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雨滴前奏曲》丨连绵不断的雨滴声,好像他多愁善感的心灵跳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19seow89&width=500&height=375&auto=0Eric Lu - Prelude Op. 28, No. 15
肖邦《雨滴前奏曲》作曲技法研究
《雨滴前奏曲》(Prelude Op. 28, No. 15)是肖邦前奏曲第15首,也是著名代表作之一,是广为人知、意义深远的。在大型音乐会、演奏会中演奏频率最高的一首。曲目表达了作者悲凉、忧郁、寂寞的音乐情境。论文从前奏曲的概念入手,引出创作背景,分析《雨滴前奏曲》的谱例及主题动机,结合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特点划分出曲式结构,最终从作曲技法去分析其作品,即从乐汇、动机、乐段、和声、创作手法等去论证其特点,从而与主题遥相呼应、主旨统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98d2w231&width=500&height=375&auto=0Valentina Igoshina - Prelude Op. 28, No. 15
一、作曲家简介及前奏曲的概念
肖邦,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849年在法国巴黎逝世,早年就读于华沙音乐学院,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独具特质的音乐艺术家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在19岁的时候就独创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1831年到法国,与著名作曲家李斯特相识,并又结识了小说家乔治·桑,肖邦的灵感在这个时候突然被激发了,创作了很多体裁的音乐作品,有前奏曲、幻想曲、夜曲、舞曲、谐谑曲、即兴曲、奏鸣曲等,著名代表作有《肖邦前奏曲集》、《波兰舞曲》、《肖邦革命练习曲》、《离别》等。
“前奏曲是一种通常供乐器演奏的乐曲,或者为后面的作品作引导,或者独立成篇。前奏曲起初是乐师们为调式或检查乐器是否合调而即兴创作的乐曲。以随着人们对器乐曲的喜爱,它才作为一种正式的乐曲出现。它并没用固定的形式,有时候近于幻想曲或者托卡塔舞曲,不过始终保留了即兴创作的风格。”——1、聆听肖邦,追忆悲情丨肖邦24前奏曲初步解读;2、傅聪谈肖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丨整个前奏曲都笼罩在卡珊德拉的预言里头
二、创作背景及创作思路
《雨滴前奏曲》是肖邦前奏曲集中的第十五首,是1938年冬天肖邦与法国文学家乔治·桑同在玛略卡岛养病期间写成的。当时他们住在同一所修道院里,寒冷的冬天阴雨绵绵,肖邦因病心情也十分不佳。乐曲自始自终用一个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降A低音伴奏衬托着,好像连绵不断的雨滴声,仿佛是肖邦那敏感多愁的心灵的律动,因此被人称此曲为《雨滴前奏曲》。肖邦在静养的过程中,当时的感情也出现危机,心情十分复杂,内心无比燥热。因此创作的灵感就在这一时刻爆发的,乐曲的音调起伏就是内心所想,和声织体的展现、传统和声的模拟一系列的特征就在乐曲中体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38a1eepk&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云迪 - Prelude Op. 28, No. 15
三、作曲技法
(一)主题
在一首音乐作品中能够把握其性能及音乐情绪、性格面貌的创作思路称为主题。《雨滴前奏曲》旋律的第一小节到第四小节就是A部分主题的映衬和展示。它主要通过旋律、音色、力度、速度、和声、调性等音乐语言来体现的,上下起伏的旋律音调,四度音程的控制,上行时成音阶形状,对称均衡的4小节乐句,节拍违背了强弱规律,是以弱拍进入主题,左手都是围绕一个“A”音调进行和弦分解,踏板对旋律起到色彩性的变化,清晰明亮,进一步加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体现了动机的关键性。左手采用八分音符分解和弦织体和向心式的作曲技法,模拟的是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在和弦分解钢琴伴奏陪衬下使音响清脆清新,秀丽的雨滴映入眼睑,如歌的旋律高贵而宁静。旋律发展上下行交替、起伏悠长,波澜广阔,衬托出作曲家的思想意境。由主调进行到属调回到主调迂回婉转,再现功能隐约可见,并且第一乐段每个乐句用7连音加以过渡衔接,使旋律连贯又不失韵味。
B部分的主题通过对比呈示于听众,第28小节到第31小节是B部分的主题动机,音调特别,与A部分的材料截然相反,它是围绕主旨A音展开和弦分解,高音区运用了同一反复、节奏重复的创作手法,低声部成“duo、re、mi、re”,与第29小节的“re、mi、fa、mi”形成一种二度模进,中间声部亦如此。
(二)和声思维
和声就是多个和音结合在一起的连续进行。和声可以增加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增添声音效果和感情基调,在钢琴作品中起伴奏功能的时候,好的效果非常明显。在和声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是和弦,有三度叠置起来的三个音叫三和弦,四个音的叫七和弦。在旋律配置上安排什么样的和弦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肖邦这首作品天生具有重情绪化和个性化的浪漫主义气质,以传统功能和声为主,强调的是功能化进程,聆听到的是民族特色音调和新颖的和声音响,聆听到的是波澜壮阔、情感激越散发出清新明快的雨滴声。同时采用了功能和声及转调离调的方式使音乐步步推进,丰富音色。和声离不开功能,肖邦在整首乐曲中几乎以正格、变格进行为主,由主调运行到属调,或者由主调进行到下属调,四、五度协和音程反复出现。在第一部分A和第二部分B中出现了对比,采用了转调离调的作曲手法使调性改变,音乐情绪和音色急速转折,形成新的音乐主题,副属和弦的定位,重属和弦的冷静思考,表现了作者在这一时期新的对比、新的材料和新的音乐情绪。
(三)曲式
《雨滴前奏曲》是属于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基本图示划分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1-27小节),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第一部分是重复变化型两句式乐段,由2个4小节方整型乐句所构成。B段也是一个乐段,属于并置型对比中段,利用一些较新的主题材料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转调、离调、和声、调性对置、音乐织体的手法进行对比,旋律非常紧凑,十分集中。第十三小节和弦、旋律再现,与前面主题部基本相同,是对呈示部音乐主题的回归,节奏、不快不慢的速度、和声、伴奏的织体这些丰富的音乐语言等几乎没有变化,由两个相同材料形成的变化重复乐段。唯一在七连音上有所区别,曲调装饰加花形成音乐高潮,最后落在降E上,以典型的调式开放型而收束。旋律线条呈降低趋势,不断回落,肖邦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心中所想之事总得不到满意答卷的生动素描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二部分(28-75小节),并列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原样重复的两句式乐段,由2个16小节方整型乐句所构成。A段是第二部分的陈述部分,也属于稳定的陈述型乐段,乐思材料单一、完整,和声简单单纯,乐句结构呈16小节规整型和匀称型。采用了转调和伴奏织体的创新形式,使音乐情绪和性格产生重大的转变。B部分(60-75小节),是不带再现的对比中段。力度上弱奏开始,通过柱式和弦层层推进,极难弹奏的基础旋律线条,手指力度的展演,均匀平衡的音符描绘得绘声绘色。在创造手法上,#B是升高第Ⅶ级的特性变化音,由低音声部过渡为高音声部,之后采用离调作曲技法,音响较沉重激动,作曲家心情烦闷、内心不平静的思想境界再次展现。围绕在#G音的动机进行发展,使前后密切配合,天衣无缝。伴奏织体由四分音符转变成附点二分音符,以及在快结束的时候,低音采用部分二分音符变音及附点二分音符,最后用同主音调式交替的高级手法进入再现部的属调等待,使乐曲达到了高潮。
第三部分(76-89小节),乐段加coda结构,呈示部缩减重复。它可以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采用的是重复变化主旨的手法,使音乐恢复宁静,但作者内心的雨滴仍敲打在地上,唯一不同之处是第一乐句结束处七连音换成了十连音,以十连音的形式连接第二乐句,出现了两小节的主题映衬,逐步演变,使音乐素材更精练、更准确,主题思想更集中。最终加强了音乐严谨性,主旨完整性。之后就是尾声,慢慢消失,韵味无穷。
(四)调式
在一首以7个音为主旨的旋律中,围绕一个中心音进行展开所形成的一种体系就称为调式。调式的范围很广,有传统大小调式、民族调式、中古调式、离调转调等类别,作曲家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体现当时的情怀,必然以传统大小调为主。旋律中的调式调性决定了作品是否完整终结?这些都是调式的重大意义。无调性的作品,振动是没有规则的,也没有主音支持的,比如西方二十世纪的序列音乐等。
第一部分在A乐段收束部分落在了降D主音上,是调式收拢型的,停留在主调的完全终止上。乐句结构呈4小节规整型和匀称型。调式功能由主调进行到属调回到主调。大小调性明朗,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是降D大调,旋律发展到第9小节是B部分,利用一连串的离调,音色的变化透入心底,不断地打断心理的矛盾,交错起来的一些烦心,使音乐可塑性更强,和弦色彩及变音发生改变,因此变为降G大调。17小节后再现主题,调性回归。最后主音落在降E上,属于调式开放。
第二部分是庄严神圣的圣咏音调,节奏规则固定不变。利用主旋律低声部来敲打作曲家的神经,构成了阴森恐怖的葬礼进行曲的形象,更是形成了音乐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体现了此刻最核心的音乐动机。第一乐段收束部分落在了升C主调的主音上,是调式收拢型的,停留在主调的完全终止上。旋律从开始就进入了降C小调,音调移至左手,右手持续音#g,不断重复,与前面第一部分比较,主题变化形成了一种对比模仿淅淅沥沥的雨滴声,是敲打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特别是低音部分浑厚而笨重的主旋律,像和尚念经一样延绵不断的“suo“的持续,衬托出作曲家内心无比的心烦与焦虑。调式功能由主调进行到属调又回到主调,比较单一、单纯。
第三部分从同主音调替换降A到主音降D,因此从降D开始重复乐曲的音乐主旨,也就是再现部。和弦主调-属调-主调,典型的浪漫主义和弦色彩,典型的正格终止,落在降D和弦上,以调式收拢收束。
四、结语
肖邦这首《雨滴前奏曲》是前奏曲集中的第15首,它不同于其它的前奏曲,它是以优美的旋律音色为追求目标,把旋律部分弹得富有歌唱性,那是真心实意的、是发自肺腑的。篇幅虽然很短小,思想内涵却丰富而深刻,而且作曲技巧既强大也很娴熟。它之所以能广泛流传至今,最有魅力的、用迷人的曲调扣住了人的内心世界,使欣赏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犹如“雨滴”般的固定音。肖邦在这首前奏曲中也采用了一些装饰音(倚音),体现了传统中夹杂着创新,其快速灵活、激动奔放就是此阶段的特点。因此如果没有肖邦,19世纪下半叶的优秀成果是较难实现的。因此我们要研究肖邦优秀的作曲技法,在钢琴乐曲创作的道路上有所突破,凝聚自己的音乐风格,在中国音乐创作上有所成就。
本文作者冯建华,原载《音乐时空》,2014年第三期;往期肖邦:1、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一)丨最早留下录音的三位钢琴家丨普兰特丨普尼奥丨米查洛夫斯基;2、俄国钢琴家帕赫曼丨常在钢琴底下寻找弹错的音符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二);3、波兰总统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丨他将肖邦作品中浪漫主义的内涵提升到无以复加的极致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三)4、波兰钢琴家弗里德曼丨他永远将Rubato用于音乐最必要的节骨眼上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四);5、钢琴家戈多夫斯基丨他推进了钢琴演奏的极限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五);6、钢琴家罗森塔尔丨师从李斯特肖邦专家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六);7、作为教师的肖邦如何教学生弹琴丨肖邦说:“要学会通过音乐的要求寻找到正确的触键方式,一切要以声音的‘连’和歌唱性作为前提。” 8、肖邦说:“必须让每个音符歌唱起来!”丨没有肖邦,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将难以想像丨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个乐思都有其独特魅力!9、肖邦钢琴教学初探丨“你必须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引导他们更集中地思考、更多地动脑筋而非只动手指”;10、著名钢琴家谈肖邦(上)丨霍洛维茨丨怀尔德丨瓦萨里丨“肖邦的体重从来不超过九十几磅,可谱上的肖邦绝不是一个只有九十几磅体重的人。” 11、著名钢琴家谈肖邦(下)丨阿劳等丨除了肖邦没人能在两分钟里表达那么多东西丨除了肖邦还有谁能在那么短小篇幅内创造如此丰富的感情世界!12、缪勒丨和肖邦学琴日记丨朴实无华最难求丨肖邦的体内燃烧着一股艺术圣火。他所讲的每句话都令人赞叹、催人奋进。丨荐书《学生眼中的肖邦》;13、张昊辰11岁在香港演奏肖邦丨格拉夫曼的中国弟子演奏视频丨张昊辰访谈丨舒曼音乐很掏心,李斯特则比较骚。肖邦有特有的高贵,他不滥情;14、“夜曲”的继承与发展丨从菲尔德到肖邦;15、肖邦夜曲为何不能用优美的夜景和简单的忧郁来概括?16、学会在想象中演奏肖邦《革命》练习曲(Étude Op. 10, No. 12);17、想要把握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精神,可以从他当时的生活现状获得最为真实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