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以言喻的惨烈?彭德怀元帅为这一仗流下多少眼泪 | 抗美援朝:铁在烧021

2016-07-08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微信号名称:老萨有发现(ID:sashuchang2015)


上节回顾:在 189师正面,李奇微投入的兵力有整整六个师一个旅一个团,火炮1300余门,坦克180余辆,一个小时向189师头上倾斜的炮弹达到 4500吨。这一仗,一打就打了三天。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小城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铁在烧005: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铁在烧006:辣舌头巧克力

铁在烧007: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铁在烧008:跟李向阳一样准!

铁在烧009:地雷搬家大王

铁在烧010:消灭“大兵瑞恩”

铁在烧011:再见,英雄唐满洋

铁在烧012:飞机上传来北京话

铁在烧013:比“老大哥”还能打

铁在烧014:好莱坞想不出的套路

铁在烧015:击落美军空中英雄

铁在烧016:打服世界的没良心炮

铁在烧017:现实版“集结号”

铁在烧018:美国兵团 vs.中国兵法

铁在烧019:中国男人 PK 韩国男人

铁在烧020:朝鲜战场的李云龙


21


△ 如约放出一张傅崇碧将军的照片


彭德怀元帅的两次落泪


为了重现铁原阻击战的真实面貌,我曾仔细阅读中美韩各方的史料,结果,却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发现。


如果总结对于铁原阻击战的看法,各方的描述大相径庭。


中方的描述集中于两字——“惨烈”。


有人回忆,铁原血战的那些天,彭德怀常常在夜间眺望铁原方向染红半边天的炮火,以至为之流泪。


在我的采访中,回忆五次战役中彭德怀元帅流泪的,只有两处,一处是在战后总结提到180师的惨重损失时,彭总气愤到要用椅子砸离开部下先退的指挥官,破口大骂,只是……边骂边流泪;另一处,就是铁原。


曾与日寇血战八年的彭德怀,是何等的铁石心肠,让元帅为之泣下的,又是何等难以言喻的惨烈呢?


这是一场以寡敌众,以残缺的后退之师迎战锐气正盛的敌军之战,是一场以美国人最熟悉的方式打的战斗,如果中国人打得不惨烈,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可是如果看美方的资料,其描述却是另外两个字——“迷惘”。


一般的阻击战,要想把优势敌军顶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其“打疼”,让它遭到无法承受的损失。然而,不得不承认,从美方现有资料看,美军在铁原之战中,损失并不是特别大——至少没有大到让参战人员觉得不可忍受的地步。


这也不奇怪,美军主要依靠重炮坦克开道,有着足够优势的兵力火力,又是在追击途中,对他们来说,仗已经打赢,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实在犯不着拿官兵的性命去填。假如在胜利的追击战中付出几万条人命的代价,李奇微面对的命运恐怕就不是勋章和鲜花,而是被美国的母亲和妻子们用黄丝带勒死。


既然如此,就很难解释为何美军在铁原之前顿足整整两个星期。按照此前的追击速度,美国人用这两个星期都快可以打到平壤城下了!


从我看到的美军一线官兵的回忆来看,美国人自己也很迷惘,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怎么就给挡在铁原门口一挡两个星期呢?


他们的回忆中,当时每一天都在进行颇为“正常”的作战,炮击、进攻、吃饭、行军、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古怪,但稀里糊涂的……稀里糊涂的十几天就过去了。


十几天?1990年美国打海湾战争,蛙跳巴士拉,逼近巴格达,重创和歼灭伊拉克38个师,也不过用了100个小时,才四天多一点儿而已。战机稍瞬即逝的战场上,哪有十几天不知道自己在干吗的道理?这不是和二傻子吃饭一样吗——我怎么就一口气吃了十碗饭呢?


战争的艺术


李奇微将问题归结于天气,称大规模的降雨使美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通行,导致进展缓慢。然而,这明显是一个托词,因为南朝鲜当地的道路条件相当不错,根据韩国政府2004年发表的气象资料,1951年夏季铁原地区的大规模降雨开始于六月四日之后,此时,铁原的阻击战已经进行了整整八天。


如果美国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给挡了两个星期,那就有点儿太奇怪了。然而看起来他们也并非在撒谎。


只有少数美国人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当时在美国陆军第24师服役的罗伯特少校(Major J.T. Robert)写道——“在堪萨斯线(美军对临津江岸经华川水库到杆城一线的称呼)南侧,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发力的陆地沼泽,总是觉得找不到要打的目标,又发现目标到处都是……”


美24师,是包围180师的元凶,也是进攻189师的主力之一。


铁原阻击战,63军三个师轮番上阵,其中打头阵的189师可称意义重大。因为此时美军锐气正盛,189师的任务就是要迎头迫使这架高速运转的军事机器减速和停滞下来。


三天,从5月28日到5月30日,189师用伤亡万人的代价做到了这一点。这三天,简直可以称为决定铁原阻击战成败的三天。


历来在谈到铁原之战的时候,我们的文献所强调的,都是部队的顽强和刚毅。然而,难道前面打阻击的部队不够顽强刚毅吗?


顽强和刚毅是铁原之战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并不是这一战的全部。


我国的一个电视台讲战争,专题的名字叫做“战争的艺术”。


在东方人的眼睛里,战争是一个人的故事,如果战争中没有谋略二字,那指挥官根本就谈不上合格。西方对此似乎正好相反,在西方人眼里,战争是一个机械的故事,如果出现一场完全可以由机器指挥的战争,那会有很多军事院校的校长们拍手称快。


透过历史的迷雾,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将军的微笑。


这个将军,就是当时的189师政委代师长——蔡长元。


抵挡九万美军的诡异防线


尽管65军等部队在议政府并没有挡住美军前进的步伐,但从入朝以来一直在和美军交手的蔡长元,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李奇微的软肋!


蔡长元,和傅崇碧同为四川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西路军倪家营子血战的少数幸存者之一。这是一个打仗非常爱动脑筋的将军,在这位只读过两年私塾的将军去世之后,家人竟然在他的抽屉里找出一本翻烂了的明代兵书——《文少保兵法》。


1951年的夏初,在铁原东南方的丘陵原野上,面对美军铁与火的洪流,这位绰号“蔡石头”的中国将军,指挥189师围绕涟川-铁原公路摆开了一个奇特的布局。


美国人一头就撞了进来,三天以后才忍不住骂娘——仗,有这么打的吗?


初看189师摆开的阵型,我曾十分困惑——把三个团一字拉开,连个预备队都没有,堪称兵家大忌,这个仗是怎麽个打法?


历史上189师的阻击战究竟是怎样打的?看了半天地图,仍然觉得不得要领,又把参战老兵的回忆文章看了看,只有更加糊涂——这一战的经过简直是一团乱麻,敌人在哪里,我们的阵地在哪里,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志愿军老兵们的描述莫衷一致,美国人也含糊不清。


带着头疼,我把问题甩给了当时566团第三连的代理连长唐满洋,我的问题是——您能不能帮我在地图上把当时我们的防线画出来?


素来以豪爽、善于白刃拼杀著称的志愿军老兵唐满洋,却半天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老爷子慢悠悠地走到桌边,把我拿来的那份十万分之一地图扔到桌上,像弥勒佛一样坐了下来。


“根本就没有这样一条防线。”老爷子终于开口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没有一条防线我们怎么能把90000多敌军一挡三天?!


“就是没有这样一条防线么。”老爷子笑了,笑得很得意,眼睛里竟然闪烁出了一种像狐狸一样狡诈的目光。


按照唐满洋的描述,189师在进入阻击阵地的时候,并没有建立一条防御阵线,而是把各部队以营、连为单位,撒在了宽达25公里的防御正面上,整个阵地覆盖了从龙潭洞、沙子洞、凫村到新浦洞、釜谷里纵深达20公里的范围。


第189师开始实施铁原阻击战时,实际兵员只有14000余人。粗通军事的军事爱好者都可以想象得出,这样一点兵力分散洒在25公里宽、20公里纵深的地域中,将是怎样一种情状。


撒胡椒面的防御方法,堪称兵家大忌。可偏偏冒了兵家大忌的志愿军,却成功地在这里挡住了美军前进的车轮。


189师在这块袋形阵地上,一直坚守到6月3日,其中从5月28日到5月31日基本是独立承担了美军整个进攻兵团的疯狂攻击。


实际上,兵家大忌往往恰好是某种特殊情况下最合理的作战方式。例如韩信的背水为阵,若不是有那条湍急难渡的绵蔓水挡在后面,只怕淮阴侯匆忙拼凑的大军一交手就会跑的精光。背水为阵恰好堵死了这些新兵的退路,使他们被迫拼死一战,结果焕发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


韩信背水为阵的谜,早已解开,而189师为何摆出这样一个怪阵,则只能靠我们自己来寻找答案。


【待续】

在我的采访中,回忆五次战役中彭德怀元帅流泪的,只有两处,一处是在战后总结提到180师的惨重损失时,彭总气愤到要用椅子砸离开部下先退的指挥官,破口大骂,只是……边骂边流泪;另一处,就是铁原。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欢迎分享到你们的朋友圈转载需注明出处


热门预告

萨苏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