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3所】尊老不爱幼——论中国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匮乏

黄厚石 天台学设 2021-06-17


众所周知

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

除了人们的日常言行之外

公共设施是否有所欠缺呢?

今天【303所】给大家带来

黄厚石老师的文章

《尊老不爱幼——论中国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匮乏》


作者简介

 黄 厚 石 

日常生活的观察员,设计历史的思考者;

写自己愿读的书,做自己想看的文章。



尊老不爱幼

——论中国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匮乏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口号人人会喊,有没有心口合一,如何落到实处,还要另说。也许从一个设计的特殊角度出发,我们能打入到这个问题的内部,这个秘密的入口就是:“游戏”。


在中国,“老”和“幼”是一对特殊的游戏组合。年轻人总忙于工作,只剩下老年人和儿童们结伴出去打发时间。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大型商场,那里经常出没着一群“商场子弟”,他们就是这种“老”与“幼”的经典组合。一些老年人常常带着自己的孙辈在此闲逛,老年人之间逐渐混熟了,开始唠家常;孩子们之间也混熟了,偶然嬉戏追逐一下;有时候店员和小朋友混熟了,还能帮把手。如果正巧碰上商场促销,商家会摆些玩具和道具在中庭,孩子们可以“打个牙祭”!当然更多的时候,对这些“商场子弟”来说,最好的商场玩具是那些“摇摇”,可惜一天玩下来,花费颇多,不是长久之计。最近又流行“抓娃娃”了,孩子们盯那些娃娃傻看,能打发掉不少时间。


可能你要说,那怎么办呢?总要带着孩子消磨时间嘛,难道去公园?当然可以去公园,但到了公园却又发现并没有孩子可以玩的地方,给老年人消磨时间的健身器材倒是有一大堆。结果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那些让老年人举举推推、摇摇转转的器械总是门前冷落,倒是偶尔有一些精力旺盛的孩子蹦跳过来,在上面爬来爬去。虽然孩子们并不“挑食”,但在发现它们其实并没有多少滋味后,他们只能悻悻离去——有点像是一只饥饿的野兽发现了一根骨头,在努力把它从尘土中刨出来后,这只野兽失望了,它多希望这根骨头上能长出肉来。

(南京的浦口公园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在公园的北部和南部各有两大组老年人健身器材,但没有一处儿童游戏器材。围绕着南部老年人健身空间的边缘,衍生出了一片各种类型的儿童收费游戏项目。)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能看到这样的游戏组合,他们在商场里游荡,不放过每一个消磨时间的空间;他们在公园里寻找,搜索每一个可能游戏的场所,他们中的富裕者则会将孩子送进类似奇乐儿的人造乐园,孩子在里头,老人在外头。我们觉得很无奈,但好像也很正常,并没有发现需要改变的地方。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直到2007年,我第一次生活在巴黎艺术城,我才开始真正思考这个问题。


巴黎艺术城的门外有一个小公园。公园大约是正方形的,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虽然不大,但却拥有两个兵乓球桌子(巴黎的公园一般很少会设置这种成人的游戏空间)和一大堆儿童游戏的设施。儿童游戏设施以两套组合滑梯为主,虽然不大,但设计的精巧,可以以各种姿势和途径向上攀爬,充分锻炼身体的力量。产品的质量也属上乘,经得起风雨和时间的考验。我曾经看到一个刚会爬的孩子,一个人爬上滑梯,双手令人惊叹地抓着横杠,悬空摇晃者,而父母则在不远处的凳子上安心地看书。

(巴黎艺术城门口的小公园)


后来我发现,巴黎几乎所有的公园,不论大小,都必然设置向公众开放的儿童游戏器械。有的公园实际上只是街角或建筑周围的一块空地而已,但仍然被塞满了儿童的游戏设施,同时也被塞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这给人一种非常明确的感觉,好像这样的迷你公园能够存在完全要感谢这些儿童设施!相对应的是,我从未见过这些公园里有给老年人锻炼用的器械,给年轻人准备的健身器械也不常见。也就是说,这里最好的公共空间永远是留给儿童的。2007年的时候,我还没有孩子,还不能真切地认识到这些儿童游戏空间的重要性。而到了2016年和2018年,当我和家人先后两次来到巴黎和维也纳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才是真的“爱幼”啊!

(法国小镇勒芒公园内的儿童游戏空间)


无论是在首都巴黎,还是在法国小镇勒芒;无论是在巴黎的市中心还是较为偏僻的郊区,我终于明白了法国政府为什么要投入巨资来建造和维护这么多的儿童游戏空间。首先,这是一个消磨时间,让孩子“放电”的地方。在巴黎和维也纳,我们安排的博物馆参观项目本身并不对孩子有太大的吸引力,一天下来我们也已经筋疲力尽,也只有在这些小公园中能让我们获得短暂的休息、寻得片刻的宁静。看着孩子快乐地释放他似乎永无止境的精力,我们理解了中国老年人为什么有时候要用手机来“带”孩子——我们四十出头的“年轻人”尚且如此疲惫,长辈们就更加无法应对如此精力旺盛的孩子了。那么,如果中国的大小城市里也能有一些这样的公共游戏空间,让他们有地方释放精力,这实在是带娃之人的福音。

(巴黎街心公园内不仅有各种滑梯,也会有适合低龄儿童的玩具)


其次,这种公园与“奇乐儿”之类人工的游戏空间是完全不同的,它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不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而且能让孩子随时接触到真实的树木植物,并与更多的同龄人之间产生自然的接触,这样的孩子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或“笼中鸟”。这些公园里的游戏器械样式繁多、原理不同,远非“奇乐儿”们简单的滑梯和海洋球所能比拟。它能让孩子们的大运动获得非常健康、快速的发展,也能在游戏中得到一些科学的知识。

(玩沙子是孩子们的最爱,光是沙池就可以设计为不同的形式,结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公共的儿童游戏空间是免费的,并对所有人开放。这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平等条件——也许这些孩子长大后有人去学骑马、有人去学高尔夫、有人去踢足球,但是在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第一口奶是平等的。在我南京的家附近,有一个大公园,公园里没有一处儿童游戏的空间,反倒是公园边上的一个高档小区里面有,但是小区里是不欢迎外人的。不可否认,无论在哪个国家,经济水平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然而,政府的作用就是尽量去平衡这些资源,从而防止阶级的固化,来激发社会的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有些事情,只要用心真得是可以做到的!巴黎公园内的游戏器械按年龄划分,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具。最让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个公园的游戏器械竟然都是不一样的,让人不禁感叹他们对孩子的细心和用心。而在维也纳,不知道是不是德语国家的缘故,儿童游戏的器械更加大型化、多样化,也更加粗壮、更具有冒险精神:空中滑索、大型压水井,真是无奇不有!看过维也纳的儿童游戏设施,你甚至会觉得巴黎的有些“小儿科”了。

(维也纳奥花园中的大型组合滑梯,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这种大型公园很适合安放大型的儿童游乐器械)


(维也纳军事博物馆前公园内的滑索以及正在有序排队等待的孩子们,这样的滑索在维也纳的许多公园内都能看见)

(维也纳公园内两种大型玩水设施,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一些科学的水利知识和物理原理)


如果说,从法国和奥地利的儿童游戏设施中能看出不同的民族性格的话,那我国公共场所的儿童游戏空间的匮乏(基本是零)到底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这就是“尊老不爱幼”的体现。许烺光先生在《美国人和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中曾指出中国人具有“祖宗崇拜”的特点,的确,我们生活中(以及电影中)最晴天霹雳、最声嘶力竭的咒骂当属“你把祖宗都给忘了”!而这种祖宗崇拜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就是“老年崇拜”,我们认为老年意味着礼数、象征着智慧、带来了稳定。

(大量的老年人健身设施更像是一个摆设,一种对公共场所的敷衍)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在公共空间中为老年人设计了大量的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械。但是,老年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健身器械吗?那一排排的“太空漫步”对老年人意义何在?倒是一些孩子喜欢挂在上面当做秋千玩!还有那些貌似健身房蹬腿器械弱化版的粗壮组合器械,早已被老年人当做摘菜和聊天的座椅!实际上,老年人更多地选择了广场舞和棋牌作为主要的室外活动,而这些健身器械则被大量废弃,风吹雨淋、生锈腐朽!许多老年人公共健身空间早已在事实上被改造为户外棋牌室——打牌、抽烟、聊天、摘菜,顺带带孩子——虽然也有些社会价值,体现了我们的“尊老”传统,但是我们的“爱幼”在哪里?


就算中国的老年人真的需要那些“莫须有用”的健身器材,那我们能不能给儿童增加一些空间和游戏的器械呢?毕竟,那些精力比老年人要旺盛的多的孩子们却缺乏相应的空间和器械(让孩子有地方玩,也是对老年人的解放啊!)。南京玄武湖这么大的公园,没有一处公共的儿童游戏设施,唯一的一组滑梯是私人收费的项目;宝船公园、浦口公园这种中等规模的公园里同样没有儿童游戏设施,唯一能攀爬的只有写着“宝船公园”那四个字的大石头——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在南京朝天宫的大门口,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楼梯。多年来,朝天宫的楼梯由于被当做滑梯使用,以至于被磨的极其光滑,不仅能看到石头的包浆,甚至能看出符合屁股的造型来——这简直是最大的讽刺。如果说我们以前缺的是钱,那么现在缺的是什么?

(南京朝天宫门口的楼梯)


我们缺乏的是爱,对儿童报以真正的关爱!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的爱!这种爱远远超出利益的追求,无论这种追求是明确的还是潜在的!正如许烺光先生所说“对于中国人来讲,重要的是孩子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在这种态度下,不仅产生了愚昧的二十四孝,也不可能催生出儿童的公共游戏空间来,更无法培养出拥有独立人格、掌控自己命运的人!


要改变,自然从心开始!

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滑梯,都是一个天堂!


End

303所投稿文章往期回顾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三)——孙海燕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二)——孙海燕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孙海燕

303所】色彩艺术力 | 和丰翼的孩子们一起玩色彩!——吴丽丹

【303所】冲锋衣和SUV——黄厚石

  【303所】哥特式的浪漫与惊悚——以电影《猩红山峰》为例——马克

  【303所】从此认识一个一个朱赢椿——郑晓

  【303所】邪恶的设计谱系——黄厚石

  【303所】中外动画电影海报专题赏析 | 鬼才今敏——邱圣翔

  【303所】现代设计策展史研究:1888英国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首展——纪明辉

  【303所】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白色的汽车——黄厚石

  【303所】遇到杠精后的两个小时——李鑫

  【303所】铠甲里的弱者——孙海燕

  【303所】论包浆——黄厚石

  【303所】一个设计学的故事——陈剑杰

  【303所】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卡通警察?——黄厚石

  【303所】投稿作品:小诗《除夕》——张炎



发表于“303所”的文章都会以纸质杂志的形式公开出版



无论你来自哪里,哪所院校,在做什么工作,只要对与设计相关的写作感兴趣,都欢迎给我们投稿。无论你写的是论文、杂文、剧本抑或是诗歌,或仅仅只是一个小故事,都欢迎给我们投稿。就像天台读书会一样,“分享”与“共享”知识一直是我们的宗旨;也像天台剧社一样,“参与”与“展示”自我一直是我们的初衷。




稿方式:


投稿文件请发邮箱

邮箱:962223902@qq.com

或在后台留言联系管理员

作者:黄厚石

编辑:马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