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9):一线医生与高校复课
与新冠病毒的这场较量,把他从对付病毒的专家一方打到了病人一方,“改变了他的一生。”
菊子东北部疫情日记持续更新中。1. 一线医生分享战疫经历
图一. 吕毅医生在北大新英格兰校友会上的讲座。菊子摄。
吕医生说这个病毒有点难搞,其中一点就是在临床时,病人来了,根据各项指标,无法知道什么时候病情会变坏。有的病人胸片、血液指标都好好的,突然之间就恶化了,还有的病人胸片都白了,血液指标也高,需要吸氧,但这样一拖就是三四天,也没有变坏,没有规律可循,医生只能根据吸氧的多少,判断是否需要插管、何时插管。
听到这里,我也想起读过的两篇报道,一是英国《卫报》上登的关于研究流行病的教授保罗·加纳描述自己患病的感觉,“像地狱一样奇怪”,二是抗击过埃博拉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国际著名病毒学家、欧盟公共卫生资深顾问彼得·皮奥特教授说的,与新冠病毒的这场较量,把他从对付病毒的专家一方打到了病人一方,“改变了他的一生。”
吕毅确认了一些我读过的数据,80%的是轻症,80%的死亡者是65岁以上的老人,男女感染机率一样,但男性似乎症状更严重;在美国,非裔、拉丁裔比例较高,社会因素、生活习惯,大家族住在一起等等。
他也谈到了年轻人和儿童,年轻人一般轻症或无症状,但也有人免疫系统反应过度,会产生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儿童中有越来越多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也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产生血管炎,与大人的症状不同,会有发烧、皮疹、手脚发肿、嘴疮等等。我也听一位儿科医生朋友介绍过川崎病,光纽约就有一百多例,欧洲也有,看她发的患儿照片,特别触目惊心,这个新冠病毒真是无恶不作。
说到药物,他列举了几个我们都熟悉的药,最后和张文宏大夫的结论一样:没有灵丹妙药的,他们在临床上也是着重帮助病人减轻症状,有咳嗽的治咳嗽,有呼吸问题给他们吸入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输氧。关于抗体,他很谨慎,但觉得得过病的人起码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以内,抗体应该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具体有用到什么程度、持续多少时间,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论证。
所以,当复旦毕业的华人企业家季红俊(Henry Ji)的索伦托医药公司的新冠抗体在媒体中一炮爆红时,我一方面为他们高兴,另一方面也审慎地等候:目前各种药物和疫苗都还在试验之中,还不能真正大量用在防疫上,说什么都为时尚早。
吕毅医生在讲座和后来的问答期间,都谈到新冠病人治疗时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决定何时插管、何时放弃治疗、如何和病人家属交谈等等。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就按年龄硬性规定,年龄大的病人不用呼吸机,纽约、新泽西也有过这个问题,罗德岛州还好,虽然夹在疫情比较严重的纽约/新泽西和麻州中间,但一直还能够应付,没有出现ICU、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不足的问题。另外,和麻州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无论作出什么决定,即使病人或家人要求插管,医生也可以拒绝,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吕医生提到他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的感觉,这个我在读武汉医生、西雅图医生时都读到过,就是新冠病人的特殊性。因为需要隔离、不许探视,如果救治无望,需要和家属谈话,这种谈话,如果是当面交谈,沟通起来更容易一些,而在电话上谈这些重要话题,尤其是众多病人无法全部救治的时候,医生要承受很大压力,正是这种压力,导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著名的急诊科医生洛娜·布伦(Lorna Breen)自杀的不幸事件。但吕医生说他本人很好,因为罗德岛州相对稳定,医院也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他还专门感谢了他的妻子在他忙碌紧张的时候“不离不弃”。现在医院可以让病人跟家属FaceTime,也比以前完全隔绝起来好多了。
吕医生还专门提到,有时候尽了全力,病人实在抢救不过来,但是,在美国医生很受尊敬,即使病人没有抢救过来,家属仍然对他们表示感激。困难的时候人和人的沟通和信任特别重要,他觉得这是这次抗疫中令他感到特别难忘的一点。
吕毅加油,平安!
2. 高校复课和实验室复工计划
这个周末,各大学都开始举行网上虚拟毕业典礼了,昨天的大新闻是前总统奥巴马在网上给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致辞,我没有来得及听,一般都是讲很好听很励志的话,网上很快就会有翻译版本出来。
马萨诸塞州的许多学院和大学都在通知学生,他们都计划秋季学期重新开放课堂教学,但每个学校同时也在考虑多种选择,包括在线学习。
下面是《波士顿先驱报》对波士顿地区和马萨诸塞州其他大学秋天复课计划进行的调查:
1.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教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说,哈佛“将在2020年秋季开放”。
“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将我们的学生、教职员工、博士后和工作人员带回校园,但是,大多数预测表明,在未来几个月中,COVID-19仍将是一个严重威胁,因此我们不能确定完全恢复校园内所有日常活动是否安全。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一种准备,就是很多甚至所有的教学都是远程教学。”
2.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打算在今年秋天重新开放,并“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让他们住校,”约瑟夫·奥恩校长的信中写道。他说,尽管课堂教学应该是最规范的教学方式,许多大课将提供现场教学和录音两种方式,其他课程也将允许现场上课和远程参与。
3. 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大学也计划在秋季恢复校园教学和住宿计划。BU的COVID-19复课计划也考虑到了各种突发条件,比如公共卫生当局限制或者不允许高校在秋季恢复校园教学。
4. 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官员说,他们希望在6月下旬或7月初做出关于秋季学期的决定。麻省理工学院在其网站上写道:虽然他们每天都在学习有关Covid-19的信息,但学校领导人认为,要等到最后时刻,才能根据新冠流行以及如何阻止其传播的实际情况作出最正确、最负责任的决定。即使秋天有一些学生返回校园,许多课程仍可能在网上进行。“我们希望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在线选项,以满足那些新冠感染风险更大的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其他如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学院、萨福克大学、爱默生学院、韦尔斯利学院、本特利大学、西蒙斯大学等大学都是大同小异:学校都希望恢复正常校园教学(不然有些学生可能会选择休学一年,新生可能都不想来上这个学校了,学校各方面将损失巨大),但由于疫情中尚有未定因素,学校又必须尊重本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决定,因此,还会继续提供在线远程教学。最好的情况是全部返校进行课堂教学,最坏的情况是全部远程教学,或者是两者互相结合,至于天平向哪边倾斜,要看疫情发展而定。
这里说的是秋季学期开学。但是,各家大学还有很多研究人员,尤其是必须使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不能一直等到秋季,在居家几个星期以后,有的已经陆续开始返回实验室了。
按照麻州州长查理·贝克的命令,麻州大学医学院算是必需机构。从5月18日开始,研究人员将分批回实验室上班。上个星期,麻州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各系系主任和首席研究员(PI)和实验室管理人一同决定并通知哪些人可以恢复上班。第一批复工的人大概占所有科研人员的一半,第二批再等两个星期,在6月1日或之后恢复上班。
复工的研究人员和服务人员必须完成两项程序:完成一道新冠测试(鼻咽拭子测试);在网站或应用程序上建一个账号,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复工以后,还要严格遵守纪律,包括同事间互相监督,尤其是关于戴口罩这一项。哈哈。学校颁布了非常详细的守则,但是不是遵守,还是要看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我相信,在麻州大学医学院或其他复工的地方,中国人都会是口罩警察,或者至少是口罩楷模。
新冠对高校经费肯定有很大影响,学校也在逐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开支。措施有伤筋动骨的大砍,也有细水流长的小砍。麻州大学医学院就开始了一项措施,要求所有年薪十万元以上的员工,从5月11日这个星期开始,连续七个星期,每个星期必须休息一天——用掉一天假期。这种安排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也可以减少办公室或实验室人员密度,但主要还是财务考虑:减少教职员工积攒的假期。这一点和我们私营公司是一样的:员工积攒的假期,对学校和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万一员工离职,学校或公司是需要将每个小时折算成钱发给他们的。所以现在强迫他们“烧掉”(burn)假期,就免得到时候学校或公司烧钱了。
刚刚听麻州医学院的朋友说,测试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他们推迟到5月20日星期三开始上班。
3. 埋没的才华
小时候,什么东西都好吃。好吃的东西又分两样,妈妈做的,外面买的。外面买的,往往是妈妈不会做的。比如说剁馍。
大家都爱说武汉的热干面,其实我并不喜欢吃热干面,早上吃,太厚重油腻,那时候还没有张文宏大夫告诉我们不要喝粥,说实在的,我早上情愿喝粥就咸菜。
喝粥觉得不够管饱时,就可以配剁馍。没有看见他们怎么做的,只看见剁馍摊上,一口锅大小的松松软软泡泡的发面馍,厚厚的,胖胖的,然后切成不同的块块,怎么切的我总也没搞太明白,不像后来吃的洋比萨饼这样规则,想象里是卖馍的师傅扬起大菜刀噼里啪啦几下“剁”出来的,“剁”馍么,少不得那铿锵一声剁。
和姐妹们在街头乱逛,逛饿了,就买一块剁馍,又总是在风风火火地赶路,于是顾不得风雅,就那样边走边啃。
不小心长大了,不能在路边吃了,便进餐馆饭店。好客爱面子的武汉人非要点最贵的海鲜,跟他们说波士顿的大虾龙虾都是大路菜,他们硬是不信。主食也讲究,是山药、玉米、手指头大的小红薯等“绿色”食品。卡路里转基因营养有机一讲究起来,剁馍断断乎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只怕店家都会嫌“剁馍”伤了他们的高大上的名声。剁,馍,两个字都土,放在一起,土上加土。
新冠疫情一起,就听见朋友和邻居说,面粉紧俏啊,发酵粉紧俏。米面之间,我自认米军,当初闲来无事,还在网上挑动过米面之战,我当然是当之无愧的米军死党。世道轮转之后,面粉成了紧俏物资,少不得也要挤进去淘上一批。淘过几回,手里便有了几包发酵粉,再加50磅面粉。
可以胡乱糟蹋了。
工作、读书、做饭三驾马车,一同跑起来,难免乱套。居家令下来之后,公司里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小,每天的工作一环扣一环,掉链子了就要影响别人,于是也不敢松懈。
正好,四月底还收到了期待已久的书友陈红翻译的《小猎犬号航海记》,捧起来一读,又发现达尔文与爱默生、梭罗之间种种因缘八卦,顺藤摸瓜,又摸出无数八卦,读得津津有味。眼看要开会了,然后才想起来,昨天刚刚揉好一团面。
面就是普通的面,活酵母还剩下一角,拿温水打匀,再加盐、糖,放在预热过的炉子里,早上起来一看,早已发得胖胖的。分成两坨,用擀面杖擀匀了,放进蒸锅。和这张网上剁馍课程上不同,我还加了黑芝麻。
图五. 网上剁馍教程。图片来自网络。
还没有蒸好,到开会的时间了,我只好把电脑扛下楼,要发言,又不能静音。于是,让同事们听着背景里蒸锅的呼啸声,开完了会。两块面十五到二十分钟内就蒸好了,我一边在会上哼哈,一边关了炉子。
第一场会议结束了,我第一场会早退,第二场会迟到,利用两场会议之间的空档,将两块馍在油锅中慢慢,慢慢地,小火煎着,烤着。好香啊。
剁馍都做出来了,和5月1日炸油条炸拐点一样,连着这几天我都有些神思恍惚。剁馍成功后胆子大了,50磅的面粉袋打开了,这几天已经蒸出了馒头,今天还第一次蒸出了花卷。
这几天一直神思恍惚,心神不定,担心自己一辈子走错了路。我一向视蒸馒头、花卷为神圣,每次中国人聚会都对带馒头花卷的人表示由衷的崇拜,他们说要教我,我都不敢学。现在居然都做成了。
突然觉得自己志向太低。早知道自己剁馍都会蒸,若是定个高一点的人生目标,说不定也已经实现了。
【作者简介】菊子:武汉人,燕园学子,北美码农,个人微信公号“菊说八道”。
二湘:母亲节的礼物(上)
二湘:母亲节的礼物(下)
硅谷一线医生战疫日记(25)论持久战
饶蕾:纽约疫情记(12)美国掀起复工大潮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