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翔年俗之四•戏说祭灶

芳菲随笔 2021-07-30



你祭或者不祭

灶王爷都在那里

静等这一场别离


为了这短暂的别离,

还是举行个隆重的仪式吧! 



你需要准备

灶干粮:从人间到天上路程很远,干粮就是送给灶王爷一路上的吃的。

灶  糖:灶王爷辛苦了一年了,慰劳慰劳,用糖把灶王爷的嘴黏住,不让他在玉皇大帝那儿乱说话。

灶  花:把蒸镆用的面搓成条子,然后盘起来做成大小不一的圆形镆,每个中间夹一个大枣。蒸熟后由大到小一层一层地垒在灶神祭台上,叫“灶山”,意思是灶君上天则可以从这“山”上上去。


 

 主祭人:家庭主妇

时间:腊月二十三下午晚饭前进行,

预备:主祭人洗手净面,在灶君牌位下点上蜡烛、插上三柱信香、烧上几张黄表,把灶王爷先敬起。娃伙在门外燃放鞭炮,以示祭灶开始。然后在灶房灶君牌位下面摆一祭盘。祭盘里摆上各种祭品。

祭词:十二个干粮一柱香,打发灶爷上天堂,玉皇爷若问凡间事,就说弟子都安康(干粮一般烙十二个,意思一月一个,若有闰月,则要烙十三个)。

打点:把贴在墙上的灶君像小心地撕下来,用筷子把祭盘里的灶糖往灶君嘴里一边抹一边说:灶王爷,你嫑嫌,糜面镆镆比蜜甜;到了天宫说好话,弟子一家都团圆。

送神:把旧灶君慢慢地烧掉,即把神送上了天。待到腊月三十那天,又把他们请下来。(原文来自“爱我岐山”微信公众平台,有删改,作者巨世亨,岐山县京当镇范家营村人,现定居宝鸡。)

 


灶爷是这个家庭

和上天沟通的代表

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君,在凤翔,祭灶是唯一的一个完全由主妇主持的祭祀活动。过去有“男主外,女主内”,“再好的女人锅台转,再瞎的男人走三县”,“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足以说明在男尊女卑的不平等时代,无论是在上流社会还是在普通公众心目中,锅台都是女子施展本领的地方。

灶君虽然号称为“一家之主”,神位却在锅台之上。由主管锅台事务的家庭主妇主持对这位尊神的祭祀,也就顺理成章了。

灶爷的祭祀活动分两步,第一步是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天黑之前,主妇们就开始起面,烙“灶干粮”。待天黑以后,开始炒菜、收拾献果。等一切准备就绪,再取出香、蜡烛、神票子、黄表纸,进行祭祀。凤翔民间祭祀从来不单独祭祀某一位神灵,因而在祭祀灶爷之前,要先给家宅六神中的其他各位神灵插上香、点上蜡烛,然后再祭祀灶爷。灶爷的神龛大多数是在一块宽不过三寸的木板上架着一个框架式的“灶堂”。灶堂除过下边不动刀功,其他三面都刻绘精美,却没有进深。灶爷的神像、灶帘、对联、门旗都贴在一块木板上。

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灶君虽然爱好,这会儿也已经是灰尘满面了。祭祀时先将神像请下来,打扫干净,恭恭敬敬放回原位。再在灶堂前的香炉下压上黄表纸,点上蜡烛,摆上献果,放上一瓶酒,将灶王爷最爱吃的灶糖放在中间,还有那特意为灶爷烙的12个灶干粮,也要献在神前。

神前的地方太小,贡品只能摆在锅台或者锅板盖上。这时,主妇点上香,一边作揖一边嘴里念叨:“一根线一炷香,送你老人家上青天,上天多讲喜庆事,回来保我全家都平安。”灶爷长年和主妇打交道,也算熟识了,那些主妇们也就出言无忌。除过这几句必说的外,有的还具体事具体嘱咐。“你要把某某往好处拨点,让某某的病好了,让某某考个好学校,叫娃找个好工作”等等。在她们心里,灶爷已经是这个家庭和上天沟通的代表了。

揖作过了,该嘱咐的话嘱咐完了,就把香插入香炉里,再跪在灶火里磕个头,晚上的祭祀活动就算大体结束。

然后闭上厨房门,收拾屋里。等屋里摆上桌椅板凳,灶爷就该享用完为他准备的这顿丰盛的晚餐了。于是,将灶爷领过鲜的饭菜和献果撤下来,全家人再享用。

虽然给灶爷没有喝酒,却不妨碍家里的男人喝酒。只是孩子们嘴再馋,这时也不能吃,刚献过灶爷的灶干粮。要等灶爷前那一炷香着完了,主妇取下香炉下的黄表纸铺在锅台上,在每个灶干粮上拧一点来放在纸上,然后招呼孩子们将灶干粮拿去吃,她再把灶堂取下来,把灶爷的神像、灶帘、对联、门旗等撕下,用火焚化,将纸灰和从灶干粮上拧下来的馍馍渣渣放在一起,锁上灶房门,去和全家人一起享用灶爷的恩赐。

如果孩子们贪玩不早早睡觉,娘就会对他说:“快睡觉去。明天老早起来,到门外的辘碡背后寻去,灶王爷遗下干粮渣着哩!”结果孩子不管起来得多么早,永远也捡不到灶干粮吃。因为在太阳冒花花前,主妇们已经早早起床,敬过神,将昨天晚上化在黄表纸上的灶爷和灶干粮渣倒在辘碡背后。当然,大户人家有上马石的,是倒在了上马石前,意思是说,灶爷骑马出发了。穷苦人家没有上马石,就只能让灶王爷将就一下,踏着辘碡上马了。至此,祭灶才算正式结束。(全文摘自《凤翔民俗》撰稿  鲁旭)


给玉帝的述职

报告写漂亮一点 

小时候腊月二十三,婆和妈早早就起好了面,细柴火的锅边,回荡着茴香和干粮馍馍的香,几乎要烙一整天。俺学着婆一刀一刀的在擀好的干粮表面切出菱形的格子来,不过下刀轻重不一,烙出来会在某一个地方裂开大口子。出锅点上梅花点,在手里倒几个来回,掰一块,吃一口,满嘴的香。

晚上,妈净手,献干粮,上香,然后小心翼翼的将灶王爷从神位上请下来,用黄纸钱,边打散便许愿:他老啊,你上了天庭多美言,来年伙食比蜜甜。保佑我全家锅底下有烧的,锅里有煮的,口里有吃的。婆每年这个时候就教训我们:谁家懒婆娘,头不梳,脸不洗,进了灶火先下米,马勺背上(略去),惹怒了灶王爷,家道败落;某家媳妇爆脾气,挩碟子跘碗,得了瞎瞎病;小孩子不敬灶王爷,晋不了先生。所以此刻,我就对眼前的灶王爷充满了无比的敬畏。对于不敬老人的恶媳妇,老人们也常常说:恶媳进了厨房没灶爷,家宅六神不得安。

过去,吃饭是天大的事情,是否有吃的,是否有日子过,是否可以谦谦和和的做出来,顺顺当当的吃下去,是一户农家最大的追求,灶王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话说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晚上了吃了灶干粮,上天向玉帝述职,会将这户人家和睦与否,敬神与否,主妇历练与否……一一汇报,所以这个打点灶王爷的程序无比重要。而诸神上天开会后,将于大年三十晚零点,纷纷返回,家家户户要接神,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

住进家属楼来,家中没有神位,心中没了敬畏。灶干粮是友友店里刚刚考出来的热乎的,俺净手焚香摆献果,嘱咐灶王爷:家属楼里把您老人家委屈了,但是心里有您,这一年家里大岁人等光光圆圆,平平妥妥,全在您操心,今天给玉帝的述职报告写得漂亮一点。嘿嘿,儿子光笑,檀香细细的香气飘入鼻息,俺仿佛与神有了交流。(芳菲2015年腊月二十三晚)

 

【精华推荐】

印象凤中

凤翔年俗之一

凤翔年俗之二

凤翔年俗之三

凤翔老手艺三岔手工灯笼

【至亲至情】稚儿岁余

【至亲至情】婆在我心底最温暖的地方住着

一部乡愁一部清明上河图

扫舍

印象彪中

印象彪角

印象田家庄

印象陈村街

糜杆桥七月十二白马庙古庙会

印象南指挥

伟明的凤师记忆

擀面不如打搅团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