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简单实用的择城法则:争一保二,远观三四

林隐LY 山川网 2019-04-08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


今天是感恩节,所以我想在日常推送之外,单独再增加一篇文章,和一直以来关注山川网,并时常和我们互动的朋友,聊一些心里话。


在一座人口体量千万级别的城市中,一个正常通勤外出的上班族,可以在路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成千上万。


绝大多数时候,你是不大会关注到这些人的。偶尔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之中,人声鼎沸的商业街中,拥挤不堪的地铁公交中,你甚至可能还会偶有抱怨,为什么大城市里到处都会有这么多人,如果人少些就好了。


但与此同时,当你回到四五线小城市、县城乡镇时,你基本在非节假日中,在路上看到的都是中老年人。天色将将擦黑,街边的商贩就已经匆匆打烊回家,整个夜晚安静的出奇,没有所谓的夜生活可言。


你是否知道,你的命运和每天你在路上擦肩而过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存在一种微妙的联系。


你们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的本质,就是在为城市中的某些人提供某些服务。电力工程师、银行职员、公交司机、外卖小哥、超市收银员……你在城市里,每天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它们提供的服务,只是很多时候你并不会察觉。


如果你自己创业,是个生意人,那么你的消费者,同样也藏身于每天成千上万的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之中。这城市人越多,理论上你的潜在消费者就越多;这城市影响力越大,理论上你能接触到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机会也就越大。


所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和你一样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截然不同。你永远不知道这些人中,谁会成为你的好朋友,谁会成为你的另一半,谁会在某个时间点,彻底改变你命运的走向。这是我所理解的,城市对普通人最重要的一个意义。



249篇原创文章 348位朋友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山川网基本做到了日更。截至昨天,通过这个平台我推送的原创文章有249篇。事实上原创文章的数量要比大家看到的这个数字更多,一部分是在账号没有开通原创功能之前的推送,一部分则是觉得可标可不标的作品也就没有进行标注。


当然,这249篇也只是过去这段时间我创作的地理与城市相关类型文章的数量。在其他领域,诸如商业、创业、心理、职场、历史、艺术的文章,则散布在其他多个不同的平台之上。



至今我没在这上面投过什么广告,原因当然并不是没有广告可接,隔三差五其实总会有朋友找上门来询问商务合作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起码是我现在觉得,这件事儿暂时还没那么重要,我也还没那么缺钱。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显然不是这几百篇的原创文章,因为如果我愿意写,火力全开的话,一天大概能完成两三千字这样的原创文章,七八篇是没问题的,而且是七八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有348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通过山川网这个平台,后来加到我个人的微信,并且时有互动,成为朋友,这才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就像当你第一次关注山川网微信时,会自动回复你的那一句话——平生眷顾者二,一曰山河,二曰故人。这里所谓的故人,就是经过了时间沉淀,清楚知道你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仍然愿意和你做朋友的人,他们和大好山河一样,都是无价的。


从初衷上来讲,山川网的诞生完全是个偶然。在我离开社会后的四五年间,陆陆续续走完全国大小100座城市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过程我收获了蛮多的东西,可以说是受益终生。我想把在这个过程中的见闻和感悟,分享给大家,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知识和思维的整理和总结,我同样是乐在其中,受益匪浅的。


到了后来,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关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后。兴趣的爱好虽然始终都在,但是责任的意味就逐渐在增长。关注的年轻人越多,你就越不能胡说八道,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话说的不好,表达有误,都有可能对大家形成误导,得不偿失。我始终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这个世界的未来好与坏,年轻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能够帮助一个、十个、百个、千个、万个年轻人,在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选择迷茫的时候,多一些参考和建议,开拓一下视野与见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至于你买不买房,买不买车,炒不炒股,玩不玩币,这些我兴趣并不大。相信等你们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阅历后,回头看时会更有所悟。


需要和大家道歉的时,确实每天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很多,能够在微信上和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样互动聊天的时间很有限。所以经常有朋友的留言和问候,我是没办法一一回复的。但是请大家相信的一点是,我始终把大家放在心里,把大家当做朋友。没有什么读者与作者,只有朋友与朋友。



感性来讲,月是故乡明



从感情上来讲,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人而言,始终都适用。


还有一句民间的俗语讲,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所以在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中,无论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城市有多少的问题,始终都是不应该有任何非议的,尤其是来自“外人”的。


无论是大城市中的金碧辉煌,还是乡村中的阡陌纵横,事实上各有其美。中国大大小小数百座城市,每一座都有其不同的纹理、性格和故事,抛开所有数据,只凭感性来看的话,我不认为天底下有一无是处的城市存在。


在网络之上,每天关于两座或多座城市谁强谁弱的争执,从来就没有过停息。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会让他们感到生气和愤怒的,往往是有人对两座城市进行了“攻击”——他们的乡城和他们的家城,前者是他们出生的地方,后者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其实这一点,就和男女之间谈恋爱十分相似。你所选择的对象,永远不可能是“最好”的,而且最好这件事情本身也不存在,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数情况下,你都是因为机缘巧合,甚至阴差阳错,你就选择了一个人,进而白头到老了。


城市,其实也一样。很多人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地方,又为什么就再也没离开。上网去看一些资讯时,内心深处,始终都是渴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被认可,被赞同,被夸奖。这个心理,就是若干年前,课堂上回答问题后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近乎一模一样。


在过去几年我接触过的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人当中,我个人认为,北方人的乡土情结,其实相较南方人是更为浓郁的。这样的思维造成的影响,其实是方方面面的。


远的不讲,我就以自己为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当时我父亲所在的单位由于改制,所以他从原来按时上下班的生产岗位,变成了需要到外地跑市场的销售岗位。


站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看当时的情形,我们或许会感觉到,这其实就是“下海”的良机,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全面衰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你现在看到的成功企业家,都是差不多从当时那个时间点把握住机会,成功改变命运的。


不过我的父亲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过于浓厚的乡土情结,使得他并没有在异乡把这份堪称人生重要“机遇”的销售工作做好,他总是很想家,怀念家里的老婆孩子。不久之后,他就告别了这份工作,返回了老家县城。自此以后,便再也没有出过远门。此后十几二十年时代沧海横流,但他却再也未能参与其中。



理性来看,争一保二,远观三四


讲完了感性,我们再来讲理性。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父亲这样,无比眷恋家乡的舒适。很多人,尤其是出生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年轻人,他们都和我一样,从小就充满了强烈的危机感。


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深,你就约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堪称鸿沟式的差距。即使不为什么光宗耀祖、闪耀门楣、逆天改命,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让家人、让下一代过得更好一些的朴素愿望,也推动着非常多的年轻人,离乡背井,到大城市去打拼。


那么千里迢迢,外出打拼的目的是什么?短期来看,自然是赚到比在老家更多的钱,生活得更好一些;中期来看,是能够留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中定居,成为新市民,共享当地更好的公共资源;长期来看,是希望自己的命运和下一代的命运就此改变,能够提升既有阶层自然是再好不过。


数百座城市面前,如何选择?哪一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理解这个话题,我特意做了一个表格,是最新的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城市经济体量的前30强名单,接下来的讲解之中,我们会用到。


关于年轻人如何选择自己安身立命城市这件事,其实之前我是有介绍过的。考虑的,无非就是过去、当下和未来三个因素。所谓的过去,就是你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条件,这是客观限定条件;所谓当下,是你要看看现阶段哪些城市是你能够够得着,能够在当地生存下去的;所谓未来,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城市,起码要能够大致看到未来五到十年的大趋势,不要把未来错付。


择城法则


最简单一句话的法则,之前我将其总结为“争一保二,远离三四”。后来我觉得“远离”一词有些武断,因为很多人的客观条件,实在不允许他们去“争一保二”,所以我将后半句改成了“远观三四”


这里的一二三四,其实就是大家所理解的一二三四线城市,虽然各个平台和机构的分级方式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还都是大差不差的。一线城市四个,二线城市十几个,就是中国目前的实际区域经济格局了。


既然我上面贴出了一份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城市经济体量的前30强的名单,自然是一定有用的。同样还是“争一保二、远观三四”这句话,配合这份表格,大家还可以这么理解:一二三四,分别指名单上的前十、前二十、前三十…依此类推。


争一:就是要努力争取留在经济体量前十的城市中,这些城市,都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是放眼中国各类资源最优越的地方。通俗来说,就是好的东西,谁都想要;说的再世俗一些,就是只要你出生在这些地方,便已经一定程度上赢在了起跑线。


按照2018年前三季度的最新城市经济数据显示,这十座城市依序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


保二:就是如果留在前十城市条件确实是不具备,那么就尽力保住身处前二十城市。这些城市当中,很多都是后起之秀,成长潜力十足,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按照2018年前三季度的最新城市经济数据显示,这十座城市依序分别是: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南通、东莞、西安。


事实上,到了这里,如果我们再往下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榜单中20~30名的城市,分化已经很明显。一些城市虽然还位列全国前10%城市的阵营,但是它的排名是在连年下滑的。它们不少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问题严重,靠着前些年的老本,所以还能位列榜单。所以如果是要选择这些城市定居,一定要仔细观察。从经济增速上,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端倪。


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是上文中我们已经圈出了20个优先推荐大家选择,而且按照二八法则,未来这些城市极大几率上会聚集全国越来越多资源。可是,20个的数量,似乎还有有些多,尤其是在20个整体来看条件都还不错的前提下。


所以第二个重要权重,就是等级优先。首都、直辖市、省会、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普通地级市,这些行政级别之间谁高谁低,同样也不需要再过多介绍。高行政级别城市,事实上就是用政府的信誉在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和未来兜底。虽然仍旧不能避免还会偶发意外,但是起码可靠性上要高得多。


第三个权重人口体量,大家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相信多数人用脚走出的选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家可以从榜单上清楚看到,top10城市的人口体量门槛,已经上升到了千万级别。top20城市的人口体量门槛,同样已经上升到了七八百万级别。这是未来城市博弈的筹码,更是致胜的利器。经济再不济,只要有这么多人每天衣食住行,这个城市经济也不至于崩到哪里去。


在左右两手同时扼住经济和政治两大利器后,大概率上,可以实现阶段性的安全。



城市为你打开一扇门,进而你的生命截然不同



城市只能为你打开一扇门,但是进门之后千条路,还是要由你选择。就像一线城市里也并非人人成功,很多神色黯淡的失意者同样随处可见。站在一群有钱人身边,有人会认为他们有钱和我有什么关系,也有人会想到如果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只要赚一点点钱,自己都可以发家致富。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所有曾经辉煌过、繁华过,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落寞的城市。事物发展原本就需要更替,他们在特定的时间点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这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而铭记的同时,也意味着不要沉湎过去,永远要先前看,向远看。用脚投票,把最好的时光和青春,用在最适合你的舞台之上,这样你才有更大的机会,体验更好的人生和世界。


最后,祝所有人感恩节快乐。


我们应该对国家、对时代心存感恩。因为它起码给了我们和平安定的大背景,给了我们可以自由人口流动的小背景,进而我们才有机会坐在这里,论道我们应该选择什么。


只要你还有选择的机会,这世界就远没有那么糟。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广东


城市:汉江经济带 丨 各省市最低工资 丨 双十一大数据 丨 双十一省市之争 丨 青岛向南 丨 城建20强 丨 租金回报率 丨 聊聊这座城市 丨 100民营企业 丨 2018天府金融指数 丨 长三角高铁格局 丨 四十年来谁沉浮 丨 去武汉南京 丨 国庆房价 丨 中西部“七小龙”


人文: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丨 楼巴 丨 流动人口 丨 90后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这里是中国:福建丨海南丨安徽丨广西丨贵州丨青海丨宁夏丨内蒙古丨甘肃丨河南丨山西丨北京 丨上海丨天津丨浙江丨陕西丨江苏广东丨河北丨重庆丨山东丨新疆丨云南丨西藏丨湖北丨辽宁丨吉林丨黑龙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