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诗话】孔汝煌:赋颂艺术与核心价值观的诗表达刍议
孔汝煌 1938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二届理事,中华诗教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华诗教》编委会主任(常务),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培训中心研修班导师。
关于赋颂艺术与核心价值观的诗表达刍议
孔汝煌
一、论题的诗学及文艺批评学依据
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文中说:“艺术……不足服务于人生(像工艺),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生命的境界扩大,包括着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哲学。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艺里。然而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看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創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的和谐、色彩的配合,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宇宙;这宇宙是圆满的、自足的,而内部一切都是必然的,因此是美的。”(《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一版p24)宗白华指出了民族诗歌内在审美与外映文化两个维度,且能内外融一,如盐着水。提出文化诗学范畴的童炳庆指出:“文学艺术的对象和内容只能是交融了认识、道德、政治等价值的现实的审美价值。”(童炳庆《从审美诗学到文化诗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下2014年版,第45頁)这里提出了文艺的内容应是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值的统一。 笔者曾在当代诗词尚智论中指出:当代诗性思维是感性、理性与价值思维的融汇。现代脑与神经科学更进一步发现了智商、情商与魂商三位一体的现代诗性思维与诗性智慧的物质基础—大脑特定区域神经网络的分工合作机制(参见李进才、宣奉华主编《高等学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文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94-95)。董希文则把文艺作品内部的审美自律与外部的历史文化他律的辩证统一认作《马克思文艺批评方法的本质特征》(《新华文摘》2013年19期p87)。如何用意象语言艺术表达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既是当代诗人词家的使命,也面临挑战。清人庞垲在《诗义固说》中说:“诗有兴、比、赋。赋者,意之所托,主也。意有触而起曰兴,借喻而明白曰比,宾也。”形象地赋颂展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展现伟大中华民族復兴事业中英模人物的先进业跡及其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无疑成为艺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本文拟就几位诗人词家对与之相关题材的探索个案作些批评考察,以期求正于方家,有益于创作。
二、杨叔子先生的科技诗词诠释核心价值观
杨叔子院士是著名诗教家,也是知名的科学家诗人。他在关于中华诗词发展观中指出,“在今天,中华诗词发展第一个要求就是应有时代特点,充分反映时代,言时代之志,表时代之情。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变化着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展雄风的时代……振兴中华民族的时代。”“中华诗词发展的第二个要求是要善于继氶传统,要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中华诗词发展的第三个要求是吸取科学营养。”“中华诗词发展第四个要求是坚定走向大众。”(据《杨叔子槛外诗文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53-156页)。杨先生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把向科学吸取营养归入时代性,概括提出民族性、大众性与时代性是当代诗词发展三要素。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尤应重视以科技题材的诗词创作为载体艺术诠释核心价值观。杨叔子先生是当代科技诗词创作的勤奋探索者并取得不俗成绩。
杨叔子先生科技诗词的主体在颂,主要艺术手法是赋。赋颂科技事业与科学精神之美好;赋颂科技工作者攻艰克难之群策群力、豪情满怀:
披星迎日忘情牵,沉醉迷人若悟禅。
软件巧编程序好,荧屏彩现画图妍。
心齐敢把龙潭闯,智聚能将虎翼添。
缩地腾云神话里,还夸电脑快无边。
七律·赞微机信号处理系统研制成功
赋颂科技创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賦颂改革开放、民族复兴之伟业:
敦煌壁画,是仙女绰约,飞天潇洒,舞带翩跹,反弹琵琶何牵挂?!千年寻梦未休罢!科技力,寰球惊讶;有人已是,登月行走,九天桥架。 奋跨!炎黄后裔,振雄烈,孰忍强权称霸。六度乘舟,多少风流兼佳话;深空还讯嫦娥嫁。更神气,伴星驭驾。苍穹漫步抒怀,宝此无价!
绛都春·为神州号书怀
在中华诗史上,相对而言,颂体诗量多而质差,古今皆然。诗经风、雅、颂三体中,以三颂四十首的艺术水平较低,是以流传不广。韩愈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明张煌言曾对此作了心理解读:“欢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愁苦则其情沉着,沉着则舒籁发声,动与天会。故曰:‘诗以穷而后工’。”歌德曾用比喻说出了相同的意思:快乐是圆球形,愁苦是多角体,圆球一滚而过,多角体则“辗转”即停(据《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第1版,第322-324页)。
以上关于颂诗、怨(刺)诗优劣论多从诗的抒情性评述,但也并不能说抒情的颂诗必定写不好。反例很多,杜甫的赋颂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是典型。当代诗词中获建党九十周年大奖赛一等奖的徐绪明的《鹧鸪天》词:“合是梅花清秀姿,生来不怕雪霜欺。一从亮相南湖后,九十年来放愈奇。 勤管理,莫松弛。务防虫蛀干和枝。根植大地春长驻,花俏花香无尽时。”是拟物的赋颂词,寓理于情,虽意象新意略少些,仍允称佳作。历来苛求传统颂诗的社会原因是基于政治功利性而概斥之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倘能拓展诗性思维,不唯情,不唯比兴,不唯政治功利,那么颂诗中的佳作可能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多些。
杨叔子先生科技诗词的主旨是颂,不唯重“一己之情”,而重寓“一己之情”于“万古之性情”或即“大我之情”;不唯情而重理以含情;不唯比兴而重赋且兼用比兴。杨院士从科技题材歌改革开放之颂,民族复兴之颂,创新时代之颂,应许为别开生面,筚路蓝缕。
三、林峰先生的时政诗词诠释核心价值观
弘扬时代主旋律,以多视角地艺术显映核心价值观,时政美颂诗是重要方面。时政美颂诗历来认为难写。当代时政诗词中也有不少因充斥套话成韵、政策图解而广被诟病。近看《中华诗词集成·浙江卷》征稿,林峰先生所提供30首近作中的时政美颂诗词,颇有兴会,略述其法。
一是直陈式,即以赋法为主,间用比兴。如:
尧舜域,永乐土,好神州。年来何事,重洋瘴雨锁归舟。冷看倭酋未死,谋我东南玉璧,堪笑一蜉蝣。天半龙骧怒,誓把版图收。
《水调歌头·钓鱼岛之思》下阕
词的上阕用赋象铺垫钓鱼岛海国蓬瀛之胜,下阕顺势昭示我誓完金瓯之凛然正气。其中“瘴雨锁归舟”、“东南玉璧”、“蜉蝣”、“龙骧”等恰当比喻,拓展了联想空间,宣染了情感起伏。类似的如《沁园春·“神九”畅想》,上阕直赋“神九”“火龙破雾、遁入玄黄”的庄丽景象;下阕则在铺陈中构筑了屈原、李白擅长的神话意象群,扩展了赋象范围,“赋亦有象”,于此会得;间用比兴,也都贴切。
二是含蓄式,以事理为轴,比兴递进。如
紫禁城开浩荡秋,燕山如玉翠如流。欲将五彩清和景,来绘千年壮丽州。 星斗转,露华浮。团栾佳气动双眸。长歌声里潜龙起,十月雷奔天尽头。
—鹧鸪天·喜贺十八大
词的上、下片都采取了前半兴,后半比,事理、主旨各在上、下片后半凸现,合起来是:五彩绘神州,潜龙奔天头。这类诗,未必求严谨晓谕,重在感染动人。类似的如《癸巳迎春》、《龙年气象》。后者将龙的意象比拟形势,贯穿始终,颇得已故王巨农先生《壬申春观北海九龙壁有作》这首当代时政美颂诗经典之神韵。
三是可感性,尽力化事为物,化赋为比兴。如
万朵霞飞延水东,文行九锡动遥空。
二为曲谱铿锵语,双有花开锦绣丛。
日暖桑河情未减,星罗赤叶火犹红。
凭谁再借凌云笔,欲挂天腰作彩虹。
—延安文艺颂
避开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正面表达,而选用了《讲话》影响出现了延安革命文艺的繁荣景象为视角,这就增强了主旨表达的可感性;其次是将无可避免的抽象事理之赋,化为精当的物象之比兴,进一步增强可感性,尤其在颔、颈联上见锤炼之功。颈联巧借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与阮章竞歌剧《赤叶河》书名事实化为贴切革命文艺繁荣之比兴物象,完成了上承下启可感意象的自然转接。
时政美颂诗词之不易写好,窃以为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题材严肃,难于比兴,只好直说,单一赋法,重意轻象。其次是接受心理方面,向有“欢娱之词难工,愁苦之词易好”之说,其心理依据见前述。其三是评价导向的偏颇定势。近世有论者出于政活功利,对传统美颂诗概予否定,遂有凡美颂者皆“歌德”派之讥,使有些作者视若畏途。其实,诗经如《大雅》中的《绵》、《周颂》中的《小毖》等都是有定评的美颂时政佳作;即使是自《柏梁台诗》而后的奉和圣制诗中如唐《大明宫贺早朝》唱和诸作之类的台阁体诗,也非全无是处;至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的性情之作更堪称传统美颂时政诗经典。
林峰先生通过时政美颂诗词创作诠释核心价值观探索有得,渊源有自,别出心裁。
四、刘征、杨逸明二位先生的英模人物颂诗诠释核心价值观
引以下二范作进行讨论。
贺新郎·咏窦珍志公 刘 征
桥架横空道。默无言,十年寒暑,风天雪晓。白发满头年望九,日日辛勤清扫。却不愿安闲养老。目送轻松来去客,纵手生老茧心头笑。步匆促,悲失脚。 眼含热泪奔相告。看志公,随身箕帚,纷纷来了。微火暖人不自暖,天下好人多少。信浩气存于微渺。千里莺啼花似锦,问何方最是春光好?遍大地,青青草。
24 62753 24 15289 0 0 3446 0 0:00:18 0:00:04 0:00:14 3445 (引自《中华诗词》2014年第5期刘征在2013年12月21日第八届快哉雅集现场发言,原文无词牌与标题,系笔者拟加。又,“志公”通常作“志工”,刘征先生可能出于对逝者的敬仰而尊称。)
焦裕禄手植泡桐树下作 杨逸明
斯人已逝树长留,手植焦桐五十秋。
根扎安居盐碱地,花开美化土沙丘。
追寻足迹三春雨,奏响琴声几户楼。
百姓如今能后乐,只缘书记已先忧。
(录自《中华诗词》2014年5期)
刘、杨二位先生的范作有三点可供借鉴。
首先是立意选材与意象艺术的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之魂。诗词立意选材于此,无疑是对传统诗词立意选材的最根本的继承与创新。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那个时代的仁民爱物的知识分子典型的价值追求,当代核心价值观24字与杜甫们的价值观胎息相通而又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时代精神也并非都是时事政治,但美刺时政无疑是时代精神的重要方面。核心价值观是个大题目,理性、抽象、不便直接入诗词,宜于找到可供构建意象的视角。
二范作以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为切入点,以相关的事迹(义务清扫过桥街)和纪念物(手植泡桐树)为中心意象,从而构建起足以表现意境(意象化的精神境界)的相关意象群。这是对传统人物诗词意象—意境艺术的继承,更多的是创新。传统诗词写人物,常见的是游子闺妇的离情别绪,典型的如随手翻看《宋词三百首》,入选欧阳修10首,柳永5首,其中写男女恋情、闺怨旅愁的各占6首与4首。也有不少写人物的勋名伟业,借以感慨平生,消释块垒,典型的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一、二、五以及辛弃疾的一些豪放词作。而如二范作所写平凡人物、平凡事迹、高尚境界的,在流传的古典诗词中则百不一见。在意象建构方面,传统人物诗词重物象,轻事象,如温庭筠、吴文英的某些词,常借景烘托写情,虽臻朦胧含蓄,却时现堆垛、琐细。二范作中之刘词,以赋体事象为主,只在下片结尾处间用了物象比兴。杨诗虽重物象象征,也不排斥赋笔叙事,但大开大合,并不纠缠于细节描写,这里可隐约看到杜甫咏怀诸葛亮名篇的意象艺术痕迹。
其次是语言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语言是诗词艺术表达符号,其形式是构成诗词艺术形式美的基本因素。马凯同志说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这是因为诗词格律是汉语特有的韵律美的极致。二范作都是规范的格律诗词。刘词恪守词律,有的地方还很严格,如全部领字“默”、“却”、“纵”、“看”、“信”、“问”都用去声(第四声);为更好切合主题,用了新声新韵和提炼了的白话,并改词谱原在上、下片第二句三字逗为三字句,少数字,如下片的“纷”、“不”、“好”、“青”等有所突破(以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为据),不以格碍意,这些都是对诗词如何更好适应时代,走向大众的创新探索;杨诗严守诗律,用平水韵,对仗工稳,起承转合,一丝不苟,但在语言体式上,也多用白话,力求雅俗共赏;在语言运用艺术上,如前所说,二范作对赋、比、兴传统手法的运用各有侧重,但都是用叙(事、物)、抒(情)、议(理)有机融合的传统方式以贯通语势、语脉,使虚实相生,摇曳多姿;杨诗在颈、尾两联中以不同方式用了传统的典故手法,颈联上句暗用了“召伯甘棠”事典,下句巧用了“爨下焦桐”事典,尾联则明用了“先忧后乐”语典,不但十分切合焦裕禄的身份、事迹和境界,却都做到了使不知典故出处的读者也能明白如话,达到了用典艺术的高水平。
再次是二范作都成功地运用了诗词意象语言多义性。
充分调动诗词意象语言的宣示义、象征义、情韵义、深层义等艺术特性极大地广延、深拓了作者的表达意图,从具象到抽象,使读者从焦裕禄、窦珍的事迹形象中直接被感染动情,启发联想而进入他们的爱故乡、爱百姓、为人民服务作为矢志不渝、终生追求的精神境界,从而感知了从中抽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生价值观,有了千千万万循此价值观的人,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的和谐社会,经济富强,政治文明、社会公平、生态和谐的复兴中国之梦就一定能实现,这应该也是作者刘征先生、杨逸明先生创作时的显性或潜在意图吧。
五、对诗词艺术诠释核心价值观几个创作问题的思考
首先是诗人词家要有通过诗词艺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四个问题: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中,着重要求“'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笔者按:引文见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中语)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诗人也是如此。当他只是述说他主观的那点感情时,还配不上诗人的称号;只有当他把握了现实的世界,并能加以表现时,他才算是一个诗人”(引自《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96页)。
其次,要牢牢把握住爱国主义是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无论是杨叔子的科技诗,刘征、杨逸明的英模人物诗还是林峰的时政诗,爱国主义是贯穿这些范作的红线,也是联系诗人词家与其作品所表现的人与事的纽带。
再次,在表现方法上要坚持在特殊中显示一般的现实主义。
歌德指出:“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分别。由第一种程序产生出寓意诗,其中特殊只作为一个例证或典范才有价值。但是第二种程序才特别适宜于诗的本质。它表现出一种特殊,并不想到或明指到一般。谁若是生动地把握住这特殊,谁就会同时获得一般而当时却意识不到或只是事后才意识到”(引自《歌德谈话录》第416页)。歌德告诫诗人词家艺术显映像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一般,必须从“生动地把握住这特殊”入手,这个生动的特殊就是具象的典型性,只不过,不同于小说,诗词所关注的这个特殊不是塑造的,而是对真人真事的典型化处理:留下最具一般性的,删裁非本质的,这涉及在艺术诠释核心价值观时的选材与剪裁问题。以上的范作都经历了这样的从特殊显现一般的创作过程。许多作者往往颠倒顺序,从一般出发去有意识寻找特殊,这其实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创作倾向,许多政策图解式时政诗就这样大量生成;还有的作者,不明白特殊的重要,追求面面俱到,四平八稳,不少政治术语韵律化的格律溜就批量形成。
其四,诗词的意象语言要传承赋比兴的精华,为艺术诠释核心价值观服务。
要特别关注对作为诗词意象语言主要手法而又被忽视或轻视的赋的学习和运用。显映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颂体诗。颂体诗的主要艺术手法是赋。广而言之,赋比兴是中华诗词的传统表达艺术,而赋是三者中领头的,见得其重要性。据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对《诗经》的统计研究表明:在305首《诗》中,毛享在章句内注明“兴也”的有112首;据流沙河本人的分析认定是“比也”的章句所在共66首;其余127首就是有“赋也”章句的诗篇了,这还不包括在“兴也”、“比也”中同时用“赋也”手法的。“在一首诗内,无论有多少‘兴也’或‘比也’的章句,都只能起到引渡的作用。到头来还得用赋的手法才能完成这首诗的主题。赋在《诗》里占了绝对的优势。赋是主体,无赋不成诗”(参见《流沙河诗话》,新星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228、241、283页)。词中以赋法实写颂歌则源于宋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李之仪《跋吴师道小词》中批评说:“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同当日。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据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338,343页)赋词写颂虽较少佳什,但亦渊源有自。
轻视赋在诗中的艺术地位,这又与对赋法就是“铺陈直叙”的偏面理解有关,其实刘勰、钟嵘以至朱熹都一致认为赋的特征除“直书其事”之外,还有“体物写志”(参见《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版,P23注[19]),可见诗中之赋法就艺术特征而言应是通过物象来直接传达情志,赋亦有象。尤其是近代诗学的发展,扩大了用于艺术形象或称意象之“象”的范畴,它不再单一地指“体物”之象,它既可以是自然物之象(物象),也可是社会生活之象(事象)(见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P53)另外还可以是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之象(心象)(见陈圣生《现代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24页)。《诗·王风·黍离》之头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首句赋而兴,借物象;次句赋,借事象与心象(行态与心态);最后两句赋,借心象。这是一首以赋为主,多以事象、心象构建意象而动人千秋的经典。意象的赋法构建方式,主要有时空展开法和因果展开法等。说到赋法建构意象,自然离不开想象。毛泽东《沁园春·雪》即是以想象驱动赋象,上下古今、豪情万丈的现代赋颂经典。凭借想象与联想,而对同一场景、事件、题材而赋,才能各见情性,才不致于千人一面。我们的许多赋体节庆颂诗之所以缺少诗味,未把握赋的精髓,缺乏想象是一大病因。限于篇幅,不再展开细说。(关于赋的艺术可参见拙著《诗教文化刍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61-274页《说赋》)
赋中不免大量使用事象与心象,若通篇单纯用赋法,有时会造成可感性欠缺,含蓄不足而致“韵短”即少远味。因此要特别注意在赋中间用比兴,比兴多物象,会增益可感性与含蓄韵味。林峰先生的时政诗显然比较重视对赋比兴不偏一义的经验,“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躓。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07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然,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古人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即“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美刺是中华诗词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诗词艺术表达核心价值观,也有美颂与讽喻两侧面,即弘扬积极向上的,批评讽刺落后乃至腐朽的。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主体而又相对薄弱的美颂艺术,对刺诗的讽喻艺术存而待论。 (2017.7.20-22稿 10.15改定)
附磁县行四首并序
2017年10月11-13日全国第卅一届中华诗词(磁县)研讨会召开,应邀出席。会后由县府组织采风,历平安公园两岸诗书碑、北齐兰陵王墓园、东魏孝静帝天子冢、磁州窑博物馆、天宝寨、溢泉湖景区。返程过邯郸,乘间访赵王丛台、学步桥等古跡。感赋四章,分咏初心、创新、安定、改革以献党的十九大。
一、八路军129师兵工厂故址感赋
太行东去石森森,天保花陀隐峻岑。*
十八盘弯正新拓,几多遗跡待重寻。
蒸糢享客支前忆,烩脔分甘克己任。
耄耋乡人说围歼,党民鱼水是初心。
注:*八路军129师兵工厂故址在磁县太行山东部之陶泉乡花陀村,地处天保山峻岭深处。
二、磁州窑博物馆有作
白釉晶莹黑彩珍,一瓶一钵各精神。
题桥司马名初就,倚枕邯郸梦不真。*
窑火千秋几曾熄,匠心一脉总相因。
断层史乘文明步,件件般般足跡新。
注:*书画瓷枕是磁窑精品。
三、魏晉北朝墓冢遗址有怀
疑冢传闻何处寻?茕茕翁仲荩臣心。
兰陵阵奏金鸣曲,帝冢阶闻水响音。*
大野无声埋白骨,苍生有泪入沉吟。
王侯将相宁论种,家国升平梦现今。
注:*北齐兰陵王勇武善战,有兰陵王入阵曲歌舞留传东瀛。东魏孝静帝冢前砖砌阶梯有聚声成水响效果。
四、过邯郸登丛台顺访学步桥*
高台阅武阵前师,改制易装骑射驰。
窄袖裁来胡服便,峩冠革去汉官仪。
七雄王霸安危定,百丈氍毹绰约姿。
堪笑寿陵余子客,亦趋亦步效东施。
注:*丛台为赵灵武王改制、胡服骑射致国势強盛跻身战国七雄后,阅兵演阵之所,亦歌舞观赏之地。学步桥即成语邯郸学步故事发生地。改革借鉴,须明识体用,自成特色,忌亦步亦趋,全面照搬。
草成于2017.10.18党的十九大开幕之日,次日初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