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核酸类(mRNA)疫苗企业再盘点!(截止2022年6月)

佰傲谷 细胞基因疗法 2022-12-21

细疫苗的进化史,不难发现自1796年接种牛痘开始,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疫苗从第一代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开始,由于免疫原性较差和存在一定毒性,第二代亚单位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应运而生,其特异性强、副作用少,免疫原性仍较低,并需要佐剂合用。

如今,第三代疫苗开始崭露头角,其在疗效、研发速度、生产的可拓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特异性更强,有效性更高,储存更简易。

目前国内在mRNA和DNA技术上正不断推进,加快追赶国外同行,目前约有近40家企业伸向核酸类疫苗领域,谁将是这场角逐中的佼佼者?


来源:佰傲谷小编整理

注:部分核酸类疫苗开发企业暂未列入


排名不分先后



尧唐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mRNA体内递送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开发CRISPR-Cas和碱基编辑工具,以及对新一代mRNA生产平台和LNP组装工艺进行创新性改进,开发针对遗传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

自2021年基因编辑代表公司 Intellia Therapeutics 宣布,其体内基因编辑项目成功治疗六位严重罕见遗传疾病患者后,体外编辑转向体内编辑这一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尧唐正布局将体内基因编辑与LNP递送系统相结合,将反复给药变为一次治疗,并于2022年2月25日获得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深信成立于2019年,是国际范围内少数掌握核心脂质体底层设计技术的公司之一,主要专注于mRNA技术及LNP递送技术,从事预防性和治疗性新型疫苗及药物的开发。创始人李林鲜曾师从mRNA领域全球顶尖学者、Moderna技术创始人 Robert Langer 教授。深信围绕mRNA及LNP技术平台已申请多项专利,并布局多条研发管线,部分管线即将完成临床前试验工作。2022年3月28日,深信生物宣布完成了1.2亿美元B轮融资。



2019年嘉晨西海成立,作为国内mRNA行业中工业经验尤其是CMC方面经验领先的一家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mRNA平台的创新型药物,在递送载体方面,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给药方式的数个LNP,在非LNP的新型递送载体研发领域也拥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同时适合于自复制mRNA和传统非复制型mRNA产品的开发。

2021年2月1日获得1亿人民币A轮融资,先后与欧林生物、天境生物、民海生物、君实生物展开项目合作,其与民海生物联合开展的mRNA新冠疫苗研发,目前已完成奥密克戎疫苗及多价疫苗的免疫效果验证评价工作。近日,其自主研发全球首款 First-in-Class 自复制 mRNA 癌症治疗药物 JCXH-211 已获FDA IND I 期注册临床试验批件,除此之外,还有多个候选肿瘤治疗药物和传染病疫苗在临床申报阶段。



2020年成立的云顶新耀于同年10月完成34.95亿港元的IPO轮融资,并于去年9月引进Providence公司mRNA疫苗PTX-COVID19-B在大中华区、东南亚、巴基斯坦等亚洲新兴市场的权益,并授权使用其平台在全球范围开发mRNA产品,目前PTX-COVID19-B正处于全球Ⅱ期阶段。2022年4月7日,云顶新耀宣布携手华润医药,拟成立一家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mRNA疫苗的独立公司。


艾博生物


2019年成立的艾博是一家专注于mRNA药物研发的临床期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拥有业界领先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和纳米递送技术平台,并凭借自主创新的mRNA技术平台,加速新冠疫苗系列产品的临床开发和扩充丰富肿瘤治疗领域管线。

去年7月,艾博生物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沃森生物共同研制新型冠状病毒冻干脂质纳米颗粒mRNA疫苗(ARCoV),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mRNA新冠疫苗并进入III期临床的公司,其用于评价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接种新冠mRNA疫苗也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此外,其他管线如带状疱疹mRNA疫苗也将进入IND阶段,艾博已于2021年11月30日完成3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


来源:艾博生物官网


艾美疫苗


2021年5月31日,艾美完成收购丽凡达,加快了艾美在mRNA传染病疫苗及mRNA产品上的研究布局,也加速了丽凡达产业化进程,目前产品管线包括传染病疫苗、肿瘤疫苗、罕见病及其他蛋白缺陷类疾病等,目前mRNA狂犬疫苗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丽凡达生物自 2017 年正式投入 mRNA 产品研发, 目前拥有自主 mRNA 生产和药物递送技术平台,2022年3月艾美(丽凡达)在研mRNA新冠疫苗已进入临床II期,是国内仅有的3个 mRNA 新冠疫苗临床批件之一。


来源:艾美疫苗官网


康希诺生物


康希诺从事高质量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是国内领先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建立了基于病毒载体技术、合成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mRNA技术和制剂及给药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平台。2021年2月,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更有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以及两款多糖结合疫苗美奈喜®和曼海欣®获批上市。

4月4日,公司与加拿大Precision NanoSystem 合作开发的在研新冠状mRNA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是针对现有变异株有更好保护效果、广谱性更强的新一代疫苗。


来源:康希诺官网,佰傲谷小编绘制


沃森生物


2021年7月,沃森在中国临床试验网登记了一项mRNA疫苗ARCoVaX(ARCoV)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在18周岁及以上人群中接种的保护效力、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此举有望打破欧美对mRNA疫苗的垄断。目前,沃森生物和艾博生物联合开发的mRNA疫苗 ARCoVaX,全球和国内均已进入 III 期临床,即将具备约4亿剂的年产能。

2022年 2月8 日,CEPI、泽润生物、沃森生物共同宣布CEPI将向泽润生物和沃森生物提供815万美元的新一轮资助,用于支持即将在马里开展的包括新冠原型株和广谱变异株疫苗I/II期临床试验。


来源:沃森生物官网


艾棣维欣


艾棣维欣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王宾博士曾在DNA疫苗之父David B. Weiner教授实验室工作。2021年3月26日获得6600万美元融资,同年4月底,艾棣维欣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显示目前有3款DNA疫苗在研。

艾棣维欣和美国Inovio公司联合研发的DNA疫苗INO-4800于2021 年 6 月进入全球Ⅲ期临床试验,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这是我国第一款获批进入临床的预防性DNA疫苗,可能会成为有史以来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人用DNA疫苗。艾棣维欣将拥有在亚洲国家商业化Inovio新冠DNA疫苗的权益,目前已建立符合 GMP 标准的大规模 DNA 疫苗生产基地。


来源:新浪财经


斯微生物


2016年斯微在上海成立,首次将mRNA药物及高端纳米制剂平台带入中国,并是国内率先建立IVT-mRNA平台的公司之一。基于自身的mRNA合成平台和LPP纳米递送平台,并利用内部生物信息学团队开发的算法,预测出能够引起强免疫应答的多条新生抗原,管线已同步至肿瘤免疫、传染病预防、mRNA诱导干细胞等领域,并于2021 年 5 底完成 C+轮融资用于mRNA药物研发。

斯微目前已和三家国内三甲级医院开展临床实验,验证编码新生抗原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的安全性和疗效。2022年2月其研发的编码新生抗原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在澳大利亚取得了正式伦理批件,宣告正式进入海外注册临床I期阶段,这在中国和亚洲地区均为第一,其针对变异株的二代新冠 mRNA 疫苗目前已在东南亚获批临床。


来源:斯微生物官网


石药集团


2022年4月3日,石药宣布了其自主研发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mRNA疫苗SYS6006,获得NMPA批准,基于其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开展在中国的临床研究。

其在开发mRNA疫苗之前,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体技术平台,并产出4个新药产品,该技术平台已应用到mRNA疫苗研发中。同时,公司对mRNA技术的关键生产原料和辅料实现了内化生产和国产化替代,可满足大规模产能供应需求。


来源:石药集团官网


圆因生物


圆因成立于2021年4月,由国内知名专家和资深海归博士组建团队创立,并于2021年11月29日获得1亿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2022年4月27日,圆因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155.88万人民币增加至215.64万人民币,增幅38.34%。

公司专注于circRNA技术在创新药物和疗法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建立丰富的预防性和治疗性新药产品管线,致力于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疾病需求。近日,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首次报道了circRNA 疫苗技术平台,并于今年3月31日在Cell上作为通讯作者发表《抗 SARS-CoV-2 及其新变种的环状 RNA 疫苗》。

该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circRNA疫苗,可对抗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多种新冠变异株,并提供新的加强针选择,为控制新冠疫情提供了新的疫苗研发及接种策略。


来源:Cell,圆因生物官网


蓝鹊生物


2019年蓝鹊在上海建立,拥有成熟完善的“一步式”的mRNA药物开发“RNApeutics”平台,该平台包括: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提高成药性的mRNA序列优化平台RNAce,优化递送系统的RNAGo平台,最先进的mRNA药物CMC工艺优化平台RNArm以及亚洲唯一全产业链自主原料平台RNAmed,完整覆盖mRNA从设计到成药的各个阶段,保证了mRNA药物开发每一生产链都只需极低的成本,并已生产出用于加帽、加尾和序列优化的核心原料,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出目标mRNA。2022年2月,蓝鹊生物与复旦大学、沃森生物已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

来源:蓝鹊生物官网


阿格纳生物


阿格纳是一家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创办的生物医药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alPET肝靶向技术和LNP递送技术。公司以“RNAi和mRNA技术”为核心,开发一系列RNA药物与mRNA疫苗,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设了先进的年产可达4亿支以上的mRNA疫苗生产线。

2022年1月10日,阿格纳与锐博研发的广州首个获批临床批件的针对预防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已于近期在成都正式启动Ⅱ期临床试验。




瑞吉生物掌握了载体递送和非载体递送两大技术平台,是全球少数具备多种配体介导的mRNA递送平台和相关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其创造性开发通过配体介导的mRNA非载体递送平台,直接对mRNA本身进行修饰,实现高效递送,并可常温储运,拓展了mRNA生物制品的应用领域。扎实的技术积累让公司在今年年初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目前,瑞吉生物正深入布局了传染病mRNA疫苗、肿瘤免疫治疗、蛋白质替代疗法三大领域,其与瑞科生物成立的合资公司“武汉瑞科吉生物”聚合双方优势,着力展开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体mRNA疫苗R520A合作,预计今年上半年冻干剂型mRNA新冠疫苗将递交临床申请。



达冕生物专注于发现和开发基于mRNA疗法和疫苗的生物制药公司,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建立mRNA疫苗和药物研发平台,用以满足存在巨大医疗需求的领域,并于近期完成约2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中美瑞康是一家2016年在江苏成立的初创型新药研发企业,致力于研发以“RNA激活(RNAa)”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药与疾病治疗方法。RNAa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内源性基因激活并已进入临床验证的颠覆性技术, 有望填补现有靶向治疗药物只能抑制靶基因靶蛋白表达的巨大空白。继2021年2月完成1.2亿元A轮融资后,2022年1月27日中美瑞康再次传出好消息,宣布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



澄实生物是一家专注mRNA疫苗算法和LNP剂型研究,在其拥有自主专利权的LNP剂型技术平台上研发、生产mRNA抗肿瘤新生抗原药物。自主搭建的三级算法架构在国内研发体系中较为稀缺,是一家具备研发差异化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其不同于Arbutus和Moderna的非磷脂LNP剂型体系,能保证其mRNA疫苗绕过外企的专利布局制约。



启辰生生物2015年在北京成立,公司由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团队创立,专注于mRNA核酸药物及相关产业链技术的创新研发,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全资子公司启辰生生物科技位于珠海金湾区。

公司采用以mRNA为核心,负载免疫细胞以及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实现体内递送的一体两翼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生物创新的头部企业,2021年5月31日获得数亿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



嘉译生物成立于2021年11月,公司专注于mRNA技术平台的创新性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涵盖生物制药开发过程的所有主要环节,均在全球和美国著名大学疫苗中心,跨国医药(疫苗)企业,美国医药监管机构研究和工作10-20年以上,具有成功的疫苗和生物医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验。

公司成立即获国内顶级基金青睐,于2021年12月完成天使轮融资, 早期致力于针对病毒传染性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生物医药产品的的研发。


环码生物


上海环码成立于2021年6月,由在RNA领域深耕多年的科学家团队所创立,是一家专注于circRNA核酸药物开发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主要开发传染病疫苗、个性化肿瘤疫苗、蛋白替换疗法以及免疫疗法。2021年6月完成由凯泰资本和杏泽资本共同领投的千万美元级别天使轮融资,并于2021年12月获得 2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科学创始人王泽峰教授在环状RNA调控机制和工程化应用方面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共同创始人CTO杨赟博士在RNA体外环化和环状RNA翻译效率调控等方面具有多年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经验。目前,circRNA已初步体现出许多优于线性RNA的独特优势,未来前景可期。


阿法纳生物


2022年4月13日,阿法纳公司与安科生物开展合作,就阿法纳开发的“新冠奥密克戎等突变株mRNA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及市场销售等方面开展排他性合作。目前已完成药学及药效性研究等,正进行安全性评价实验,拟于近期联合向NMPA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并凭借安科生物药品产业化优势最终实现产品上市。


美诺恒康


美诺恒康2013年初创时主营外包服务,于2018年开始转战研发mRNA肿瘤疫苗,主要应用于胰腺癌、直肠癌和肝癌等领域。疫情期间,也积极开展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研发工作。

与 Moderna 和 BioNTech开发的个性化疫苗不同,美诺恒康是从肿瘤相关抗原(TAA)寻找靶点,开发通用治疗型疫苗。2020年4月,清大明韵与美诺恒康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分两批先后注资超5000万元投入到美诺恒康的mRNA肿瘤疫苗研发项目中。


厚存纳米


厚存纳米致力于建设纳米递送、mRNA合成、疫苗转化三大平台,是国内较早专注于mRNA纳米递送、mRNA病毒疫苗、mRNA肿瘤疫苗药物研发的企业。其自主创新研发的LLLRNA纳米递送技术可应用于包括肿瘤疫苗、CAR-T疗法、传染性疾病疫苗、罕见病治疗、基因编辑等,目前主要有HPV疫苗、流感疫苗、KRAS疫苗、狂犬疫苗及新冠疫苗五条研发管线。

其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已摸清mRNA体外合成的技术路线,并完成裸鼠体内的表达效果验证,后续将借助香港大学等平台,进一步推动新冠mRNA疫苗研发。


传信生物


传信成立于2021年4月,致力于RNA药物的商业化开发,公司通过引进全球领先的LNP递送技术,建立完整的mRNA药物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体系,快速开发新型传染病和肿瘤mRNA疫苗,后续将开发新一代核酸递送技术,拓展RNA药物在靶向治疗和蛋白补充疗法等领域的应用。2022年1月1日获得天使轮融资。


震旦鼎泰


公司于2013年由分子疫苗学领域专家于继云教授和李忠明教授联合创立,是一家拥有自主创新的ipDNA高效免疫DNA疫苗技术平台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在DNA疫苗高效递送方面融合了传统DNA疫苗和mRNA疫苗的双重优势,无需添加mRNA疫苗所必需的脂质类生物材料等成份,利于减小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公司目前管线有广谱肿瘤、乙肝和结核治疗性疫苗以及广谱新冠疫苗等。已于2020年7月初生产出第一批符合人用标准的疫苗样品,其中广谱肿瘤治疗性疫苗和新冠抗变异长效通用疫苗均计划于2022年申报IND。


近邻生物


近邻生物成立于 2020 年 3 月,并于2021年7月1000万人民币的种子轮融资,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mRNA 高通量合成平台以及 mRNA 递送技术,致力于 mRNA 领域药物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



海昶生物由前FDA高级审评专家赵孝斌博士创立的一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全球知识产权专注从事mRNA疫苗、小核酸(siRNA、miRNA)药物递送、脂质体等纳米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药物递送系统开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产品管线覆盖抗感染、抗肿瘤、镇痛和罕见病等领域。


总结


另有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进入行政审批阶段,以及通过对外合作方式启动mRNA平台技术的怡道生物和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即将Ⅲ期的威斯克也将向mRNA新冠和肿瘤疫苗研发方向转化。

第三代疫苗技术虽历史悠久,但真正落地的时间不长,制备高质量核酸疫苗以及递送效率和规模化生产是开发的重要挑战。疫苗不可能一蹴而就,面临的考验不止是技术,还有产业链整体的匹配程度,本土核酸类疫苗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大多停留在技术攻坚阶段或仍依靠进口。

国内核酸类药物开发蓝海将至,打造优化产业是当务之急,传染病领域虽说会是其最先突破的地方,但仍将不断向肿瘤个性化疫苗和肿瘤精准疫苗领域上布局。核酸类治疗性疫苗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全球范围内尚无产品上市,谁将成为第三代疫苗领域的王者,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和数据来自各公司官网或药融云数据库等。如有出入,请谅解!

转载自:RNA峰会


—END—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相互学习交流,微信公众号“基因治疗前研社”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编微信,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


往期文章推荐:

CGT外包重点公司盘点: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风云正起纽福斯和艾博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视网膜疾病mRNA新药
首个癌症mRNA疫苗预计2022年内上市,BioNTech首席执行官称!
CAR-T药物“以产定销” ,细胞治疗商业化之路在何方?
基因治疗的竞争格局
2022年全球制药50强公布,有1家中国药企取得目前为止最好成绩
Precision BioSciences通用型CAR-T疗法达100%客观缓解率!
从罕见病到常见病,盘点近期AAV基因疗法领域的进展
复星医药宣布新人事任命
细胞治疗产业链: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商业化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应用新进展与挑战
CDE新增瑞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的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合成生物学报告: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CAR-T细胞治疗:克服当前治疗障碍的工程策略
国内获批或申请已被受理的14项AAV基因疗法临床试验
汇总|已获批上市的38款基因治疗药物mRNA疫苗发挥作用的金钥匙——递送系统Cell 重磅!补齐基因编辑技术最后缺口,开启线粒体基因编辑新时代
细胞治疗和基因疗法:风险管理流程
Science子刊:CAR-T疗法联合溶瘤病毒治疗实体瘤,治愈率达80%!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解读医药行业研究报告|mRNA 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细胞基因治疗CDMO全业务流程解析&全球及中国领先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35家免疫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细胞治疗CDMO—CXO的新兴细分赛道,细胞治疗大时代的蓝海
基因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国产CAR-T产品向实体瘤下“战书”
三款新冠疫苗接连获批临床试验,两款为mRNA技术路线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LBCL的CAR-T疗法获FDA批准上市
基因治疗公司和元生物今日正式登陆科创板
基因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深度研究|mRNA疫苗技术及应用不断突破, 前景广阔
基因&细胞治疗药物递送载体发展趋势
重新编程免疫细胞,助力CAR-T攻克实体瘤
FDA 发布 CAR-T 细胞治疗药物研发指导草案(附全文)
瑞典大学最新研究表明:疫苗mRNA可逆转录为DNA
AAV药物关键质量属性及其分析质控难点
基因治疗中的核酸药物及非病毒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简化CRISPR 基因编辑的干细胞的工作流程,提高单克隆效率
全球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概览
2021年亮点汇总 | 基因疗法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最新统计:我国干细胞药品IND新增至28个
Nature年度总结|2022年值得关注的七大生物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