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航机务说...
7月3日,一枝花搞了个2023上半年问卷调查(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2023上半年国内航司员工满意度问卷调查
总共收集了近3000份问卷。近期会把所有问卷的调查结果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目前已经发了以下航司的调查结果:
7月16日:海航,1.48分!
7月21日:S航,调查结果!
7月24日:“请尊重员工!”
7月26日:山航,2.16分
7月30日:华夏,被多次整顿之后...
8月4日:国航,公布了
8月5日:海航地服、签派员、市场营销员工留言
8月9日:海航,行政人员说
8月10日:东航,下降了...
8月12日:川航,明显下降!但是...
8月15日:东航机务留言(1)
21、最大的分子公司,定检维修,分公司领导里没有一个真正了解定检维修的不容易,安全压力,生产压力,维修质量压力。觉得只要是个人,就能搞定检维修,这边层层加码,加工作量,出了问题,就会无能狂怒。
22、虹桥基地安排定检放行及维修人员已班组形式于2022年12月至今,统一打包去航线支援旺季保障,随航线车间做2休2(2月一轮换)。到航线各车间后,统一为维修人员,做一些重大拆装工作后,有些车间需要签卡,有些不需要。活做掉,工卡也签署的情况下,定检志愿人员无任何工时以及相应绩效。定检部对下给出3000元的绩效打包价。所有定检支援人员均认为该项支援工作及绩效分配极为不合理
23、我对局方有意见,不要光想着靠桥率满足旅客,但不顾机坪拖机繁忙消耗的时间。拖机消耗的时间终将占用维修检查的时间,这边时间多了,那边时间就少了。这对安全不利!
24、绩效包干,把每个月的绩效干到了一千多。提高标准,要求多,咱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行业必须要保安全,安全是基石。但是现在活越来越多,钱却越来越少。现在航班量已经接近饱和,绩效还是跟疫情一样拿着零点几的系数。
25、无休无止的几乎无作用的学习,同样的文件,东上云联要各看一遍,自己没有的机型也要看,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真正该学的147机型排队还遥遥无期,一年就送那么四五个人,排到我这个恐怕要2030年了。新员工已经两三年没见到了,断代严重。很基础的调岗还设置各种条件卡人,把授权给你让你干活,调岗?对不起,你不够资格。就算今年够了,明年变成什么样还说不好,可以说越来越没有干头了
26、质量和效率一定是矛盾的,不能既走形式主义,干啥都让带工单,又要求我们加班加点把工作干完出厂。薪酬实在是太低了,和别的公司一比都让人笑话。疫情期间还能理解,现在凭什么这么低,允许发这么低的工资,就要允许员工摆烂,没工资就没有责任心。
27、北京分公司,人才流失太严重,造成剩余人员工作强度严重加大。主要维护中联航的737NG,各种可有可无的工作指令,严重怀疑过度维护。在最近的一次绩效发放,大部分人质疑金额不透明,不公平
28、一线人员不足,安排的工作做不完,工时利用率并不是每次能到100%,但绩效二次分配是否能按工时多少来落实,导致存在活多钱少的原因。
29、为了所谓的靠桥率,整天拖飞机,我们能理解为了让旅客少坐摆渡车,但是有些桥位,5拖6,隔壁桥位对拖,真的是为了刷数据而拖,关键一个拖机,明明很空,机坪就让你等待着,起码一个小时,时间全部浪费了,一堆的工卡等着,晚班现在的强度越来越厉害,反馈根本没有什么用,年纪上来了,明显吃不消了,同样是上海,浦东和虹桥的绩效能相差一倍以上,活反而多了一倍,公司也好,基地也好,就是反正你也没地方去,就发你这点,能奈我何的态度,和你说按劳分配,最后没钱,全部打折,还打骨折,干活根本没有积极性了,还让我们应该当事业干,我不知道他怎么说的出口,我们是要养家糊口,不是奉献,质量的检查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就是有种为了整人而整人,现在的航线机务真的压力要到崩溃的地步,干活现在真的是只能靠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心撑着,但是真的怕哪天撑不动了
30、航班越飞越多,活儿越干越多。天天还是亏损亏损的,挣得还不一定比疫情的时候高。每天抓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纲上线使劲罚,而且疫情结束了各种开会培训没完没了,原来钉钉就可以现在就不行了么?一天天全耗在单位,根本做不了自己的事情
31、先说说过节费吧,过节费机务和股份不一个标准,因为已经独立出来,但你少就少吧,你不发钱,你发积分,按理说发积分也可以被理解,但用积分买的商品折合价格是市场价的1.5倍或者更高,这是几个意思?要么就别发,发了还要高价买特定商品,我不知道是这个商品进价就高还是因为什么环节有油水!太不合理了!关键还不是一次两次!
31、同样是一线机务,就个人了解到每月绩效情况:同岗级的每月绩效,定检比航线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航线的确辛苦,每个月固定的七八个夜班,但是定检每天有上班时间没下班时间,还随时要人处在待命状态,可能一个电话就要你进场上班,也并不轻松。同样是一线,希望公司能够一视同仁。
33、工作十多年,随着飞机运营的年头增加,活越干越多,人越干越少。公司还觉得机务这个活是个人都能干,按公司制定的各种规定,招进来的毕业生从新员工到能独立上手简单工作,大概要个三四年。有能力、有关系的成熟机务,辞职的辞职,调部门的调部门,人员已经开始有断档的趋势了,这大概也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再这样下去,维修质量出现问题也是早晚得事,作为一线机务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