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罕见病,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进展|医麦新观察

大海 医麦客 2021-04-01

本文由医麦客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2020年4月18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2020年4月17日是全球第32个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援助+团结”(Get + involved),呼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全球协作,共同为实现WFH的愿望——“救治所有的患者”而努力。


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发起人——加拿大籍的法兰克。舒纳波先生(Mr. Frank Schnabel ) 对血友病的贡献,以及唤起大众对于血友病的正确认知,自1989年起,特别选中他的生日4月17日作为「世界血友病日」


血友病一度被称为“欧洲皇室病”,十九世纪,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作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其后代与多国联姻导致致病基因广泛遗传,欧洲皇室出现了多位患者及携带者,且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异常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身体各个部位易出血、难止血。主要分为ABC三种类型:

A型血友病,即因子VIII促凝成分缺乏症,也称AGH缺乏症,是一种性联隐性遗传疾病。

B型血友病,即因子IX缺乏症,又称PTC缺乏症、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亦为性联隐性遗传,其发病数较血友病A少。但本型中有出血症状的女性传递者比血友病A多见。

C型血友病,即因子XI(FXI)缺乏症,又称PTA缺乏症、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是一种罕见的血友病。


其常见病因是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患者除了少数是因为基因突变外,大多数患者都能找到家族遗传史。其中,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遗传方式相同,都是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血友病C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


A型血友病除遗传方式发病,还可由基因突变所致。另外,还可能继发于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肝癌转移、肝外癌转移、某些血液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尿毒症,这些由继发而来的血友病称为获得性血友病。血友病患者在世界各地均有,A型血友病的患病率与B型血友病的患病率之比为5:1。


血友病到目前为止,没有根治的办法。但通过增加患者的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给患者输注正常人的血浆,来增加患者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但更为有效的方法是,为患者输注浓缩凝血因子,但各种凝血因子半衰期短,所以输入血浆或浓缩凝血因子的疗法,只能暂时消除患者症状。


最近几年,基因治疗在血友病的临床应用上获得显著的突破。目前血友病基因治疗在病毒载体、动物模型、靶细胞选择和临床治疗试验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病毒载体系统

主要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AAV)和慢病毒等。其中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是A型血友病基因治疗选用的主要载体系统,而AAV由于其包装能力有限,只能容纳小于4kb的插入片段,所以AAV一般作为A型血友病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


靶器官选择

在临床试验中多选择肌肉和肝脏,肌肉作为靶器官优点是注射方便,易重复注射,但是与肝脏作为靶器官相比较,所需注射量较大。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重磅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