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改变了利率,利率改变了市场。随着国内证开证和福费廷交易的大量增加,福费廷二级市场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而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者也变得更有动力去建设更强大的系统和平台,当然,监管也随着市场总量的增加,变得更加关注国内信用证和福费廷业务。2020年资产荒延续,使得国内信用证创造资产的能力得到充分运用,客户资源丰富且接地气的银行大量使用授信开立国内信用证,为企业曲线实现融资。对银行来讲,使用国内信用证这一产品,可以有效节约经济资本(只占流贷的20%),当然,也有财大气粗(或者麻木不仁)的银行,居然漠视这80%的资本节约功效;同时,买入和卖出福费廷业务,也能起到调节资产规模和结构的作用。因为流动资金贷款在国内市场上几乎无法流通,而福费廷资产却是流动性极高的资产品类,因此,更多银行将国内证福费廷作为月末/年末的资产调节的重要品种之一。随着资管新规铁幕的逐步落下,二级市场福费廷业务也成为现时金融同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利率曲线的戏剧性变化,使得福费廷二级市场的交易极具戏剧化,上半年5月之前,所有卖早了福费廷资产的人都追悔不已,因为卖得越晚,其实赚得才越多;但5月以后,砸在手里时间越长,会亏得越多。有人赚了,有人亏了,在福费廷的二级市场里,一幕幕轻量级悲喜剧不断上演。“交易银行部”其实从来都是为“客户的交易”服务的部门,但在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2020年,交易银行部终于体验了一把自己(不得不)做交易的真切感受。随着对交易价差收入的觊觎与争夺,二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奇葩的交易,比如自己卖出去的卖亏了,居然可能在市场上再买进来,持有一段时间再卖,居然又赚了一些;也有买进了舍不得卖,捂着以为总有价格回来的一天,没想到利率曲线一骑绝尘,从此再不回头。不做交易,便不懂人生;原来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当然,在银行内部,福费廷的买入和卖出也不完全是为了赚取价差,福费廷交易还承担着很大的调节资产总量和结构的使命,如果全行调结构需要,则即使不赚钱甚至稍亏些也要完成交易。不过,这一功能却也更进一步的促进了二级市场的发展。现在又到年底了,各家银行各有调整资产总量的需求,因而年末迎来福费廷二级市场的“年货节“,交投异常活跃。之前虽然也有贸易融资的流贷化以及流贷的贸易融资化,但象今年如此大规模的转换,2020年应该是史上第一次。跳出贸易金融或交易银行的小圈子,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福费廷业务的广泛交易甚至可以被看成是大类信贷资产交易的一种拓宽。需知在国际市场上,如国际银团贷款本就具备交易属性,而国内的信贷资产交易一直不被允许,也因此,福费廷业务可能也在为未来信贷资产的可交易性开一先河。很有意思、或难以想象的一点是,中文的国内信用证以及福费廷交易(包括二级市场交易)是在英文的SWIFT系统里发展成长起来的。不过在过程中倒也自然顺畅,因为毕竟绝大部分负责国内证操作的银行人员本就是做国际信用证的,这样的平移几乎没有障碍。这些年来的实务中,SWIFT系统通常被用来对开出的国内证做一个特别的认证:发一个要素复述的报文,如:金额、期限等,以加押电来证实真实性;此外在福费廷交易中用来发数个电文确认转让等事项。不能小看这一点,在整体诚信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中,这一点意义重大。SWIFT系统严密可靠,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渗透及造假,因此,这些年来国内证及福费廷业务项下大家基本没有听说过“萝卜章“或者”临时工“的故事,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点却是促进同业间大家放心做业务的一个重要保障,SWIFT功不可没。但SWIFT系统对于国内证毕竟有其不适应性,比如系统不能输中文,报文体系是针对国际证设计的等等,不能用SWIFT系统直接开出(中文的)国内证。2019年末,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内证“SWIFT”即“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终于投产,这套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建设运营推进,在国内的权威性与SWIFT相比不遑多让。2020年,除了在上年末首批加入的工、农、中、建、交、邮储、招商、浦发、中信、民生、平安等银行之外,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了人民银行电证系统。长远来看,人民银行的规划还不只是信用证信息系统本身,更有将国内证项下福费廷交易纳入系统的愿景。想要建立福费廷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的银行和其他机构不少,有意思的是,年内,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与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签署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合作协议,也就是人行清算中心挑了一个做得好的平台,将要以人行的名字背书,以延伸电证系统的服务,将福费廷资产交易平台也纳入人行清算中心门下。此举一出,其他各银行和第三方建立的各种合作机制及平台料将面临强大的竞争。在福费廷这样的资产交易中,安全性是第一要素,人民银行背书的平台自带光环,只要他们做得不是太差,相信未来最大的福费廷交易平台极有可能就是电证系统自带的这个了。但不得不说,目前电证系统开出来的国内信用证“很难看”,适合机器阅读,给人来阅读的话,可读性不是一般的差。看惯了原来各家银行自己信开的国内证,要看明白电证系统开的国内证,相当费眼神和心力。也许在以后更新的时候,电证系统可以把格式也改得更加友好一些。当下在实务中进行一、二级福费廷市场的交易还是缺不了SWIFT系统的参与的,因为不少国内证并非电证系统所开,因而也就不能在电证系统完成福费廷业务。以后如果电证系统不断改进,天下一统,则开展国内证及福费廷业务就可以仅凭电证系统了。那也就意味着未来没有SWIFT系统的银行也可以参与和叙做国内证及福费廷业务,也由此可见,二级福费廷市场未来还有发展潜力。在银行工作,有些资历的都明白,所有你当年建起的高塔,年底一过便成了你亲手挖就的深坑。2020年,如果你全情投入,明白形势,判断正确,出手果断(当然,这几点其实很难做到,全部做到更难)。那么年内一定在国内证和福费廷业务上有所斩获,甚至是大放异彩,业务量数倍增长,收益超额完成,派生的存款也居然完成了任务的几倍。而且,这一业务或越来越成为全行不可缺少的一块,因为可以较快调节全行的资产结构(二级市场活跃,容易达成交易)。因此,2021年元旦一过,马上就会面临两大挑战:利润的坑、存款的坑。2020年的国内证及福费廷市场,最赚钱的不是二级市场福费廷,而是一级市场业务,也就是上文所述给授信客户开证后,叙做一手福费廷,然后择机卖出,如果时间点选择相对准确,则甚至可以赚取100-300bp利差不等;二手市场福费廷延续之前的收益水平,一笔交易普遍仅能有1-20bp不等收益,与一级市场相比,收益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这也正常,因为前者承担的是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而后者是同业机构的信用风险。但福费廷交易有个特性,就是先收息。这对于一级市场福费廷来说,收入的时间线改变是巨大的:原本是给客户放流动资金贷款,那么收息期间覆盖整个贷款提用期,使用国内证+福费廷及转卖模式以后,原本的收入将在福费廷出售后全部实现。这点并非故意操纵,是由福费廷这一产品性质决定的,但在客观上造成了利润的“前翻“,也就是不平均体现在存续期,而是在前面一下子拿掉了。这就有一个后果了,2020年做的,全部体现在2020年了,哪怕信用证有效期是到2021年中的,但那笔业务和收益已经和2021年没有半点关系。2020是国内证+福费廷的大年,已给2021挖了一个“利润的深坑“。有一种几乎结束于2020的存款,叫结构性存款,2020年应该有不少银行以结构性存款为部分或全部保证金做押,然后开立国内信用证的,而这种作业模式,到明年可能基本不复存在。因而,2020年由这块派生的存款,明年难以为续。对照“深坑一号“,唯一可以安慰的可能是,保证金存款毕竟是随着信用证的到期才到期的,所以,今年的存款的效果还能泽被明年,好歹也撑一下日均余额,而已。凡是在2020年靠国内证拉了一定量存款的,又给2021年挖了一个“存款的坑”。必须承认,除了保持灵敏的心和敏捷的身手,决定国内证和福费廷业务的最大两个因素是外部的:一是利率、二是监管。如2020年国内信用证及福费廷业务回顾与展望(中)所述,利率曲线才是2020年最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利率曲线的年初下沉,给业务带来了多少难得的机会。但这样的曲线大概率在2021年不会再出现,随着新冠疫苗的出现,虽然会有波折,但全球疫情控制料将逐步走上正轨,国内的疫情也更应继续得到有力控制,这样的话,我国货币政策明年放水的概率几乎没有,相反将逐步温和收紧,回归常态,需知这几年本就在去杠杆的漫长过程当中,不过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确实还是存在,所以央行的动作应该会比较温柔,也不会收得太快。2021年预计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利率大幅下行空间几不存在,而将逐步上抬或到年中出现年内高点。在这种利率曲线下,2021年的国内证+福费廷业务将或完全不存在今年上半年的开证及交易良机。2021年,应该从年头就抓紧机会继续叙做国内证和福费廷,因为2021年的(同业间)利率曲线大概率为逐步向上,年初和年中比起来,应该还是相对便宜的,上半年可能还有一些通过国内证加福费廷替代流贷的机会,等到年中或下半年同业利率不再支持的时候,国内证+福费廷业务有可能完全做不动。从Regulator的角度来看,监管重点偏向有下列特征的业务:业务量足够大,有一定影响;
屡查屡犯,长期有问题,形成监管惯例,有众多参考判例的;
Regulator老师们较为熟悉的业务;
其他如宏观调控等要求的。。。。。。。
对照上述三项特征,之前数年,国内证+福费廷业务可以说“以上皆不符合”。因为之前国内证加福费廷业务量总体不大,也没有太多影响;长期以来不是监管重点,也较少处罚案例;此外,由于”国内“信用证多少携带了些许“国际”信用证的复杂特性,背后关联着UCP600/ISBP745/ URF800等繁文缛节,也许被Regulator老师视为不太熟悉且较难明白的领域。因而这些年来,业务尚未成为Regulation的重点区域。但是,从业人员都知道,上述条件都在/正在发生着改变。以今年这样的增速,国内证加福费廷成为Regulator关照的业务估计就不远了。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业务,其最佳/最快发展时间往往就是在Regulator老师们沉下心来学习、理解以及最终下手之前,近几年的案例或可以参考蚂蚁金服、或P2P等。当然,国内证和福费廷业务本无原罪,将国际上通行的信用证概念搬到国内来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行为,既然国际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大行其道,并且保证了近百年了国家之间贸易顺畅运行,那么何不把信用证这个金融工具搬到国内来用呢。但毕竟国内证及福费廷业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的,随着R曲线的变动,预计业务的发展也终将可能面临较大的节奏转换。《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认为:一切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必然妨碍分工,因此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福祉的进益。也就是说,贸易及推动贸易,均有利于经济和社会。而这一点,也许就是信用证以及国内信用证为什么可以只占用20%经济资本,为什么信用证这项产品在国际国内贸易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原义。信用证的本意,就是提供一种适合的结算工具,为互不信任的交易双方提供信用及便利,以促成国际国内贸易。国内信用证作为规则设置内有益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终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受利率曲线的支撑,经过国内银行业的共同推进,几乎成为了国内企业普遍接受的贸易结算方式之一,并大幅放量,这也有利于国内企业的贸易结算,也促进和推动了国内交易及融资的发生。然而,在这样急速的发展中,一定也会生发出各类问题,如国内信用证存在或已经体现出的被异化为融资工具的危险、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风险等。大规模上量的背后,也逐步体现出这项业务作为一个金融产品的根基的浅薄,即如果利率曲线发生大幅度逆转,或监管力度大幅度加强,国内信用证甚至可能很快跌落到历史的尘埃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发展太快的事情,实际大抵逃不过这样的宿命。清醒的赶路人,不会也不该忘了当初是从哪里出发。2020年末,写了这样一篇长文,从前两篇的阅读量来看,也许这样的声音或已经到达了全国各地已经在做、将要去做国内证+福费廷的足够大的同业人群中,因为“国内证+福费廷”是只有我们才会懂的符号,凡是打开阅读的几乎一定是业内人士。相信你也能理解其间的欣喜、无奈、茫然,也感受到了一定的春秋笔法、欲言又止。作为一个资深国结专业人士(参见:国际结算消亡史),纵览这一项国际业务“内化”后数年来的发展,有时仿佛能依稀看到它未来的大趋势,不可言说之时,耳畔会响起这样的歌声: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作者"国内证及福费廷“同主题文章:
2020年国内信用证及福费廷业务回顾及展望(上)
2020年国内信用证及福费廷业务回顾与展望(中)
为什么那些不愿意用国内信用证的企业最后都开了国内信用证?
国内信用证应该占用20%的风险权重吗?
听说你手里的福费廷卖早了
为什么福费廷越来越难买到了?
国际结算消亡史
作者《中国外资》发表文章
跨境融资:外资企业跨境融资模式及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