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材插图事件”的全网讨论姿势:分歧、扩大化和从众

何老师 源记物语 2024-04-11



  • 源记物语丨第108篇文章

  • 阅读提示丨2746字 3分钟

 | 全网讨论这件事本身


我关注的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事件引发的“全网讨论”上。我们太缺乏对公共议题的集体讨论了。

  


教材非小事。

 

过往,当媒体报道“日本中小学教材淡化日军罪行”“台湾当局在中小学教材去中国化”等议题时,我们意识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择、裁剪”,就代表了国家对各种公共事件的态度,又承载了整个社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塑造。

 

教材是严谨的、敏感的、重要的。

 

因此,我们向来以为,我国的教材一定汇集了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经过层层筛选,各类把关与审核,凝聚了最精华的内容。

 

然而,网友发出来的一系列带有争议的插图颠覆了这种“以为”。

 

这是这一次“教材插图事件”爆发的民意基础:在以为最安全的地方出现了最危险的事情。

 

5月26号,“人教版教材插图”事件登上微博热搜,迅速成为全网热议的事件。当日,该事件有7条话题连登热搜。5天之内,随着该话题讨论的扩展和深入,以及当事方及官方的回应,几乎每日都有与之相关的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的话题榜。

 

截至5月31日,阅读量最高的前五个微博话题分别是#人教版教学教材#、#教材局介入调查人教版数学教材#、#人教版数学教材不仅是美丑问题#、#人教版数学教材配图争议暴露哪些问题#、#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阅读量分别高达28.2亿次、8.8亿次、7.1亿次、5.7亿次、3.5亿次。此外,还有多条话题过亿和过千万的阅读量。

 


根据CNNIC发布的《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32 亿,手机网民规模为 10.29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99.7%。

 

按这个数据来看,平均每个网民都至少接触了这个话题5次。如果限制在活跃的年龄人群中,数量和频次只会更高。

 

然而中国的现实是复杂和分裂的。在公共议题之下,往往容易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恰如知乎热榜的话题一样,“第三次世界大战”、“被人占车位如何报复”、“房地产崩盘”、“微信误转钱如何追回”等宏观和微观问题同时出现。尤其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大数据下的信息茧房更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关心的话题已经成为了全网热点。也就是说,所谓的“出圈”也分真伪。

 

因此,判断一个公共议题到底是“真出圈”还是“伪出圈”,可以从一个更典型的、更大众面的舆论阵地来观察:微信群。

 

如果微商群、足球群、喝酒群、相亲群、同学群、老乡群等各类极度垂直的微信群里,某个话题在短时间内纷纷出现,那就是“真出圈”。

 

比起前一个热度话题——王心凌翻红事件,“教材插图事件”的“真出圈”属性更扎实。在5月26日该事件登上微博热搜之后,多日里各个垂直微信群都能看到跟“教材插图事件”相关的长图、微信文章、短视频等信息。

 

各种争议纷至沓来。

 

这是审美问题还是意识形态问题?

有必要上纲上线吗?

是断章取义,还是扩大化?

 

每一个争议背后,都暗含着代表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大是大非问题。许多人下场争论,更多人暗暗观察,究竟这一场争论,结局如何?

 

互联网,给予了中国人一个公共讨论的空间。每一次的全网讨论,都是一次全社会的训练。

 

之所以有“争议”,就代表了有不同的观点派别。

 

大致来看,至少分为三类四种。

 

第一类,是劝告大家不必上纲上线,将该事件归为“审美”问题的人物,可称之为“反对派”,即反对将“教材插图事件”当作重要问题看待的一类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清华大学的哲学系教授肖鹰。其5月27日在其公众号【肖鹰美学】发文《人教社教材设计,不能听任审丑过敏症》,文中写道:“我认为,仅网络所见图样,这本教材是基本符合这本教材的教学需要的。

 

第二类,是主流民意,可称之为“支持派”,即支持和呼吁彻查网友目前支出的教材问题,并要求相关单位整改的。而在这一类之下,隐藏着另一种人,企图将这样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化,并以此获取某种其他目的的人。比如,有网友开始将清华美院的logo称之为“跪下logo”,有人通过断章取义的手法称某绘本中的插图有“误导性”的,也有一些人在大喊要人肉插画设计者,等等。

 


第三类,是中立方。他们一方面冷静地指出教材中的画面到底属于什么问题,并详细介绍整个教材是如何出炉的,整件事情的关键问题节点出在了哪里;另一方面,他们在防止“扩大化”的发生,呼吁网友们不要进一步“上头”。

如果横向比较当今西方国家在讨论公共议题的状况,会发现我们这一次的全网讨论跟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在这些国家,目前的状况是,以“扩大化”的极度情绪裹挟的民粹主义,一步步在获得支持。而原本代表着理性的中立方,丧失了绝大多数的民众支持。

 

经过了各种不同派别的争论,国家的出手也很快。5月31日,教育部表示,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对查出的问题将立行立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教育部已部署开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全面排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这已经代表了国家的态度。

 

然而,有如此广泛和激烈的全网讨论,依然是好的。

 

“讨论”“辩论”对当下的中国人是不甚熟悉的,但不代表我们没有这样的传统。

 

在春秋战国时代,在民国时期,我们都有过各种各样的“讨论”“辩论”。当然,那时候的“讨论”“辩论”,更多还局限在精英阶层。而今天,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这样的“讨论”“辩论”进一步扩大了范围,覆盖到更多的群体之中。

 

在这次的“教材插图事件”中,至少有三层进步意义:

 

第一个进步意义是,至少让更多人意识到,某些问题,需要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凝聚全民共识。

 

第二个进步意义是,在这样的问题上,至今没有看到某些发表言论的人受到来自官方的打击。发声的自由度和充分度,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第三个进步意义是,时刻提醒我们,一切权威都不如人民的力量强大。

我支持教育部对该事件的严查。


— END —

一点个人小解读。想到哪写到哪。

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欢迎评论或留言。我会回复的。

如果觉得本文有点用,点个赞和在看,若还能转发,更感激。

✍️✍️✍️


回顾往期【公共热点】精彩文章:

王心凌翻红 | 全国统一大市场 | 上海疫情 | 东航空难的媒体报道 | 恶魔刘暖曦 | 俄乌战争之外的冷知识 | 灵活就业 | 《开端》的爆款密码 | 西安疫情与城市形象 | “眯眯眼”事件 | 孟晚舟回国 | 抖音张同学 |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 | 《鱿鱼游戏》大火背后 | 凡尔赛文学 | 2021年度十大争议公司 | 网络热词YYD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