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2016-10-13 姜修亮 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

【创作背景】李淑芳老师@所有人: 《不满情绪遇上心灵劝导》是支教岛志愿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教授用心总结的昨天下午至晚上在支教岛群里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情况,并在最后提出了两个值得品味的问题让我们思考:1.心灵劝导为什么对于疏导不良情绪效果有限?2.为什么对李淑芳老师的回应会欣然接受?

    昨天晚上当吴老师通过微信把整理的这个文件发给我(李淑芳)的时候,说实话,我(李淑芳)被吴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做法所感动了!

     成长=经验+反思  这个成长的公式值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思考。 成长不是一味地说好,不是一个又一个地点赞。一味地随声附合,缺乏独立思考是成长的大忌。 我们要思考:对一个大家发表出来的问题你为什么觉得好,为什么这样好,好的依据是什么?……亲们,做一个有思考力的老师吧,如何做?吴国珍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做出了榜样     杜威说: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经验需要改造,走向理性,追求至善,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现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作者:姜修亮

总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给世人提出的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该命题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众多学科有交集。人类对于自己的认识目前来看很常识化的有:生理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等。但是,同时还有很多系统没有被发现、挖掘、展示。现就吴国珍教授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心灵(系统)可否用来劝导?

生活中我们常用的一个词“生灵”,一般泛指万事万物。而作为地球“生灵”之“首灵”的人类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我习惯将人类之灵称为“心灵”,并赋予其与其他“生灵”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属性。

何为“心灵(系统)”?我认为它是区别于生理器官等已知器官而言的,能聚集能量,调配能量,释放能量的调节器系统。既然是一个系统,那就有它自己身的构成要素和发展阶段特点以及不同的属性功能。它区别于大脑,不同于心脏。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人脑的产物,能够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比如,我们饿了,我们会选择吃饭。“选择吃饭”是思维(意识)的作用,而“饿了”却是我们的心灵感受。(当然会和生理感受有交集),这样看来,“心灵”也有感受、判断、思考。所以,我们的很多行为并不是在单一系统的控制下作出的,而是至少由生理系统、思维系统、心灵系统等众多系统和谐发挥作用来完成。这样就会出现:在我们很心里很高兴的时候,在外在表情上可以选择笑逐颜开,还可以故意作出生气的样子。心灵系统作用的特点比较自由、直观、鸟瞰、个人化;而思维系统作用的特点比较理性、社会化、历史化。如果在某件事的思考、判断、选择上多种系统的功能出现撞车,那么人们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或者说不良情绪是各种系统紊乱的导致的结果。不是单一系统导致。平时我们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于思维系统,不属于“心灵系统”。“心灵系统”的内容有我们常见的:接纳、反感、包容、排斥、关注、漠视、妒忌等。(有些词语会和心理学专业术语有交叉)。


无论是刚才的生理学有交集还是和心理学有交集,都是客观的反映人这个生命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综合性、立体性的存在的。只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时候,只能拆开来,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认识,当然我们也可以探讨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交叉学科。如果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间的专业术语不能交叉使用,那么我们就只看到了不同学科、系统的个性而忽视其中的共性,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作为“心灵系统”的作用不能独立发挥,现实中必须和其他系统一起发挥作用。如果与其他系统和关系和谐,那么人就会处在”致中和”状态,就是聊天记录中提及的:“海鱼儿”所说的“当您心中有鲜花的时候,那所看到的也就不同了”


如果与其他系统处于紊乱关系,那“看谁都不顺眼”“想啥都不顺心”“做啥都不顺手.这是“不良情绪”就会产生,表现在言行,也存在于同各个系统的不和谐之中。(这是内在,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却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刚才说的“致中和”和“紊乱”都能体现一种“心灵状态”,不同于语言,区别于行动,异于思维。但是,我们的语言、行动、思维同时与“心灵状态”同时存在,共同作用。

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对“心灵(系统)”的影响和塑造也不同。如果平时的学习、生活重在心灵训练和成长轻其他系统,那么“心灵”的力量比较大一些,在整个个体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就比较强大。在对作出行动上,心灵的牵制力就多一些。想问题办事情多顺从自己的心灵,比较本真,比较真我。如果平时的阅历重理性(思维)轻心灵训练和成长,那么很多决策和行动中理性认识的作用占主导。比如,生活中会面对“心灵选择”和“思维选择”冲突的局面,如果心灵的选择遭到打击、漠视,那么真我的“心灵成长”就会受挫,开始停止发育或者消退。此时,及时的心灵帮扶非常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尽量寻求“心灵(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减少痛苦的不良情绪,感受身心的愉悦,

如何从教育的角度获得良好的“心灵启蒙”和“心灵发展”。我曾经专门撰文一篇《启蒙和唤醒》,现摘抄一段“需要教师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畅想,需要教师用强大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带动学生持之以恒的信念和享受,需要教师用强大的独立思考带动学生思考的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拔高和梳理学生思维水平,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启蒙和唤醒学生的心灵沉睡。”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心灵对生命个体的认识与思维对生命个体的认识不同。前者,是真我。后者是通过思维的作用发现的而不是创造的。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推理出:心灵的感受、判断、选择与思维的感受、判断、选择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在家庭婚姻生活中,很多恋人在临近结婚的时候因为芝麻大的小事而分道扬镳。其实,双方的心灵并没有走到一起,只是迫于形势和社会环境的需要或者理性思考的需要两者才想走到一起。一旦出现双方的不合,心灵当中的不满意立刻就发挥作用,轻而易举的就分开了。

面对不良情绪,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策。比如,电视节目中有《金牌调解》等类似的节目,都是通过语言谈话,语言劝导、心理干预的鞥方式方法来疏导当事人的不良情绪。那最后问题能否解决呢?效果有多大呢?我来讨论第二层面的问题。


二、劝导的力量落脚点在哪?聊天记录中劝导方式有何不足?

我们首先看看“劝导”的意思:主要是指鼓励引导,规劝开导,耐心诱导。在支教岛的聊天记录里我们可以发现:在张女士提出问题后,大家纷纷劝导。越劝导反而张女士的看法更多,更广,更尖锐,更深刻。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应。这里不是全盘否定劝导的作用。而是说作用的确有限。基于第一部分的铺垫和分析。我们容易得出:“劝导”直接指向的不是“心灵”而是“思维(认识)”。就是说:大家通过诉说很多名人名言,至理名言来劝导(说教)、开导张女士。其实是在给她“洗脑”让她接受大家的观点和态度,或者说把张女士的视角引向大家所提供的角度。这是在谋求改变张女士的认识,并没有触动她的“心灵”。她的心灵感受原先是什么状态,当时是保持不变的。不能用说教代替“心灵启蒙”和“心灵成长”


第二、大家说了很多名人名言来劝导张女士。有一个很致命的不足就是,话语里面只有方向性引导,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抓手。比如,“请您引导孩子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您要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等等类似的语言中,只有方向,没有着手,没有远方,还是原状。这种只喊口号,不给办法的现象在教育界也很常见。比如,老师说,同学你上课要认真听讲。这句话看似在教育孩子,实则让孩子更迷糊。请反思一下:上课认真听讲这件事,什么是认真?认真到什么程度就合格?怎么样做才会认真?等等老师就没有下文了。再比如,学完新课后,老师要求: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背过哪些哪些?然后呢,怎么背诵,怎么记忆呢?就没有学习技术性指导了。剩下的记忆环节就是孩子们堵着耳朵,抱着脑袋,上气不接下气的读啊读。记忆过程的环节就没有老师的指导了。都是一个道理。那问题就来了,不良情绪该如何处理呢?


三、心灵和不良情绪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灵系统和其他系统共存于人的生命体中,与其他系统发生着互动作用。比如,心灵系统的能量来源一部分来自于消化系统(物质能量),一部分来自于思维系统(精神能量),当然也会来自于其他系统。我把心灵系统自身产生的能量叫做:“心灵能量.不良情绪是各个系统博弈的结果,如果出现各个系统作用的紊乱就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比如,口很饿了而坚持不喝水机会导致身心难受。


四.如何化解不良情绪?(网上的办法很多很多不在鳌述,总而言之最终表面上改良的是不良情绪,实则指向助其心灵成长)

五、为什么对李淑芳老师的回应会欣然接受?

首先让我们还原聊天记录并阅读一下我对张女士的调研回访

李淑芳 下午2:09@张钰婕 能说的详细些吗?具体哪所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

李淑芳 下午2:26@张钰婕 作为家长,很想听听您在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您觉得教师现在都有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李淑芳 下午2:57@张钰婕  这就是您生气的原因吗?

@李淑芳 我没生气,只是有感而发的!放心吧

李淑芳 下午3:17@张钰婕 您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太到位了:“社会风气不好的时候,就是大家都没做好自己该做的榜样”。所以,不仅仅是老师没做好榜样,大家都需要反思自己,对吗?

李淑芳 下午4:19@张钰婕  从您第一次拨打青岛市教育局有偿补课和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至今,我能够感受到您这个家长的进步和成长,在心里真心为您的进步和成长点赞我能够理解做为家长的您的苦衷,因为每一个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以后都会有您这样的心情,只是有的家长把这种不满埋在心里不说出来而已。所以,您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本身就是想解决问题的表现。这种做法值得再赞一次 您关注教育,为教育的现状着急,这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行为,值得表扬。正如大家上面交流中所说,我们大部分老师是好的,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关注胜过对自己的孩子。我说这些不是要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的害群之马。只是对这样的害群之马市教育局并不是如您所说置之不理,漠然视之,相反,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市教育局的重点工作。您想想看,前面您不是几次拨打过市教育局关于师德师风的举报电话吗?这怎么能说是漠然视之呢另外,本月,青岛市教育局正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614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鲁教师函[2016]12号)文件精神,在全市进行自查和调研,以查促改,以查促建。但是,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意志不坚定,心存侥幸,依然存在如您所说的败坏教育的行为。对这些执迷不悟的、违规违纪现象,市教育局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实行零容忍。对顶风而上,违规收受礼品的教师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生成不良影响的,学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当年不能正常增加薪级工资。所以,真诚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并欢迎您和其他家长的继续监督。


李老师的“爱”!

她凡是都讲“爱人”

她是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之后还是“爱人”为处世之道!跟我的信仰一致,所以我能接受!

以上是我对聊天记录的部分还原以及对张女士的调研回复。


下面我们从心灵成长的角度谈谈为何能够欣然接受?

从张女士的回复我们看到:一个“爱”字溢满字里行间。这里我要指出的是:“爱”就是心灵的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接纳现实,以此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情绪、意识、行为等。在这里,“爱”不是语言、行动、思想等其他系统的状态,就是特定的“心灵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的作用下,思考问题,作出判断和选择,以及作出相应的行动。这种状态也会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给人以心灵上的抚慰。


当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有不良情绪的人就缺乏“爱”,请注意:这里的“爱”同“爱心”不是一个意思。大家不要误会和夸张其意。

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心灵对生活的一些情况不肯接受,排斥一些不符合心灵感受的情况,我称这种心灵状态为“离弃”。无论上述的哪种状态,都与我们的思维无直接关系。

心灵(系统)作为我们生命个体客观存在的一个组成要素也有其自身产生和发育的阶段。我想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心灵也随之诞生,在生理系统,比如肌肉力量足够大时就会表达和表现心灵的感受和诉求。不管年量大小,随着其他系统的完善和配套,心灵系统也会逐步的完善和丰富,比如对待社会事务的感受、认识、判断都会有不同年龄的特点。如果我们能生活在具有“爱”的特征的成长环境中,那么一个幼稚的心灵会被“爱”的心灵和环境所养护,就像一粒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但是,现实的生活并非我们所理想化的,各种因素激荡,有优有劣。如果长期处于“离弃”的状态,比如单亲家庭的中孩子的成长往往具有典型性特征,这会导致“心灵扭曲”,会排斥生活,排斥现实,排斥别人的一言一行。反之,如果我们接纳现实,“爱”的状态就会萌芽、发育。

我们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离弃”到 “爱 ”的状态。


【加入微信公众号:zerenheshiming 赏阅精彩原创作品】

【点击下列标题链接,阅读推荐作品】

公众号主人简介

姜修亮:我与法国学者的一席谈

姜修亮:在文化激荡中激浊扬清

姜修亮:我的二胎时代

姜修亮:孩子成绩不好,该怎么办?

姜修亮:不必在意,洒脱一些

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诚信与生存

二两牛肉

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有理想你就年轻

姜修亮|分享与开学季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一)

姜修亮|聊聊林丹 李宗伟 谌龙之间的“三国演义”

姜修亮|人生几何,得准备几个拿得出手的故事

姜修亮|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深度)

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用尿取火对新教育的启发

姜修亮|不做背着很多书的驴子

姜修亮|给篡改者一条生路 给法治该有的空间

姜修亮|在义利两难中选择條荡心灵的尘埃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诚信缺失的诱因是人性的束缚和压制

姜修亮|再也不能这样教,再也不能这样学 (深度)

[家庭教育]谁是特级教师的女儿自杀背后的推手|姜修亮

姜修亮时评:对于“断臂乞丐”岂能拆穿了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