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⑩ | ​硬核,以全域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


生活在东莞的乡村

越来越多

文化服务中心、主题公园等
来为生活提质
家门口就有的“诗和远方”
正是东莞在乡村文化振兴路上
硬核投入所收获的硕果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系列

最后一期带你了解“全域项目化”运作

如何盘活乡村文化资源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兴则乡村兴。为探索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方法、措施,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东莞市文化馆)推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系列,与你一同踏上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征程。


-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 -

第十篇

以全域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农民工吴桂春与书结缘,最终留在了东莞

前些日子,和阅读有关的一则“暖心新闻”感动了无数人,引起全国热议。

在东莞17年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由于疫情的影响,无奈之下打算返乡,临走之前,他写下了对东莞图书馆的眷恋,称图书馆是他这些年生活中“最好的地方”,“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 。

在这伤感又深情的告白中,东莞各方齐心协力,帮助吴桂春在距离图书馆不远的地方找到了新工作,让东莞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个可爱的读者。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吴桂春对东莞文化的高度肯定,赢得了全国网友的纷纷点赞,也让东莞人民倍感自豪。

吴桂春的故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早在新世纪伊始,东莞就开始了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厚积方能薄发。

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也是如此,必须以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主要情况】
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需要资金保障,并需要与政策落实、机制创新、监督管理等协同发力,才能切实提升工作成效。

△5月13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召开

2018年以来,东莞立足实际,在真金白银强化对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的同时,以“全域项目化”的创新运作思路,汇聚统筹各方资源,使乡村振兴工作“抓得住、干得实、看得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1、“全域项目化”运作

创新提出“以项目化做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思路,并逐步将项目化范围扩展到乡村振兴工作全域,从内容上涵盖乡村振兴方方面面。

△茶山镇超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例如,将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题公园建设、历史建筑保护、风土民俗传承等提升乡村“文化味”的项目列入“乡风文明类”,建立市镇两级重点项目库。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东莞共有农业农村重点项目1534个。其中,入选2020年的173个市级重点项目,乡风文明类确定重点项目9个,以项目化、挂图化、进度化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

△麻涌镇华阳湖房车营地景区



2、各级资金重点保障

2018年到2019年,全市建立2117个市镇两级重点项目库,总投资金额达2200多亿元,2020年的1534个项目投资规模达1516.23亿元


乡村文旅体事业投入也得到了各级重视,例如2018年至2019年,常平镇镇村两级每年分别投入1000万元左右用于文旅体发展,其中入选百村示范工程的桥梓村、土塘村、司马村、木棆村两年来共投入资金约600万元

△常平桥梓村崇文重教,公共文体设施日趋完善



3、资源全域式整合推进

“全域项目化”的运作机制,有力推动了东莞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这五大振兴的资源整合,使基层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规划的统筹引领下,尽可能地形成合力。


以民族英雄袁崇焕的出生地——水南村为例。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城乡融合这发展三大策略是水南村未来蓝图的方向。水南村提出,在保护水南村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加强对村容村貌、村居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最后扩大袁崇焕IP,以文旅产业为纽带,引擎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英雄故里,乐享家园”

△水南村实现“英雄故里,乐享家园”



4、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

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曾强调:“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增强农民的获得感上,老百姓有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幸福感强不强,是检验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唯一标准。”2019年,广东首次公布全省2018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结果显示,东莞的综合评价等次为最高等次“好”。


据了解,考核工作综合考虑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全省乡村振兴年度工作重点,采取多方参与多维度评分,包括评议评分、第三方评估和日常监督三部分。尤其是第三方评估不查看工作台账,着重调查基层干部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知晓度、支持度、满意度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效,因此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可信度。

△中堂镇潢涌村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提升乡村品质


问题思考


▎▎区域文化投入不平衡。东莞乡村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传统型农村、城中村、半城中村、新型社区等各类乡村形态并存,同时,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导致区域差异性、不平衡性较为突出,表现在文化上同样如此,例如,2018-2019年,在面向村(社区)文旅体事业资金投入中,既可以看到每年1000万左右的投入,也有个别镇街每年的投入额度仅达到10-20万元。

▎▎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弥补政府和乡村投入不足等问题,可以带来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但是目前阶段,乡村振兴投入主要还是依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面临着政策引导力度不足、投入渠道不够通畅、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不足等现实困难。

▎▎基层的社会参与度和群众满意度有待提升。《2019年东莞市镇(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状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持肯定态度,但是越是到基层,越是社会参与度不高,基层政府小牛拉大车,吃力不讨好,不但自身负担日增,而且服务对象满意度也并不高。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包括文化振兴从政府行为向全民参与转变,提高社会各界、农民(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专家对策】
肖鹏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副教授


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投入与效益评估问题是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对于以基层为阵地的乡村振兴战略尤为重要。
“投入”与“效益”实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面相”,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其渐进性,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往往无法一蹴即就,短期内的效益回报可能不够明显。但从长远来讲,要促成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本地民众的整体素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疑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足的重要短板之一。
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下称《方案》),为破解乡村文化振兴的“投入-效益”困境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方案》厘清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央地权责,落实了不同层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财政责任,为新时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创作扶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交流、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均等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在未来一段时期,对于各层级政府而言,落实《方案》的改革举措,把握并发挥其提供的政策窗口,应当重视三个方面的探索:
■在文化投入的制度创新方面,探索以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新格局。“不平衡”是一个普遍问题,即便在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城市内部,也存在着发达地域和欠发达地域之间的相对不平衡。《方案》明确指出,“要将适宜由地方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上移,避免过多增加基层政府支出压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发挥地方更高一级政府的区域调控能力,持续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的建设,有重点地扶持特定镇街、各村(社区),构建以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为目标的乡村文化新格局,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在文化投入的社会参与方面,探索以政府财政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模式。《方案》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延续了以往对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思路。事实上,在“十三五”时期,社会力量已经在多个层面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发挥了显著的效用,成为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以财政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有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但仍缺乏深入的总结和规范化的指引,这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应为之事”。另一方面,则要稳步探索可能的政策空间和可能的创新投入模式,这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可为之事”。要特别注意到,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这一议题,实际上已然进入到中国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地带。《方案》在配套措施中指出,“符合区域规划的公共文化机构基本建设等资本性支出可通过依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安排”。作为“公共文化领域一大政策突破”(李国新教授语),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将通往“如何在符合规定、防控风险的前提下,以地方政府债券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的问题,是可能的创新空间。
■在绩效评估和效能评价方面,探索以投资回报率(ROI)和社区影响力为中心的新路径。近年来,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摆脱了传统以硬件为中心的评估思路,日益重视绩效和效能,将关注点真正放在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之上。然而,当前对服务效能的理解,主要还集中在特定指标的横向或纵向评比方面,对于基础指标之上的投资回报率、社区影响力等问题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落实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的责任,不仅要重视财政投入的效益,还要重视财政投入的效率问题。对公共文化投资回报率、社会影响力的重视,本质上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实效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案例分享】
横沥:“斗牛大会”斗出美好生活新期待

△横沥镇首场“斗牛大会”

近来,横沥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建设湾区活力生态文明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横沥样板”。

2020年,横沥镇将投入近4亿元329个环境提升项目,全方位提升镇容村貌,镇财政将补贴每个村10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项目。此外,横沥镇还以“人居环境”“和谐善治”“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等主题举办乡村振兴“斗牛大会”,该品牌活动被写入今年东莞市乡村振兴实施意见。

△横沥村尾村靓丽的莲塘已成为一个热门“景点”2020年7月底,横沥镇乡村振兴“斗牛大会”第五场“文明共建·文化共享”专场活动如期到来,村尾村、隔坑村、半仙山村、田坑村、横沥村、田头村,6个村的代表在现场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斗牛PK,“比斗”谁的文明之风更敦厚,谁的文化底蕴更浓厚,谁的乡村文化振兴举措更有力。

△“斗牛大会”特邀观众为参赛村代表投票点赞

半仙山村以朱子文化为核心推进村整体发展,横沥村大力传承发展“陈氏太极拳”非遗项目,田头村打造“百家艺舍文化街”文旅融合项目……台上讲得起劲,台下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以前大家说起田头,给大家留下的都是种田、耕地的传统印象。现在大不一样了,如今有了一座博物馆、有了一条文化街,都散发出浓厚的文化底蕴。”田头村代表说道。“600多年来,我们谨记朱子家训的教诲,辛勤劳作,奋发图强,将朱子文化发扬光大。如今,我们又推动‘一廊二园四馆’文化项目……”半仙山村代表展现地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横沥镇山厦村对南门坑的闲间杂间进行微改造,以‘丰收、美丽、和谐’为主题进行墙面彩绘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我们村‘两委’干部不断思考,宜居美好的生活不但要有良好村容村貌,更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所以,我村因地制宜,打造三个文化品牌。”这是村尾村代表的思考与实践。

△横沥镇“边角花园”项目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从人居环境改善到村民文明素质提升,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横沥镇以“斗牛大会”的形式,将乡村振兴转化为村民可视、可感、可知的具体行动,让村民见证美好生活新期待。

据了解,2020年,横沥镇计划举办不少于12场“系列赛”,每场主题各异,分线上投票点赞和现场PK进行,以此带动各村居对标先进,逐渐形成乡村振兴“横沥经验”,掀起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热潮。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兴则乡村兴。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又以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等,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东莞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相关议案,引起广泛的关注。

为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东莞市文化馆)策划推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拟从我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乡村文化设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化参与、文旅融合、乡村文化能人、业余文艺团队、乡风文明、投入与效益、文体品牌活动等十个方面进行梳理,并邀请行业专家提出对策,分享基层经验,通过“主要情况+问题思考+专家对策+案例分享”等方式,探索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方法、措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添劲助力。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① | 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② | 活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领乡村文化生活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③ | 一业兴而百业旺,点亮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灯火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④ |  让青山绿水四季如歌,让乡愁被深深记住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⑤ | 到乡村去!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大有可为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⑥ | 挖掘乡村文化能人,唤醒乡村文化梦!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⑦ | 业余文艺团队活起来,乡村文化“玩”出新高度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⑧ | 文明乡风,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⑨ |  “体育力量”引领全民健身,提升乡村凝聚力





- THE END -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文化莞家

编辑:Chookey

责编:天天、Duang


想了解更多松山湖资讯

记得联系小姐姐

小康生活 | 松湖人的“十分钟文化圈”,让文化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1300㎡!免费福利!松山湖新添一运动燃脂处...

免费旅游、花园级办公楼…松山湖这些优质单位向你招手!

“泳”往直前!松山湖青少年游泳锦标赛来了,赶紧报名...

Hi,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