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探源:河南内黄县东庄镇三流河村池氏发展概况及部分族谱
池氏网推荐语:
河南——作为池氏祖源地之一,我辈一直在寻找河南池氏目前的分布及发展现状,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有关池氏古老存在的遗迹、传说……
很可惜,到现在为止,河南居住的池氏宗亲,绝大部分都是外迁;尽管是外迁而来,相对于寻找祖源的便利性,我们还是要介绍河南池氏,今天特别分享河南内黄县东庄镇三流河村池氏。
河南内黄县东庄镇三流河村池氏发展概况
及部分族谱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见证》一书有一节关于内黄县东庄镇三流河村池氏的(“内黄东庄三流河村池氏碑谱记”)
三流河村志
第一章 序言
水有源,木有本,人皆有祖。据祖传家谱文献记载,始祖原籍山西省洪洞县人。由于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不聊生,形成群雄割据,军阀混战,人口明显减少,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削平群雄,于公元1368年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明王朝。
建国后,开始移民垦荒,把稠密地方的人迁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始祖就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迁到直隶(河北省)大名府内黄县三流河村。后来到清朝三帝雍正二年(1724年)国家为了利于治理河道划归河南省彰德府(安阳)管辖,从迁民到现在已经六百二十四年,已传二十四世,现有人口六百三十人。
始祖池宏德,两个儿子。长子池福,次子池禄,同胞兄弟二人长大成家后分居,池福住西头,池禄住东头。住西头为西股,住东头为东股。西股分东门、西门,东股也分为东门、西门。
先人世代务农,和乡亲和平共事,秉持扶贫济弱、勤劳善良、男耕女织、耕读传家的优良品德。我们后人一定要把先人的优良品德继续下来,发扬光大。
第二章 外出定居
西股东门十七世池碰于1910年迁东庄东街定居。
西股西门十八世池富元于1914年迁西关定居。
西股西门十七世池连清于1904年迁内黄南街定居(坟墓在支庄北地)。其长子富旺当兵在贵州省贵阳市定居。其次子天旺在河北省无极县定居。
东股东门十八世池学周、十九世池春安、池春法、池富云、池富田于1934年在天津市宝坻县新海口镇定居。二十世池现华于1952年在新海口镇定居。二十世池秋安于1942年迁山西省洪洞县上阁楼村定居。
另外,北羊坞姓池的是东股的一支后裔,大约迁走有二百六七十年左右。
第三章 坟墓搬迁
先祖百年故后葬于池流河村南边地里,此坟为先茔,葬数世。
西股拔坟,迁到先茔西南约60米左右,葬数世。
西股东门拔坟迁到李流河村西南七世立祖。
1956年西股东门一支十八世池同心拔坟迁到先茔西南约150米左右立祖。
1993年西股东门一支二十世池现璋拔坟迁到西地立祖。
1994年西股东门一支二十世池现瑜拔坟迁到李流河西南老坟地西南约150米左右立祖。
西股西门十二世池孝从先茔西南约60米坟迁到先茔西方的120米左右立祖。
东股东门由八世祖池通海从先茔拔坟迁到先茔东南约120米立祖,葬五世,到十三世祖池运府拔坟,迁到先茔南边约40米左右立祖。
东股东门一支十五世祖池新和从先茔南40米坟迁到东北地立祖。行穴一世。其子池清海拔坟迁到北地立祖。
东股东门一支十六世池清山1934年拔坟迁到先茔东南约400米左右立祖。
东股东门一支十六世池清合1938年从先茔南40米拔坟迁到先茔西南约200米左右立祖。
1957年东股东门一支十七世池风阁从先茔南40米拔坟迁到先茔西方约120米立祖。
1962年东股东门一支十八世池学信从先茔南40米拔坟迁到先茔东北约60米立祖。
1944年东股东门一支十九世池富刚从先茔南40米拔坟迁到小北地立祖。
东股西门从先茔拔坟迁到先茔东约50米立祖,葬数世到十世祖拔坟迁到西北地立祖。
1930年十六世池清连拔坟迁到小北地立祖。1944年十六世池清源拔坟迁到村北地立祖。
三流河先祖坟茔遗迹
第四章 两次家谱书
第一次续家谱书是清朝二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从迁民1370年到1700年共330年,传十二世。第一次家谱书是刻在先茔石碑背面,这叫“阴宅藏书”。当时的时代国防强盛,政治安定,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那时我们先人就想到,有太平就有荒乱,实践证明,从1700年到现在294年经历了外患内乱、兵荒马乱、大淹大旱等等灾难。先人留下的家谱书安全无损。
这说明我们先人有超凡的智慧,不迷信,有先见之明,先人所创办的“阴宅藏书”在我们这一带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大创举,是值得我们后人颂扬的。第一次家谱书是由九世、十世、十一世先人续的。
第二次家谱书是十八世、十九世、二十世、二十一世集体续印的。从1700年到1994年中间294年,从迁民到1994年624年,已传24世,现有人口630人。
为使后裔排名有序,从二十五世起往下续十世,不重先祖之名讳以续后裔子孙之名,排列于后:禹、贤、广、万、世、承、宗、裕、良、显。
第五章 二十四世排列说明
排列是按分门家谱书顺序,每一辈排在一起。
始祖:池宏德
二世祖:池福 池禄
三世祖:池龙 池虎 池谈 池让
四世祖:池才 池友 池明 池忠 池林 池聪 池通 池荐 池标
五世祖:池登 池伦 大高 大鄂 心云
六世祖:廷佐 廷相 国林 国言 春龙 池春 国好
(河南)内黄东庄三流河村池氏碑谱记
三流河村,位于内黄县城西南4公里,在东庄镇政府东3公里,东与城关镇司杨庄接壤,北与城关镇刘庄相邻,西与南流河村鸡犬相闻,村北有南流河至南张村自然流势排水沟。
三流河村包括李流河、池流河、牛流河3个自然村,李流河在西,池流河在中间,牛流河在东。村名来历是因明初开村时,傍黄河支流而居,明代中期,村落形成后,又各冠以姓氏,而有李流河、池流河、牛流河村。1944年解放后,牛流河单独办公,池流河、李流河为一个行政村,1955年组建高级农业社时与牛流河合并,始称三流河。现在三个自然村已经连为一体。牛流河、李流河除原有一条东西街外,近些年又发展一条东西后街,三流河东西长约千米,占地面积约170亩。
三流河村1949年共有502人,土地1506亩,人均耕地3亩。1998年设4个居民组,309户1296人,现有耕地1480亩,人均耕地14亩,较1949年人均减少86亩。大部耕地分布在北、东、南三面。两合土地质,适宜农耕。
三流河村历史上有李、池、牛、张、武、崔、尚、陈8姓。陈姓1户,解放前夕迁内黄县西街定居。尚姓尚九玉于1942年从本镇后村迁入,已传3代,现有3户12人。武姓是清咸、同年间从马上乡燕庄迁入,世祖武发才以下(以上失考)已传10代,现有10户39人。崔姓先祖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世祖崔连山以下传4代,现有5户20人。张姓先祖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世祖张金德以下
传7代,现有37户111人。李姓分两支:李流河李姓,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始祖失考,现有三门,有51户217人;牛流河李姓,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始祖失考,分两门,有27户86人。
池姓先祖池宏德,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从山西洪洞迁来,已传24代,现有81户400人。 牛姓先祖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始祖不详,有“打锅牛”之说,弟兄七人,将锅打成七块,每人带一块,以作纪念,便于认宗。迁民时分别落户到本县牛林村、牛张固,清丰县牛李寨村。一人迁往滑县(村名失考),一人在本村落户,始祖失考,迄今已传23代,现有95户411人。
经济发展。旧社会三流河村多数贫农人均耕地不超过15亩,长时期耕作方式陈旧,战乱频繁,加之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粮食亩产徘徊在40-50公斤左右,多数人年均口粮不过百公斤,村民生活艰难。1942年连续蝗、旱,全村逃荒要饭的百余人。1944年春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农会,通过民主民生斗争,广大贫民翻了身,分得了土地、房产及生产资料,人均占有土地3亩,从而激发了生产积极性,1949年粮食亩产80公斤,人均年口粮在120公斤左右。
为共同发展生产,1952年党支部书记牛朝杰组织了互助组,1953年转为初级农业社,1955年李长海、池学林、牛富清、牛景致分别组建了完全按劳取酬的4个高级农业社,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国家扶持下,欣欣向荣发展经济。
1994.10
内黄县池氏名人:
河南池家年画
版权说明:本文授权编辑发布,所有图文版权属于池氏网,若有转载,请联系池氏网chiw.org,谢谢.感谢宗亲池建周提供族谱资料——阿池
宗族活动
喜讯:热烈祝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筹委会) 第一次扩大会议胜利召开
喜讯:热烈祝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闽西客家分会2月1日成立
池氏名人:
池氏名人:沉痛悼唁:池氏文化名人——池云亮先生
池氏文化名人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联谱总理,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顾问池达程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理事长池春晖
池氏探源
池氏寻根
文化:故乡情深——福建南平漳湖镇高州村前村(池氏祖居地巡礼)
寻根:贵州遵义播州区苟坝、苟江,贵阳开阳县毛云池氏支系宗亲拜访记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