四、合格的性交合:社会对性成熟的标定 五、第二春与性衰老是社会期望
第五章 社会对性存在的性别划分 一、两性生物差异已被社会重新解释 二、男女性心理行为的社会教化 三、男女之别留下的余地 四、情爱并非女性的崇高专利
第六章 性存在的阶层差异 一、阶层归属限定着个人的性存在 二、性也可以成为阶层的标签 三、中国人——最大的性阶层 四、新显现的性阶层变动
第七章 性的语言系统与行为训练 一、骂人话维系着最基本的性道德 二、无法表达才是最有效的性制约 三、我们怎样做,就更可能怎样想 四、新的语汇与激情行为
第八章 涉性和人际交往 一、性存在的内在冲突是性交往困难之源 二、性交往:先得有一个理由 三、性信号的公认与性信息的自我理解 四、涉性交往中的社会干预
第九章 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 一、婚姻是性关系的约束也是性行为的解放 二、我们带着社会框框投入性生活 三、我们实际上寻求许多其他东西 四、我们总会遭遇到一切
下篇 性在社会中的存在形态
第十章 近年来中国主要的性变化 一、性与生殖的相对分离 二、女性地位与性价值观互动 三、婚姻满意度与性生活状况的关系更为密切 四、性、爱情、婚姻相互关系的变化 五、性学开始指导性观念
第十一章 色情品问题 一、色情品的判定 二、制作与查禁是个人情感的冲突 三、中国:总体上的原因与效果
第十二章 性的商品化 一、社会如何界定“卖淫” 二、人们如何解释卖淫原因 三、社会为什么禁娼或不禁娼 四、人们已经做过些什么
第十三章 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 一、各种与性有关的越轨行为 二、性的代沟 三、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社会学方面 四、女性的性权利
第十四章 社会对性的管理 一、管理范围取决于社会目标 二、社会管理手段的变化 三、跳出是转型社会的最好对策
第十五章 与性有关的社会工作 一、社会化的性教育 二、维护性方面权益的工作 三、个人性问题的咨询
第十六章 总结:性的行为能量理论 一、理论框架 二、用个人故事来说明本理论 三、中国性文化之变对本理论的社会学证明 四、本理论的实用设计
精选内容
第四章 社会的定轨——性的生命周期
一、少儿为什么被看作“无性人”
· 少儿的性存在威胁了社会的供养制
· 对性的恐惧与内疚是成年人社会管制少儿的原因之一
· 对少儿的性保护:从道德判断向人权解释的历史进步
· 中国现实问题是社会信息在增加,家内培养却减少
· 少儿性教育受制于成年人对未来的估价
二、性成熟第一步:适应社会对性特征的规范
· 性成熟实际上是确认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功能
· 社会信息的的矛盾使青少年知道越多阅困惑
· 第一层认同:自身健康(性欲、遗精与月经)
· 第二层认同:性功能(小阴茎、包皮、石女与怀孕可能)
· 第三层认同:性魅力(身高、青春痘、乳罩与毛发)
· “心灵美”是派生物和旁及物
· 性成熟不仅是认同更是学会选择
三、社会对自身性行为的弹性制约
· 弗洛伊德错了:乱伦梦不是人对历史的回忆
· 性梦和性幻想并非无拘无束
· 手淫有益论的社会学证明
· 社会根据生殖和秩序两大目标来决定对自身性行为的态度
· 性行为学习的本质:调和自私与无私的内在矛盾
四、合格的性交合:社会对性成熟的标定
· 性活动的七层由社会大目标来排序
· 性障碍不是医学定义而是社会判断(阳痿、早泄、阴冷)
· 性变态就是对社会秩序的违背
· 性学标准与社会标准的冲突(工具、视觉和幻想的运用)制约着中国性医学的发展
五、第二春与性衰老是社会期望
· 中年转折点:对纵欲的恐惧与对无欲的烦恼
· 独生子女和老龄化打破了原有供养制对性年龄的规定
· 性行为定势代表社会的期望
· 性高潮感受转向亲密体验和永恒感
· 性衰老就是原有性目标体系的失衡
· 年龄决定性观念
往期
回顾
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 英文文献编译一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 英文文献编译二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 英文文献编译三Culture, Health & Sexuality 英文文献编译四
中国大陆期刊文献:2015-2019
中国大陆期刊文献:2010-2014中国大陆期刊文献:2005-2009中国大陆期刊文献:1990-2004
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2014-2018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2009-2013(博)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2009-2013(硕)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2004-2008(博)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2004-2008(硕)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2004-2008(补)中国大陆硕博学位论文:1999-2003
内容整理:陈锐 祝璞璞
图文编辑:刘丹 祝璞璞
性研究ing
你想要的性研究
都在这里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