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释疑:血培养的9个临床疑点?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指南共识基地,立即关注师妹

1.为什么提倡送检血培养?

血培养是诊断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金标准;

血培养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发热患者中有 5%~15% 血培养阳性;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没有哪项微生物试验比血培养更重要了。


2.怀疑血流感染,什么时候采血时间最好?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 0.5~1h 内采血;也可于寒战或发烧后 1h 进行;

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采血;

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无需同时或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 除非怀疑存在持续性菌血症时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为什么每套标本中应包含厌氧培养?

厌氧培养能提高厌氧菌感染患者的诊断率;

提高临床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


说明:

(1)厌氧瓶除了检出厌氧菌,另外对葡萄球菌、肠杆菌菌科细菌以及苛氧菌的检测有优势。

(2)资料显示 16% 的链球菌和 17% 的肠杆菌科细菌血培养时仅厌氧瓶报告阳性。

(3)研究者对 7072 份同时做需氧瓶和厌氧瓶的血培养结果分析显示,640 份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 9%,其中需氧和厌氧瓶同时阳性为 55%,仅需氧瓶阳性为 26%,仅厌氧瓶阳性为 19%。

(4)研究显示需氧瓶有 9% 比厌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而厌氧瓶有 5% 比需氧瓶早 1 天报告阳性结果。


4.应该采几套血液标本?

研究表明,不同血培养套数检测灵敏度不同,

1 套为 73.2%

2 套为 93.9%

3 套为 96.9%



因此建议:

成人:最少 2 套,3 套更好;


儿童:一般只采需氧培养瓶。以下情况时,考虑厌氧培养:分娩过程中延迟破膜的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绒膜炎、慢性口腔或鼻窦感染、蜂窝组织炎(特别是肛周及骶骨)、腹部感染体征、咬伤、破伤风、脓毒性静脉炎、接受类固醇治疗的儿童。


5.每次采集血液量是多少毫升?

成人:每瓶 10ml,每套 20ml,两套共 40ml;

儿童:按年龄和体重采集足够的血量,不超过患儿总血量的 1%;

新生儿:≥0.5ml/瓶;

婴幼儿(1~36个月):≥1.0ml/瓶;(≥36个月):≥4.0ml/瓶。


6.接种时关注事项,首选注入哪个瓶子?

血量充足:先注厌氧瓶,后注需氧瓶,避免空气进入;

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氧瓶,剩余注入厌氧瓶,因为多数菌血症是由需氧菌和兼性需氧菌导致的。


7.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如何送培养?

保留导管:至少采集 2 套标本, 1 套来自外周静脉,另 1 套来自中心静脉导管,2 套标本采集时间<5min;


不保留导管:从独立外周静脉无菌采集 2 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送实验室。


8.血培养采集的流程是怎样的?



内科急症、感染临床实战群
若需验证/过期,小师妹微信gabstudy

9.血培养标本采集要点?

1

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 了解寒颤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 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

4.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2

操作要点

1. 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2. 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3.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法:


①取 1 支注射器抽生理盐水 20 mL 备用,另备 2 支注射器。

②取下肝素帽,连接 1 支空注射器,抽出 5 mL 血液弃去;

③如正在静脉输液中,先停止输液 20s,再抽出 5 mL 血液弃去。

④另接 1 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标本。

⑤然后以生理盐水 20 mL 用注射器以脉冲式冲洗导管。

⑥消毒导管接口,清除残留血迹。

⑦连接肝素帽或三通管(或正压接头),如有静脉输液可打开输液通道。


4. 成人每次采集 10 ~ 20 mL,婴儿和儿童 1~5 mL。


5. 用 75% 乙醇消毒培养瓶瓶塞,待干,将血标本分别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内,迅速轻摇,混合均匀。

3

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

4

注意事项

1. 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2. 根据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3. 间歇性寒战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取血;当预测寒战或高热时间有困难时,应在寒战或发热时尽快采集血培养标本。


4. 已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5. 血标本注入厌氧菌培养瓶时,注意勿将注射器中空气注入瓶内。


6. 2 次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 1 h。


7.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采取血培养标本时,每次至少采集 2 套血培养,其中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则从导管采集。两套血培养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 5 min),并做标记。

来源: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好文推荐,点击阅读:

血培养 and 血流感染(蔷薇论坛3期视频合集)

血流感染?深入思考,再次认识!

一文搞定血培养(PPT)

危重患者血流感染专家共识-2020

血流感染是铜绿假单胞菌(PA)传播的“死胡同”吗?

病例学习:何为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污染?指南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收到会诊单:血培养提示伤寒杆菌感染。意见啥写?

腹泻患者,血培养出温和气单胞菌,是个啥?如何解释?

如何拯救她?屡次血培养见大肠埃希菌,如何选择药物?

解读: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报告规范专家共识

释疑:中段尿培养出奇异变形杆菌,如何诊治?

主任提问:病原菌培养阳性即认为是致病菌?依据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

学习笔记:药物敏感,为何体温下不来?

困惑:标本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能不能作为感染的确诊依据?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附全文PDF)

痰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送检指征?采集方法有?

检验科常报的多重耐药菌为何物?如何防控?

常见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表格)

真菌药敏试验规范及2020年CLSI更新(PPT课件)

趣味识真菌,形而上学玩转霉菌(多图PPT课件)

条理清晰,一文带你认识真菌

药敏试验报告单如何读?MIC有什么临床价值?

药敏试验报告的准确解读与合理用药的分析

药敏报告的解读(PPT课件)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解读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1年1-6月,PP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