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德拉辛丨深入探讨肖斯塔科维奇

2018-03-30 古典音乐译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679w5pw&width=500&height=375&auto=0索尔蒂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




深入探讨肖斯塔科维奇关于肖斯塔科维奇


交响音乐可以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标题音乐,这种音乐的内容往往就是标题本身,是在表面上的。而指挥家为了将这种音乐的内容传递给观众,他们往往会将音乐的演绎付诸某种已知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表演者和欣赏者一般都不会有多大困难去适应。但另外一种根据纯交响音乐法则写成的音乐则是另外一回事。这种音乐很难用言辞对其进行“翻译”,而由它引起的听众的联想又往往是多样的。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作为一个演奏者,我们就必须拒绝对音乐做文字性的探讨,而只是跟随着纯音乐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呢?


我本人是一个将音乐形象和生活事件联系起来的做法的拥护者。我认同,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能用象“解码”那样的方式来展示它的每个细节,但我感觉到一个指挥家假如能透过音乐本身感觉到那些能用语言表达的表情和感觉,他将能更好的感受,判断出一部作品的形式和意义。有的时候,他甚至能够将音乐还原成某种具有标题音乐逻辑的情节。而这些都将帮助他更快的把握到指挥当晚音乐会最合适的精神状态。

诚然,每个演奏者都只是表达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不能装作他了解作曲家的作曲动机什么的。但毫无疑问,假如演绎者的创造性直觉越丰富,他就越能接近作曲家原本的想法和感觉;同样道理,当演绎者拥有越强的近乎催眠的心理暗示能力,那么,乐团和听众的联想就越能与指挥保持一致——也正因为如此,由演奏者与听众的默契所产生的音乐的表情效果将会变得更加强烈。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与他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也正是这个原因,解释了为什么至今他的作品还是更容易被苏联国内的人民所理解。但自从他的事迹在西方被披露,并为人所知,许多人都不得不用一个新的视觉来看待他,所以,我可以说,他的音乐在西方正经历着一场复兴。

我曾经指挥过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十五部交响曲。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标题音乐。首先,是那些编入了合唱和独唱的的作品。在这里,他竭力想要表达出诗歌的含义,尽管这些诗歌有的写得并不是那么好(或翻译得不是那么好),事实上,他的音乐往往比诗歌更有内涵。


其次,是他的两部交响曲:第十一和第十二。作曲家分别给了它们《1905年》和《1917年》的名字(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标题并非作曲家所加)。在这里,音乐诉说了这些人们熟悉的事件——尽管这些音乐都是那样的引人遐想,也就是说,音乐构筑了这些历史事件与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肖斯塔科维奇的大部分作品并没有标题,而这些作品看上去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能够将作曲家的每一部作品和他一生中不同的时期联系起来。而这样又使得聆听者能将音乐的变化转换成更接近人类心灵的表情和一些直接的生活情节。

我很幸运,因为我曾经指挥过作曲家的第四和第十三交响曲,《拉辛之死》,还有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与欧依特拉赫一起)。我于肖斯塔科奇见过很多次面,我们在一起谈论音乐还有许多生活上的事情。他比我大七年,这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但当你过了五十岁以后,就已显得并不重要了。当肖斯塔高维奇居住在列宁格勒的时候,我恰巧也在那儿工作。而在二战后我们又居住在同一个城市——莫斯科。政治上的变革赋予肖斯塔高维奇的作品以生命,而它们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肖斯塔科维奇有几部交响曲,它们是那样生动的勾起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联想,以至于我可以用纯标题音乐的方式来演绎。作曲家是清楚我这种“解码”方式的。他本人并不喜欢谈论他的作品的文字内容,而且通常不会作什么解释,尽管,他从来没有否定过我的表达方式。既然,作曲家对我的表现总是表示满意,那么,我相信,他是不会反对我的演绎理念的。


我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读完了由所罗门·伏尔柯夫整理的作曲家的回忆录。里面许多令西方读者感到很惊讶的事情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了解其中的不少东西,并能想象到许多其他的。但书里面还是有很多即使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东西。其中有一些内容甚至使我必须重新审视他的作品。这势必引起我对他的作品的演绎理念的一场变革,因为书中提到许多作曲家的创作动机和演奏之间确切的联系。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本文是前苏联指挥大师库里尔·康德拉辛在1980年的肖斯塔高维奇研讨会上的讲话。)

音乐编译公众号推荐:1、八十岁时论阿劳丨论阿劳的演奏艺术;2、八十五岁论阿劳丨他的演奏何以伟大?3、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专访丨“我在游泳池里练琴”;4、十五问王羽佳丨“演出”对你意味着什么?5、王羽佳访谈丨“穿长裙?待我四十岁!”6、王羽佳专访丨她赢得了没有参加的“比赛”!7、采访阿格里奇丨“音乐必须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尔曼追忆海菲兹丨“这么多小提琴家都试图模仿他,但他们的演奏却成了活生生的讽刺。”;9、肖邦大赛访傅聪丨“这个比赛没有完美的玛祖卡。” 10、韩国钢琴家赵成珍访谈丨“如果我遇见肖邦……”;11、憨豆先生采访郎朗丨谈肖邦以及古典音乐普及;12、古稀之年克莱默访谈丨谈《克莱默版贝多芬协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奥伊斯特拉赫经常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丨“当代怪杰”吉顿·克莱默访谈;14、“指挥家”李云迪访谈丨“音乐源自内心,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一遍遍地弹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机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马克西姆·朗多访谈丨“郎朗对所有事物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当我们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感受到创造出的音乐竟然如此欢乐!” 16、肖邦“迷妹”阿格里奇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丨“我多么渴望去亲眼看到肖邦怎样弹琴!”;17、纽爱新总监梵志登访谈丨“我并不想被公众看作对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为喜欢。” 18、埃格纳钢琴三重奏访谈丨你有父亲、母亲和孩子,等我们长大了,孩子就会成为父亲和母亲,这就是室内乐想要阐明的观点!19、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访谈丨“没有技巧就没有表达的自由;但只关注技术,很快会变得无聊或疲劳,并失去练习专注度。” 20、郎朗访谈丨“有时候父亲把我逼得太紧了,可他是爱我的!” 21、哈农库特访谈丨“我所探寻的始终是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22、面对批评,郎朗很委屈丨“我想让古典音乐表现得酷炫一点,这有什么不好么?”;23、“准备好了”丨回忆海菲兹小提琴大师班;24、美酒,女人和钢琴丨钢琴家鲁宾斯坦的三原色;25、纪念李帕蒂丨他坚称乐谱是“我们的圣经”,但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解读更重要!26、周善祥访谈丨不想当钢琴家的作曲家不是好数学家;27、席夫丨为何我的《哥德堡变奏曲》宛如与魔鬼跳舞?28、卡萨尔斯论演奏丨“我们必须学会不要每个音符都完全照搬谱子上写的拉。” 29、钢琴家李斯蒂莎访谈丨我为何“在YouTube创建自己的频道”?【古典音乐译文公众号】1、作曲家拉威尔1928年演讲丨“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鉴定的”;2、你怎么看音乐家找工作越来越难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上篇);3、他曾声明永远不在器乐演奏比赛中担任评委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下篇);4、布伦德尔谈莫扎特丨到底什么让他的音乐如此奇妙? 5、被遗忘的克莱门第丨他的键盘音乐文献如何影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时期?6、弓在弦上,揉转成美丨与梅纽因对谈小提琴艺术;7、MTT谈马勒丨“他的音乐已经进入了我的心灵,永不磨灭。” 8、盛原采访米科夫斯基丨“我对钢琴大师班没有太大的信任”;9、富特文格勒丨如何理解贝多芬交响曲;10、从钢琴生产数量看,中国有多少万琴童?11、肖邦大赛后的齐默尔曼丨他不想只做肖邦专家;11、科尔曼丨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贝多芬的伟大,就在于他的平凡;12、富特文格勒丨巴赫为何重要?13、阿巴多丨音乐没有妥协可言;14、德彪西丨“古典诗歌有自己的生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