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堂教学】统编小语三上第六单元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常新涛 常新涛的小语教学 2024-03-1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往期资源,点开即看

1.【课堂教学】小语课堂,呼唤思维的张力!

2.【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小说教学

3.【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古诗词教学

4.【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小古文教学

5.【教师成长】统编教材小语教学识字体系地建构(一)

6.【教师成长】统编教材小语教学识字体系地建构(二)

7.【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一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8.【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二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9.【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三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10.【教师成长】统编小语四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11.【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五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12.【教师成长】统编小语六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13.【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低学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思考

14.【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中学段观察习作教学思考

15.【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说明文教学

16.【教师成长】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儿童文学体课文教学

17.【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散文教学
18.【课堂教学】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之自读课文如何教?

19.【课堂教学】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20.【课堂教学】统编教材如何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21.【课堂教学】统编小语教学中,如何构建教材知识体系?

22.【课堂教学】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怎么教?

23.【课堂教学】统编小语阅读策略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24.【课堂教学】统编小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统整教学

25.【课堂教学】统编小语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26.【课堂教学】依托“快乐读书吧”,推进学生课外阅读

27.【课堂教学】“群文阅读”的实践意义及实施建议

28.【课堂教学】统编小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探讨

29.【课堂教学】“绘本阅读”对低年级孩子语言建构的意义

30.【课堂教学】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阅读建议

01




【单元解析】


统编小语三上第六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语文要素,以“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为习作要求,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4篇文本,以及习作“这儿真美”和语文园地。下面,我们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解析:《古诗三首》——编排《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其中,七言绝句《望天门山》是唐代李白所作,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壮观景色。全诗以“望”字统领全诗,每句诗最后一个字“开”、“回”、“出”、“来”四个动词,彰显全诗的气势磅礴之美。这首诗作于开元十三年,李白怀着满腔抱负出蜀,当时李白25岁,正是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的时候。为此,《望天门山》中所描绘的已不仅仅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景象”,更有李白“仗剑出川”的“壮志豪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壮美山河”的背后一定饱含着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趣味;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文中编排的是第二首。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两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诗文处处展现苏轼随性、自在、潇洒的性格,若借助创作背景,两诗对照,则更能体会西湖美景与作者的情感;《望洞庭》同样是一首七言绝句,但与前两首不同的是:《望洞庭》朴素至极,精妙至极。“湖光”、“秋月”的和谐、恬淡之美;“潭面无风”、“水平如镜”的自然之境,无不彰显着诗人的胸襟和气度。“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蒙、奇丽。《望洞庭》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秋,被贬南荒,转任和州,途径洞庭湖时所作。虽被贬南荒,却心有美景,足见其人生境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古诗三首》为单元第一篇文本,但由于其古诗的特征,它更加适合引领学生去感悟“祖国河山”的人文主题,感受诗歌背后的意境,却并不适合语文要素的落实。《富饶的西沙群岛》——严格意义上讲,这篇文章才是落实“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的第一篇文本。整篇文章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总领全文,点明“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从“海水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的生物”、“海岛上众多的海鸟”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第六自然段照应开头,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其中,第五自然段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展开。课文后设两个思考题和一处小练笔,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抓住关键语句了解一段话,乃至课文内容”的表达方法。《海滨小城》——这一文本,表达特点鲜明:不仅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分述部分的每个自然段,均能找出关键语句,来引导学生理解段落大意,感受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相对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文本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单元语文要素。《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描写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整篇文章依然选择总分总的结构,从四季入手,展现小兴安岭迷人的景色。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自主阅读,抓住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结合课文插图,以“图文对照”的形式走进小兴安岭的每个季节描写。习作——单元习作“这儿真美”,要求“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是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学习路径。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总结;“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日积月累”编排古诗《早发白帝城》,是对单元三首古诗教学的补充。

【单元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在孩子们心底种下一份真诚的热爱。2、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到习作之中。3、对景物描写方法的感知和体会。(说明:自三年级开始,学生习作由“写话”变为“习作”,并以“观察习作”最为普遍。同时,阅读教学的重点也开始由“关注字词句的学习”转为“关注词句段的学习”。为此,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观察习惯之外,还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体会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做出努力。)二、关注学情:现在的三年级孩子,学习的小语教材一直都是统编教材,不存在新旧教材过渡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小语教学时,更应关注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逐步完善小语体系的构建:

阅读训练要素
二上三单元
借助字词,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二上六单元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二下六单元
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三上六单元
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除阅读教学之外,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识字能力,识字数量减少,写字数量增加,二者趋于平衡;口语交际教学已经开始要求学生“清楚表达看法或事情”,与习作表达要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我们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是有积极借鉴意义的。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除“单元解析”提到的教学内容解析之外,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将“语文要素”、“教材”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思考。下面,我们结合每一课的课后练习,来思考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1、《古诗三首》与其它年级的古诗教学一样,仍然要求学生主要完成两个练习:(1)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大意。(2)背诵古诗。此外,由于单元三首古诗均为写景抒情的诗文,所以本课还有一个学习要求——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2、《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主要设计了“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和小练笔“看图写话”。由练习题设计不难发现,这一课并不能很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3、《海滨小城》课后设计三个练习:(1)课文写了海滨小城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2)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3)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4、《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练习主要有“读好长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如果去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说理由”。由课后练习设计,以及文本表达特点,我们可以发现:适合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的是《海滨小城》这一文本。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1、依据古诗的特质,《古诗三首》的教学一般是单独进行教学设计的。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无外乎“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背景体会情感”、“结合想象走进意境”、“结合背诵积累诗文”等。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律,文体特点等,我在以前的公众号已有详细描述,相信关注的老师自一年级开始,已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所涉及。2、其余三篇课文的教学,有两种教学方法可供大家选择:(1)依据教材分析和课后习题的编排,有序推进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并兼顾人文主题的培养,以及对景物描写的感知和体会,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学习观察,培养观察兴趣和习惯。(2)三篇课文也可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展开教学——以“祖国河山”为主题,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语文要素,尝试“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以《海滨小城》为学习文本,带《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课文阅读,以课后练习为“问题导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五、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尝试解析教材,梳理统编教材“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过程中,过多关注到的是语文要素的落实。而这,却不是小语教学的唯一!识字写字教学、朗读能力的培养、重点字词句段的理解、人文内涵的感知等等方面,于小学生而言,均需不断习得。只不过,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课时,我们的关注点不同而已。而所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是教学方法的考量,其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小语学科发展与学生心理特征的契合”。

1

敲黑板!微信改版啦!请大家将我们设为“星标”,方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不然就要跟我们走散喽!方法如下:

2

3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末点个“在看”,我们将为您奉上更多有料有趣的分享!

感谢您的阅读!请随手点亮右下角“在看”!谢谢!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