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秀华直播被家暴,社交媒体何以成为家事工具

播播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3-03-28

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

后台回复“暑期训练营”,赢免费批改

后台回复“半程班”,提前预定名额

后台回复“全程班”,享23全程班巨额优惠



近日,余秀华与男友杨槠策在直播时发生了激烈争吵。两人透露了大量私生活相关信息,家暴、辱骂、争吵,社交媒体在这件事中成为了一种隐私属性的家事工具。




余秀华,农村的女诗人、脑瘫患者。一边是疾病、农村,一边是诗人、获奖,两种在平时很难一起出现的标签给余秀华赋予了很多戏剧色彩。



今年1月,诗人余秀华的新恋情引发关注,32岁的杨槠策宣布和46岁的余秀华恋爱。之后他们的拍摄婚纱照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2022年7月,两人在直播间里发生激烈争吵,余秀华提及被家暴,杨槠策也对余秀华辱骂自己的女儿表示了极度不满。7月18日,已经成为余秀华前男友的杨槠策在直播时称反对网暴家暴,自扇100个耳光。



与这次直播闹剧相似的,之前也出现过在微博直播zs的案例。


本来具备公共广场属性的社交媒体,却完全逆反了其公共属性,开始和隐私关联,甚至成为了解决家事的工具。社交媒体的这种属性转变由何而来,又该如何看待这种转变,都该得到思考。



直播家事,公共平台的权利越轨


余秀华与杨槠策此次直播向公众爆出自己的家事,激烈吵架,可以看成一种网民越轨行为


越轨,可以被定义为对某一团体或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系列特定规范的不遵从行为。在社会学中又称作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网民越轨行为是指“发生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网民行为的复杂性、异己性和网民自身素质的差异性时常发生的一些违反网络社会规范、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行为”,也指“网络活动的参与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或者在网络社会空间中从事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网民越轨行为包括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如网络色情、侵犯他人隐私等,也包括犯罪性越轨,如网络诈骗等。这场谈及家暴、辱骂的直播闹剧,正是网民越轨行为的一种体现。


直播平台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却成为了对外表露个人隐私的工具。这次直播中出现的越轨行为,既是媒介对用户情感麻痹的表现,也是对当下网民窥私欲的一种满足。


媒介的情感麻痹


由媒介延伸带来的情感麻木,是产生网民越轨行为的原因之一。在镜头后的直播者,陈述的临场感被大大削弱,虽然评论区有很多直播观看者在评论、互动,但这种宣讲远没有真实的对众演说那么容易产生羞愧和恐惧。


“媒介即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的概念,在机械时代,人类完成了身体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经过了一个世纪电力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人们实现了中枢神经的延伸。


麦克卢汉认为:“人体是维持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器官的一个整体”,“中枢神经系统延伸和暴露之后,我们必须使其麻木,否则我们必死无疑”。所以,电力媒介时代又被认为是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因延伸而麻木是最正常不过的心理保护机制。


直播让直播者不必再直接面对他的观众,面对镜头的情感麻木让镜头前的人更加有吐露隐私的冲动。余秀华与杨槠策虽然在直播间直接发生争执,但镜头为羞耻感蒙上了一层薄布,让“对外宣扬”的羞耻感大大减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面对很多观众,他们也并没有产生本该有的“公众感”,而是在一个场景隐私、实际上却属于公共场所的场合下披露自己的家事细节。在社交媒体的隐私化中,情感麻痹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注意力经济下的窥私欲满足


博取关注是网民越轨行为的另一个重要诱因,注意力是生活极度碎片化的当下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满足大众的窥私欲,是获得注意力、博取关注的一种有效方式。之后,拥有了观众的注意力,就拥有了经济资源。


人们对他人隐私的好奇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人们在刺探别人隐私的过程中会体验快感,尤其是对于社会公众人物和社会成功人士,他们的社会经历、生活方式以及所获得的荣誉财富都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参照。余秀华作为一个成功逆袭农村女性形象的诗人,她的私生活正是网民们所“津津乐道”的八卦新闻。


这场直播闹剧正满足了大众的窥探欲。正如电影《后窗》里呈现给观众的场景,主人公的生活被所有人观看着,就如现在的互联网,屏幕后面反映的是人们的百无聊赖和空虚寂寞。网络直播让私人物品变成了公共福利,在一般的隐私领域,如果被人侵犯就是被他人泄露了自己的信息,而在网络直播时代,是我们自己主动地泄露隐私给他人。


我们很难确定这是不是一场有“故意”意味的直播作秀,但就像娱乐圈中一直流传的一句“黑红也是红”,对于余秀华与杨槠策来说,不管当时的他们是否有过类似的想法,公众的目光都已经聚集在了他们的身上。



社交媒体,权力作用媒介再积聚与再获取


余秀华与杨槠策的这一场直播闹剧,让直播平台成为了他们家事的处理工具,双方的控诉是社交媒体维权的一个生动案例。


社交媒体维权何以可能? 根据吉登斯的理论,权力具有转换和支配二重特性,资源则是权力二重性得以充分体现的媒介。微博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实现权力再生产的虚拟空间与资源媒介。


社交媒体具有“嵌套性”,即由于社交媒体的交互性,某个个体的人际网络在关注与被关注、转发与被转发中能够嵌套到另一位用户的人际关系圈中。这个特征能够放大社会热点事件,使得相应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酵从而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场,为维权者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己所用从而改变权力关系中的不对等地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在直播中,余秀华控诉杨槠策对自己实施家庭暴力,杨槠策反过来指出余秀华辱骂自己的女儿、酒后言语失控。两人都希望塑造自己弱势群体的形象,并通过直播来进行社交媒体维权,得出“究竟是谁才是对的”这个问题的答案。


回顾之前的社交媒体维权事件,很多人也都在通过同样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诉求。网友的共情心理为弱势群体的维权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认同,网民的频繁发声和热切关注在推动事件进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媒介实际上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建构规范性资源和解释性规则的平台,网民对维权事件的认知、理解、定性与裁决往往偏向于弱势群体,而后者便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权力地位的转换并获得了能够制约强势群体的能力,从而在维权过程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在此过程中,弱者可以突破自身社会资源不足的困境,以高效、快速的方式动员并加入到社会协作网之中,将网络动能转换为社会势能,有效地钳制甚至是颠覆当权者的相对优势。社交媒体的工具性由此生成。



众生喧哗,公共平台的隐私失范


社交媒体虽然开始逐渐兼具隐私属性,但这种隐私属性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众生喧哗下的情感绑架、负面失范下的不良发展,都让社交媒体的隐私化发展看上去不那么乐观。


情感绑架


在直播中披露家暴,激烈争吵,在面对网友实时评论的情况下,余秀华与杨槠策的情绪早已不再只受到自己的控制,而是被评论区的态度走向裹挟、绑架。“发生这种事也能在一起也是服”“看两个神经病演戏”“一会不会打起来吧”……网友评论的态度也在影响着两位主人公的情绪,让这场闹剧朝着更加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在直播的虚拟世界中,这种与“被围观而跳楼”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直播在技术设置层面具有自由进入、任意关注、实时评论、随时转发的“广场效应”,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围观的氛围和传播特性。在这种“看热闹”的推波助澜下,“暴力”在瞬间被点燃,它会对个体的独立判断能力造成极大影响,迫使言说者不能独立地去表达观点并作出合理判断,而被迫去附和围观者的偏好,被围观的氛围所感染,甚至被绑架。


社会学家的分析表明,群体由于放大自己的感情,导致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微博上的一些用户擅长使用这种表达技巧,这就给“微博暴力”推波助澜。这种实时的评论和留言的压迫感,对个体的独立判断很容易造成影响,当一个人置于被围观,在表达时,就会导致附和、从众和屈从,于是也就产生了很明确的“沉默的螺旋”的特征,在众生喧哗下,个人意志不断被嘲弄、打压和绑架。


杨槠策在后续的直播中举起“反对家暴”的纸牌,并在公众面前狂扇自己耳光。如果之前他与余秀华的的争吵不是发生在镜头前,那这段荒唐的后续可能也不会发生。与之相似的还有之前的“寻亲男孩”刘学洲,他在网络平台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批评之下饱受网友群体情绪的裹挟,最后选择将生命终结。虽然二者的所为并不可同语,但社交平台对他们情绪的绑架却共同存在。



娱乐泛化


除却公共平台隐私化对当事人的负面影响,这种变化对整个直播行业的影响也同样不容乐观。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窥私欲是人们传统欲望,一旦开了窥私的口子,主播为了赚取观众的注意力,整个行业就会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大众传媒重要属性之一的娱乐,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网络直播给大众提供了娱乐,但是直播平台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只为吸引观众眼球,盈利目的具有功利性,削弱了其非功利的娱乐目的。大众的品位也越来越媚俗化、低级趣味化。


反过来,大众传媒为了迎合大众的这种病态的文化趣味,满足低俗审美和窥私心理,又会用更低俗的快消产品去占领市场,取悦受众,那些优秀的向上的文化节目反而被边缘化,这将是一个极不乐观的恶性循环。


这次“余秀华事件”不是剧本演出,但得到的关注确是真真切切的。那么会不会有人模仿这样的逻辑,在直播时故意演出?一两个的越轨行为就具备了巨大量级的负面示范效应,像在平静的池塘中投入的那颗小石子,影响着整个直播生态的建设。



在我们围观社交媒体逐渐发展成一个隐私公开的平台时,我们看到很多人的私事,这些私事的所有者又试图通过社交媒体来经由他人解决私事,由此,社交媒体被赋予了解决私事的工具性。


但这种工具性的存在并没有帮助当事人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烦恼。


如何在社交媒体保持公私属性的界限,还需要用户和平台的双向思考。


参考文献

[1]徐玉,赵怀娟.偏差行为理论视角下“网络直播自杀”行为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11):87-91.DOI:10.19633/j.cnki.11-2579/d.2017.0030.

[2]费梦梦.从公共空间进军私人空间的窥私欲——以网络直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7(07):73-75.DOI: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17.07.025.

[3]邹洪霜.“微博直播自杀”带给我们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5(05):136-137.

[4]李普娟.浅析网络传播中网民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十九岁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1):1+27.

[5]叶娟丽,徐琴.权力再生产:微博维权何以可能的一个解释框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7):193-200.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E妹2.0

知知

卷卷3.0


卷卷2.0


胖胖

小S

小S 2.0

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话不多说,播播来送新闻学、传播学、网传的背诵笔记啦!

又又又变!华科大纲大变!其他学校可能也...

不起眼的实务名解,去年竟然有三十所院校都考过?
一个关于传播学的超高频考点,速收藏!
复习备考的第N天,我好像被考研绑架了。
揭秘:一节完整小班课如何突破艰险来到你面前
「新闻大学」最新特刊!彭兰、喻国明等给你划了一道“元宇宙”送分题!
盘点1-6月有可能会考的「热搜」,赠热点分析手册
我是一只羊的粉丝,我左右为难
安倍晋三身亡、小镇做题家、余秀华被家暴、核酸盖章|热点速递13
街头对暗号神曲,《孤勇者》怎么就变成了一首儿歌
央民新传大纲大改!为什么会改?其他学校会不会改?
吹爆的300词背诵营又来了!完成挑战全额返学费  
暑期弯道超车看这篇,帮你战胜99%的对手!
爷青回!时隔6年发新歌!谁能不爱周杰伦?
13个热点专题,63篇精选论文,打包免费送!
新传四大刊、云南农业大学、行程码、虚拟货币、雪糕刺客、宝洁广告|热点速递12
挑战全网最早录取通知书!快来吸一波欧气
从主流媒体上百篇新闻评论中,我挖出了这些语料“精华”
关闭「共情开关」的冷血公关,有「蔚来」吗?
美国取消堕胎权后,这些问题比痛骂更重要。
QQ上导师深夜收到了“我”发送的不雅照片,能怪谁?
美国取消堕胎权后,这些问题比痛骂更重要。
『盘点』今年新传周年事件清单!很有可能考
李子柒、张同学、栓Q哥,究竟哪个才是你想象中的乡村生活?
给你们整了172条新闻评论语料,十分建议收藏

实务130+的经验和技巧,都在这里了!

上半年7个学界热点,50篇精选论文,打包免费送!

万能新闻评论写作思维、高分句式!不会写的快来!

更多课程与干货🔍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b_k(请加点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