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悲歌:农民池仲容“揭竿起义”始末
1.喜讯:热烈祝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筹委会) 第一次扩大会议胜利召开
3.池氏网约稿:收集、整理、保护、弘扬“池氏文化”,人人有责!
池氏网推荐语:
滚滚历史洪流中,个体犹如夹裹在潮流中的泥沙,有的命运如流星一闪而过,更多的无声无息沉入河底,后人无从考证;
池氏历史上仅有的两位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皆以失败告终。虽留名青史,但,均以举族被灭为代价。其代价不可谓不沉重,面对史书豆大的黑字,有的只是久久的沉默!
历朝历代,很多农民揭竿起义。真可谓不起义也将被压迫或者饥饿而死,起义——或许还有一点苟活于世的希望。这就是历史的残酷与无情的真实写照!
相对于生活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乱世之中的先辈,当今池氏子孙更应该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平社会。
在这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安守本分,勤勉持家,教育好子孙后代,传承好池氏悠久灿烂的文化更是我们每一位池氏族人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池仲容画像
历史悲歌:农民池仲容“揭竿起义”始末
游浰头池仲容军营遗址有感
姚丰辉/文
2017年5月19日,我们一行人在和平县文化部门负责人曾主席陪同下,冒着细雨参观了一处历史遗址。它位于现在的广东河源的和平县浰头(浰源)镇曲潭村。此处是浰江的发源地。北与江西省龙南县武当镇接壤,属于赣粤二省三县交界的地方,与江西省南大门的赣州比邻。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清水秀,极有自然风韵。
我们一路乘车,饱览沿途连片大山风光,感受颇多。印象里,这里林木茂密,山路千回急转,歧途多变,崎岖难行,但民风淳朴,热情慷慨,侠义心肠。幸有当地镇政府领导和村人的大力帮助才不负此行。
据史料记载:490多年前,浰头(浰源)曾经在明正德元年(公元1505年)爆发过以浰头村民池仲容为首的农民起义。
据说起义军以“劫富济贫”为口号,让明朝朝野大为震惊。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春,调集精兵强将前往镇压。而领兵的主将据说著名的历史人物王守仁。
有历史记载:王守仁亲自率领明军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浰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
池仲容,明朝弘治年间人,是和平县浰头(浰源)曲潭村的普通农民,自幼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靠租种土地和打猎为生。据说池仲容少时常随父进山射猎,练就一身好本领,力缚猛虎、捷如猿猴。长大后,精明强干、敢作敢为。当时,正是明朝弘治时期,由于明王朝皇权官僚政治日益腐败,贪官污吏横行,苛政残暴,不断激起民变。
池氏网注:明弘治年间,浰头一带连年荒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而地主富豪催租逼债,心狠手毒,毫不留情。仲容家因欠租欠债,父亲被地主恶霸强行抓走。过了不久,县衙门派来两名官吏,带领一帮差役,又往浰头征粮征税,破门入户、横征暴敛,并将暴取的粮物,强迫一批农民运送。广大农民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当地有民谚曰:“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可以想见当时“苛政猛于虎”并不为虚。正因为官府强征暴敛,农民纷纷破产,生活极度贫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才激起极度尖锐的社会矛盾,造成农民纷纷揭竿起义。
正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穷思变”,往往是农民起义的核心动力和历史上民变的必要条件。农民造反若非穷苦生活所迫,情非得已,打死也不会走这条丢脑袋的不归之路的。因为贫穷而拿起武器以暴易暴,这也为他们日后被官军利诱招安而惨遭荼毒埋下了伏笔。
浰头以池仲容为首的农民与官府作对,查抄富户财物,被冠上匪徒贼寇之名。虽然他们也冠冕堂皇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终不免失败,盖因农民造反完全是贫困生活所逼,并无主观争取改变规则的意愿,这就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往往因为眼光狭隘短视而失败的主要因素。
当时,浰头农民军揭竿而起,影响很大, 威震四方。他们打着"劫富济贫"为口号,以红色"蜈蚣"为旗帜,以红布扎头为标志,公开与朝廷对抗,拒接官府酷烈剥削压榨。池仲容自称"金龙霸王",振臂一挥,各地农民纷纷前来投奔,很快农民军队伍不断壮大,几年之内,人数发展到一万多人。他们以浰头为大本营,这就是现在我们一行在望障山下的曲潭村看到的营盘遗址。一块荒芜的坡地,树立着两处石碑,就是当年农民军的大本营。
相传池仲容起义时曾躲藏在其中
他们在当地建立组织和严肃军事纪律,还对内在浰头曲潭村千斤担一带开荒种地、屯兵耕种、炼铁铸器,丰衣足食;对外与周边的农民军组成广泛联盟,特别与赣州、左溪、横岗三大寨以及漳州大帽山农民军结成联盟,并和乐昌起义军遥相呼应。他们还经常互相配合攻打邻近官军占据的诸县城。
据说:明正德年间,池仲容亲率农民军先后攻打龙川、翁源、始兴、会昌等县城,曾活捉河源主簿、龙南县官,掳南安府宰,杀死信丰所千户;曾先后两次打退明王朝调集数万官兵的"围剿"。
从此,"金龙霸王"威震四方、威慑朝政,也使官府中人闻风丧胆。王守仁莅任后,视之为"数千年巨寇,三省群盗祸根"。当时,池仲容首领各分部,封池仲安、池仲宁、李鉴、高允贤、高飞甲、黄尚琦为分部首领,占据浰头方圆附近38个寨,坚持十数年如火如荼的岁月。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因为镇压漳南、横水、桶冈、大帽、浰头诸地农民造反功勋卓著,明朝万历中,赠新建侯,谥文成,诏从祀孔庙,称“先儒王子”。他还是后人极其尊崇的孔孟儒家心学大师,著名理学家王阳明。
据历史记载:王守仁在先后消灭漳南地区及南赣的横水、桶岗地区的山贼后,又对浰头地区的山贼首领池仲容进行诱降。明正德十二年,南赣农民军首领黄金巢、卢柯在王守仁说服利诱下归顺朝廷。以此为诱饵,王守仁乘机引诱池仲容到赣州招安。池仲容先派胞弟池仲安前来打探内情,得知内情汇报后,决定响应官府的招安“优惠”政策,亲自去赣州落实招安事宜。
电视剧里面的池仲容剧照
据说王守仁为了引诱池仲容,乘过年之际有意大肆铺张、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观灯、看大戏,热闹非凡,背地里却布置了一张严密的捕获大网。
王守仁表面将池仲容等主要首领当作已归降部下来对待,奖赏了很多钱物。竟然让这些原本朴实厚道的农民军首领,带领始兴陈虞等大小首领以及百余老弱残兵前来道谢。当他来到赣州城,看到城里处处是一片和平、欢乐、喜庆的气氛,他疑惑了。将众人留在外面,自己只带几个人冒险来见王守仁。
王守仁非常客气,说:“都是我的好百姓,怎能过门而不入?都请进来,好好招待。"王守仁留他们在城里观灯看大戏,并实时向池仲容宣讲朝廷’“优厚”招降政策。池仲容被说动了,基本打消了顾虑,放松了警惕,并和众首领快乐地度过了大年初一和初二。到了大年初三,王守仁决定对池仲容等农民军首领收网加以捕获。
也许当时,池仲容等并没有就一些招安事项与王守仁谈妥,决定大年初三回山商议归降事宜再做答复。王守仁不动声色,照旧设酒宴“盛情”招待,表面应允,假意为池仲容践行,暗地早已布置完毕,只等一声号令。池仲容果然中计放松了警惕。说时迟那时快,王守仁一声号令一举拿下池仲容等农民军首领。就在年初三晚上,池仲容及大小首领四十多人全部遇害。
池仲容旧居及大本营遗址
在仲容被害的同时,王守仁发动了对农民军总部营地浰头的进攻。他们对起义军眷属和村民封锁仲容等被害和卢柯叛变消息,指使起义军的叛徒卢柯传话说:起义军首领们已归顺朝廷了。为了表示奖赏,官府宣称给义军眷属和村民每人派发半斤猪肉、两斤大米。全村男女老少,吃完晚饭(约晚上9时)亲自到离大本营约2里路的一个叫做"黄江围"的大围屋内领取。
因为起义军眷属和村民不知就里,更不知道卢柯已叛变,把卢柯欺骗的话当真了。又因为农民生活确实穷困经不住利诱。吃完晚饭后,他们陆陆续续来到黄江围领起官府救济粮,没有想到当他们被要求领了救济后必须从后门出去却再也没有出来。当时,许多前来的农民一个个从前门进,然而,最终永远没有一个人能从后门走出来,全部在后门暗地里被杀害了,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历史见证
据说,第二天,黄江围屋口的两口池塘统统被鲜血和尸体塞满,然后是毁尸灭迹!大凡与农民军有瓜葛的一个不留,全部镇压活埋。今天的曲潭村已找不到一户池姓人家,周围方圆几十里的田头山野也找不到一座池姓的坟墓。可见,明朝儒教政权是不愿意后人知道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的,这也是明朝儒教官僚政治株连九族的见证吧。
失去总首领的农民军已经是一盘散沙,但仍与朝廷官兵浴血奋战。至第二年七月,被杀农民军达3000余人,被掳卖农民军眷属890余人。至此,"金龙霸王"池仲容领导的农民造反以失败告终。
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暴政统治的池仲容农民起义早已落下帷幕,当年在这里发生的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故事已过去500来年,并蒙上一层神秘的历史尘埃,就如同犁头村四周重峦叠嶂的迷茫的山峦。在浰头望障山下的曲潭村,四方环山,丛林茂密的山峦不住升腾起袅袅白雾。脚下是荒草野岭,头上细雨霏霏,迷雾缭绕,已找不到当年反抗暴政的农民军留下的太多痕迹,只有"金龙霸王"池仲容祖屋楼阁遗址前的半月形池塘,和后人立在杂草丛生的荒野的两块石碑,在诉说那段悲惨壮烈的历史故事。
悲哉,池仲容, 本也山村淳朴良民, 被迫走上反抗苛政道路,投身绿林聚众造反实非得已, 况且经招安感化已有归正之心,实在有过上正常人生活的心意。
而王明阳,所谓儒教圣人,后儒极力推崇的文成公、诏从祀孔庙的“先儒王子”,未免手段太阴毒。 对已经有迷途知返、真心做人的农民刀砍斧剁,大加屠戳,诛灭九族,一个不留!这是圣人吗? 今日我等重游故地,不禁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池仲容故居遗址,当地人称之为池屋垅
网友点评:如果你有思辨能力,你就应该看得出,正是王守仁之前对待池仲容所使的手段,才让明朝以后对农民军招安失败。因为,再也没有人相信朝廷的信用了。明朝后期对农民军招安基本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张献忠比池仲容的结果好得多,至少没有让人杀光亲戚和家族所有人。就算死了也不算冤大头。
千秋功过,自有评说
历史补白:苍天有眼!王阳明虽功高盖世,封王称侯,后人为世袭爵位、争夺家产,官司从万历年打到崇祯年间,一直诉讼不断,最后在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城,死于乱军之中。王阳明在平定池仲容所谓“草寇”后,57岁亦客死异乡(今江西大余县)。
让后代知晓“池王”旧事
浰源曲潭村乃池仲容故里,既是池仲容出生之地,也是他领导义军起义之地。曲潭乃一天然盆地,一小溪穿村而过,谷底梯田重迭,流水潺潺,地势险峻异常,进村仅溪边小路可行,最窄处两山对峙,仅容两人并行而过。
据说,当年义军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战士,开荒种植,纺织染布,每年生产染料天蓝上千担,还炼铁铸锅,制造兵器,利用天然地势结成三十八寨,坚持斗争长达二十余年之久。
498年前的农历正月初七,王阳明指挥九路大军捣毁三十八寨,上、中、下三浰及曲潭在当天被铲平,曲潭全村房屋被烧毁,池氏家族受到灭顶之灾,至今在曲潭或浰源其他村无池姓人家。
如今,池仲容旧居“池屋垅”遗址仍保留在小山坡上,宽约40米,进深约20米,原来是一幢二进五间的泥砖瓦房,现房毁成了旱地,但当年墙基仍可见,周围田地里还散落着一些瓦片与明青花瓷碎片。那千担坝虽然已荒芜了近500年,但义军开垦的梯田痕迹依稀可见,而梯田山石砌成的“含头”仍然稳稳立在坝上,任后人凭吊当年辉煌。
清华大学教授张伟认为,要让后代知晓 “池王”旧事。他还特地赋诗一首以纪念:
岭南连雨也冲冲,
浰源飘渺云山中。
五百年前池王事,
魂聚复显入心胸。
庙堂与民福不同,
仲容聚众别途中。
阳明文武双智运,
平乱复生心又通。
赣州文庙
探文庙悲池仲容
楚心羽
悲哉贼首池仲容,
命丧赣州祥符宫。
投身绿林虽可恨,
阳明手段太阴毒。
刀砍斧剁岂圣贤?
良知之教莫可偏。
今日重游祥符地,
文庙门前慨万千。
注:
1、祥符宫,始建于唐代,初名紫极宫,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为大中祥符宫,今称文庙。今天上午丈量着土地走着去了一趟文庙,虽然没有深入参观,但也总算满足了“发思古之幽情”的愿望。
2、王守仁在先后消灭漳南地区及南赣的横水、桶岗地区的山贼后,又对浰头地区的山贼首领池仲容进行诱降,正德十二年年底,池仲容去赣州与王守仁接洽投降事宜,期间被安排住在祥符宫,正德十三年正月初三夜,王守仁派甲士秘密潜入池仲容寝室,举刀便剁……据说第二天守仁连续呕吐,滴水不进、粒米未下……
——2014.05.25
欢迎继续关注并持续捐款:
池氏网公众号“池氏名人”文章列表
池氏名人:沉痛悼唁:池氏文化名人——池云亮先生
池氏文化名人: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联谱总理,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顾问池达程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理事长池春晖
族谱文化:
池氏探源: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敬请扫描关注池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