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这道题竟难倒一片人?解困式新闻明明很简单啊!
2021考研初试时间已定,考研大纲也已经发布了。今年考研有哪些新变化?怎么准备才高效?人民日报发布了主题为《21考研大纲出来后各阶段应该如何复习!》的微博新闻。这则微博新闻讲述了2021考研重要事件点、考研新变化、报名新注意事项、专硕学硕区别及9-12月的考研安排等内容。如果你以为今天要搬运这篇文章?NO!我们今天讲学习下这类新闻报道方式——“解困式新闻学”。据说,这道题难倒了不少考清华的考研生。
不要小瞧这个点哦!清华大学2019年就曾考察过“何谓解困式新闻”。
什么是“解困新闻学”
“解困新闻学”(Solutions Journalism,简称SoJo)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伯恩斯坦2008年提出的。他针对“现在的青年消费者对媒体的信息超载和让人不满的新闻实践感到无能为力的现状,提出“解困新闻学”。他指出,“解困新闻学”是致力于解决问题而并非只是发现问题的新闻报道。“解困新闻学”强调媒体应深入新闻事件的背后挖掘真相,通过报道为社会问题和新闻事件寻求解决之道。
而清华大学史安斌教授认为,一般而言,“解困”型新闻应具备以下要素:
1. 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充分表达各个“利益攸关方”的意见;
2. 阐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执行情况及局限性;
3. 紧扣公众利益,服务于公众福祉,区别于带有浓厚公关色彩、以说服公众为目标的“倡导”式新闻(Advocacy Journalism);
4. 聚焦于社区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非仅仅突出领袖人物和精英阶层;
5. 行文明白晓畅、通俗易懂,避免长篇大论、术语成堆。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
(一)报道主题:直面社会问题,侧重解决方案
“犯罪”、“贫困”、“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是“解困新闻学”的核心议题。传统新闻报道通常只关注社会问题本身,围绕新闻的六要素展开叙述;而解困新闻学则在客观叙述六要素的同时,着力凸显“How”即注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通过报道对其他地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成功经验,既深刻剖析了解困方案,同时避免被视为“宣传”。
(二)报道方式:强调客观报道,注重数据和案例
“解困新闻学”为了保持客观平衡,在信源选择上往往选取解困方案提供者和受影响者双方,所选取的消息来源的态度也会兼顾反对者和中立者。“解困新闻学”报道重视通过具体的解困方案,为受众生活提供指导。“解困新闻学”报道中所运用的案例分为三种:问题案例、行动案例和效果案例。
譬如2017年7月一段讲述“格斗孤儿”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事件经过持续发酵报道后,贫困、教育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一段时间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格斗俱乐部获得了体校资质,曾经被“遣送”的孩子们不仅能回去接受格斗训练,而且毕业还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这一事件能够成为媒体报道此类问题的效果案例。
“解困新闻学”的优势
1.有助于深化受众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理解,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
2.强化社区、公众与政府、企业等组织的沟通与交流,消除彼此的偏见和误解,改变官方政策;
3.强化受众对新闻记者和媒体机构的认同;
4.促使社会、组织注意到更有效的策略,接触到创新想法;
5.通过展示成功案例,打消决策主体不作为的念头。
“解困新闻学”的实践
(一)国外
美国《西雅图时报》的公共教育的版块《教育实验室》(Education Lab),在揭露华盛顿州存在的教育问题时,记者编辑进行了大版面报道,但社会影响力很小。为此,他们转变思维方向,尝试“解困新闻学”倡导的“积极新闻”式的报道模式,不再专注于报道那些表现差的学校,而去寻找正在进步的学校,试图通过这些例子找到可参考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尝试在受众中得到很好的反响。
(二)国内
“解困新闻学”在西方已经有近10年的探索,而我国的“民生新闻”和“解困新闻学”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的探索。2007年,杭州媒体尝试一种“民主促民生”的报道方式,就是把一些民生难题推向社会,发动民众参与制定解决方案。当年,杭州光复路上一幢老旧居民楼进行了危旧房改善,可在最后三户居民的厕所分配上遇到了难题,杭州日报率先推出首篇报道,呼吁“既然政府花钱办了好事,咱们老百姓一起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让好事办好”,杭州网也同步进行视频直播,接着多家电视台、电台、网络媒体也积极进行报道,纷纷开辟民众参与通道,收集建议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全市市民的参与下,这三间厕所最终得到了合理分配。这应该是杭州媒体首例“解困”式的新闻报道尝试。
之后,民众参与解决问题的媒体平台越来越多。2010年12月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的电视互动谈话节目《我们圆桌会》,2013年开播的电视专栏《民情热线》,2014年南京电视台的互动谈话节目《民声》,2017年济南电视台开播的政协电视谈话节目《商量》,2018年广州电视台开办的《有事好商量》等媒体节目,都是依托民众参与城市公共问题讨论协商解决问题的媒体尝试。
在信息过载,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远离新闻的背景下,媒体或许可以转变视角,通过聚焦社会热点事件,着重对社会问题进行“解困”式报道,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深度了解和广泛参与,也将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真题链接
2019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862实务:什么是解困式新闻?(简答题)
目前“解困式新闻”考察的主要是基础知识点,此题从定义、特点、优势几个方面作答即可。
除了“解困新闻学”,相似的还有“民生新闻”、“公共新闻”、“众包新闻”,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
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①首先,关注民生现场,贴近百姓生活,平民化色彩浓。②其次,服务性强,以服务化的理念来关注民众生活。③再次,报道领域宽,其报道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扫描。④最后,区域性强,民生新闻具有较浓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区域性资源的充分开掘与利用,激发区域性受众的价值认同。
公共新闻
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新闻业改革运动。主张媒体改变传统的仅仅是报道新闻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将公众带入公共生活。
公共新闻认为媒体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括: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公众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
公共新闻通过设置公众议题、报道中展现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普通公众意见等方式来实现加强与社会和公众联系,树立公众的公共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以此来恢复和坚定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心。
众包新闻
众包新闻是网络用户参与新闻内容生产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质是UGC,源自经济学领域“众包”概念。“众包新闻”是新闻机构借助网络技术组织化地从用户那里获取报道灵感、素材以及资金等帮助的一种新闻生产模式,它是新闻机构和用户之间一种通力合作。
在众包新闻生产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提供线索分享观点、发布照片、撰写报道等。根据用户所贡献的性质不同“众包新闻”可以分为“众包内容”和“众筹新闻”两个基本类型。“众包内容”是目前新闻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新闻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泓洋.让媒体解困的“解困新闻学”——基于美国“解困新闻学网络”报道内容的分析[J].新闻记者,2016(01):50-55.
[2]史安斌,盛阳.社交媒体时代的“正能量叙事”——“解困”型新闻分析[J].青年记者,2015(28):80-81.
[3]张平.浅析“解困新闻学”[J].视听纵横,2018(04):29-31.
[4]宋士方.解困新闻学视域下“马航失联”事件报道优化研究[J].传媒新论,2014(06):31-02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吃货胖胖
中二早早
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点开爱传播公众号,在微信输入框输入“新闻人”,即可领取今日份答题模板!
真题带讨论
押题练技巧
网传专栏
彭兰重回人大!看完她写的信息茧房:我背了个假专题?
参考书里没有的高级理论,送给拼高分的你!
和腾讯微博一起死掉的,还有我的初恋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1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