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恶的科学》|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残酷行为的动因。

西蒙·巴伦·科恩 品卷一族
2024-12-10

从科学角度解释“恶”的行为——论孽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今今乐道的特点在于跨时空对话,所以音频部分的内容比文字多一些,精彩部分别错过哦。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恶的科学》这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究竟什么是恶,以及人类产生恶行的本质和根源是什么。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共情腐蚀”,并从多角度论证了人类恶行的根源正是因为“共情腐蚀”这个观点。

关于作者:

西蒙·巴伦·科恩,英国知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剑桥大学精神病理学教授和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科恩潜心研究共情长达30多年,出版过很多关于共情的经典著作,比如探讨共情认知的《心盲》,探讨共情情绪的《关键的区别》等。

学什么:

1、什么叫“共情腐蚀”?

2、人的恶性是如何发生的?

一、“共情腐蚀”的普遍性

小时候,作者科恩经常听爸爸给他讲二战的故事,这些故事经常让他毛骨悚然,他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会如此邪恶和残忍地对待同类。上大学后,科恩听生理学讲座,教授讲到,纳粹科学家为了研究人体对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在集中营里用真人做实验,虽然最后他们得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很显然,这种所谓的“科学研究”是严重违反人类的公序良俗的,这些“科学家”已经丧失了对同类最基本的同情心。

科恩听过这些故事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类会做出这些残酷的行为?从那时起,科恩就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展开了对于“恶”的科学研究,科恩认为,我们不能用恶本身去定义恶,要想定义恶,就需要一把标尺,这把标尺就是“共情”,而人之所以为恶是因为他的“共情回路”被关闭了,科恩把这种被关闭的“共情”称作“共情腐蚀”,并用“共情腐蚀”这个词来代替“恶”这个概念。

其实,“共情腐蚀”的现象不止出现在纳粹集中营中,它曾经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比如,在1915~1917年间,奥斯曼帝国对其境内的亚美尼亚基督徒进行了一场种族灭绝性质的大屠杀,这场由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造成了100万至150万人死亡;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窟,不但环境极度恶劣,犯罪率也特别高,经常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抢劫。甚至在超市里,抢劫犯为了抢夺前面排队女子手上的戒指,会用刀直接把那名女子的手指砍断,然后抢了戒指就跑,对于这种情况,周围的人都很麻木,很少有人主动站出来阻止,更别提见义勇为了。

无论是奥斯曼帝国的大屠杀,还是当街抢劫的罪犯,还有麻木不仁的看客,他们的共情回路肯定都是关闭的,在他们的眼里,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人都成了一个个没有生命的物品,他们不会与这些“物品”感同身受,换句话说,他们都已经陷入了“共情腐蚀”的“恶”的状态。

二、为什么人们的共情水平会有高低之分?

1.共情的概念

科恩给共情下的定义是:共情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理解别人的想法或感受,并用恰当的情绪来回应这些想法和感受。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到,共情其实包含了两个阶段,就是识别和反应,只有完成了共情的“识别和反应”两个阶段,才是一个完整的共情。

2.共情水平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状态

为了准确描述每个人的共情水平,科恩和同事们设计了一个“共情商数量表”,简称“EQ量表”。与“EQ量表”配套的是一系列问题,科恩为每个问题都设置了分数。答题结果的得分越高,表示被测试者的共情能力越强。通过对海量人群的测试,科恩团队绘制出了现代人的共情曲线,这是一条呈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形状是一个倒扣着的钟,两边低,中间高。这表明,共情水平极高和极低的人都是少数,我们大部分人的共情水平都处于中间地带。

3.共情的生理机制

科恩和同事们根据“共情商数量表”的测量结果,把共情能力值从低到高划分成了7个等级。

最低级的是0级,这类人完全没有共情能力。他们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也体会不到悔恨和内疚等情绪,他们是最有可能做出犯罪行为的人。然后是从1级到6级,共情能力逐级提升。第6级的人与第0级的人刚好相反,他们具备超凡的共情能力,在与他人相处时,他们总是非常关注对方的感受,随时送上关怀和支持。很多心理治疗师就是处于这个共情级别的人,他们能够从你的表情和语言敏锐地判断出你当前的情绪和状态,并给予你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与这类人相处时,你会觉得特别舒服。

科恩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处于什么层次,是由大脑中的共情回路决定的。借助大脑磁共振成像技术,科学家能够清晰地看到大脑中的哪些区域在共情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神经科学界的公认结论是,至少有10个相互关联的脑区参与了共情,科恩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共情回路”,其中有三个部分最为重要。

第一个部分是前额叶皮层,这个区域包含许多负责抽象思维的神经回路,能使我们集中注意力,它控制着人的反省能力;第二个部分是额下回,它能够帮助我们捕捉他人的情绪,这个部位越活跃,人的共情能力就越强;第三部分是杏仁核,它控制着人的学习能力和调控能力。

这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病变,都会严重影响人的共情能力,“共情腐蚀”严重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共情回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发生了功能性障碍。

三、失去共情能力的人会怎么样?

处于0级水平的共情被称为“零度共情”,这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零度共情”的人完全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也感受不到对方的情绪,更不知道自己给对方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零度共情”又可以分为负面类型和正面类型,两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典型表现,下面我们分别讲一讲。

首先说说“零度共情”的负面类型,负面类型的典型表现有三种,分别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自恋人格。

边缘型人格大约占总人口的2%左右,在自杀人群中的比例占到了33%;在进食障碍、酗酒和吸毒的人群里面,边缘型人格的人占到了50%以上。这类人的主要特征是害怕被抛弃,心中充满痛苦、孤独和憎恨,容易冲动,想要自我毁灭。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39岁的卡萝尔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非常悲惨。她从童年时期开始,她就对父母充满怨恨,觉得父母亏欠了她。成年以后,不管身边的人对她有多好,她都觉得别人亏欠她,只要有人跟她意见不同,她就认为对方是故意跟她作对。在亲密关系中,她总是怀疑恋人在撒谎,经常主动挑起争吵,甚至激怒对方来打自己,可是转眼间她又抱住恋人,让对方保证永远不要离开她。在亲子关系中,卡萝尔只顾自己的需求,只要孩子不听话,她就会打骂孩子,发完脾气后,卡萝尔会摔门而出,跟朋友玩一整天,回到家后,她要等孩子们主动过来跟她道歉。

形成这种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童年经历会影响孩子的脑部发育,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卡萝尔从童年时期就受到母亲的忽视和虐待,这让她感觉自己被抛弃了,所以她长大以后就特别害怕被抛弃,她一直在寻找安全感,寻找被爱。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那样,“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负面类型的第二种典型表现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种人会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他们常常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特别爱撒谎,脾气暴躁,有攻击性,没有责任感,而且不知悔改,大约15%的刑事罪犯是反社会型人格。

28岁的保罗因为杀人而入狱,他杀人的理由居然是怀疑受到对方的挑衅。事发当天保罗一个人在酒吧里喝酒,他发现对面有个男人看了他一眼,于是保罗走过去问:“你为什么老盯着我?”

对方解释说:“我没有盯着你,我只是看看这家酒吧的装修。”

没想到对方的这个回答激怒了保罗,他觉得对方是在挑衅。于是他拿起身旁的一个啤酒瓶,在吧台上敲碎后,把手上的半截酒瓶插进了对方的面部。即使进了警察局,保罗也对自己的行为毫不后悔,他拒绝认罪,面对律师的质问,保罗说,他的行为只是“正当防卫”。

保罗显然是一个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他完全忽视别人的权利,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在侵犯了别人之后,也完全不会感到内疚。这种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是童年时期遭到过父母的拒绝,导致孩子产生极度的愤怒和怨恨。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无法对抗父母的力量把这股怒火发泄出来。于是在他成长的岁月里,这股怒火慢慢累积下来,就像高压锅里面的蒸汽,到了青春期和成年期再发泄出来,所以这类人成年后很容易变成暴力分子。

负面类型的第三种典型表现是自恋人格。这一类型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因为缺乏共情能力,他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看不到别人的欲望,时时刻刻都觉得别人对他的关注不够。这种人的主要表现是自我感觉良好,自觉高人一等,稍不如意,就认为对方是慢待了自己。

自恋人格虽然缺乏共情,在言语和行为上会冒犯别人,但一般不会做出残忍的行为。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人际关系是双向的。

以上讲了零度共情的负面类型,接下来我们再讲讲正面类型。

科恩指出,不是所有的零度共情都是负面的,它也可以是正面的。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52岁的迈克尔经常因为说话冒犯别人而被工作单位开除,但他完全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觉得自己只是说了真话而已。迈克尔其实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他使用冷冰冰毫无人情味的表达方式只是因为他确实理解不了别人的感受。

迈克尔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生活规则。他对家里面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都有固定的要求,除了自己需要遵守规则,他还要求身边的人也要遵守这套规则。他不喜欢社交,经常一个人跑到图书馆去读书,他虽然读不懂其他人,也就是共情的认知部分出了问题,但是认知的情感部分是完好的。因此当他了解到某些人正在遭受痛苦时,他也会感到难受,并且希望帮助对方。

零度共情正面类型的人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也可以称他们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他们共情回路的所有环节几乎都不够活跃,但是他们的系统化能力非常强。系统是指任何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变化。系统化是指一个人分析变化的模式,从中发现事物原理的能力。如果系统化可以分层次的话,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处于系统化机制的最高层级,只要处于清醒状态,他们每一刻都在做系统化的处理。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变化,因为情绪是最没有规律的东西,也是最容易变化的,所以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来说,他们对情绪不感兴趣。他们习惯依据事实来作出判断,崇尚真理,自觉成为道德的维护者,不会去违反规则。

这些人往往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一批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物理、数学、化学等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他们非凡的系统化能力并不断地探索自然,我们今天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美好和便利。

结语

以上就是《恶的科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学等科学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人类做出残酷行为的原因,提出了“共情腐蚀”的概念,并对“零度共情”现象做了深入分析,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人类“恶行”背后的科学原理。

共情能力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独有能力,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不注重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成人社会里,成功往往只与赚钱能力有关,而少有人关注共情的话题。然而共情却是如此的重要,就像作者科恩在书中说的:“只要世界的这些角落还有一天没有实现共情,就会有更多人失去生命。”

人类只有对同伴充满共情,才会产生悲悯之心,残忍的行为才会离我们远去。

【编辑:月亮猫】

相关内容

《奥斯维辛》|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

《黑旗》|深入了恐怖主义大本营——ISIS。

《恶血》|用一连串谎言堆积起来的商业帝国,迟早有覆灭的一天。

《黑帮的逻辑》|在美国,帮派依靠精密组织、成文规章来规范监狱黑市、衡囚徒与狱警之间的矛盾。

《蜜蜂的寓言》|如何发挥人性恶德的优势,结出公共利益的善果。

《刀锋》|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恶和不幸?

《人性中的善与恶》|[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去帮助或伤害他人?

《平常的恶》|如何建立起健全的善恶观?

【诺奖文学】《失明症漫记》(下)|在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之间,人们到底会选择什么?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人类为什么会无端作恶?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拉丁美洲贫穷的根源,就在于殖民主义的残暴掠夺。

《断臂上的花朵》|为什么说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如何利用镜像神经元指导生活?

《社交天性》|如何更有效地从事社交活动?

《企鹅与怪兽》|互联网时代的合作、共享与创新模式。

上次推送内容:

《懂得爱》|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成长?

【严选好书】我,95后,居然被同事孤立了。

《让创意更有黏性》(萌版)|如何让投资人对你的创意一见钟情?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十九)开高后的应对(二)

本次推送:

《恶的科学》|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残酷行为的动因。

【严选好书】用户运营≠陪聊客服。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萌版)|创业者如何发明一款有用的产品?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二十)开高后的应对(三)

下次推送:

【寓言小说】《光明共和国》|孩子们创造的文明为什么让成人恐惧?

【严选好书】你眼中的高端品牌阿玛尼衣服竟然也不达标。

《浪潮之巅》(萌版)|公司怎样才能不从技术革命的浪尖跌落?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二十一)软出牌的战术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